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
761、八一起义部队会昌战斗遗址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叶挺、朱德、贺龙等指挥起义军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八一起义的成功震惊了国内外,蒋介石、汪精卫急忙调兵遣将讨伐。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起义部队挥师南下直取广东东江,8月26日进占瑞金县城。从缴获的敌军文件中得知,蒋介石嫡系钱大钧4个师1万余人,在会昌山一线构筑工事,同时桂系黄绍竑部也从信丰往会昌赶,企图将起义军扼杀在会昌。为解南下后顾之忧,前敌委员会决定:趁两股敌人未会合,先破会昌之敌。8月30日早晨,起义军24师、3师和教导团先后从城东北、西北向敌军发起佯攻。由于起义军25师夜行军迷了路,未能投入战斗,上午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陈赓营…
762、莫布拉遗址
莫布拉遗址位于湟源县大华乡莫布拉村北莫布拉沟中段东岸山坡下。东北环山,西南为莫布拉沟,地段较狭窄,黄褐色土质并夹有碎石块。遗址东西宽最大处为40米、南北长150米。明清时作为葬地,80年代初遗址上部平为梯田,前沿又系农民取土处,近代墓葬布满在崖边上,破坏较严重。1987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湟源县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遗址中部靠南发现居住房屋4座、墓葬1座。房屋平面皆近似4×4米方形,有两种结构:一种为半地穴式,屋内地面用黄褐土铺垫,踩踏层次分明,周围用直径10-15厘米的木桩间隔约40-50厘米等距排列楔入地下,门向南开略呈内八字状,门侧及室内设有用河卵石垒砌的灶,灶旁放…
763、鲍下藏村遗址
鲍下藏村遗址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直岗拉卡乡鲍下藏村南、黄河南岸第二台地上。遗址分为东西两区。1991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李家峡水电站工程建设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共揭露面积850平方米。清理出以河卵石为建筑材料的遗迹6处,墓葬8座。以河卵石为材料的遗迹中,有3座房屋,房屋墙壁用石垒砌,房屋大小不一,有单室与双室之分,最大的一座长10米、宽2.6-4米、残高0.6-1.2米,分大小两室,小室内设有灶,大室内设火膛,火膛长径2.4米、短径1.2米,膛壁红烧土厚8-10厘米,内为较坚硬的白灰烧土。房屋墙外东北侧排列数个柱洞.此房屋周围还分布着23个圆形或椭圆形窖穴,窖穴为直壁,平底或…
764、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遗址
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遗址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溪口社区的溪口大桥西桥头省道富下线(溪口街)东侧与大桥下游濉溪河西岸之间。1931年5月31日,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围剿”在建宁取得完全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部进驻建宁。6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在建宁组建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总队长王诤,政委伍云甫,总队下设侦察电台和5个无线电分队,总队部驻杨家屋,并在此开办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总部无线电台设在青云阁。6月2日下午7时,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总部电台,在建宁第一次收到了江西兴国总后勤部办事处发来的电报,当时在建宁红军总部电台值班的是曹丹辉和伍云甫,这是红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无线电通信,结束了红军没有无线电通讯的…
765、葫芦壳战斗遗址
葫芦壳战斗遗址位于湖南省桑植县打鼓泉乡金家坡村周家湾组。葫芦壳是座大山,地处桑植城北20公里的澧水上游西岸。山临澧水而起,陡峭险峻,高约400余米,因山有一洞如葫芦而故名。山中部的悬崖峭壁之中,一条狭窄的栈道横贯其间,长约400余米,地势险要。当工农革命军的红旗在桑植上空刚刚升起的时候,桑植县-头目陈策勋、-黔军第四十三军第三师第五旅龙毓仁部队向桑植县和洪家关发起了猖狂进攻。梨树垭、苦竹坪两次战斗失利,工农革命军遭到了第一次严重挫折。周逸群-转移到石首领导鄂西的斗争。贺龙为了扭转不利局势,团结全体官兵,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部队很快恢复到四五百人。1928年6月25日,我军探悉敌龙毓仁由桑植西撤…
766、唐岗遗址
唐岗遗址,位于遂平县城东6公里车站街道办事处王老村唐岗村民组北面的岗地上。遗址呈不规则半圆形,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70000平方米。北部被河水冲刷形成高5米左右的崖壁,从崖壁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文化层,内含大量陶片、兽骨、红烧土和灰坑。灰坑内含有粮食的壳和鱼骨。地表呈陡坡状隆起,高出周围地面约2~4米,文化层厚达4米。工作人员采集有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石镰、陶纺轮、豆、碗、鼎、罐、彩陶高柄杯、喇叭形器、澄滤器、鹿角、兽骨等标本。陶器以泥质为主,纹布多为素面,兼有蓝纹、方格纹和附加堆纹,少数器物涂有红彩。该遗址未被发掘,从采集的器物和断崖上的文化层堆积看,该遗址距今4000~5…
767、杨庄遗址
杨庄遗址位于驻马店市区西南大约6公里处,1983年8月13日,由市文物普查工作队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1985年1月,被确认为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1985年5月31日,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5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博士后宋豫秦对其做了重点调查,1992年秋,北京大学考古系与驻马店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挖掘,发掘面积486平方米。从地貌上看,杨庄遗址处于练江河的二级阶地上,较周围高出1~2米,总面积40000平方米。遗址文化层一般为2~3米厚,最厚处可达4米。下部属于龙山时代早期的石家河文化,…
768、百草沟遗址
百草沟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城西南15公里安母村东嘎牙河畔台地上,是一处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的大型聚落址。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约75万平方米。河岸断崖出露文化层长达数百米,分布面积广,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0.8米~1.5米不等,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上层,厚0.15米左右,为铁器时代遗存,居住址为浅地穴式建筑,居住面为黄沙土加黑灰抹平,厚约0.1米,居住面上发现有础石以及灶台、烟道等。出土器物有石斧、石刀、研磨器、石匕首、环状石器、磨盘、磨棒、砂岩磨石、陶豆、陶甑、陶盆、陶罐、陶瓮、铁斧等。下层,厚0.6米左右,为青铜时代遗存,居住址亦为浅地穴式,居住面…
769、千秋台遗址
在高邑县花园村南,有一个土疙瘩,传说这是刘秀当年在高邑登基做皇帝时垒成的土台,人们叫它“千秋台”。相传在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坐了江山;王莽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几乎杀尽汉室皇帝的后裔宗亲。惟有刘秀侥幸逃脱,四处奔走逃命,在多次即将被王莽兵马擒获之际,总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最终重兴汉室,开创了东汉王朝。现在河北、山西一带很多地方都流传着王莽赶刘秀的故事;而高邑县不仅是刘秀与王莽对抗的主要战区,还是刘秀当皇帝的登基地;民间流传着众多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很多村庄还是王莽赶刘秀的遗迹或衍生品。千秋台和千年柏:据说西汉末刘秀被王莽追赶,好不容易才逃出重围来到高邑。那时天气正热,刘秀想坐下来歇歇,周…
770、五排山城址
五排山城遗址东宁县五排山城遗址位于道河镇五排村,距道河镇15公里,距东宁县城65公里。是隋唐以前所筑。山城经历了几千年,虽有所破坏,但仍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1986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2006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五排是因早年伐木人在绥芬河里放木排,一下子能放下五个木排而得名。现居住着30几户人家,方圆几十里内没有其它村屯,由于人烟稀少,这里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环境都保护的很好。绥芬河环绕着景区流过,河两岸奇峰突起,怪石林立,古树参天,著名景点有大峡谷、鹰嘴峰、乌龟石等。在古城遗址至小地营村约十几公里的水域段非常适宜开-流,林业公路至五排村水泥硬质路面今年开工修建。五排的上游…
771、赖国故城遗址
赖国故城周息县赖国故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息县包信镇闾河桥东南1公里处,傅庄村境内。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封赖国此地,公元前538年被楚所灭。有关人士在对当地古赖地遗址和出土文物进行了大量分析的基础上,证实了息县包信镇乃赖国故地。叔颖受封立国,封于赖地即今息县包信镇,史称赖国从公元前1122年至公元前538年、立国584年,传位14代。后被楚灵王所灭,迁于鄢地,国人怀念故土,以国为姓,这即是赖国起源。遗留在当地的臣民为避楚害,改姓傅和罗。今息县包信镇东南两公里的闾河之滨,有一座古城址,即是周代赖国故城。这一带还有不少关于古赖国的传说。在包信镇西傅后楼庄前200米处,…
772、湖陵城遗址
湖陵城遗址位于沛县龙固镇三里庙村、前程子村、龙东村,山东微山县张楼镇程子庙村一带。湖陵城建于战国时间。公元前286年,楚国置湖陵县,明朝嘉靖末年,由于黄河溃决,该城陆沉于地下。此后,这座古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2003年,因水利工程徐州市博物馆考古队曾对南城东南角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发现部分城墙遗存及一处大型高台建筑基址,另发现西汉晚期墓葬5座,出土十余块汉画像石。2013年,经勘探,湖陵城由南北两城组成,中间以泗水古道相隔,北城城址实测城垣总周长3345米,面积约73万平方米,南城城址实测城墙总周长为4140米,面积约104万平方米。2016年,相关部门充分论证了湖陵城在历史上曾经是文化名…
773、大成国王府遗址
大成国王府遗址大成国王府遗址位于现桂平市城区桂平镇中心校内,是清咸丰年间,金田起义北上以后,由陈开、陈文茂领导的大成军建立的农民政权机构所在地遗址。1851年金田起义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1854年6月,广东鹤山县船民陈开在佛山领导武装起义,会合粤剧艺人李文茂等50多艘,沿珠江西上,与梁培友、伍百、吴县,占据大湟江口,围攻浔州府城(桂平县城),1855年8月16日攻克浔州,活捉浔州知府刘体舒、桂平知县李庆福等。在浔州建立大成国,年号洪德,以旧浔州府衙门为大成国王府(桂平镇中心校),改浔州为秀京、桂平县为永秀县。陈开称镇南王后改称平浔王,又称洪德王,梁培友称平东王,区润称平西王,梁大昌称定北王,…
774、杉青闸遗址(落帆亭)
杉青闸遗址(含落帆亭)位于嘉兴市区杉青闸堰上。西、北面与原嘉兴中丝一厂(后改为嘉丝联厂)相接,东距京杭运河25米。落帆亭始建年不详,据地方志记载,宋神宗熙宁初重建。亭附近有杉青闸,杉青闸是嘉兴古运河上控制水流的重要水利设施,《宋史•河渠志》载:“神宗熙宁元年(1063)十月,诏:‘杭之长安,秀之杉青,常之望亭三堰,监护使臣并以管干河塘系街,常同所属今佐,巡视修固,以时启闭’”,由朝廷直接派官员管理,建有官舍。落帆亭是官舍旁的一处名胜,为官吏和客商游憩之所。其时由苏州进嘉兴的帆船,过此必落帆,故称“落帆亭”。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增筑太白亭,旁有花神及闸神像。1921年嘉兴酒业…
775、丹丹乌里克遗址
导游丹丹乌里克遗址位于和田策勒县达玛沟乡北约90公里的沙漠中,知名度很高,具有很强的神秘色彩,是文物工作者及旅游探险者的向往之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该遗址从建筑材料上看,残存的墙壁和寺塔都是用晒干的土坯垒成的,有的还使用了烧过的砖。房屋则是用胡杨木构成,墙壁是芦苇纺织的,缠得紧紧的一小捆一小捆芦苇夹在棍子上,再在直竖的芦苇把子上涂抹一层和着碎草的墙泥。墙内外两面都刷了白灰,再绘制出优美的壁画。城区曾出土有佛像、壁画、陶器及古文字等,还有一些由成排的胡杨、杏树、李树等组成的花园。遗址周围沙丘连绵高大,遗址相对处于低洼的地带,有枯死的胡杨林树干。从遗址所处位置看,可能是达玛沟…
776、鹿芝岭新石器遗址
鹿芝岭新石器遗址位于长沙县黄兴镇鹿芝村,浏阳河从旁流过,鹿芝岭新石器遗址距长沙市约20公里,遗址四周田畴广阔,一望无垠。该地地势较高,长一公里,宽半里。原为长浏古道驿站,设有茶亭、伙铺、南杂、肉食、药材等店,为当时当地农副产品之集散地鹿芝岭,古名“六子岭”,又名“古城墓”,系古龙喜县治,据清嘉庆《一统志》记载:“龙喜县(指故城)无考”。清光绪《湖南通志》湖南古城考注:“按府城东四十里六子岭有古城址,中有城隍庙,城隍坪诸遗迹。又距六子岭二十里为榔梨市,相传有古城址,亦在府城东,疑即汉龙喜,宋常丰二县故城。”又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县东四十六里,《方舆纪要》后汉乾祜二年,马希广奏折。长沙县东…
777、六堆寓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地址:博爱县寨豁乡馒头山村据1960年博爱县县志记载:拣到有动、植物化石,有原始人类住的山洞和古小地坑等。1972年和1984年经两次文物普查、核实,1996年6月博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这里的地层现状看,主要是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灰系地貌,内含白云岩、泥灰岩及深灰色燧石岩,地貌溶洞都很有特色。这里是自然形成的东石河上游。经过多年冲刷、风化形成了多处自然岩洞。有一较大溶洞,深10米宽3米。半山腰现存大小溶洞5个,洞外悬岩边砌有不规则石块墙。山洞大的进深十余米,小的进深2-3米不等,出的石器有在洞内拣到,有在山坡拣到。有龙骨化石、石核,刮削器、砍砸器等。六堆…
778、水西战斗遗址
水西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田源镇水西村新月围屋。1948年3月以后,江北人民自卫总队对反围剿斗争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在-派重点进攻的情况下,部队、民兵骨干、农会干部等转移到山区活动,避敌之锐,展开周旋,保存力量。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叶连鸣、叶少雄等率领飞虎队前往新洞、河头、大席、锡洞和河源半江等山区活动。此间,国民党部队除了在交通要道路口设关卡外,还到边远山区搜索、奔袭,围剿游击队。6月初,敌人加紧了对水西的围剿,以水西-地主、新连河边“剿匪”办事处主任谭风轩为首,拼凑起一支30余人的联防队,--我部活动的通道,配合国民党正规军九十二旅二七六团,企图歼灭人民武装力量。6月3日,为粉碎敌人的围剿,江北人…
779、括苍支队岭头会师遗址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的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此时,永嘉(瓯北)广大农村已为浙南人民武装括苍支队所控制。1月6日至25日,中共括苍中心县委第三次扩大会议在岭头村召开,传达了中共浙南地委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部的指示。会议结束后,括苍支队所属的一、二、三四中队和机关警卫队等主力600余人,陆续到达岭头村集中。这就是括苍地区游击队的一次胜利大会师。大会师期间,当地的党组织和农联会、妇女会、民兵连热心投入接待工作,岭头村群众自觉腾出房屋供部队解决住宿和吃饭等生活问题,乐清、黄岩等地群众送来很多慰问品。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午,游击队在潘家祠…
780、大嵩城遗址
大嵩所城墙,位于瞻歧镇东城村、西城村。建于明洪武十六年,系防御倭寇侵扰而筑的军事设施,它以不规则的粗石垒造,中间用夯土,环筑于大嵩所周围。设有东、西、北三处城门。城门拱券形。有内门外门二道,由正规石板砌造。城墙四周筑有护城河,全城周围约五华里。建国前后,城墙屡遭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至1956年大部被拆毁。至今东城门尚留遗迹可辨。在村北凤凰山上,残留一段700余米的城墙,高7米,厚5米。依山起伏,高低不平。顶部多处坍塌,并有缺口,但蜿蜒不断,依然壮观。这对研究明代军事设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方桥城门清代建筑。在瞻歧镇方桥村,城门连边墙长11.81米,高3.87米,门宽1.89米,墙厚2.3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