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司令部旧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司令部旧址篇
21、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老街”东端。原系吴氏宗祠,是一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据《高淳县志》记载,吴家祠堂建于明朝末年,面朝官溪河,背靠老街,共三进,第一进是戏楼,楼上观乐台(戏台),楼下是通道,台前是露天剧场,可容纳千余观众。第二进叫享堂,现作为展厅,陈列的历代砖、石雕刻,技术精湛,价值很高。第三进是祭殿,现在作为展览厅使用。1938年6月中旬,新四军先遣支队和一支队先后进入苏南茅山地区,引起日军的密切注视。日军调兵遣将向新四军刚开辟的茅山根据地扫荡,为粉碎敌人扫荡,一支队特命司政机关分散转移。8月,一支队政治部在刘炎主任率领下转移到高淳县城淳溪镇一带。1938年8月,为开…
22、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市-物馆和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红色旅游的好去处。1939年10月,萧克将军领导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进驻马栏村,司令部设在村中一四合院内,成为冀热察挺进军的指挥中心,现在村中尚存各团团部、医院、-械所,弹药库等遗址。1997年,村里将四合院整修,北房恢复当年司令部旧貌、桌、椅、文件柜等均按原样陈列,东、西、南房开辟为展室,以图片、绘画、文字解说和数百件实物为内容,展现当年挺进军的战斗历程。在司令部旧址东北侧另建录像室,可容100多人同时观看有关平西抗日斗争的录像片。\陈列馆分为四个展室。第…
23、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安俊公厅厦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坑头片24、25号。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并得寸进尺,频频挑起事端,进犯我华北地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全国各大城市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日侵略大--,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但国民党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重兵“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各红色苏区。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1934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7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7月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中央代表曾红易…
24、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观音阁位于泰宁县杉城镇水南村金富街罗汉寺内。1933年8月18日,红军东方军自连城北上进驻泰宁期间,准备实施第二阶段作战计划。红军东方军司令部就设在泰宁城区金富街的罗汉寺内。与此同时,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政委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总部)也从江西东移,经建宁抵达泰宁。此时,为加强东线战场的力量,红一方面军总部抽调驻黎川的红6师和驻泰宁的红21师61团编入红军东方军系列。8月23日,红61团离开泰宁,会同红6师在闽赣军区司令萧劲光的指挥下,攻占将乐的万安进而围困将乐县城。红军东方军主力则攻克洋口、峡阳、沙县,包围顺昌、延平,取得节节胜利。红军东方军首次入闽作战,共歼国民党军8…
25、日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旧址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坐落在长春市人民大街与新发路交汇的西北侧。1932年开工,1934年8月竣工,建筑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日本关东军悍然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以军事武力占领了中国东北土地。1931年底,关东军又与满铁勾结,设立了关东军统治部(即后来的特务部),加紧策划殖民政权,成为伪满洲国的实际统治者。关东军疯狂镇压东北人民的爱国抗日活动,大力掠夺东北的资源,并挑起对苏联、东南亚的侵略战争,犯下了滔天罪行。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先后任命了七任关东军司令官。关东军司令官兼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并且领导其他…
26、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旧址
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332-352号(时为汉口大和街26号)。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8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集中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正式组建成立,着力解决新四军各支队集中整编、干部任命、隶属关系和后勤给养问题;确定红军游击队的集中整编办法和作战部署;多方筹集款项、武器、物资、补充新四军给养供应的不足。1938年1月4日,指挥部队迅速开赴敌…
27、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徐家沟村马家沟。1947年2月28日,蒋介石在西安部署了34个旅23万军队,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出动了大批飞机轰炸延安。3月13日,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的15个旅约14万人分两路向延安大举进攻。3月16日,为统一指挥边区部队,中央军委决定将陕甘宁边区所有野战集团军编组成西北野战兵团,下辖主力6个旅共2.6万余人,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离开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之路。3月19日,由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经过7天7夜的顽强战斗,以伤亡691人的较小代价,取得…
28、中共九连地委、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旧址
中共九连地委及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东源县上莞镇新南村六角楼。1947年2月,中共九连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九连工委)在香港成立,严尚民任书记,同年3月,严尚民等九连工委成员进入九连地区,领导恢复武装斗争。1948年6月,中共粤赣湘边临委派黄松坚、梁威林到船塘,在白竹坑召开九连工委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五项决议,将九连地区划分河东、河西、连和、和东四个战区。改九连工委为中共九连地方委员会(简称九连地委),由魏南金、钟俊贤、郑群、黄中强、吴毅、卓扬、张华基、林镜秋、骆维强等组成,魏南金为书记,钟俊贤为副书记。将九连地区武装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钟俊贤为司令员,魏南金为政委,郑群为副司令…
29、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1938年,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进驻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龙井禅寺。粟裕负责省军区全面工作,张文碧负责政治工作,王守知负责管理电台。部队下辖3个中队和1支教导队,分别驻扎在山门街、凤林、马头岗和大屯等地。粟裕办公室(兼寝室)在禅寺东首横厢0上。当年,为给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讲课,粟裕经常在此挑灯备课。《粟裕军事文集》中的开篇,即他当年向干校学员和教导队授课的主要教材——《游击战术讲授大纲》就是在龙井禅寺拟稿成文的。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小山坳,现为龙井禅寺。禅寺门口挂着当年临时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文碧将军题写的“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
30、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
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地址:石城县屏山镇屏山村事件发生年代:1934年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屏山镇屏山村镜面排组。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天井式客家民居建筑。座西朝东,砖土木结构,悬山顶,面宽69.4米,进深22米,占地面积1526.8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1934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红三军团受命驻守中央苏区北部石城,与进犯中央苏区的敌军进行过英勇顽强的战斗,史称“石城阻击战”。为迟滞敌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地域的进犯,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战略转移,赢得时间,红三军团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在石城以北约五十华里的纵深地域内,设置了三道防线,展开了石城阻击战。整个战斗十分惨烈,红…
31、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晓岭街“小源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浙东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现为余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址现开辟为新四军浙东纵队史料陈列室。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是目前我市保存相当完好又颇具地方建筑特色的一座清代四合院民居建筑。它座北朝南,前后两进,前进系倒座平房,后进为重檐硬山楼房,两翼为左右厢房,中为石板天井。整个建筑典雅静穆,气势庄重,很多地方匠心独运,体现了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为了缅怀新四军游击纵队抗击敌寇、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教育子孙后代,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在浙东区党委成立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
32、邓宝珊司令部旧址
邓宝珊司令部旧址—桃林山庄位于榆林城南3公里金刚寺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军第21军团团长、晋陕绥边区司令邓宝珊坐镇榆林,为防日军飞机轰炸,将其作为总司令部驻地。后又在金刚寺旁辟建窑洞数孔,作为邓宝珊的居住和待客议事之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之题写了“桃林山庄”的匾额。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曾先后派陈奇涵、南汉宸、袁任远、萧劲光、王震等多次来榆在桃林山庄与邓宝珊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邓宝珊的女儿邓友梅,在三原县上中学时便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因患肺病来榆疗养。仍尽力为党工作,公开斥责国民党积极--、消极抗日。1947年3月12日,邓友梅病故,被安葬在桃林山庄的山岗上。邓…
33、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
渡江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简称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桐城市北大街桐城中学校园内。1949年4月19日,司令部由舒城移此。作战室设在中学图书室内,此系一幢高台基的近代建筑,面积231平方米,座西朝东,抬梁式砖木结构,下为砖石垒砌台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宽1.2米,回廊设16根木柱,垫以四方石柱础。砖砌隔墙,东设大门,南北墙各设五个券窗,两旁设边门。西墙设两个券窗。梁架结构露明,五根硕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与之连接。屋顶四坡水,小瓦铺盖。现辟为“二野渡江司令部展馆”,向海内外开放。据《二野大事记》和二野司令部《阵中日记》记载:4月15日二野在此召开师以上干部会…
34、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
原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旧址,原为江阴市近代实业家吴汀鹭先生的宅地,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3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8平方米。1937年12月日本军队侵占江阴,吴汀鹭避居乡间,被日军挟持来澄,威逼他出任“维持会长”,他凛然拒绝,设计出避上海。此宅被日军侵占作为驻澄警备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又被国民党军队接收。1947年成为国民党要塞司令部。司令先后为孔庆桂、戴戎光。江阴要塞以唐秉琳为首的中共地下党曾在此从事巧妙而艰苦的斗争,在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中成功策动了国民党江阴要塞7000多名官兵起义。4月22日江阴县城解放,要塞司令部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接管。4月28日,奉中央军委之命,…
35、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张家口市宣化路第六中学校园内,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是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小楼,西侧是二层主楼,东侧是两座南北相对的单层配楼,具有明显的欧洲风格,同时采用中国传统工艺,可谓中西合璧。主楼内陈列着相关的实物、图片、文字材料等,再现了晋察冀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光辉业绩,以及晋察冀边区首府的革命历史。校园门口竖立着聂荣臻元帅塑像。经过八年抗战,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从日伪铁蹄下夺回了张家口。我军解放张家口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于8月27日迁到张家口市桥东宣化路62号,即现今市六中院内,直到1946年10月10日我军战略撤退。在一年多时间内,聂荣臻、罗瑞…
36、岚城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旧址
岚城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38年地址:吕梁市岚县岚城镇岚城村1938年10月至12月,八路军一二〇师驻进岚县,司令部设立在五龙庙。贺龙、关向应、甘泗淇、周士第等--均居住于此。一二〇师驻岚期间,组织抗日自卫队,成立农救会,协助牺盟会建立游击大队,举办军政训练班,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岚城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旧址,坐北面南,南北长41.20米,东西宽19.50米,一进院落布局,原为一处完整的庙宇,建有正房、南房、东房与西房,现仅存正房、南房、西房,均为清代遗构。近年来在旧址东侧新建围墙与院门。旧址院内长有古柏6株。岚城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旧址作为八路军在岚县区域…
37、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第二批省保)时代:1940—1942年地址:沁源县城东南7公里太岳军区正式成立于1940年6月7日。是根据朱总司令指示,-率决死一纵队在晋东南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沁源开展游击战,粉碎闫锡山“十二月事变”以后,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根据黎城会议整编建立的。由386旅旅长陈赓任司令员,王新亭任政委,周希汉任参谋长,苏精成任政治部主任。军区归属192师指挥,下设3个军分区。军区成立伊始,司令部驻于闫寨崔家大院。1940年11月18日,日军第41师团,36师团和独立混战旅团各部7000余人对沁源进行了第一次扫荡后,闫寨成为一片废墟。太岳区领导号召军民挖窑洞安居,继续…
38、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在赤坑镇交赞村,原是当地谢姓居民祖祠“肖梅谢公祠”。三进三开间,深29.67米,宽11.36米,面积37平方米,砖木结构,金字瓦顶,瓦脊上彩塑装饰吉祥图案。左右两侧外为走廊与附属侧房,门口为广场。民国35年(1946),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进驻交赞村,在该祠设立司令部。主要领导人梁嘉、钱兴、陈禹(陈奇略)、冯石生等在此办公。部队还在此举办干部培训班。民国36年7月,为适应全国新形势的需要,统一整个西江地区党的领导,建立和发展粤桂湘边区革命根据地,中共南方临工委决定成立中共粤桂边区工作委员会(习惯称西江区工委),梁嘉为书记,钱兴为副书记。区工委成立后,在交赞村召…
39、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司令部旧址
绥贺支队领导了绥江、贺江一带包括四会、高要、广宁、德庆一带的中共地下党组织,积极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先后组建8个团级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指挥大小战斗200余次,配合中共人民解放军南下战斗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谱写了光辉篇章。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后,中共绥江地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机关及主力转移到德庆高良与怀南一带回旋。1948年4月,根据中共香港分局的指示,成立中共绥江地委。中共绥江地委书记叶向荣及地委机关多数人员随着斗争的需要,曾驻黄石降村,领导党和武装工作。1948年4月至10月,绥贺支队司令部在该屋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贯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以及边区工委的指示和…
40、友联红五军团司令部旧址
友联红五军团司令部旧址地址:石城县友联村虎尾坑事件发生年代:1931年友联红五军团司部旧址位于横江镇友联村虎尾坑赖氏香火堂。建于清中期,座西朝东,砖土木结构,悬山顶,二井三厅,面阔五间,二舍二横屋,建筑面积1800余平方米。1931年12月宁都起义部队整编后组建红五军团,军团司令部就驻此处。通过整编组建的红五军团全体官兵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显著提高,在中革军委的领导下,以崭新的姿态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我工农武装的一支雄师铁军。红五军团在攻打漳州以及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等历次战斗中屡立战功,以勇猛顽强、善打硬仗恶仗著称;长征中,以其顽强的阻击和悲壮的牺牲为自己赢得了“铁流后卫”的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