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名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名关篇
61、分水关
分水关距诏安县城约二十华里路程,历来是漳潮两个州府的交界处,地势群峰列障,其间的分水山有一天然的壑口,形成“东连五福,西接两广”的山隘,明正德十五年(1520)漳潮巡检司迁署至此,由此诞生了名扬闽粤赣三省的分水关。诏安位于闽粤交界地,是福建的东大门,志书称其“地极七闽,境连百粤”。据《诏安县志》载:“唐时,有南诏人过此,言‘此地风景,好似我南诏’故以南诏为名。”唐为诏安堡,陈元光建漳州,于四境立行台,诏安保为其中之一;宋朝称南诏场,设沿边巡检寨;元代始建石城,置屯田万户府;明嘉靖九年设县,隶属漳州府,与粤潮州府毗邻。分水关建初,周边尚无人烟,巡检司衙署暂借路边的庵庙落足。明嘉靖二十七年(154…
62、偏关
在山西偏关县。与宁武,雁门合称三关,东衔管涔山,西濒偏关河,因东仰西伏,又称偏关。五代迄宋曾置偏砦,元时改关。现关城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筑,并置偏头所,太原镇总兵驻此。清改置县,属宁政府,辖边墙四道。头道边在关北60公里处,东接平鲁县崖头墩界,西抵黄河,长150公里。二道边在关北30公里处,北贯草垛山,西抵黄河岸老牛湾,南连河曲县石梯隘口,迤东达老营好汉山。长城至此分为内外,外长城即山西,内蒙古自然分界。三道边在关东北15公里处,东接老营堡,西抵白道坡,长45公里。四道边在关南1公里处,东起长林鹰窝山,西达教场。今存边墙最佳处为黄河岸桦林堡地段,约30公里,全部包砖,高耸河岸,甚为…
63、正阳关
千年古镇正阳关镇位于寿县县城西南30公里处,东邻正阳关农场和板桥镇,西临淮河与颍上县相望,南连迎河镇,北与丰庄镇接壤。正阳关镇,又名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正阳关至今已有1780余年的筑城史。正阳关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水路七十二水通正阳,陆路今310省道纵贯全镇。从前“舟车四达、物盛人众”,“户口殷繁、市廛绕富”,“帆船竞至、商贾沓来”,曾是鄂、豫、皖三省二十四县商品集散中心,全国有八个省在正阳关设有会馆,古有“凤城首镇”之誉(因正阳关古属凤阳府)。今为皖西著名的商贸旅游重镇。城北门(门额凤城首镇)、城西门(门额淮…
64、铜锣关
位于金寨县吴家店镇蔡河村,海拔727米,与湖北罗田县接壤。西有黄狮寨(海拔971米),东为献旗岭(海拔1099米),隘口宽约百米,长数十米,地跨鄂皖两省。既是交通要道,亦为险要关隘。明代,湖北罗田与河南商城两县曾在相距20余米的山口小坪两端,同建两道重关,因当时守望以铜锣相呼,故名铜锣关。迨至清咸丰九年重建门楼1座,石墙60余丈,营房1所,名曰平湖乡铜锣关奉义卡。现遗有残垒。铜锣关古为本县边境最著名的天险雄关之一。明代嘉靖《罗田县志》以及清代康熙《罗田县志》,均以“铜锣峭壁”列入罗田八景之中。嘉靖年间罗田县训导宁海石彬曾题诗云:“万仞苍崖倚壁空,天然写就玉芙蓉。古今特立谁知己,秀出风尘此道同。…
65、龙虎关
龙虎关原名镇峡关,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设镇峡寨巡检司戍守。崇祯末年改名龙虎关。位于湘桂边界的江永县西南端,是五岭山脉中的一处隘口。龙虎关关南是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龙头岭,萌渚岭的层层峰峦。关北是湖南江永县粗石江乡虎头岭,龙虎二岭南北对峙,形同龙争虎斗,山势雄伟。一道垭口分开湘桂,两边是一大片平坦的开阔地,便于行兵布阵,因此龙虎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古关硝烟时起,烽火连绵。发源于江永县境内的桃水河穿关西流,几经曲折回环,泻入珠江。桃水河流经龙虎关的2000多米河道,水流湍急,礁石嶙峋,漩涡密布,历史上不知撞翻了多少渔舟木排,加之两岸石峰突兀,岩交错,真有“一夫当…
66、鹿鸣关
鹿鸣关,位于连山太保镇以东,历来是连山东面的咽喉之地。据闻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率军由连州进入连山时,便在今天鹿鸣关一带劈山修路。到了清康熙年间,连山知县刘允元由湟水进入连山履职,无奈高吟:“人临湟水谁无病,路入连山总不平。”然而,却是这位满腹怨言的知县,非常投入连山的建设,并于康熙十九年(1680),在郑芝龙劈山处垒石为关,称“鸡笼关”。清时连山县城太保以东一带人烟稀少。鸡鸣关西是连山,东是连州三江,当从连山赶往连州商人走近关时,才可以隐隐约约听到三江鸡鸣,所以将“鸡笼关”改称为“鸡鸣关”。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连山厅同知徐维清重修“鸡鸣关”,取“文宴《鹿鸣》”之意,又改关名为“鹿鸣关”。门…
67、炼象关
禄丰地处滇中,是楚雄彝州的东大门,古时是通往滇西的交通要冲,也是滇池文化与洱海文化的交汇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当西北丝绸之路被茫茫沙漠所覆盖时,禄丰却留下了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南丝绸之路及其沿线众多的历史遗迹,从昆明至大理沿途遗存的九关十八铺中,禄丰境内就有5关14铺,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古驿道。禄丰境内的古驿道东起老鸦关,西至回蹬关,全长120公里,设有5关2堡4驿14铺24亭14哨,路面宽度平均为2米,最宽为4米,多为凸形石质路面,驿道在禄丰县境内尚存古关隘1座,古桥9座,古城门楼2座(原广通县西门、练象关),狼烟墩12座。炼象关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青铜时代,2300多年前著名的“南方古丝绸之…
68、瓮门关
位于金寨县天堂寨镇叶畈村西南隅,与湖北罗田县交界,海拔850米。西北距青苔关8.5公里,东南接天堂寨,西北连猪宗岭。瓮门关就座落在一条名为岐岭的高矗长岗上。岐岭是江淮分水岭,地连三省,形势险要,为本县西南屏障。由于此关处于岐岭要道上的1个形如瓮门的山口,故名瓮门关,亦称岐岭关。相传三国时吴将陆逊曾追魏兵经此并屯兵于岐岭关。据光绪《罗田县志》记载:“多云乡瓮门崇义卡,门楼1座,石墙4丈,营房4所。”东侧3公里处向有土地岭关卡(今尚完整)相呼应,因而防守甚严。历史上为罗田著名的八关之一。光绪年间,张正金、李晋侯等联军,于此关一带坚持反洋教斗争,洋人恨之切齿,却无计可施。…
69、长岭关
位于金寨县斑竹园镇板厂村,海拔360米,东界湖北麻城,南界罗田,北界河南商城。是梅山至长岭关公路的终点。嘉靖中叶,九龙湾一带兵起,兵备佥事沈龙议建守备府于此。清咸丰九年(1859年),湖北巡抚胡林翼谕练绅郑家驹于此建立镇安卡,设卡门1座,碉堡2座,大小炮台3座。1864年(同治三年)6月下旬,太平军、捻军过此,8月下旬,太平军攻占长岭、松子二关,杀清军指挥徐连升、白云清等4人。今此关虽废,但石条上“镇安卡”三字以及另一石块上“天子万年”等石刻尚存。当地群众更传有“沙堰集,太山县,长岭关,金龙宝殿”的顺口溜,可见当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70、鹿皮关
鹿皮关位于密云县城北部25公里处,此关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它北通河北省的丰宁县,在西北与怀柔县接壤,白河便流经鹿皮关下,关近河流,绝对是易守难攻,这是古人利用地理环境以御敌的绝好方法,除了关口,明长城从白河东西两山的顶部直插谷底,而鹿皮关就在白河的西岸边,口门较小,仅容一人一骑通过,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险,鹿皮关关门东西两侧悬崖峭壁,山色似鹿皮斑纹,鹿皮关由此而得名,鹿皮关的东侧降蓬顶下有白乙化烈士陵园;在鹿皮关两侧沟谷中,有景观奇特的黑龙潭风景区;1971年在鹿皮关外白河川上,修建了一座东西长达百米的“大关桥”。…
71、天井关
天井关天井关(第四批省保)时代:汉、唐至清地址:泽州县晋庙铺镇天井关,又名太行关,因关南有三眼自然形成的深穴(天井)而得名。是利用太行天险而修筑的重要关隘,晋豫两省穿越太行之交通要道,《汉书·地理志》“上党高都有天井关,即天门也”,是有关天井关的最早记载。汉建武二年,遣司空王梁北守天井关,击赤眉,至此战事频繁。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遗址。天井关南延25公里,分大、小二口两个关隘达省界,沿途关城、古道、堡寨甚多,现存建筑遗址有天井关、孔子庙、星轺驿、横望隘、碗子城、羊肠坂、盘石长城、古寨等十余处。…
72、白岭关风景区
白岭关风景区距北京一百二十八公里,该景以著名的“白岭关”长城为核心,分布在海拔九百十六米高的燕山山脉上,驻足白岭关上,北望可一览广阔的北国风光;东眺可见著名的京东“第一峰”雾灵山及南侧群峰,西临司马台长城,景观之壮美不是一般地可去形容,所寻到的只是心情的舒怀与畅快,景区内景点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白岭关口是此段长城的一道城门,狗皮岭在关口的东侧,地势险要,东窟窿山矗立在白岭关西侧,情人石在东边的山峰上,石峰的样子很像一对情人,此外有百兽山、熊吼石、白龙戏水、鳄鱼石、海豚石等景点,这里自然环境和长城景观相映成趣。…
73、平型关
看点:这里因发生了震惊中处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锐的板垣师团在遭到了八路军115师(师长-)的埋伏战袭击,经过6个小时激战,日军有100多人被击毙,有100多辆汽车和大量军用物资被击毁和缴获。平型关是我党我军抗日战争第一个大胜仗的遗址,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具有自然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军事博物馆。: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灵丘县西南方,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平型关城虎踞平型岭上,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真谓峻岭雄关。…
74、雁翎关
雁翎关位于陕县东南菜园乡与宫前乡交界处,距三门峡市约28公里。雁翎关春秋时称南陵,北魏至唐又称西崤。其附近诸山,据《水经注》记载有千崤、盘崤之称。崤、雁二字声同韵近,疑雁翎关本名崤陵关,因群众讹传,称其为雁翎关。雁翎关为分陕扼秦的咽喉,宽度约200余米,最窄处宽约30米。关口海拔851米。两侧悬崖峭壁峻拔陡峭,地势颇为雄险。雁翎关口东南响屏山为两崤诸山之首。风和日丽之时登临峰顶,东望洛阳川朦胧如烟,西眺西岳华山依稀可见。洛河、黄河似玉带缠绕南北。落霞晚照,辉映崤山诸峰,如波涛汹涌,极为壮观。…
75、青苔关
位于金寨县天堂寨镇纸河村。南界湖北罗田县,海拔1000米,东西两侧有月亮寨(海拔1360米)、狮子垴(海拔1177米),踞险耸峙,地势险要,风景优美。南宋嘉定十二年以后,金人为患,元人南侵之际,在此设关守备。明末清初,义军首领侯应龙、张福寰曾率部与清军战于青苔关、十八盘等地。清咸丰九年(1859年),鄂巡抚胡林翼饬令于此建多云乡青苔关尚义卡:门楼1座,石墙290余丈,营房1所。至今古迹大部分尚存。光绪年间,张正金、李晋侯等反对洋教,曾组织两千余人的联军,在青苔关一带坚持反帝斗争,并留下了不少动人事迹。…
76、匹夫关
匹夫关匹夫关位于菁盛乡红水河岸边。相传很久以前,一仙女东飞至此,无法展翅过关,遂隐身于关下石壁安身,后人立庙以祀,故亦叫“娘娘隘”。1478年关口石壁镌刻有“巨岈”两个大字,每字大1米。近处石崖还有碑刻数处。关口右临红水河,左为悬崖陡壁,石峰耸立,雄奇险峻,令人惊心动魄。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名将石镇吉兵败百色,沿江而下到此,被安定土司官潘凤岗伏兵擒拿,潘氏土官在此刻下“纪功碑”一座。1956年修通的都宜公路斩关而过。从此,车辆络绎不绝,匹夫关再不是令人生畏的“鬼门关”。…
77、唐制胜关
唐代原州七关之一,旧号大震关或大振门。在泾源县城西1.9公里处,香水河北岸,隆德--泾源公路通过。现为泾源县香水镇永丰村即官庄。遗址呈正方形,边长各50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开东西二门,东门建有瓮城,长49米,宽38米,城址现已被垦为农田,城墙残高约1米。地面散布大量唐代砖瓦陶片,也有汉代绳纹瓦片,近年先后出了土唐、宋、元代瓷器及“开元通宝”等铜币。宁夏固原市…
78、南津关
南津关位于西陵峡东口,“三峡至此穷”,和瞿塘峡的入口夔门一样,是三峡尾端的天然门户。南津关位于三峡东口,是西陵峡的终点,它和瞿塘峡入口处的夔门,是三峡首尾两端的天然门户。长江出南津关,便摆脱了高峡深谷的束缚,开始进入辽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津关北岸的下牢溪,又名下牢津,传说因刘备曾据守于此津之南而得名。关两岸绝壁耸天,峰奇谷异,江面狭窄,犹如一只细颈瓶口,锁住了滔滔大江,成为长江上、中游的天然分界线。这里地势险要,雄当蜀道,巍锁荆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地址: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牛坪村类型:峡谷洞穴森林地质地貌山瀑布户外运动漂流游玩时间:建议4-6小时开放时间:9:00-17:00门票信息:门…
79、胜境关
胜境关位于富源县城东南7.5千米滇黔交界的山脊上,又称界关。老黑山南北纵贯100余千米,山势陡险,惟胜境关山势较低,而且有一条驿道通向贵州,所以这里是古代由黔入滇的重要关隘。关口立有1座界坊,坊匾-“滇南胜境”4个大字,故名胜境关,是一座“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的天下奇关。胜境关属云南富源县管辖,是古代由黔入滇的主要通道,有“全滇锁钥”之称,至今仍留有秦汉时期修筑的五尺道。时景泰年间,云南巡抚洪弼为“助风风水之兴”,“补山川之胜”,派人建界坊于岭上。现存界坊系1923年重建。重建的界坊高14.8米,宽11.2米,为三开间木石结构牌楼。牌楼的正搂较高,两侧楼稍低,由12根楹柱支撑,…
80、天下雄关碑
“天下雄关”碑,在嘉峪关城楼西面。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州总兵李廷臣视察防务至嘉峪关,见关势雄伟,便写下了“天下雄关”四字,后来镌刻成碑,立于嘉峪关东关坊一里道左。后又移至关西165.7米处。碑坐南向北,碑高3米、宽85厘米。“天下雄关”四字,每字高59厘米、宽45厘米。右上刻一行小字“嘉庆十四年肃州总兵李廷臣书四字”。地址:甘肃嘉峪关市嘉峪关城楼西面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旺季(5月1日-10月31日)8:30-20:00;淡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8:30-18:0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嘉峪关关城景区内,通用包含在嘉峪关关城景区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