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
101、湖州子城城墙遗址
湖州子城在湖州古城城中,原名项王城,因尊重西楚霸王项羽而得名。城始建于秦末。秦时,项羽与其叔父项梁居住在湖州太湖一村落,项羽素怀推翻暴秦的壮志,在秦始皇南巡时,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矣。”其叔父项梁急忙掩住项羽之口,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以免惹祸。后此村落就名掩浦,又名项浦。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九月,项羽发动农民起义,从太湖边掩浦率义军向县城进军,途经宋溇(今属织里镇)项王桥,项王桥东、西侧桥联的上联,各有“桥号项王,率卒经过有项王”、“当符独握虎将,从战八千辈”。桥联道出当年义军雄纠纠、气昂昂的风貌。项羽在湖州筑项王城,军队驻扎在弁山,故弁山有“项王走马埒(四周有围墙马场)、饮马池”…
102、汤原县抗联遗址
汤原县抗联遗址抗联遗址位于大亮子河公园东部,著名的抗日将领赵尚志、李兆鳞、冯仲云、夏云阶、陈雷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这里是东北抗联六军军部机关所在地,也是三军、六军主要的休整、后勤补给及作训基地。1979年7月,汤原县亮子河林场工人发现抗联六军所属的军械修配所遗址,该遗址分布在一处山泉东南侧的山梁上,遗址有南北两座房基(原系木楞房屋)。1987年11月,林业作业中,在亮子河林场东南发现抗联六军军部遗址,面积1500平方米,有抗联军政干部学校、医院、校军场等。2004年,在汤原县团结林场西南,绿野仙舟度假村南2公里吉兴沟确定为东北反日联合军政扩大会议会址。1936年春,抗联六军成立,1936年秋…
103、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面积约90万平方米。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峁遗址于1976-1981年发掘,发现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椁墓、瓮棺葬。出土陶、玉、石器等数百件。房址多为白灰居住面的方形半地穴式,与客省庄文化相似;但墓葬中的石椁、瓮棺葬和陶器中的筒形大三足瓮、鼎等则自具特点。出土或采集的磨制玉器十分精细,颇具特色,其原料主要为墨玉和玉髓,器类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
104、杨震校书堂遗址
校书堂又名草堂、三鳢堂,其遗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南豫灵镇董社村皂角坡附近。董社村南有塬,古称皇天塬、龙望塬。其地南依秦岭余脉,北瞰滔滔黄河,四周环塬,中凹如盆,古时常积水成湖,故称湖地。《后汉书。杨震传》载:关西夫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即指此地。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有人曾藏书于龙望塬,后失其所。至东汉时,杨震父、汉靖节先生杨宝不应朝廷征召,在华阴隐居授徒,致力于经学的研究。一天晚上,他梦见先祖杨伯桥对他说:所藏书为某处,今尔子为名儒,启而行之,此其时也。天明,杨宝就命杨震依梦中先祖所指之地去搜求,果得一石函,其中所藏经书皆蝌蚪文字,且磨灭难认。于是,杨震就在此地构一草堂,校勘…
105、夜袭阳岔工事区战斗遗址
夜袭阳岔工事区战斗遗址,位于集安市太王镇阳岔村沟里。现有铁路桥1座,日伪修建桥头碉堡1座及日军工程师住所1处。目前,该铁路桥仍在使用。老岭河流经此处,河水清澈纯净,为集安市区主要水源地。通集铁路和集锡公路从此处通过,交通便利。阳岔工区,是辑安(今集安)工事区第八工区,由金井组负责,施工地段从阳岔村北直至土口子前,出了阳岔村附近地势较为开阔,铁路两侧大都是高山密林,老岭河从谷底蜿蜒流过。第十一、第十二号老岭河桥梁工地也都在这一段之内。从抗联奇袭老岭隧道之后,日本侵略者加强了对阳岔工事区的警备,伪骑兵二十五团及日本警备队150多人驻守、巡逻在阳岔工区一带。1938年6月19日傍晚,杨靖宇率一军教导…
106、雅克萨古城堡遗址
古城岛位于漠河县兴安镇北4千米的黑龙江中,为黑龙江第二大岛,距中国岸50米,距俄国岸350米。岛屿对岸为雅克萨城,今为俄国阿尔巴金诺。在雅克萨之战间,清军在岛上筑土城、建营盘,设置指挥部,成为清军收复雅克萨的桥头堡,因筑土城而得现名。1650年9月,清军入关时,沙俄乘机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尼布楚和雅克萨。居住在雅克萨城寨的达斡尔人宁死不屈,用-、梭标抗击敌人的-。沙俄军队血洗城寨,达斡尔人有661人被杀,360人被俘虏,幸免于难者只有15人。沙俄盘踞在雅克萨修筑城堡,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黑龙江流域的中国人称沙俄侵略军为“罗刹”,意思是“妖魔”。清朝政府一再要求沙俄侵略者撤出中国,沙俄政…
107、范公堤遗址
江苏风景名胜著名文化古迹,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范仲淹监西溪(今属东台)盐仓时,为阻挡海潮,发运通、泰、楚、海4万多民工兴修海堤,并于天圣六年(1028)筑成。堤长181里,脚宽3丈,面阔1丈,高1丈5尺。南宋时,筑通、泰、楚三州捍卫堰;元代续筑,起自通州吕四港,迄于庙湾场,长700余里,阜宁境内近40里。后人因感激范仲淹,称其为“范公堤”。遗址处现存有纪念范仲淹的寺庙和石像等,是江苏著名文化古迹。海安、如东、东台、大丰一带,东濒黄海。自成陆地后,海岸逐渐东移,庶民为图生计,纷纷开发农灶,而每当海潮漫涨之时,沿海一带庐舍漂没,田灶毁坏,家破人亡,惨不忍睹。唐代大历元年(…
108、琼梯木驿站、烽燧遗址
琼梯木驿站、烽燧遗址琼梯木驿站、烽燧遗址位于图木舒克市51团拜什阿恰尔村东北约18公里。时代:唐宋时期。1999年7月29日公布,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名“琼梯木”是维吾尔语,意为“大烽火台”,此为唐代郁头州的“谒者馆”。原为唐朝丝绸之路北道上接待国际使者、军人、-、僧侣的巨大招待所或者驿站,故名“谒者馆”,唐朝宰相贾躭在他的《道里记》中有准确的里程记载。此遗址面积很大,其东有烧陶场遗址,东南有炼铜场遗址,北面曾经有过一座小佛寺,大烽火台旁是一座小型不规则的城堡,20世纪80年代尚存在木结构的一些建筑物,现在已经被盗掘一空。城堡内外唐代遗物十分丰富,出土过大量陶器、铜镞、开元和乾元通宝、龟兹…
109、武功山祭祀遗址
武功山祭祀遗址,位于安福县钱山乡、泰山乡境内,处在东经114°10’,北纬27°27’,以主峰金顶葛仙坛、冲应坛、汪仙坛、求嗣坛、白鹤峰寺为主,范围衍及观音岩、三天门、九龙山、集云庵、箕峰、行台、南坪、文家一带,面积3000公顷,散落在60平方公里范围之内。金顶海拔1918.3米,被誉为:“乾坤之胜境,神仙之福地”。这里地处吴楚交汇之要冲,自古以来,即为湘赣两省先民朝天祈福的圣地,吴风楚韵演绎、发展和丰富了武功山祭祀文化。祭天祈福之风历代不衰。直到明代,地方官吏率吏民上山祭祀的活动,仍不绝于史书。自三国吴赤乌年间,葛玄入山--,首开武功山道教之风,后世道徒来山修真者甚众。葛仙翁也成为武功山历代…
110、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
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1945年地点:屯留县上莲乡老爷山1945年,闻名中外的“上党战役”主战场就发生在这里。共歼俘敌援部队2.2万余人。为上党战役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山上原有唐代至清代的寺庙8处,137间,尽毁于战争中,现除部分基础遗存外,(断垣残壁改作它用),仅剩一座莲花舍利塔,满身弹痕累累,是“上党战役”的一个重要标志。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爷山因是上党战役的主要战场而享誉中外,三嵕山乃以羿射九日的神话传说及历代寺庙道观之佳而闻名古今。老爷山,原名三嵕山。在屯留县城西北25千米处,为上莲乡属地。跨于北纬36.27度,东…
111、曲城故城遗址
当地群众按自然地形将城址分为东南城、南城和西南城。城址内地表、断崖上陶片很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从断崖上发现文化层厚约3米,分为四层:第一层为耕土层,厚约0.4米;第二层为近代扰乱层,黄褐色土,内含少量的汉代陶片及近代瓷片。厚约1.1至1.2米;第三层为汉代文化层,黑褐色土,内含较多的筒瓦、板瓦和陶片等遗物,厚约1.05至1.1米;第四层土质较紧,黑褐土比三层稍黑,厚约0.8米,内含陶片较少,形制与三层相同。多年来,平整土地和烧窑取土,故城址遭到严重破坏。1973年春,东南城整地取土发现夯土城墙一段,高约1.2米,宽约4米,南北长度不清。夯层分为八层,每层约为0.12至0.17米不等,夯窝直径…
112、红山长城采石场遗址
在长城重峪口关南九公里处的红山北坡上,有采石场遗址一处;经现场考古调查分析,及与普查长城的资料对比,断定为明代修建长城时所开设的采石场。该遗址被卢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卢龙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卢龙红山长城采石场遗址”。由于该遗址是我省罕见的长城采石场,遗址中的各种遗存反映了我地区当时采石操作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艺方法,是研究古代生产力状况、探查当时专业科技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对明长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故于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政府批准公布为河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龙红山长城采石场遗址,位于燕河营镇城柏庄村西的红…
113、蒋国故城
蒋国故城,源于淮滨县期思镇,是以国为氏的。蒋姓的起源十分单一和纯正,俗称“天下无二蒋”。蒋姓人的血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周灭商后,不久,武王病死,子成王诵继位。成王年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在周初实行的周朝贵族大分封中,属于周公诸子的有6国,其中周公姬旦的第三子伯龄-于蒋,建立蒋国,成为蒋姓的得姓始祖。今天绝大多数蒋姓人都是伯龄的后裔。周王朝统治者分封姬姓蒋国于淮水上游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东夷各部族的控制,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蒋国并没有发展起来,反而被强大的楚国所灭。传说在伯龄于蒋地建立蒋国时,曾有鹤发长者入曰:“侯可为国不可为蒋也。”问:“何故?”对曰:“蒋为茅地,楚为行林,可…
114、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千人坑遗址)
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位于浙江省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它们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侵略浙江,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见证。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占地4.3亩,建筑面积总计440多平方米,1995年经修复作为浙江人民抗战纪念馆,旧址坐北朝南,泥石木结构,重檐亭式房屋,1995年9月正式对外公展。在200多平方米展厅内,分“侵华暴行,铁证如山”、“抗日烽火,烧遍全国”、“换庆胜利,严惩战犯”三个部分,陈列展出了近200幅历史照片、图片和当年受降仪式现场的部分实物,用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暴行,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和取得的伟大胜利。同时在宋殿村南当年日军残杀我国同胞的…
115、鬼崽岭遗址
在湘南道县西南30余公里的祥霖铺镇田广洞村境内,有一座神秘之山———鬼崽岭。岭势巍峨,古木蔽日。山下泉涌,如珍珠串串;对着泉水高呼,呼声高水也喷得高,呼到激越处,泉中气泡沸腾而升。这里满山都是石刻人像。像态或立或蹲,或坐或仰;像高的有几尺,矮的只有寸把;有的像悬在树上,有的藏于树蔸,有的埋在地下,有的躺在水中。据不完全统计,岭中的石像在万尊以上。石像中,有的是手持朝笏神色庄严的文官,有的是跃马仗剑威风凛凛的武官;有的是强壮雄健的男性,有的是大腹便便的孕妇除了裸露在地表的近千件石像外,更多的石像深埋地下,有的深度在2米以上。其堆积特点极其明显,按时代先后依次堆积,顺序清晰明朗,越往地下年代越…
116、东海神庙遗址
东海神庙遗址位于莱州市永安街道海庙姜家村西。东海神庙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据《掖县志》载:“临朐城,城北二十五里,汉县,属东莱郡。颜师古云,齐郡已有临朐,而东莱又有此城,盖各以所近为名也。汉志注云,临朐有海水祠,即今之海庙。”“国之大事为祀与戎”。岳、镇、海、渎为最主要的祭祀内容。东海居四海之首,故东海祭祀居于祭海之首。根据明代任万里的《海庙祀典考》(见附录),从唐代开始,历代均于莱州的东海神庙对东海进行祭祀。唐代之前的祭祀东海的仪式,并不在莱州,而是在会稽。《隋书》卷七载:“开皇十四年闰十月,诏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山、冀州镇霍山,并就山立祠。东海于会稽县界,南海于南海镇南,…
117、长城烽燧遗址
长城烽燧遗址烽燧也叫烟墩或烽火台,是古代军事观察、通讯的前沿哨所,大部分建在高山顶或川地转折处。古代凡边陲、要隘、道路等处,均设置烽燧,屯兵戍守,传递军情,形成独立而又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如有敌情,夜间放火曰烽,白天掺加狼粪煨烟曰燧(俗称狼烟),故曰烽燧。燃烟举火和放炮的数目,根据来敌的多少而定,使千里防线数小时便知敌情消息。皋兰县地处黄河北岸,历史上为金城外围屏障,县境内烽燧遗址较多,且纵横交错,大同小异,目前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为明代。皋兰烽燧大多建在高山地带,黄土夯筑,呈覆钵形,周围并挖有防御性壕沟。烽燧附近往往有戍卒、守望者遗弃的碗、砂锅等生活用具的残片。皋兰县烽燧大体分为以下几路。北路…
118、台西遗址
台西遗址位于河北省蒿城市岗上镇台西村东北。遗址以3个高大的“台疙瘩”(南台、西台、北台)为中心。“南台”在台西村东约200米处,现已铲平无存。“西台”和“北台”现存文化层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北台”在“南台”北边约400米处,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高6~7米。两端高,中间低,呈马鞍形。从“北台”北侧断崖上看,上层(除去顶层)属战国至汉代文化层,下层至底部全为商代文化遗存。“西台”在台西村东北约260米处,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80米,高6米。周围商代文化层分布亦相当广泛,向南延伸到台西村东北路边,向西达故城道旁,长约130米。据当地群众反映,茨城解放前在西“台疙瘩”,曾挖出…
119、红山遗址群
红山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城东北3公里红山北麓。为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存,距今约五千年。“红山文化”由此得名。包括聚落古遗址和古墓葬等。出土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以细泥彩陶和石耜最重要,在北方农业发展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红山区文化局、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红山史前遗址群进行考古调查,除实地考察了日本人1935年发掘的红山后第一、二地点的保存现状后,新发现了红山文化中期聚落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小型城址、夏家店上层文化墓地各一处,为全面认识红山史前遗址群的重要学术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新发现的红山文化聚落遗址位于英金…
120、徐福东渡遗址
2000多年前,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有一次,秦始皇望着滔滔的海面,心潮澎湃,想到统一大业来得不易,不知将来会有什么变化,就萌发了寻求仙药的念头,以求长生不老,倒是由此引出了徐福东渡的故事。徐福,又名徐市,是个有名望的方士(古代自称懂得求仙方术的人),懂得不少科技知识,又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徐福受旨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和各类工匠,带着五谷种子,渡海替秦始皇去寻求仙药。自然,仙药无从求得,徐福也一去不再回来。不过,徐福如何东渡,驶向何方,这成了中国古代航海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谜。徐福到了哪里?史学家认为:当年徐福的船队一直向东驶去,最后到达了日本,在那里定居下来,建立了新的家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