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
81、大象山石窟
大象山石窟甘谷大象山石窟,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五华里处。那里有一座正看如旗,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旧名文旗,现名大象山。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现存二十二个窟龛,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
82、鸿庆寺石窟
鸿庆寺石窟,位于义马市东郊7公里处的石佛村,共有六窟。第一窟:平面长方形,有中心柱。西壁刻佛传故事,上部刻绘释迦在菩提树下,一手支颐,神态安详;下部是两位妃子及宫女劝释迦不要出家的情景。南壁刻一佛坐莲座上,两侧各有两菩萨。北壁中间刻浮雕“降魔”变图,10余个魔鬼,手持利器,向佛进逼。两侧各刻一龛,龛内有佛和弟子菩萨,龛外有兽。东壁刻有高大的城楼,上下有菩提树和身着长衣的人群。中心柱上有佛、鹿及执伞侍者等形象。浮雕构图严谨,雕刻精致。第二窟正壁刻荷花瓣形尖拱龛;左壁一龛刻三坐佛,已损坏;右壁龛内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第三窟:正面刻释迦坐相,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右壁有三龛,中间大龛为交足弥勒,…
83、三岔河石窟
习水三岔河石窟开凿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次年雕凿完毕。石窟寺(祠)现存石碑二通、摩崖二方,详细记载石窟的开凿及管理等情况。该石窟位于习水县三岔河乡三岔河村望仙台,石窟造像雕凿在高一百余米的红砂石质岩腔里。座东北向西南,东西长30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按其布局可分为西北、东南两窟。西北窟规模最大,为袁锦道修建生祠时开凿的石窟寺,窟壁中央雕凿摩崖圆雕佛像3尊,中为释迦牟尼,左为迦叶,右为阿傩,均高2.3米,身着架裟,结跏跌座于高0.4米的莲花宝座之上,背部有圆光浮雕,并施以色彩。座像之下,石砌神台“八”字排开,上奉圆雕神像48尊,除佛教外,还有道教、儒教神像。龛顶刻“真如密谛”斗大4字…
84、石窑湾石窟
石窑湾石窟石窑湾石窟(延龄寺)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的新民乡张家台村东800米处。背山面河,开凿于石嘴河北岸岩石面上,据载此石窟开凿于宋代,相传济公-修行于此。此窟自西向东有4个洞窟排列于山崖上。一窟,券门方窟,窟室平顶直角,窟后壁雕凿佛像一尊,头部残缺。二窟,距一窟东22米,拱券门,东西两壁下部凿有对称的两小龛。龛楣上雕凿佛像各两尊,损毁严重,仅存轮廓。后壁凿有3尊佛像,像身毁,仅存上部佛光,背光呈桃形,攒尖状,其上雕刻有两圈云纹。三窟,距二窟东2米。石窟中间有一尊佛像盘腿端坐于须弥座上,双手平放于膝,头部残缺。在二窟和三窟之间,凿有一长方形佛龛,龛内佛像已毁。四窟,距三窟东1.9米,拱券门,…
85、宜君福地石窟
宜君福地石窟福地石窟位于陕西省宜君县城东15公里的福地水库中央小岛上的断崖间,现存石窟1个,开凿于西魏时期。为更好的进行保护工作,该石窟现已被整体切割搬迁至宜君县文化馆内。石窟平面呈长方形,平顶,宽1.7、进深1.3米,高1.4米,三壁各开一龛。石窟后壁的中央大龛内雕刻“西方三圣”像,即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菩萨;佛龛右侧保存着“西魏大统元年(西元535年)”的造窟题记,为判断该窟的开凿年代提供了直接证据;佛龛左侧浮雕供养人像,根据题记“像主抚军将军”等记载可知供养人分别是抚军将军王洛生及其妻子贺兰氏。石窟左壁的中央大龛雕的是手拿芭蕉扇的太上老君像,左右为手捧笏板的侍者;在龛楣的表面还刻有1…
86、塔德拉尔特 阿卡库斯石窟
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石窟位于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的边境上,在加特城东的费赞地区一座马坦杜山谷中的几千个岩洞里有许多不同风格的源自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100年的壁画。这些壁画表现了动植物的明显变化及撒哈拉地区人们生活的不同方式。阿卡库斯山区几乎所有的山区内分布着风格各异的壁画和各种雕件,它们展示了在漫长的史前时期曾在此居住的各个时期的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习俗。费赞沙漠里的壁画则生动地展示了由于沙漠入侵而形成的古气候变迁。图案上有一些长着圆形头部,很难分清性别的当时地中海地区人的画象,以及一些绘有牛的图饰。这些图案是用黄色、绿色、红色以及黑色的染料绘成的,这表明人类发明使用碳的历史可以…
87、龙门石窟禹王池
进入龙门石窟景区西山石窟,首先看到的便是禹王池。禹王池是为纪念大禹而开凿的,池子面积不大,池水清澈,常年保持在25度左右。小瀑布水流潺潺,池中水草丰盛,鱼儿游弋。地址: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景区内,西山石窟入口处类型:池塘游玩时间:建议5-10分钟开放时间:(一)2月1日-3月31日:8:00-17:00,闭馆18:00;(二)4月1日-10月7日:8:00-17:30,闭馆18:30;(三)10月8日-10月31日:8:00-17:00,闭馆18:00;(四)11月1日-1月31日:8:00-16:00,闭馆17:00。(五)夜游开放时间(西山石窟、香山寺):4月8日-5月10日期间每天开放…
88、和顺石窟
和顺地图象一只美丽的蝴蝶,也象一头昂首的雄狮。县城正居于蝴蝶和雄狮的心脏部位,县城之西就是美丽的云龙山,主峰是海拨1548米的摩天垴,似龙头高昂,拖一脉秀水曲折蜿蜒,两条漳水云蒸霞蔚,酷似龙行云中,故名云龙山。北朝石窟就镶嵌在山的中腰。云龙山自然之异之美,历代县令、来县政客和文人多有记述。清县令邱廷溶在《重修云龙山碑记》中论道:今之登云龙山者,皆以为异也。先是元人于山之阳,得灵泉而异之。设堂其上祭祀龙王,岁旱有祷必应,其巅则赵王台,所云襄子避暑地,遗踝犹存。时至其地,蹑层峦,憩飞阁,周览幽遐,放情寥廓。云龙山在城西北,是一座全开放的山林式市民休闲公园,山上新建了一片仿古建筑,老远儿就看得…
89、石窟庵和佛国寺
石窟庵和佛国寺位于庆尚北道的庆州,石窟庵建于公元八世纪,在石窟庵里有一座纪念性的佛像,面朝着海中的普密斯帕莎穆德拉。环绕在四周的神仙,菩萨和信徒的肖像,雕刻成顶部的和基座的浮雕,都非常逼真、精致,属于远东地区佛教艺术杰作。佛国寺是庆州地区最大最富丽堂皇的佛教寺庙,被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被韩国政府定为第一号历史遗迹,但并不是因为其规模庞大或年代久远,而是因为寺内的新罗建筑和许多珍贵的佛教国宝而闻名于世。寺中所有的木结构建筑物都是后世复原重建的,现存的寺院规模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非常具有古典美。石窟庵和佛国寺的建筑与雕刻充分展现了新罗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韩国历史文化长廊中的瑰宝。Seokguram…
90、慈善寺石窟
慈善寺石窟位于陕西省麟游县城东6公里处的漆水河西南岸。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规模续建。现存造像大部分为隋唐时期建造。慈善寺石窟是为隋唐两朝皇帝到麟游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现存石窟分布于高28米的崖壁上,西崖有三大窟,南崖窟龛较多。两处共有12个洞窟,6座佛龛,47尊造像。西崖第一、二窟平面呈马蹄形,窟内佛像体量较大。第一窟主佛由隋皇宫所刻,高5.5米,极为珍贵。南崖上有9个摩崖造像龛,内凿佛像,体量较小。此外,慈善寺石窟窟壁内外还保留有唐代至明代的题记、刻经5处。慈善寺石窟的佛像丰满圆润,刀法冼炼,代表了隋唐时期佛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平,是隋唐时期…
91、保全寺—张家沟门石窟
保全寺—张家沟门石窟位于合水县太白乡平定川西岸。保全寺石窟开凿于长约40、高8米的崖壁上,坐西向东,共有窟龛25个,石雕造像153尊,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及弥勒菩萨较多,并胁侍菩萨。佛像一般方颐丰面,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半披肩大衣,浅阴刻平行衣纹,躯体粗犷健硕,体现太和改制以前的风格。3、4、5、6号龛较大,为平面呈方形或马蹄形的穹窿顶龛,最大为4号窟,平面呈方形,高、宽、深各3米,正壁造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及弥勒菩萨,南北两壁各造二佛、门口侍立二菩萨,其余为圆拱形浅龛。张家沟门石窟分布在长约12、高3米的红砂岩崖壁上,共有窟龛8个,平面为呈半圆形的圆拱形浅龛。石雕造像31身,每龛雕一佛二菩萨…
92、仙佛寺石窟
仙佛寺石窟位于来凤县翔镇关口村的酉水河西岸峭壁上。石壁全长200米,在中段开凿4个并列的大中佛龛,南段雕造18个并列的小佛龛,共计造像31尊。造像年代为初盛唐。佛龛前原有三层木构窟檐,60年代被拆毁,佛像也遭到局部毁坏。北龛、中龛、南龛高度均6米余,中龛内雕倚坐弥勒像二北子二菩萨像,弥勒高5.3米。南、北龛均为一结跏趺坐佛二弟子立像。佛像通高5米。南龛南侧为双观音立像龛,菩萨高2.7米。小佛龛内各雕一立佛,高1.5-2米。佛像肉髻低平,面相浑圆,身着双领下垂式架裟。菩萨头戴高冠,披巾垂于腹膝二道,整个造型丰满,神态逼真,表现出典型的初唐时期的风格。仙佛寺石窟不仅是长江中游、两湖地区唯一的唐代摩…
93、榆林悬空寺石窟
榆林悬空寺石窟位于城南约55公里的镇川镇石崖底村之西夏罗兀城遗址山崖上。西南依群山,东濒无定河,地势险峻,风景秀丽。石窟原系西夏梦兀城前哨关隘,当年西夏和北宋均曾在此屯兵设防。后相继在此石窟造像建庙。至今,尚存石窟庙宇11处,有万佛洞、三霄殿、圣母行宫、观音殿、真武祖师殿等。其中,以万佛洞石窟规模为最大,古迹保存亦较完整。窟中凿有四方形撑顶石柱,柱之正面,彩绘创建寺观之僧人、道人画像2幅,其余三壁均彩绘山水风光,构图精美。窟之四壁彩绘神态各异之佛像万尊。窟之正面有泥塑高约3米许之静态佛、真武祖师及圣母等5尊大像。可见这里已是融佛、道于一体的寺庙。悬空寺曾是当地居民躲避战乱的栖身之地,现万佛洞内…
94、龙门石窟奉先寺
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这尊佛像身披袈裟,面容丰满,嘴角微翘,略含笑意,眼帘低垂,宁静的目光蕴涵着无穷智慧,流露出对尘世的关怀。端庄大度、淳厚安祥的仪态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位于龙门石窟内,步行即可到达门票包含于龙门石窟内开放时间2月1日-3月31日:售票8:00-17:00,闭馆18:00;4月1日-10月7日:售票7:30-17:30,闭馆18:30;10月8日-10月31日:售票7:30-17:00,闭馆18:00;11月1日-1月31日:售票8:00-16:00,闭…
95、比莫贝卡特石窟
温迪亚山脉的比莫贝卡特石窟位于印度高原心脏地区南部边缘的温迪亚山脉丘陵地带。在相对密集的森林之上是大量的沙石岩,有五组天然石窟,里面岩画的历史从中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文明历史时代。21个毗邻石窟遗址的村庄居民的文化传统,与石窟岩画中所描绘的内容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比莫贝卡特石窟拥有大量精美的岩画,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从石窟的岩画艺术和石窟周围村庄这种岩画艺术传统的遗迹中可以看出,比莫贝卡特石窟是与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石窟里岩石上的图像主要有犀牛、大象、马和家畜等动物,也可以看到当时家庭生活的场景——女人带孩子或者做家务、了解狩猎和战争情况。比莫贝卡特的一百三十个石窟…
96、安干寺石窟
安干寺石窟位于太白镇平定川内距川口25公里龙王庙沟小河南岸,坐南向北,由外廊和内窟组成,共有造像559尊,纪年铭文一方。外廊高3米,长8米,深3米,有方形廊柱2根,南壁正中辟长方形窟门。内窟高4,5米,宽4.8米,深4.6米,中有方形拱台1个,边长3.1米、高1米。外廊三壁与廊柱四面、内窟四壁均造佛、菩萨、罗汉像,排列整齐,群像密集。因长期风化,多数面目漫漶不清。窟门东框面上刻楷书题记一方:“华池寨主汉藩本门人马巡检李大夫先於阜昌口年自发虔心请到延长县青石匠王志瑛口夫为渊抚琪李打造石空(窟)佛像一堂内有菩萨南壁罗汉未了口李大夫男李世雄等请到僧德忍良朋住(主)持本院僧事请到王志瑛女孙冯佑等打造…
97、昌马石窟
在玉门市昌马乡水峡村西面紧靠村庄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南北走向的约50米的山崖,山体南北长约500米。昌马石窟,就坐落在这高高的山壁的最中央,离地面约25米。从石窟向南到昌马乡政府约5公里,从石窟向北到玉门镇及312国道约70公里。一般认为,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和玉门昌马石窟。所以说,昌马石窟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姊妹窟。昌马石窟开凿于五代宋初,后历元明又有续凿和修复。原有石窟共计24座,分为上窖石窟和下窖石窟,分布在昌马乡水峡村的上窖山和下窖山一带。1932年12月25日8时45分,昌马盆地发生了一起震级为7.7级的强烈地震,震中在昌马盆地朱家戈壁一带,造成昌…
98、吴官屯石窟
吴官屯石窟(第五批省保)年代:北魏地址:大同市南郊区云冈镇吴官屯村西约100米吴官屯石窟是北魏时期营造,东西长60米,高约3米,分布面积约18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山开凿,现存窟龛32座,多为小型洞窟,或四壁三龛式洞窟。石窟根据洞窟形制及造像特征判断为北魏晚期雕凿,主尊造像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交脚佛为主,两侧雕胁侍菩萨。吴官屯石窟是北魏后期中小型石窟,其中人物造型消瘦,佛像一律褒衣博带,“秀骨清像”,菩萨衣服下部的纹饰更加重叠繁缛。窟顶形式多样,龛面雕饰富于变化,龛面上方两隅多雕佛传故事,窟口上方崖面流行雕饰忍冬龛面,较晚阶段圆拱龛龛楣流行雕饰折叠格,格中雕坐佛,窟口外崖面出现幔帐雕饰。…
99、洞沟石窟
洞沟石窟位于延庆县张山营镇东门营村西北海坨山麓,为一狭窄的沙砾花岗岩石谷,因石窟得名,谷内三面石壁,布满一排排座向不一、或圆或方的大小石窟,部分洞口已经坍塌,洞内凿有石室,多为3间1套,正中是居室,右为灶房,左为储物间,室内设有石炕、石枕、石窗、壁橱、灯台、气孔等,檐前有水流直通住室,似是供接雨水用的装置,灶房内凿有锅台、烟道、储物间设石条桌,此外还有马圈石室,内凿马槽,每室可养马3-4匹,中心部位有处较为宽敞的室,上下两层相通、门前凿有石柱,室高1.8米,深6米,内设方形石台,当地人称为“官堂子”,洞与洞之间布有排列有序的小孔,据初步统计,洞沟石窟共有石窟117个,350多个开间,此外海坨山…
100、一个庙石窟
多么有趣的名字,作为莫高窟的一部分,精美的石窟壁画让这个小庙也珍贵无比。一个庙石窟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北约20公里党河东岸吊吊水沟中北面的断崖上。现存有两个洞窟,作东西排列,原有通道相连。西侧洞窟由前室、甬道和主室(后室)三部分组成。前室人字坡顶,主室覆斗顶,甬道盝顶,有明显的改造痕迹。原设有马蹄形佛床,现仅残存后壁的须弥座。早期壁画、塑像已毁,表层为近代的壁画和题记。窟顶的莲花、团花图案当为宋代瓜沙曹氏归义军时期所绘,而前室东、西、北三壁下端男供养人像和榜题与永昌县西北二十余里后大寺天王阁的唐末五代所画供养人极为相似,应属同一时期作品。所以一个庙石窟上限当为五代,下限为近代。距此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