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宗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宗祠篇
261、爱日堂(大溪边余氏宗祠)
爱日堂位于大溪边乡墩上、墩下村内·清代·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座北朝南,依次为戏台、大厅、后堂三进。四柱三间五楼牌楼式大门,上有砖雕“宋名臣第”匾额,整个门楼嵌满各种题材砖雕。第一进戏台,天花上有彩画,檐柱牛腿均为人物故事。第二进面阔三间,通面阔13.1米,通进深11.85米。明间两缝为五架前卷棚后单步梁,金柱用雕花八角形石柱础,下置覆盆。硬山顶。第三进楼1964年重建。建筑背山面水,正门外临溪架一梁式石板桥,更显古老风韵。每年农历六月六,该村都要在祠堂内演戏、舞板灯龙。…
262、宁波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南郊路159~161号、鹅场跟20号,清晚期建筑,2005年4月,被公布为第四批宁波市级文物保护点。由前部三合院、祠堂主屋及后偏屋组成,总占地面积828平方米。前部三合院由二倒座、一主屋组成,倒座单檐斜坡顶,均二柱三檩。主屋单檐硬山顶结构,五开间。祠堂单檐硬山顶结构,五开间。前偏屋单檐硬山顶结构,三开间,三柱三檩。后偏屋单檐硬山顶结构,三开间,六柱七檩。该宗祠保存较为完整,雕刻精细,为一座较典型的清晚期木结构祠堂,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263、渡头雷氏大宗祠
渡头雷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区渡头社区云梯里1号,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光绪十五年(1889)、1999年重修。祠堂坐北向南,三间三进,面阔13.2米,纵深37.15米,面积约484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花岗岩墙脚,博古脊。每两进间夹一天井,天井两旁有廊。蓝釉瓦当、滴水,门前台阶两侧各有一抱鼓石,头门前廊有四根石檐柱,石质瑞兽托脚、雀替、挑头,两侧有塾台。头门为硬山搁檩,中堂、后堂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梁架由四根木质金柱支撑。该建筑为当地较为典型的清代祠堂建筑。…
264、荡里姚氏宗祠
荡里姚氏宗祠为三进,台梁架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进深长39.8米,面阔16.3米,高8.87米,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宗祠基础随着山势逐渐升高,正中是大厅,大厅两侧为厢房。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鼓腹,六、八边形、四方裙兜形。粱枋、雀替均有雕刻。前进天井为长条形,中进天井为长方形。宗祠正面设广场,其顶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并立有唐代李白到此而作《宿虾湖》诗句现代碑刻。该宗祠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傩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祠堂的柱、柱础、梁等框架保存基本完整。保护范围:大门前延伸8米,东、南、北各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北各5米,西、南各10米。…
265、褚氏宗祠
褚氏宗祠位于余姚市鹿亭乡晓云村上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光绪年间重修。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由大厅、厢楼、门厅组成院落。上村,地处晓岭村上段而得名。村民多褚姓,据《褚氏宗谱》载:“南宋孝宗时,镇江录事参军褚邦英由慈溪金川徙余姚四明小岭(今晓岭),为小岭褚氏始祖,嗣后子孙有分居低塘、梁弄、王石坑、深坑、上庄等地者”。再据宗谱记载,晓岭褚氏为唐代永徽四年宰相、书法大家褚遂良后裔徙居晓岭的族群。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66、玉斗康氏宗祠
玉斗康氏宗祠位于玉斗镇玉斗村,“始建于明万历乙未年(1595),历代有重修。悬山顶,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为砖石木混合结构,正厅为悬山顶,穿斗抬梁式混合构架”。这里的康氏人是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由安溪感化里迁徙入永春的。迄今已600年,成为当地的一个旺族。玉斗康氏宗祠经“永集建(96)字第0110101416号”认证,宗祠总建筑面积为1965.51O。2001年泉州历史研究会授予永春玉斗康氏宗祠“泉州名祠”之誉。…
267、杏坛苏氏大宗祠
苏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区杏坛大街。为明代建筑(约1500年),清代有重修。坐北向南,进深三进,总面阔15.25米,总进深29.38米。硬山顶,青砖木结构,红砂岩石地脚。第一进面阔五间。前后包台共4个。前两包台有八角石柱6条,龙凤抱鼓石一对。后包台坤甸木柱4条,两边石台阶。明间设上、下两门。檐柱为八棱型石柱、六棱型石柱,覆盆式柱础,石质为鸭屎石,檐柱顶木架结构,用一斗两升承托前檩。第二进为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圆型木柱,覆盆柱础。石质为鸭屎石。上盖用驼峰、斗拱承托五架梁,驼峰足饰云水纹,上刻缠枝花,用一升两斗承托。后座为抬梁式蜀柱五架梁,圆型木柱。下为覆盆石柱础,石质为鸭屎石。祠堂是反映明代顺德祠堂建筑…
268、玉岩包氏宗祠
时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泗溪镇玉岩村。该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建筑坐北朝南,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规模宏大,是研究浙南山区清代中后期祠堂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建筑群由牌楼、外台门、头门、前堂、正厅、祭殿、荷花池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整组建筑保存完整,因在山坡上布局建造,建筑因山就势,富有特点。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9、石屏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为清末进士陈鹤亭所建。祠占地3427平方米。它是中国古典式回廊四合院建筑与民间吊脚楼建筑的完美结合;它的布局结构中透着智慧的灵气与精湛的技艺;它的雕饰与结构的简约、精当、色彩之协调,与整幢建筑作为一个宗祠的身份十分贴切,体现了宗祠建造者的十分优秀的内在品质;它的建筑主题是儒家思想观念与滇南侨民、本土民族建筑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与发扬;宗祠的礼仪与教化功能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扩展与升华,保护传统的宗祠建筑,是时代的需要.陈氏宗祠沿中轴线依次为祠门、莲池、0、中殿和大殿。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其前石狮一对,雕琢精湛;莲池上有三孔石桥,雕十二生肖图,其内建筑雕…
270、响肠方氏宗祠
响肠方氏宗祠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响肠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坐南朝北,三进两天井。一进祠门,面阔三间,大门位于明间进深二分之一处,形成前门廊后过厅格局。大门背面二层为戏台,面向中厅,单檐歇山顶,台口矮栏,三面敞开,左右看楼相接。二进中厅面阔三间,五架抬梁前轩后双步结构。三进神堂面阔三间,左右厢房各一间。左包屋已毁,右包屋尚存。方式宗祠附属谱馆一座,与主祠相对,且为同期建筑,两进二层四合院。保护范围:东至屋檐滴水外12米,南至后墙外8米土坎,西至惜字亭外5米国道边,北至河边1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上街桥90米,南至保护范围外…
271、潜山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位于德馨庄西侧30米处,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建于乾隆57年(1792年)。堂内石刻各异,柱脚上雕刻精细图案和脊枋,顺坊上八仙过海等图案仍清晰可见。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较高。为什么要建余氏宗祠呢?据说,余文章出生后不足一月,其父病逝,母亲尤氏坚守贞操,独自一人将余文章抚养成人,为怀念母亲,供奉祖先,整治家风,文章公按三进两厢建成了约400平方米支祠公所,宗祠内悬有“五世同堂”、“七叶衍祥”匾额以及余氏后代的历史名人画像。…
272、茶山袁氏宗祠
茶山袁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2011年被列为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座西北朝东南,中轴线上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牌坊、前厅、天井、正殿。两侧建厢房。牌坊砖石三重檐悬山顶,天井中铺青石通道,两旁植树,正殿木结构,穿斗式,封火山墙,小青瓦悬山顶,供奉袁氏祖先塑像三尊(现在有五尊)。该宗祠为周边袁氏总祠,每年清明云贵袁姓都来此祭祖,是一处重要的宗族活动场所。2011年11月公布为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茶山袁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东、南向各至50米处,西、北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起四向各外延30米处。…
273、樊氏大宗祠
樊氏大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五里乡樊村内。坐南朝北,三进五开间,总占地面积约620平方米,第一进明间门楣嵌“大宗祠”匾额,稍间辟边门,后檐接戏台,台高1.9米,宽6.56米,顶部作八角藻井。第二进通面宽15.55米,通进深11.50米,硬山顶,五架梁带前后双步卷棚顶廊子,主体梁柱用材粗大。中、后两进间有祭亭相连,祭亭重檐歇山顶,后进重檐楼屋,鼓形柱础。檐口置沟头滴水。该祠主要特色:一、祠内立有大小柱子百余根,梁枋、牛腿、雀替、斗拱、飞檐等砖雕木刻的龙凤狮鹿、亭台楼阁及人物花卉图案线条流畅,精细美观,特别是祠内各砖木构件上所雕饰的110个戏曲人物图案造…
274、汨罗闵氏宗祠
闵氏宗祠位于汨罗市白水镇三星村闵家巷,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95平方米。该宗祠为三间三进,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仪门—拜殿—寝室三进,两进院落的东西两侧为厢房。赵磐介绍,闵氏宗祠体量虽不大,但却是湘北地区祠堂建筑的一个代表,它将家族文化、民俗文化、礼仪文化和建筑文化融于一体,体现了湘北地区宗族文化的一个脉络。2019年,汨罗闵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75、杨氏官厅(杨氏宗祠)
杨氏官厅杨氏官厅(杨氏宗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儒林镇大竹坪村,明末崇祯五年(1632年)开始修建,其名始于明隆武二年(1646年)。钦命太僕寺少卿、湖南巡按监军监察御史杨乔然由京奉旨还乡祭奠竹枝坡、邓公冲、婆子冲先茔,偕七户子孙修建次祠堂,而奏请以题名。直到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先后分三次才建成。官厅为宫殿式建筑,古朴庄严。内立“杨氏世勋”石碑,载有杨乔然奉旨还乡祭奠竹枝坡的始末。一直为当地杨姓后裔祭祀之地。…
276、习氏大宗祠
习氏大宗祠位于水边镇湖洲村偏东,始建于北宋元丰乙丑年(1085),由该村第三世祖习仁德所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抬梁与穿斗相结合,小青瓦压面,马头山墙,占地面积1475平方米,建筑面积1106平方米。现建筑为清代遗存。整体建筑呈长方形,面阔24.15米,进深58.54米。由前院、门廊、门厅、前天井及左右厢廊、正厅、后堂组成。习氏大宗祠建筑规模较大,装饰雕刻精美,内曾保存纪昀题写的“天府呈オ”金漆凸雕匾额。主体建筑保存完好。…
277、林头郑氏大宗祠
郑氏大宗祠即树德堂。位于北滘镇林头社区。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坐西向东,三路五间四进,总面阔38.61米,总进深62.3米,面积2405平方米,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主体中座大堂、后寝及两廊基本完好。头门原为面阔五间的二层建筑,后改建为平房。头门与中座之间天井阔落,原有石牌坊,已毁。天井左右两侧建有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明标暗拱”庑廊,保存良好。中座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顶,龙船脊,有瓦当和滴水。前檐柱为方石柱,驼峰斗拱,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四步梁架,山墙墀头砖雕,正面次间设石雕栏板、梢间水磨砖墙砖雕漏窗。金柱均施用铁力木圆柱,七架梁,后廊四步梁。中、后座之间以天井相连,两侧廊…
278、江氏大宗祠
江氏大宗祠: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步涌社区步涌南路35号。清代建筑。坐西向东。三开间三进布局,由前中后三堂、牌楼、四廊房组成。面阔11.1米,进深41.58米,面积461.5平方米。两侧山墙用蚝壳砌筑,其余为清水砖墙。门额石匾刻“江氏大宗祠”。前天井内有三开间砖石牌楼一座。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木雕柁墩、雀替。硬山、博古脊、红瓦面,绿琉璃瓦当。2003年11月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279、白泥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位于通山县大畈镇白泥村。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76平方米。中轴对称布局,自前至后逐步抬高,有门厅、前厅、后厅、祖堂及配房、厢房。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梁柱、枋、门、窗施多种图案木雕构件。该宗祠是鄂东南富水沿线现存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大型公共建筑。(第五批)1930年3月,通山县苏维埃政府在此召开一、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政府主席,通过了土地法令,成立了县、区、乡三级政府。…
280、玉仙阁(杨氏宗祠)
玉仙阁(杨氏宗祠)位于延津县石婆固镇小渭村东头。从新乡市向东沿S308线行至新乡市平安水泥有限公司,向南行至石婆固乡小渭村即到。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为一方形院落。原为杨氏宗祠,初建于1816年,后几经集资扩建,建成三间砖木结构0,称杨氏宗祠。1985年又增修围墙和大门,对院内美化。1987年8月,被县政府定为“延津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2月,被市政府定为“新乡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