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记者 陈兴鑫 方方
市中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系列报道(下)
扩容提质 聚焦扩容量、提质量,大佛文化广场、凌云路封闭改造等项目完工投运,南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博物馆等项目有序推进,景区范围从0.8平方公里扩展至5平方公里。
景城一体 完成“夜游三江”“夜游凌云山”提升改造,上中顺特色街区顺利开街,龙神祠保护维修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实现“游山、游城、游江”有机融合。
今年7月1日,“嘉州禅韵”水舞秀在乐山大佛景区闪亮登场,蔚为壮观,游人如织;凌云大道“六度”文化长廊,树影婆娑,禅意满满,六大主题景观将佛禅文化与乐山元素紧密融合。
市中区坚持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发展定位,深入推进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加快建设“巴蜀山水文旅城”和“世界文旅首选地”。
守护“大佛”
2020年7月,市中区以省级现场答辩第一的成绩成功入选“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守护“核心”——在天府旅游名县竞选陈述中,市中区负责人“用‘守护’创建”的理念引来评委点赞。
2020年3月17日,乐山大佛景区过境通道完工,该条道路将取代凌云路此前承担的景区过境道路功能,兑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庄严承诺——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时曾承诺:“减少凌云路过往车辆对乐山大佛的影响,适时封闭凌云路。”这一承诺兑现背后,是乐山市中区对世界遗产的守护、对文旅名城的守护、对绿水青山的守护。
在保护中传承,在守护中创新。2017年,乐山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中区党政主要领导兼任大佛景区党政主要领导,对市中区、大佛景区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形成强大合力。
为守护好大佛,2018年至2019年,大佛景区实施了乐山大佛勘测维护项目,被全世界广泛视为珍视文物的范例。同时,还建成了四川省内首个遗产监测系统。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于2020年6月13日揭牌,将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建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集科研、保护、展示于一体的中国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
对世界遗产的守护,还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2019年1月1日,《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与此同时,还发起“乐山大佛守护人”全球招募公益活动,为乐山大佛招募了1217名“守护人”,引来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
目前,市中区正全力推动大佛景区扩容提质,景区南游客中心、北码头游船服务中心、凌云路及北门广场改造提升、九峰高速路出口至景区东门环境风貌整治等项目有序推进,大佛景区核心支撑力不断增强。
扮靓“古城”
乐山,有着全国地级市中最大的城市绿心公园,被誉为“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
近年来,市、区两级共同启动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挖掘工程,对被誉为“西南第一楼”的老霄顶文庙进行修缮,重现嘉州古城文化风貌。
市中区将旧城改造融入旅游开发,高度重视对老街的保护和开发,实现“景”与“城”、“文”与“旅”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梳理“山脉”“水脉”“文脉”,老霄顶文庙—龙神祠—九龙巷等嘉州古城文化旅游主题线路爆红网络,“上中顺时光国风节”别具一格,促进“游山”“游江”“游城”深入融合。
上中顺老街是嘉州历史的“见证者”,有璀璨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古迹。经过精心打造,上中顺特色街区于2020年9月成功开街,成功上榜2020年成渝潮流新地标。
苏稽古镇修旧如旧,“嘉州美食文化节”浓墨重彩。作为“乐山文化旅游新十景”,苏稽古镇“五一”小长假前推出开放式文艺演出和水幕秀,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达32.8万。“五一”假日期间,苏稽古镇接待游客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95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乐山城市的中心,有一个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嘉州绿心公园,这里发挥着巨大的生态功能,是名副其实的“氧吧”。这是市中区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保护生态的具体行动。
2020年以来,绿心公园新建朱鹮馆,升级改造绿心公园5个旅游服务区,启动国家级3A景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今年“五一”小长假,绿心公园接待游客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5万元。
装点“夜色”
“爱上一座城,一定是从它的夜晚开始的”。市中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不断丰富“夜游”文化内涵,激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潜力,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流连忘返于嘉州夜色之中。
2017年,在全省率先推出单体实景夜游项目“夜游三江”,开启了“夜间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019年,以“丹青山水,禅意城市”为主题,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和光影效果,讲述大佛故事和城市文化,成功打造“夜游三江”升级版。2019年,“夜游三江”荣膺“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2020年上榜“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2020年,占地5.5万平方米的大佛文化广场惊艳亮相,以海纳百川之态迎八方宾客。2021年7月1日,高达268米的“嘉州禅韵”水舞秀在乐山大佛景区闪亮登场,让大佛景区“夜游三江”项目又添一道靓丽风景!
“食在四川,味在乐山”。美食是乐山旅游的金字招牌,夜宵则是乐山美食的绝妙灵魂。市中区作为乐山夜宵文化的集大成者,通过不断丰富夜宵种类,打造美食文化品牌,让“到乐山品美食”成为了新潮的旅游方式。
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张公桥好吃街、嘉兴路特色美食街等5条特色美食街区,推出“叶婆婆”“古市香”“游肥肠”等网红美食店50余家,美食菜品、美食地图、美食公交,全力“解锁”饮食文化不夜城。
市中区紧紧扭住“高端酒店+精品民宿”两条主线,大力培育特色酒店和民宿集群,积极引进和培育高品质星级酒店、主题酒店,不断满足游客多层次、个性化的住宿需求。
引进并建成中青旅“山水S”酒店、“千里走单骑”、“三江悦”特色度假酒店。通过民居打造提升、农房改造等多种方式,推出“椿上民宿”“一笑新”等精品民宿,营造“一座禅院,灯影稀疏,倦鸟栖息”的夜宿意境,成为游客的打卡胜地。
一砖一瓦皆历史,一步一景续文脉。这里,既有古嘉州市井文化,又有人间烟火气息。这里,既是让本地人恋恋不舍的“乡愁故土”,又是让外地人孜孜以求的“诗和远方”。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市中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