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几场持续延绵的阵雨,福州仿佛一夜之间入了夏,在公园或湖边树下草地纳凉,这道夏日专属的风景线也开始展开。然而,有一种昼伏夜出的小虫子却悄悄加入,突然“偷袭”。
它就是——毒隐翅虫!
毒隐翅虫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毒隐翅虫亚科、毒隐翅虫属。该属全世界已知有600余种,我国约有19种,常见的有褐足毒隐翅虫、圆胸毒隐翅虫和黑足毒隐翅虫等。
以褐足毒隐翅虫为例。成虫体长6.5~7mm,红褐色,有光泽,全身被覆细毛。头、翅和腹尾呈黑色,前胸、腹部及足为橘黄色,形似大蚂蚁,发达的后翅隐藏于鞘翅下面,起飞时能迅速展开。
多孳生在隐蔽潮湿的环境内,幼虫和成虫营捕食性生活,捕食稻田中的害虫。昼伏夜出,白天栖息于潮湿的草地或石下荫暗处,在潮湿闷热的夜晚受到灯光的引诱时常飞入室内。
出现季节为4~11月、7~9月为高峰。每年繁殖1代~3代,以成虫越冬。
褐足毒隐翅虫模式图
毒隐翅虫皮炎
(线性皮炎)
毒隐翅虫的血淋巴液内含有剧烈的接触性毒素,称毒隐翅虫素。
当虫体被压破或击碎时,毒素与皮肤接触引起毒隐翅虫皮炎或称线状皮炎。接触方式可为直接与破碎虫体接触,或是毒液经手指携带到身体其他部位或其他人的皮肤和粘膜,引起炎症。
主要表现为受损部位有灼热感、痒感及辣痛,严重者出现头痛、低热及附近淋巴腺肿大。局部皮肤初呈红斑,稍水肿,随后发生密集小丘疹,继之可出现水疱、脓疱等。病程一般为7~8天。
皮损以线状多见,其余依次为斑片状、混合型和点状等。好发于头面部,其次为颈部、上肢与躯干,少数可侵犯阴囊、腹部和腰部等。皮损可见表皮有轻度角化,水疱及脓疱均发生于角质层下。表皮细胞内水肿,有网状变性。真皮上部有水肿,小血管扩张,胶原纤维有水肿变性。
如何预防毒隐翅虫
专家解答
清除杂草等孳生地;关好纱门纱窗,防止毒隐翅虫飞入室内;切忌在皮肤上拍打压碎虫体;在毒隐翅虫活动高峰季节,在室内外喷洒药物杀虫。当皮肤与虫体接触后应立即清洗或涂以碱性溶液,如氨水等;
出现皮损后,尽快就医,可缩短病程并促进皮损恢复,
皮损处涂薄荷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油。在皮肤水肿和糜烂处可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半边莲加藤黄酒精浸液或新鲜马齿苋捣烂湿敷。
《人体寄生虫学》第七版
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