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的这条老街上,随手一指,就能点出一段故事
“你听说过‘景德路’吗?景德镇的‘景德’”,对于许多初来乍到的新松江人,我们通常用这样的方式介绍景德路,实际上它的故事,远不止名字上的谐音,这是一条凝聚着松江历史文化的老路。松江历史文化研究学者邢砚斐曾经写道:“走在景德路上,随手一指,就能点出一段故事。”
景德路,位于岳阳街道东部,东起通波塘,西至谷阳北路。长400米,宽约3米,系居民区干道。路名取“景慕德政”之意。清代时,景德路与邱家湾相连,称娄县街,后才改名为景德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机关单位在此设址。姚关伦在《“景慕德政”的景德路》一文中讲述道,景德路两侧曾经机构云集,西侧路口是县建设局和县规划所,与之毗邻的是县环保局,朝里100米处是县工商联,对面的县级机关幼儿园与县标准计量局比邻,景德路最东端的小楼是县水利局水文监测站,它与县自来水厂隔路守望。县政府大院在54弄北端靠近景德路处辟有后门,方便上班人员去县级机关食堂用餐。
小路终日熙熙攘攘,自行车铃声不绝于耳,尤其到了中午时分,景德路分外热闹,大家手拿饭盒碗盏奔向机关食堂。后随着松江撤县建区,景德路上的机关单位才相继迁走。
景德路在历史上是居宅区。邢砚斐在《重走景德路》一文中,对于这条路上的宅子及其背后的故事有关梳理。景德路最西的大宅就是耿宅,主人耿道冲,原名葆清,清光绪十一年拔贡生,曾任七品户部员外郎,廉俸司司长,其妻为工部尚书张祥河之女。耿道冲工书,尤擅章草,清末辞官返乡,辛亥革命后归里,1914年领衔发起修葺“两陆祠”,常与地方名流雅结,与于允鼎、雷补同等在此结“松风诗社”,有社员百余人,耿道冲自任社长。1949年,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员公署曾设于此,公署机关迁往苏州后,这里曾一度改作街道食堂、草席厂。
从耿宅依此往东,分别是民国初建造的叶氏宅、清代李氏宅、卫辉知府耿省修宅、钱士秀(字师竹)宅。其中路北侧的钱以同宅,最为漂亮典雅,现为松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宅园,最初明代龙安知府林有麟居于此,建有素园,著有《素园石谱》,这是迄今存世最早、篇幅最宏大的画石谱录。此外,林有麟还是一位古琴家,曾著书《青莲舫琴雅》,录有51种古琴式。
清初,这处宅子归处州知府周茂源,建有仁寿堂、鹤静堂,后易为御史钱以同宅。
清乾隆、嘉庆年间,上虞人钱济轩在此筑怡园,现存广玉兰、桂花、青枫各一株,均为怡园旧物,已逾百年,仰望树干,似是在与古人对话。
文字:牛立超
图片:代启应
编辑:沈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