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落难后曾在天龙屯堡居住过三年,他还安排次子沈茂隐姓埋名在此避难,所以这里才有了沈万三的故居。 ——题记
安顺的人文景观真是不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顺文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经明、清两朝累次复建增修,遂臻完备,有“黔中儒学圣殿”之称,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文庙的历史原貌。
这座文庙的石雕堪称一绝,特别是大成殿前一对有着600年历史的整石镂空雕云龙石柱,集平雕、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精湛雕刻技法于一体,玲珑剔透,婉转空灵,为目前国内绝无仅有。
著名古建筑专家单士元、祁英涛先生考察安顺文庙时,为之惊叹,夸赞其为“石雕艺术的殿堂”。
安顺武庙也是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原名寿亭侯祠,是祭祀关羽的;后来因将关羽、岳飞合祀,又称关岳庙。
武庙大殿内有36根整料石柱构成的主架,最高石柱达14米,有“石柱殿堂之冠”的美誉。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其在西南的统治,的确下了功夫,不仅修建庙宇“以怀柔而教化边夷之民”,还在这里垒墙筑堡,驻军屯垦,威慑四方,由此形成了许多用于军人及其家属居住的屯堡。
安顺境内的天龙屯堡古镇,是贵州开发较早、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屯堡,有人称其为“明代历史的活化石”。
此处的不少民居沿袭了具有江南水乡风韵的石头村落建筑形式,与周围村寨大不相同。
许多屯堡人是明朝驻军将士的后裔,仍然保留着明代的许多生活、文化习俗,乃至一些人穿着的衣服依然是600多年前的“凤阳汉装”。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天龙屯堡内居然有一座沈万三的故居。
早些年游览江苏的周庄古镇时,得知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江南第一豪富,“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富可敌国,朝野闻名。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准备在南京城筑墙,沈万三主动请缨,捐资修筑的三分之一城墙比官方修筑得还好。
随后,他又提出自掏腰包,以百万黄金犒赏三军。这一来,惹得朱元璋大怒:“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
据《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记载,多亏了大脚马皇后求情,沈万三才保全了性命,被抄家后发配到西南边境。
说句心里话,当时我还有些鄙视沈万三,这家伙拍皇帝的马屁拍错了地方,不值得同情。
不过,无论是在正史还是野史上,尚没有看见沈万三发不义之财和为富不仁的记载。
据说,沈万三落难后曾在天龙屯堡居住过三年,他还安排次子沈茂隐姓埋名在此避难,所以这里才有了沈万三的故居。
现在屯堡中尚有沈氏后代400多人,其中大多数人家世代经商,供奉财神沈万三。
在天龙屯堡居住期间,沈万三与故交张三丰相见,随后拜张三丰为师,去福泉山修道。
对此,《张三丰先生全集·卷一》有记载。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张三丰践约到西南地区看望弟子沈万三。
在回武当山途中,先生见福泉山林木葱郁,山形奇绝,气灵境幽,是藏龙卧虎、修道炼丹的好地方,遂在高贞观后空地结茅为庐,建礼斗亭,朝拜北斗,候诏飞升。
先生见到沈万三时,还笑曰:“犹记东南气盛,西南相见之语乎?”
传说沈万三修行后亦得道飞升。
而据《沈氏族谱》记载,沈万三88岁辞别人世,葬于福泉山。
明弘治十年(1498年),其五世孙沈廷将其遗骨礼运回周庄,葬于银子浜下。
《沈氏族谱》还记载,沈万三去世后,张三丰曾为其题诗:“浪里财宝水底藏,江湖英明空荡荡,平生为仁不为富,舍却红粉入蛮荒。”
我读过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对正气凛然、清高仁慈、宽和从容的道教武当派开山鼻祖张三丰先生颇为尊崇,相信先生是不会看错人的。
许是爱屋及乌吧,如今我对沈万三也有了新的认识。
有人写文章称“沈万三致富不忘乡亲,谋利不忘爱国”。
也有人说他“心慈好施”,“一直秉承义利并重、先义后利、大义大利的商业精神,义满天下”。
还有人赞誉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商圣、中华财神和富可敌国的天下巨商”。
如此说来,沈万三无论是捐资修筑南京城墙还是想犒赏三军,都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既可以看作是炫富,也可以看作是家国情怀,总归是一种善举。
可惜的是,当了皇帝之后的朱元璋疑心太重、心胸太窄,没有用好沈万三这位经商的奇才,实在令人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张三丰、沈万三、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民间和学界都有多种认识、多种说法。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