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开州区麻柳乡,道路宽敞平整,山间禾风荡漾,周围政通人和,处处感受到美丽乡村的勃勃生机……但其实这一切来之不易,你可知道在二十多年前,这个位于大巴山深处最贫穷的地方,经历了怎样的伤与痛吗?
失去民心: 干群关系何去何从
位于原开县西北部与四川省宣汉县交界处的麻柳乡,幅员面积94平方公里,辖24个村2.7万人。“九沟十梁全是坡,沟深坡陡悬崖多,往上望得草帽落,往下看得打哆嗦。”一段民谣道出了麻柳境内山高坡陡、绝壁横生的恶劣自然环境。
图:上世纪90年代麻柳乡落后的交通状况
上个世纪90年代,乡里仅有一条乡道经高桥镇通往县城;仅有5门电话,通讯方式基本上靠“吼”;虽然通了电,但经常性停电;时常大面积缺水,遇到天旱年景人畜用水均无保障……“行路难”“通讯难”“用电难”“吃水难”“看病难”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十分突出。
图:上世纪90年代麻柳乡小学学生就餐
各种问题和困难交织积叠,乡里干部常常是顾上这头就顾不上那头,加之有的干部作风不民主、方法简单,乡里群众渐生不满,认为乡政府不办实事。特别是1998年,在集中清查追收计划生育、殡葬改革、国土、林业等罚款执法中,很多农户遭到处罚,使得干部和群众间的嫌隙进一步加深。群众们认为:“干部没有体现为民办实事的宗旨,动辄就罚款,像做生意一样。”听到群众这样说,干部们也觉得很冤,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又错在哪里呢?不知不觉,横摆在干部和群众心底的这道裂痕成为阻碍麻柳乡发展的“绊脚石”。
重拾信心:找准“病灶”开“药方”
1998年11月20日,那是一个不寻常的冷冬,在凛冽的寒风中,麻柳乡党委新一届领导班子全部到位,可迎接他们的不是掌声和笑脸,而是一双双冷漠的眼睛,他们分明感到一堵堵情感的隔离墙高高地横亘在干群之间。
投石于前路,问计于百姓。危机面前,党委班子认真反思,认为所谓的“农民闹事”,根子不在群众,而在于党委、政府不该与民争利,干部工作的出发点是出政绩,办法是催交各种税费罚款,结果干部想的与群众期盼的不合拍,引发了矛盾。
党委书记李红彬一语道破矛盾所在:“要疗愈老百姓心灵的创伤,我们只有把心掏出来!”在深刻反省的基础上,乡党委提出了“头要昂起来,胸要挺起来,劲要鼓起来,正气要树立起来,精神要振作起来,工作要干起来”的响亮口号,唤醒干部的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并决定开展“乡村干部进万家”活动,以真情去融化党群、干群之间的“坚冰”。
图:麻柳乡开展“乡村干部进万家”活动
“病灶”找准了,“药方”就是听民声、解民忧。不待积雪融化,全体干部进村入户,发出近万份征求意见表,了解民愿。几天后,干部们带回来的是一道道棘手的难题,其中反映最强烈的就是修桥。
图:麻柳乡向村民发放征求意见表了解民愿
全乡98%以上的老百姓仍然在肩挑背驮中生活,尤其是双泉、大碧、大同、九坪4个村,由于没有桥,曾有5个学生因趟水过河被淹死。其实往届乡政府与村民们都想修桥,大家连桥的名字都想好了,叫双河口大桥,但却因为群众跟乡里积压的矛盾,迟迟未能开工。因此,修建双河口大桥就成了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大事。
图:修建“双河口大桥”群众公决书
虽然说修桥是件火烧眉毛的事,可政府一插手,老百姓就变卦了:“桥早就该修了,要向外面集资,没门!”有的群众干脆就说:“修什么桥啊,怕是想从中‘捞点油水’吧!”面对群众的质疑和看法,这一次,乡党委换位思考,对修桥和集资进行全民表决,让群众当工程的家、作集资的主,让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村民们自己推选出4名普通群众加入了建桥领导小组,担任会计、出纳、保管和工程质监员。
图:村民推选出4名群众代表加入“双河口大桥”建桥领导小组
隆冬时节,炮声隆隆,号子激昂……2000年4月,长24米、宽7米的双河口大桥如期竣工,工期仅用了4个月。世代人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村村杀猪宰羊,鞭炮声声,好不热闹。桥修好了,人平集资35元,实际开支人平25.6元,结余的9.4元乡里逐户退还给了村民。老百姓说:“过去政府收钱只进不出,现在居然把该退的退了,我们服!”9块4毛钱,赢回了民心。
图:建成后的双河口大桥
这次修建双河口大桥的经历也给了麻柳乡党委深刻启示,他们从中总结和提炼出一套经验:叫做“八步工作法”。即,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第二步:召开会议初定方案;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和认识;第四步:民主讨论确定方案;第五步:户户签字进行公决;第六步:分解工程落实到户;第七步:各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竣工结算张榜公布。凡涉及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重点项目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按照这套程序实施,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由村民代表进行管理和监督。
图:“八步工作法”版权登记证
“八步工作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充分发扬基层民主自治。民主决策,让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民主管理,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民主监督,让群众自己监督自己的事情。
坚守初心:一心为民铸丰碑
麻柳乡百废待兴,群众需要办的事情还有很多。乡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现在不抓发展混日子容易,但错失机遇会更加落后,既然有了“八步工作法”,就要抢抓机遇、问计于民、一抓到底,竭力办好群众的事。自此,大山深沟的晨风夜露记录着麻柳乡干部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爬最高的山,钻最深的沟,冲在一线、践行承诺、凝聚民心。
在2000年到2002年的三年“公路建设大会战”中,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和20余名机关干部,组成突击队,哪里艰苦就赶到哪里,吃住在农家,挥大锤、打钢钎、抬石头。“大会战”第一年平均每名干部穿破了6双胶鞋,创造了“3年修路306.8公里、架桥8座、村村通公路”的奇迹。2001年临近年关,为了兑现丰元村年底“车子开上山”的承诺,党委书记李红彬等13名干部自带方便面,上山奋战7个日夜。郭家村“妖险岩”地势险要,乡长郑小红带着仪器上山搞测量,在拉着草木、树藤等攀爬悬崖时遇险,全靠村民放下的绳索才保住性命……
这一点一滴,群众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郭家村6组个体眼科医生王学凤甘愿舍弃当时每月上千元的收入,一家三口连续40天不下修路火线;单身残疾人李学开,把平时打草鞋卖辛苦存下的1200元钱捐献了出来;曾与政府“闹对立”的兴坪村村民廖华山得知乡里修学校差钱,把养老的2万元钱都借了出来。他说:“乡里的干部为了麻柳人民过上好生活,把办法都想尽了。这钱我二儿子买货车做生意我没借,三儿子建房我没借,可我愿意借给乡里,跟着干部们一起干!”
麻柳乡党委在推行“八步工作法”后的几年里,铺设水管20多万米,为1.5万余人解决了 “吃水难”;新建乡里的初级中学,解决了“上学难”;改建乡卫生院,解决了“看病难”;完成15个村的农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程控电话由5部发展到426部,解决了“通讯难”……
从1998年到2003年,五年时间过去了,麻柳乡党员干部用实干实绩,重新赢得了老百姓的心。麻柳乡有一座高高的狮子峰,在山峰之顶有一座石碑,上面刻着两行大字:筹谋排难公仆显身手,劈山斩得人民立头功。这块碑是丰元村的老百姓为纪念乡党委政府修路立下的,人们叫它“德政碑”。杖朝之年的叶继合老人,拖着病体来到碑前,感慨道:“我活了一辈子,还是头一回看到村里立这样的碑,可见党和政府得民心啊!”
图:群众自发送给麻柳乡党委政府的20面锦旗和立下的两块德政碑
2004年初,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号召全市学习推广“八步工作法”,全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学习开县麻柳乡党委“八步工作法”专题培训班在开县举行。随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重庆日报等中央和市级主流媒体多次予以报道宣传。
图:重庆市学习推广“麻柳经验”现场会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共产党人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20多年过去了, “八步工作法”早已成为麻柳乡党委政府日常决策和管理农村事务的标尺和准则,这一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工作方法也广泛运用于全区移民搬迁、城镇建设、脱贫攻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工作中。如今的麻柳乡,政事顺遂,人民和乐,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最后,小编推荐两个能让你
变得更优秀的公众号
↓↓↓
防疫小贴士
使用公筷、公勺,提倡自助餐或分餐制。
来 源:第 1眼
编 辑:邹梦雨
初 审:罗 君
总值班: 左三刚
总编辑:张 伟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我区举办2021年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
◆ 【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档案】两个世界
◆ 【党史学习教育·党史故事100讲】建国篇 | 第五集:改造社会 惩治腐败
◆ 【百年追梦人】爷爷们的别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