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虽是纪念孔子的场所,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一座城市的学风、文风。所以你会发现,但凡有文庙存世的城市,大都是有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例如南京、 北京、苏州等文化历史名城。
泉州文庙,位于市中心老城的中山路边上,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建筑群。与我过去拜访过的文庙不同,泉州文庙并没有很突出的“景区感”。它就坐落在老城中,广场上走动的居民皆是附近生活的居民,完全看不出景区的架子。
福建虽远离中原,但历经几次南下人口大迁移,古代学风一点都不输附近几个省份。唐时期福建各城市纷纷拜圣人建文庙,学风十分浓郁。自唐以来,福州、莆田、泉州一带,时常“称霸”科举考场,进士、状元常常被这三座城市捞入囊中。
泉州隔壁的莆田,今天虽然非议不少,一句莆田腔的普通话常常被外人嘲弄。但古时却有2千多名进士,21位状元,17位位极人臣的宰相,是著名的进士之乡。但莆田人好学善考,多半是被穷逼出来,而泉州的学风,则更多是名家文臣的教化。
泉州文庙虽始建于唐朝,但真正形成作用则是在宋代时期。得益于诸多名家先生,以及到泉州上任的官员尊孔修学,文庙才逐渐发挥出育人的作用,为这座城市乃至国家输送出精英人才,也为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推动海上贸易输送了大量良才,才有了后来的海滨邹鲁的美誉。
借助泉州在海洋贸易的作用,儒家文化也从这里输向东南亚、东亚地区。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日本冲绳岛(古琉球国),就留下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影子。在明清时期,琉球国曾派遣大量留学生在泉州学习儒家文化,而一些先民也曾是福建的后裔。
这是逛文庙时,得到的一些资料。虽然不是非常详细,但大致了解一下,就能够掌握泉州古代的教育史,基本逛完一圈也就读懂了一半泉州文化历史。所以若是对泉州或者是福建的文化历史感兴趣,不妨来看看文庙。
现存的文庙,是经过一千多年的不断扩建。近现代时期,泉州文庙遭过几次毁灭打击,但得益于各界特别是华侨的捐助,现在的文庙占地规模极其庞大,建筑彰显闽南文化色彩,是泉州老城区除开元寺外最重要的历史地标。
我们是在元旦假期参观,但比起西街人都走不动的人山人海,文庙的游客量并不多。大多数参观的游客,是家长带着孩子,希望让他们沾一沾孔圣人的“伟力”,祝福他们未来学业有成。
还有一些是学校组织来参观,看模样是高三学生,想来也是让孔圣人给点力,在考场上来一个“学霸”附身。近几年,一些家长甚至是学校,都有临场前拜孔子的画风。每到高考前的那几个月,文庙香火居然旺了几个百分点。倒也不能说是迷信,设身处地想想,也许你也会去试试。
文庙除了纪念孔子外,也是半个泉州文化历史博物馆。既有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也有近代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给人一种承前启后的印象。
现场有一位母亲,很认真地向自己的孩子介绍,“我们的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以前有很发达的造船技术,我们的祖先可以到埃及那边做生意......”
这一幕很令人触动,这就是民族的文化传承力量。我们作为父母,除了给下一代更好的生活条件,更高的奋斗起点,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还得让下一代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又做过哪些辉煌的成就。只有这样,文庙才不会变成景区,它的育人价值才不会被埋没,我们的历史文化才有下一个的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