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各地窑址资料介绍旅游
全国各地窑址资料介绍
121、临城瓷窑址
临城境内唐代邢瓷窑址的发现,大量盛唐乃至初唐时期的实物标本的出土,填补了中国瓷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唐代北方邢州所烧造的白瓷与南方越州(今浙江绍兴)所烧造的青瓷,可以相互媲美,同时著称于世。青瓷号称类玉类冰,邢州白瓷号称类银类雪。邢窑白瓷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一向以青瓷为主的局面。尤其在内邱境内出土的盈字款白瓷,为陕西大明宫出土的“盈”字款白瓷碗和上海博物馆藏的“盈”字款白瓷盒找到了窑口的出处。邢窑细白瓷的出现,是邢窑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是我们仍需辩行深入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邢窑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仍具有重大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科研价值。…
122、纱帽山窑遗址
纱帽山窑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春秋战国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是春秋战国时期印纹陶和原始瓷合烧窑址。窑址文化堆积较厚,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器形有碗、罐、瓮等。烧造历史悠久,分布范围较广。印纹陶与原始瓷合烧是越民族先民文化遗存的一个主要文化特征。这样庞大的印纹陶和原始瓷烧造中心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历史价值。印纹陶与原始瓷正处于从陶过渡到瓷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制作工艺对瓷器起源和发明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东汉成熟青瓷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3、郑家古窑址
郑家古窑址位于沾化县泊头镇郑家村西北方向1000米郑家桥处。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该遗址在1967年潮河加宽清淤时被发现,地表为开阔平地,潮河贯通遗址而过,河堤两岸暴露着大量的灰,红陶片及部分红烧土块。文化层在地表三米以下,为褐色土质,内含有红陶将军盔、灰陶罐、红陶盆、灰陶豆、石刀、打砸器及鹿角、马牙的化石等器物残片,并有红烧土及灰坑遗迹。文化层以上为红、砂、叠玉的黄河冲段层。1984年对该窑址进行了“四有”工作,实行科学保护。至今,窑址除潮河穿过外被破坏外,其余埋于地下未动。2004年1月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24、碗碟墩窑址
碗碟墩窑址位于将乐县万全乡竹舟村八担自然村,年代为宋。简介:窑址主要分布于金溪北侧以碗碟墩为中心的四座山坡上,窑址面积约35000平方米。主要产品有青瓷、青白瓷和酱釉瓷,器形有碗、碟、盏、执壶、谷仓罐、炉、盒、杯等,窑具有垫座、匣钵等。产品胎质洁白细腻者和青白釉带乳浊者居多,亦有少量呈影青色。青釉瓷釉色以青黄、青绿为主,酱釉瓷以酱红色、酱褐色为主,少量呈酱黑色。窑址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保护范围:东至三号窑址所在山坡的东侧,南至金溪,西至二号窑址西侧寺庙,北至-窑址北面山坡。2018年,碗碟墩窑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5、洪山窑址
洪山窑址洪山窑址(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介休市城东洪山镇洪山、磨沟村一带古代瓷窑。在山西介休洪山镇,故名。也叫“介休窑”。创烧于宋初,历金、元、明、清数代,烧瓷历史达千年之久,为北方瓷窑所少见。宋代烧瓷品种较丰富,除白釉瓷外,还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瓷等。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剔花、釉下彩绘和镂雕等。白釉印花大都受定窑影响,纹饰布局完整,线条清晰,但不讲求均衡对称。褐釉盘、碗、洗等器物也大量运用印花装饰,盘洗器饰以婴戏荡船纹,为介休窑独出。介休窑还受磁州窑影响,烧制白釉划花、剔花、釉下黑彩划花、釉下褐彩器和白釉釉下褐彩器等。另有一种白地红花器,色彩异常美丽,为介休窑绝精之作。洪山窑历史悠…
126、中陈郝瓷窑遗址
中陈郝瓷窑遗址中陈郝,它不仅是薛城区的一个古老村庄,更是一处我国北方地区瓷窑烧制业的发祥地。早在1300多年前的北朝时代,这里就开始了瓷器的烧制。中陈郝村也就形成了交易市场。历隋唐,经五代,至宋元,这个交易场所兴旺昌盛。由于各时代瓷器烧制业的发展,瓷窑遍布村庄四周,故有七十二座缸瓦窑之说。烧制瓷器离不开水,所以河流从村中穿过。河上桥梁横卧,桥下舟船竞游,水中白帆点点,桥上车水马龙,喧闹异常,故而留下十桥之记载。沿河靠桥,庙宇林立,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络绎不绝。故旧有九庙之传文。因此,直到现在这里还流传着“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缸瓦窑”的掌故。…
127、台新窑址
台新窑址,位于丁蜀镇蠡墅社区台山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台新窑址坐落在台山山顶,呈南北走向,创烧年代尚难确认,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停烧。残存堆积约1000平方米,主烧缸等大件器物。残片胎体厚达2厘米,釉肥厚,釉色以豆青为主。现部分堆积上建有房屋。窑址东面为红旗陶瓷厂宿舍,南面为台山村,西面为东贤北路。台新窑址东侧有一座旧窑,因两座窑在同一基础上,旧窑停烧后建了新窑,堆积中有大量很厚的大型器物的残片,而且釉色肥厚,属大型均釉陶器,与蜀山窑有明显不同。台新窑西侧为静云禅寺,该寺在宜兴旧县志和有关史料中均有记载。…
128、青莲古瓷窑遗址
青莲古瓷窑遗址青莲古瓷窑为四川民窑中的青瓷古窑,发现于1987年。分两个窑区——九岭和方水,因二地均为原江油市青莲区所辖,故统一称“青莲窑”。1992年,由北大考古系,四川省考古所、江油市文管所组成青莲窑考古队进行考古发掘。共出有各种器物标本数千件。以盘口壶、高脚杯、卷足碗、卷足盘、青瓷盏等为主,个别有图案。青莲窑大致上限为南朝,下限为北宋。青莲窑还出现黑釉桥型系标本,将四川地区生产黑釉的历史大大地提前。青莲窑的瓷器工艺日臻成熟并具一定的工艺水平和生产规模,在中国陶瓷史上,它填补了南朝到隋唐四川古瓷窑生产状况的重要历史缺环。…
129、玉塔古窑址
玉塔古窑址位于泰顺县彭溪镇玉塔村附近。有青瓷窑址三处,青白瓷窑址七处。窑床为龙窑形式,其一长37.36米,宽2.32米,窑墙用泥坯砌筑,券顶用楔形砖砌成。青白瓷有碗、盘、碟、盏、罐、壶、瓶、灯盏、水盂等。胎壁较薄,质地坚细,呈灰白色。釉面纯洁晶莹,器物以素面为多。纹饰仅在碗、盘内刻画卷草纹和篦梳纹或在外壁饰莲瓣纹。产品多为“芒口”,采用覆烧窑具装烧。窑具有覆烧窑具和垫圈、垫饼等。青瓷有碗、盘、碟、罐、壶和灯盏。胎壁较厚,质地坚细,呈灰白色。烧制时间:青瓷窑址为北宋,青白瓷窑址为北宋中后期至南宋早期。1978年省、市、县文物部门曾联合发掘。…
130、黄龙山北坡窑址
黄龙山北坡窑址,位于丁蜀镇潘南社区(原台西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龙山北坡窑址共有二座,位于黄龙山紫砂泥料矿西坡,依山就势而建,其中一座窑保存完整,窑体为南北走向,中部有一处塌陷,深达三米,从塌陷处可见窑床墙壁及部分装烧的产品残留在窑中,有大缸等器物。该窑址堆积面积约有1000余平方米,主烧缸等大件器物。该窑址向西100米,有一南北走向的窑,宽度约为2.5米,堆积厚约3米,产品主要为陶罐、茶壶等。窑址紧靠黄龙山紫砂泥料场,北临山前路,西面因挖紫砂泥形成水潭。由于黄龙山开挖紫砂泥料,窑址已被挖断。…
131、新安窑址
新安窑址,位于丁蜀镇蜀山村新安村东南面。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安窑址,呈南北走向,堆积长60米,宽40米,窑床宽1.6米。两侧可见窑墙,高0.8米。窑砖为5×8×22厘米。窑尾部分已有20米被毁,主要烧制陶罐、紫砂茶壶等日用器,创烧年代尚难确认,停烧于20世纪70年代。现上面杂草树木丛生。窑址北面紧临小河,便于运输,目前河道尚可行船。窑址东南面为农田,西北面为村庄。新安窑址破坏较大,仅剩十分之一的窑床和堆积,但窑床的走向尚可看出,并且有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堆积,对进一步研究该窑的创烧年代有着重大意义。…
132、两弓塘窑址群
两弓塘窑址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元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官塘村两弓塘山。面积约1万平方米。1988年局部发掘。清理龙窑一座,残斜长47.6米,窑床宽2米左右,倾斜度约15度。堆积厚1米左右,可分三个文化层。出土单色釉瓷和彩绘瓷两大类产品。前者见于所有文化层,主要器形有壶、瓶、碗、盆、罐等,包括青、褐、黑等各种釉色瓷器和类似紫砂器的汗釉瓷。后者见于一二两层,主要器形有盆、罐、瓶、钵、壶、盘、器盖,腰鼓等,包括施化妆土的青釉彩绘瓷和不施化妆土的银灰色釉彩绘瓷。窑具有支座等。…
133、大溪滩窑址群
大溪滩窑址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元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壶镇大溪滩村南500米。1982年冬发现。面积约2平方公里,包括大坟山、窑山头、四叉门前、馒头山、面前山等地点共19处窑址。采集瓷器有碗、盏、盘、洗、瓶、罐、壶、碾钵、鬲炉、油灯盏等。胎灰白。釉色有青黄、蟮黄、青绿、青灰、褐黑、等多种。装饰有云纹、水草、莲瓣、菊、鱼、蝶等多种刻划、印花图案。碗底印有“清凉河滨”、“河滨遗范”、“儿男遗范”、“金玉满堂”等字款,还有八思巴文。窑具有垫饼、垫圈、匣钵、喇叭形与圆筒形支座等。属龙泉窑系。…
134、马步龙窑址
马步龙窑址位于马步龙山南麓,西北可遥见牟山湖,东西两边是马步龙山主峰,正面250米范围内有一块三角环山的茶叶地。据山势观察窑床自南到北沿山坡延伸50米。瓷窑枕山面湖,既有制瓷所需的原料、燃料和水源。又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的水路运输,因此这里制窑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从采集的标本分析,产品有钵、洗、碗、盅四种。从产品纹饰和窑具特征分析,应属三国至两晋时期的青瓷窑。尽管马步龙窑无文献记载,但它以润泽的色釉为我国陶瓷史添写了重重的一笔。1981年6月,马步龙窑址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35、交城瓦窑遗址
瓦窑遗址瓦窑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交城县西北2公里城关镇瓦窑村遗址分布于瓦窑河口两岸的台地黄土层中,河东区北至卦山西顶,东至文昌宫,南至驮煤道,西至瓦窑河。河西区北至碌碡坪,西至神头凹,南至瓦窑村,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范畴。文化遗存丰富,遗址内含有陶窑、墓葬、居室、灰坑以及地表散落的大量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彩陶、灰陶、黑陶等,彩陶有典型的尖底瓶口沿等残片;黑陶有鬲、盂、鬶、甗、罐等残片;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锛、石凿、纺轮等。同时还有小型玉壁骨器的发现。…
136、玉堂窑址
时代:唐、北宋玉堂窑址,是一处唐至北宋时期的瓷窑群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鸣村、岐山村以及中兴镇横山村,面积约2.5平方公里。玉堂窑是四川邛窑系的重要成员,其胎质与釉色跟邛崃十方堂窑十分相似。玉堂窑胎色有灰白、灰、深灰、褐、红等。釉色有青、灰、绿、黄、月白、酱、褐、白、黑、白釉黑花、彩绘等。窑址堆积物中还可以看到一些碗、盏等残片,有的内有6-7个支钉痕,饼足外侧明显下凹,壁厚,饰青灰釉或黄釉。以上这些表明玉堂窑的创烧年代不晚于隋末至唐初。2013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玉堂窑址1号-14号、17号窑包以现有各窑包边缘外延80米为界;15号、1…
137、义窑窑址
义窑窑址位于闽清县东桥镇西南。窑址范围自义窑村至安仁村一带,绵延十几个山头,占地面积53300平方米。是福建省宋、元时期烧制青白瓷的大窑址。1958年发现,1983年、1987年复查,已发现数十处烧制瓷器的窑炉为依山而建的龙窑,长度达70米,宽2.5米,呈35度坡,用窑砖和废匣钵砌成。采集到的标本有匣钵、支柱、垫饼等窑具,以及不同形制的印花、或划花的青白釉瓷碗、洗碟、盅、盆和盖、罐、炉、壶等器皿。也有少量黑釉瓷器。此外,还有少量捏制的黑釉或青白釉的小狮、小狗、猪头等器物。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38、允山玉井古窑址
允山玉井古窑址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江永县允山镇玉井村,此为湘南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宋代大型窑址。窑址方圆超过一平方公里,有大型陶窑10余座,中小型陶窑30余座。每一大型陶窑由4至6个单窑成龙形排列,亦称“龙窑”或“连窑”,单6窑从头到尾约2~5米,整列窑群长达20余米。数座窑-均有一口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的水塘,此为当时制作陶坯挖土取水所形成。文化堆积层厚约1.5~3米。从陶器残片上看,有上千个品种,以碗、碟、杯、盘、釜、坛、罐等为多。每个品种又可分出许多类。大部分上彩釉,有红、黄、绿、蓝、青、赭、紫、橙,油光可鉴,玲珑剔透,并饰各种图案、文字及花、鸟、虫、鱼等。其做工之精细,烧制技术之高超…
139、祝甸窑址
昆山市·锦溪镇·祝甸窑址,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昆山市锦溪镇祝家甸村。是江南地区传统的砖窑窑业遗存。祝甸窑产生于明末,现有遗存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又作扩建,至今集中留存有十余座传统砖窑。“田园建筑优秀实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起的乡村传统建筑评选活动,旨在更好地鼓励和引导优秀设计师、艺术家等专业人员参与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建筑建设水平,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祝甸砖窑改造被评为“最佳废旧建筑再利用实例”。2006年6月5日,祝甸窑址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40、小川瓷窑遗址
小川瓷窑遗址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宝积镇小川村北的瓷窑沟内,西距城区15公里。遗址沿瓷窑沟北岸自东向西分布,由依山而建的直烟窑向平地而建的馒头窑过渡,规模渐次宏大,分布面积达60万平方米。窑址主要由黑石岘遗存、大水沟遗存、老瓷窑遗存和靖远陶瓷厂旧址4部分组成,堆积层厚度达6—10米。小川瓷窑创烧于北宋,其剔刻花瓷器烧制或早于其他西夏窑址,对研究西夏窑的起源和兴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烧窑史历经宋、西夏、元、明、清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没有中断,有深厚、完整的文化堆积层,对研究北宋以来北方民窑体系具有重要价值。2019年,小川瓷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保护标志碑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