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吹拂着湖岸,天蓝、地绿、岸洁、水清,在鲁迅公园南湖之畔,放眼望去,一幅充满诗意的水墨画映入眼帘,好一派夏日美景~
“现在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之前有段时间,湖水不太干净,你看现在水多清呀,周末有很多人都带着孩子来公园遛弯。”鲁迅公园水质变好了,游客曾先生拍手称好,不住地点赞。
在半年前,鲁迅公园的南湖还存在淤泥沉积、水体浑浊、湖体流动性差、缺乏水动力等问题,而今年6月,鲁迅公园水体生态治理项目的正式竣工给这里带来了“大变样”——不仅公园湖体水质由原先的劣V类水提升至目前的IV类水,水体透明度也显著提升。小虹从虹口区绿化与市容局了解到,“生态治理”的治水理念在提升鲁迅公园的水环境质量上功不可没。
鲁迅公园原有的人造景观水体,多为处于接近封闭状态的静止或缓流水体,与空气接触少,水生生物种类单一,很难形成完备的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水体自净能力较低。
今年2月,鲁迅公园在区环保局和区绿化市容局的支持下,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水生态治理。区绿化中心相关负责人张鸣瑜告诉小虹,水生态治理共分为“底泥清淤”、“底质改良”、“活水扩容”、“水生植物净化系统设置”、“水生植物景观营造”五个步骤。
这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措施背后,暗藏着从“净化”到“绿化”,再到“美化”的生态治理逻辑。单从水生植物的选择来讲,挑选标准就十分严苛,所选的植物不仅要增强水体自净能力,还要打造出色彩、季相变化丰富的生态风貌。园方在选择了黄菖蒲、美人蕉等数种挺水植物后,又搭配了观赏价值高的荷花、睡莲等浮叶植物,沉水植物选择的则是可以有效吸附水体悬浮颗粒,并将有害物质分解转化的苦草。
要形成完整的生物链,必须让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制约,为此,区绿化中心特别设计了“水下森林生态净化系统”。张鸣瑜说:我们定性定量、科学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浮游动物,构建微生物群落,以形成完整而平衡的水生生物链体系。
为真正做到“活水”“净水”,水体上还设置了一个特别的“涌泉曝气装置”,它的外观是优美的“趵突泉”造型,尚待净化的水,会在这里开始新的旅程——通过回旋荡漾,激起阵阵浪花,进行“曝气充氧”,向水体传递氧气,水流动起来后,既多了处美丽的动态景观,也提升了整个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通过水生态系统构建及持续的生态调控,鲁迅公园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更优质、更美丽的水体景观为游客营造了水清、水秀、水灵、水亲的绿色生态环境。
“有段时间没来了,想不到家门口的公园变得这么‘高颜值’!以后茶余饭后都想多过来走走,很舒服。”附近居民王女士高兴地对小虹说。改造后,周边居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了。
区绿化市容局表示,将继续努力打造一流人居环境,提供高品质配套服务,让城区更精致、更有温度,用软实力的观念审视、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