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底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故居、上海《申报》创始人史量才故居相继完成修缮、布展对外开放后,火遍网络的“小林漫画”也落子松江泗泾古镇,开出小林漫画阅读艺术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既有小林漫画相关书籍和衍生品的展售,又有专业艺术设计类书店和茶水吧,还能邂逅小林漫画的原作手稿。
去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泗泾镇邀请“小林老师”林帝浣到访古镇,著有《印像: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的他,对泗泾古镇“一见钟情”,双方的合作也一拍即合。除了古镇的原生态和人文底蕴,打动小林的还有丁氏宅周边有着“南村映雪”这些邻居。
泗泾下塘风貌区共有3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点),包括史量才故居、马相伯故居,建于明清时期、相连相通的程氏宅、管氏宅和孙士林宅“三宅”,以及丁蒋陆“新三宅”等。早在2008年,泗泾镇就成立专门保护机构,对民居古宅、老旧危房等进行修缮。2017年5月,泗泾启动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工作。历时四年,位于古镇入口的“三宅”坚持修旧如旧,如今已先后完成动迁、修缮和业态导入等工作,并被重新命名为“三宅又一生”。率先入驻古宅的“南村映雪”就是古镇业态更新的样板。
“南村映雪”是新华书店文旅类实体门店,于2019年7月在修复后的管氏宅里开业。穿过“南村映雪”,管氏宅的第三进里,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创教学基地,团队挖掘泗泾古镇元素,创作出的“泗泾之纹”“泗泾之潮”等视觉识别设计,不少已转化成文创产品。继续前行,沿河的骑楼街下,则是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高等研究院非遗实践基地,专注于国家级非遗项目——泗泾十锦细锣鼓的传承。
“古镇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商业街,我们想象中的古镇是古典的、高雅的、优美的、时尚的。”泗泾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罗敏说。曾有臭豆腐摊、快餐连锁、酒吧饭馆等各类项目主动接洽,却被一一婉拒。对于项目的选择,泗泾古镇有着自己的一份正负面清单,喧闹嘈杂有污染的直接拒绝,与古镇气质相悖的不要,关起门来不对外开放的也不受欢迎。“更重要的是,要让文化唱主角,让游客通过浸入式的体验,走进来,留下来。”
如今古镇已集齐“风花雪月”四个样板商家。“风”是今年6月底落户蒋氏宅的“松风听音”,是由吴门琴派领衔打造的古琴文化艺术馆;“花”是今年7月入住丁氏宅的小林漫画“等一朵花开”阅读艺术空间;“雪”即“南村映雪”;“月”则是位于“三宅”程氏宅的“月栖华明”,是茶文化研究中心和乡音茶馆。“古镇的更新,活化利用很关键,要让每一幢古宅都是可亲近、可阅读的。”罗敏说。
据悉,泗泾古镇在接下来的更新利用中,还将引入更多契合古镇气息的业态,包括精品民宿项目,以及泗泾当地餐饮品牌“广利粽子”“阿六汤团”、泗泾小笼等特色饮食和民俗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泗泾古镇获评“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三宅又一生”文化文创综合体还被作为文物建筑焕发新生的成功案例,推荐至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