炎炎夏日,37度的高温炙烤着长溪村的每一寸角落,村里的孩子们刚放暑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的长溪村,地处偏僻,想要来到长溪村,得从县城坐上两个小时的中巴车,翻过两座高耸的大山,大山深处通往村口的路上,时不时还会蹭出几只猴子,长溪村的偏可想而知。也正因为偏,长溪村这个大村里,教育资源曾一度匮乏,即使各种设施跟上了,但没有好的教育资源,有好的老师来了,因条件艰难,也留不住。这个问题也让村长戴向阳一度牵挂着。
当城里的孩子还在为暑假上什么兴趣班而苦恼,为和父母一起来一趟亲子游做准备时,长溪村的孩子们却只能“困”在这个四面环山的偏僻山村里,兴趣班,亲子旅游,他们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村里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暑假一到,放养式的生活就开始了,村里各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有的坐在村中小卖部的地上,打着赤膊围着看电视机,也有的整天泡在小溪里玩水。
村长戴向阳发表讲话
农村和城市的差别,从教育开始,最终也回归到了教育上,农村教育如今在很多人眼里就已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艰苦的条件让他们的孩子享受不到优质的师资,偏僻的角落里让好的教育配套无法引进。即使引进了,很多乡村老师也不会使用,依然以传统的方式教学。
而在十几年前,长溪村村长戴向阳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加之长溪村非常偏僻,教育条件更落后于周边其他村子,一直得不到改善,老师来了一批又走,走了又来。为了改变村庄教育落后的现状,戴向阳想通过支教来给自己村的教育做助力,从07、08年开始,懂点互联网的他就在网上通过各种形式发布长溪村山村教育的状况。
“长溪村孩子受教育的知识面少,和外面村庄的学生相比,到镇上去读书就跟不上了。既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公办老师不愿来的现状,那我们就想办法请支教老师进来。支教,这对村庄的以后发展,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在一时半会儿看不到,也显现不出一些效果,但在未来一定会有深远的影响。”戴向阳说道。
2010年,在网上发了两年帖子的戴向阳终于得到了华中科大武昌学院回应。华中科大武昌学院在长溪村支教了五年后,北京理工大学随后接过接力棒至今。今年,北理工大学的学生们如约来到这里支教,7月10号,大巴驶进长溪村的山路,长溪村的孩子和家长们在村长等带领下一大早便在村里的学校门口迎接支教老师。
来支教的学生们大都是00后,有些是跟着学姐学长们第一次来,支教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沟通和传递,他们不远万里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传递到这个农村,传递到孩子们到记忆里,而农村的现有的状况也将通过他们传递到外界。
长溪村村民戴金保说,给支教老师送菜,从2010年支教正式开始,乡亲们十几年来,就自发给支教老师们送菜、西瓜、茶叶。有些乡亲还邀请支教老师去家中走走,很是融洽。近几年来,支教老师的教学已经不仅是在学习上了,他们已从文艺,科学,歌舞,各方面着手,以培养孩子的能力、兴趣。有支教学生表示,很多农村孩子甚至家长都认为,学习就只是读书考试,但他们却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村长戴向阳也表示,山里的代课老师,也只能教语文。数学。我想,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大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和山村教老师不同,不把支教活动变成学生的"第三学期”。而是要培养山村的孩子德智体全面素质发展,他们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与孩子们交心结友,结合山村教育实际情况,开设美术、舞蹈、音乐、手工、英语、科普、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
也有村民表示,我不识字,我也讲不出大道理,但我知道,这些支教老师来到村庄,他们会教会孩子们很多他们不知道的知识,肯定是教他们学好,不会教他们学坏。
2010年开始,支教活动从教授知识到传递梦想,长溪村先后已有1500余人次学生受到支教的影响走出大山,250多名支教教师参与了这项梦想传递的工程。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社会。而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基础教育不容乐观,条件艰苦,教育资源贫乏,环境相对封闭,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多为单亲教育、隔代教养、同辈或自我监护情况,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并且当地教育设施、资源及方式滞后,师资力量极为薄弱,需要得到关注和重视。
图片| 杨旭东、戴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