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蛟起凤!第一个党章在这里诞生|光荣之城 红色筑梦
编者按
2021年6月3日,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式开馆。以这里为核心,周围大约1.8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中密布着多处重要革命历史旧址,这个区域被业内称为“红色一平方公里”。
在“红色一平方公里”内,发生过无数感人的红色故事。6月7日起,红色之声(ID:hszs1921)推出
“光荣之城 红色筑梦”系列报道,带大家从这些故事中感悟百年光辉历程。
今天,小红给大家讲述 中共二大会址里“腾蛟起凤”和第一个党章的故事,一起来看↓
门楣上写着“腾蛟起凤”
“二大”会址李达寓所的门楣上有4个字——“腾蛟起凤”,此语出自王勃《滕王阁序》,完美地诠释了李达王会悟夫妇的革命事业。
李达王会悟夫妇婚后从陈独秀寓所搬出,转至辅德里625号,他们在青瓦红砖的建筑里租住了近20个月。这里地处租界,不易遭到破坏且较僻静,前后都有门能够通行,危急时刻方便人员疏散。
辅德里625号,也是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地址
1922年7月16日,李达与陈独秀、张国焘、王尽美、蔡和森等12位代表一起在辅德里召开党的二大会议,在此次大会上,实现了很多个“第一次”,例如制定了我党的第一部党章,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等等,中共二大会议也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达、王会悟夫妇(资料图)
王会悟同志在会议召开期间多次为代表们打掩护,负责他们的日常住宿,确保每一次的会议都能够顺利召开。
可以说,李达和王会悟夫妇二人为共产党早期会议的成功举办都出了不少力。
《腾蛟起凤》一书获上海党史优秀成果奖(著作类)
第一部党章的诞生
党正式成立后的一年时间里,党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迅速从中国各政党和团体中脱颖而出,获得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信赖。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有50多名党员,中共二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人数已发展到195人,各地的党组织也有所扩大。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加强党的理论建设?这些万分迫切的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1922年7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2位代表汇聚于辅德里,在简陋的客堂间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为期8天的大会讨论通过了9个决议案,诞生了许多“第一”,同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一起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完整党章,这是第一次对党的组织建设原则和路线进行了规定。
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一部党章包括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经费、附则等6章29条,对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对党的组织系统及其构成、党的会议和活动方式、党的组织纪律等,分别作了具体规定。由此可见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
来源:红色之声(ID:hszs1921)综合
编辑:夏小夏、shirley、小能手
审稿:袁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