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览天下·了不起的地方-大理州·剑川县》节目
拟于8月
在CCTV-3及新媒体互动平台《央视频》播出
大美剑川将惊艳亮相央视
它凭什么?
山巍如剑,水静如川
文献名邦,旅居福地
阿鹏故里,木雕之乡……
剑川
是云南“青铜文化”和“稻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是“中国白族文化的聚宝盆”
是金庸先生书里的逍遥江湖
剑川,隐于山水,风光秀丽,臻藏一方诗意时光。
流水潺潺,古道悠悠,漫步剑川古城,街巷宅院、石桥、牌坊、楹联、文庙一如往昔,600多年前的明清古建筑群落保存完整,文脉悠长,如一块璞玉静存于时光洪流中。
(苏金泉 摄)
“剑之有石宝地,载在郡乘,为封内八景之一,历称名胜……”“南天瑰宝”剑川石宝山峰峦叠障,林壑幽深,山泉清洌,古寺深藏,交错矗立着奇岩异石,有如狮蹲象定,蛙跳鱼游,且险且怪。
“满贤林州西五里,悬崖峭壁,巨石为门……”千狮山(满贤林)景区山险、石奇、林静、泉幽,十步一景,景景怡人。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以“满贤林为一州胜处”,而“专程游览了一日”。
(王一倩 摄)
“水色清澄,渔帆点点,菰蒲掩映,颇似杭州西湖,为边地胜景。” 剑湖形似“大元宝”,堪称镶嵌于滇西北高原上的璀璨明珠。盛夏,湖面碧波荡漾,水鸟嬉戏,一派勃勃生机,偶有悠扬渔歌久久回荡。
(杨继培 摄)
沙溪古镇,历经岁月沧桑依然质朴如初,静谧安详。被誉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寺登街、昔日繁华似锦的古戏台、人文乡土萦绕的先锋书局静静矗立,在沙溪古镇,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苏金泉 摄)
剑川,雕刻千年文脉,多元文化交融,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剑川人民能歌善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白族文化、汉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态碰撞融合,勾勒出一幅幅浓郁的民族风情画卷。
(白曲 杨继远 摄)
剑川白曲以曲调美、质量高、品种全、流传广而著称于世,石宝山歌会历千年而不衰,霸王鞭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火把节是最火红最刺激最狂热最有人文味儿的火的节日……
(石宝山歌会)
(火把节)
能工善艺的剑川匠人,跨越千年时光,串起了“木、土、石、布”的文化记忆,剑川木雕流传千年,海尾河旁的胶土制作的土陶尽显百态,石雕技艺自唐代就享有盛誉,装满艾草的刺绣布扎寄托着浓浓乡愁……
(木雕)
剑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认定公布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5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6项,州级16项,县级32项,涵盖剑川木雕、石雕、布扎、泥塑、剑川白曲、白族阿吒力民俗音乐、东山打歌等不同领域。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90名,其中,国家级2名,省级30名,州级31名,县级327名。
(土陶)
(布扎)
剑川,景贤崇文,地灵人杰,神奇山水孕育无数名人志士。
素有“文献名邦”之美誉,剑川这片神奇的土地,宛如仙女的精魄,散发出纯洁、高贵、悠远的神韵。
灵秀山川孕育下,剑川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云南通志》曾盛赞剑川“科甲接踵,在迤西诸郡中,足称翘楚。”
这里,有年仅十九岁就登明嘉靖辛卯科云贵两省合闱解元的李东儒,有以《会劾魏珰疏》一文载入《明史》的光禄寺卿杨栋朝,有吴三桂两度去请出仕而不应,却甘愿隐居在家、足迹从此不履城市的崇祯举人赵炳龙。
也有被誉为“滇士之魁,清儒之殿”的赵藩,民国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周钟岳,创办中国第一份白话文报纸的赵式铭,白族第一代共产党员张伯简等一批批杰出名士。
“景行唯贤,当立最高处;风励薄俗,所争没世名。”剑川百姓勤劳勇敢、坚韧执着、勇于开拓、善于包容,大多既内敛矜持,又光芒四射、不失机智幽默。在剑川,耕读思想言传身教,俭朴持家的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大美剑川,寄托着多少人的浓浓乡愁?这样的剑川,怎能不爱?
……
日前,《艺览天下·了不起的地方-大理州·剑川县》已录制结束,并已上线央视频,欢迎大家观看为大美剑川加油助力。
助力步骤如下
1、应用市场或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安装“央视频”APP;
2、下载后,打开APP,在右上方搜索栏中输入《了不起的地方》,找到对应央视频号,点击“+”关注;
3、进入《了不起的地方》账号主页,找到剑川宣传片《我爱剑川》,完整观看。
温馨提示:完整观看视频才能为剑川助力。
杨金敏 文
大理州文旅局 剑川县文旅局 供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