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篇
301、石家庄民生路文化长廊
民生路,位于中山路以南,裕华路以北,西起胜利大街东至大经街,是石家庄市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建市之初石家庄文化、经济、军事中心之所在。全长371余米,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16座具有一定地方建筑风格和特色的历史建筑,其中原址保留4处,迁移和复建14处。民生路形成于1915年,初名为公兴存街,1928年更名为延闿街,1937年日军侵占石家庄后,为达到长期占领的目的,大量更改石家庄的街名,将延闿街与鑫花街合并成为共存街。1946年共存街更名为民生街,为了统一石家庄街道命名原则(东西为路,南北为街),1978年民生街更名为民生路。民生路在1927年之前为一条土街道,后铺设为长条石。1965年将长条石…
302、崆峒岩摩崖石刻
明—民国阳春崆峒岩摩崖石刻位于阳春市城西崆峒岩洞内。原有石刻近百题,因年久风化剥落和人为的损害,现保存较完好的44题。从明代至民国时期,其中摩崖石刻37题,碑刻7通。阳春崆峒岩,又名“第四崆峒山”,因“黄帝问道于崆峒”而得名。它与河南汝州,陕西临洮、岭东定安的崆峒诸山并列。洞内石钟乳奇特,岩洞宽广,历代文人骚客纷踏而至,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亲临探胜。崆峒岩摩崖石刻,分布于各景点,有题字、题句、题诗、题铭,内容有描情写景、状物记人,字体有篆、隶、楷、行、草等。最早的是“崆峒岩”三字及其联语:“洞开重门虚旷中,景物千端呈本色;丹成一点隐冥处,变态万种透天机。”石刻高1.8米、宽1.4米。“崆…
303、南山摩崖石刻
唐—民国英德南山摩崖石刻位于英德县英城镇南郊一公里的南山。南山由大小十八个山峰组成。南朝梁中大通五年(533年)在山脚建有“万寿寺”,寄寓寿比南山之吉祥而得名。唐宋时期南山建有亭台楼阁等32个景点,吸引着历代游人赋诗题刻留念。唐元和六年(811年)贞阳县令侯著为南山景点“涵晖洞”题名石刻,是南山第一题摩崖石刻。从唐代至民国,南山摩崖石刻原有140多题,现存106题。其中唐代5题,宋代59题,明代11题,清代9题,民国2题,年代不明的20题。内容有题名、题记、题字与诗刻,以诗刻为最多。书体有篆、楷、行草等。著名的有唐代元杰的《浈阳果业寺开东岭洞谷铭并序》,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被贬英州时,带着幼子…
304、井陉千佛崖石窟
井陉千佛崖石窟位于井陉县南障城镇七狮村,是一处佛道并存的石窟造像。开凿於北齐河清四年(565年),明嘉靖年间,临城县石匠武得朝、武得用重建。石壁分层分排雕刻千尊佛像,为省级保护文物。岩外有近千年的古松。碑刻五块,均是重修千佛洞碑记。千佛洞内四壁开凿有大佛三尊,小佛龛数千。其中有明代嘉靖时期的题记多则,北宋元祐三年题记一则。但在元祐三年九月的题记中,同检旱田,自山下步至此,然火穷邃洞而返的天威(今河北井陉)簿尉大梁王峤,镇阳(今河北正定县)户椽伊川王泰,并未提到有关造像的事情,所以人谓王峤等人来此游览必是已经有佛像存在的说法,有些过于牵强。不过在与此题记相距不远,北壁近洞口处的壁面上,同时还有“…
305、白石仙枰
谷子湖北面有山,因山上岩石多为白色,故名白石山。山上白石裸露,青松掩映,玲珑峭拔,状貌清奇。北坡峭崖如壁,登峰极费力气,南向山势平和,举足较为轻捷。半山腰上有块大约六十平方米大石平坡,可供憩息。从白石山巅极目远望,可见沃野广袤,良田舒展,江河如带、阡陌似线。若遇天高云淡,晴空万里,宁波市红尘弥漫,天封塔隐约可辨。传说八仙过海时,曾在此山逗留观赏,又有两仙姑到此弈棋,却偶为牧童窥见。牧童风仙姑风骨不凡,不敢出见,直到二仙升空,云散雾云,才把天机识破。故名此坡为白石仙坪。从白石山顶极目远望,可饱览东钱湖风光。白石山山道陡峻,峰回路转,初登者未免不及半山腰,便气喘吁吁。但登山最0的时刻莫过于登上顶峰…
306、山王坪石林
山王坪喀斯特地貌非常显著,千百万年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令人惊叹的不朽佳作。奇峰异石,千姿百态,观光景点、天然趣成:鳄鱼嘴、情侣峰,海豹、凤爪、石龟、石锺、石塔、石人、石鱼、石拳;还有那芳草萋萋,平坦开阔的草坪;壁立万仭,坑中套坑的天坑,这山进那山出的溶洞;珍稀名贵,难得一见的植物山王坪的由来:相传,东海龙王邀玉皇大帝龙宫赴宴。玉帝大醉而归,竟忘了带走金印。此“一忘”也;龙王令神龟“驮印奉还”,神龟误听为“拖印奉还”,于是拖印而行。神龟生来会驮不会拖,拖得精疲力竭,竟忘了登天之路。此“二忘”也。玉帝酒醒,不见金印,疑是有人窃之,遂责令托塔天王下界查找,旨谕…
307、节理石柱
衢江区湖南镇距衢州市区35公里,这里深藏着5000万根节理石柱,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有的深埋,有的外露,有的排列整齐像巨大的“灯心糕”,有的凌空而起似集束火箭,有的千奇百怪如婀娜多姿的“舞者”。更令人称奇的是:节理石柱齐齐折断之处形成的一个个平面,就如同泥水匠铺设的地砖那样平整和有立体感,真可谓鬼斧神工。据地质学家介绍,衢江节理石柱发育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约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当时,我国东部为一广阔的陆地,有含煤的陆相沉积,且有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在地壳运动剧烈、火山活跃时,一股股岩石熔流从裂隙的地壳涌出,随着灼热的熔岩逐渐冷却、收缩、结晶,当各种条件具备时,岩浆的结晶体便会爆裂成规…
308、云冈石窟第7、8窟
第7、8窟由于洞窟的形制及窟内造像的布局基本相同,所以这两个窟也称为双窟。形制为长方形平面,具前后室;前室原依崖面架木构屋顶。前室外各雕塔柱。两窟前室置碑,碑下具龟。两窟前室后部凿有南道相通。主像位于后室后壁的上下两层龛中,其他三壁分层布龛。前室,7窟左壁和8窟右壁分层分栏浮雕长卷式画面,中有重层楼阁。7窟释迦牟尼一心求道的艰难历程描绘下来,当你从这30多幅浮雕画走过时,释迦牟尼那不凡的一生便清晰地呈现在你的面前。7窟右壁和8窟左壁雕千佛。两窟前室各壁下部皆雕供养人行列和跪式供养天行列,供养人行列上方雕出仿木构屋。第7、8窟后室入口两侧,东西壁对称的浮雕是两身护法神。按佛教命名他们分别是摩首罗…
309、天然石佛
天然石佛山崖之上的天然大佛,为释伽大佛,为菩萨山四大天然奇观之一。话说当年妙善(观音得道前俗家名为妙善)被其父王绞死,经玉皇大帝巧安排,梦游阴曹醒来后,见自己置身旷野,耳闻兽吼禽噪,东奔西驰,不觉大吃一惊,慌乱之中又走上了无路之崖,正此时迎面一头凶狮猛然扑来,妙善见已难逃脱,便横下一心只顾念佛,也不枉信佛一场。突然,天边一道金光闪出,一英俊青年大吼一声,执长剑力斩凶狮,妙善见状,慌忙拭泪行礼,诚谢救命之恩。那青年将妙善引至一幢金碧辉煌殿堂,劝妙善不要去修佛,妙善仿佛身不由已,被那青年引诱的双腿绵软。随步而进,只见处处奇珍异宝,又进至一间香气缭绕的内室,只见室内龙床锦缎胜似天堂,那英俊青年劝道:…
310、云岗石窟第20窟
云岗石窟第20窟是云岗最著名的露天大佛,据说以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为原型雕刻而成。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在云岗石窟中部西隅,编号第二十窟,造像露天,主像是释迦坐像,高13.7米,胸部以上石质坚硬,保存完好,两肩宽厚,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身躯微微前倾、嘴角棱角分明,仿佛在向众生宣讲着佛教的真话,细细的弯眉和微启的双目,使人感到慈祥为怀的气度。背光的火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雄浑大气露天大佛背光外缘西壁的残飞天是云冈石窟最有代表性的飞天,可以称之为“菩萨型飞天”。飞天头戴花冠,颈佩珠环,通体长裙,手捧鲜花,身段微屈,状己凌空,但姿态却端庄沉稳,面相虔敬有别…
311、仙翁寿石
此“寿”字为陈抟所书,高2.15米,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今安徽亳州人,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神仙道士,史称“陈抟老祖”。有《无极图》、《先天图》、《指玄篇》等著作存世,对北宋影响很大。陈抟善书五尺大字,此“寿”字由“人”、“寿”、“年”、“丰”四字构成。在此昭立。喻意寿比南山。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大小洞天旅游区内电话:0898-88830188官网:http://www.sanyapark.com开放时间:7:30-18:30门票票价成人票130元(含电子导游器)。优惠政策1、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身高1.2-1.4米儿童,门票半价优惠70元。2、60-69周岁老年人凭有效…
312、长清莲花洞石窟
长清莲花洞石窟,泰山西北麓五峰山西聚仙峰西侧峭壁上莲花洞石窟窟高3米,外砌券拱门,额置“天启六年五月圣佛莲花洞”题刻。窟内正壁雕一佛二僧二菩萨,四壁及拱门两侧雕小佛242尊,窟顶藻井雕莲花。洞外东石壁雕小佛10余尊。洞内题字大部漫漶,能识者尚有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及北齐乾明元年(560年)造像题名。1979年定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莲花洞石窟造像位于长清县五峰山乡石窝村东的五峰山西端顶部,199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东朝西。窟平面呈“凸”字形,宽4米,深3.98米,高3.10米。平顶刻有42朵莲花作平棋,莲花涂朱。窟室北、东、南三壁有一宽0.30米、高0.40米的二…
313、龙门石窟药方洞
过古阳洞便是药方洞,开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和北齐,到唐初还有雕刻。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这150多种药方中提到了治疗癌症的方法和治疗传染病的方法。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唐代初年我国医疗学、药物学的珍贵遗产。药方洞高约4米,宽3米,两侧雕有八角莲柱,并且各有一个刚劲雄健的力士,造型甚为精美。洞中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这5尊造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地址:洛阳市洛龙区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30-60分钟开放时间:2月1日-3月31日…
314、月岩石刻
月岩石刻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道县月岩村,此为湘南地区石刻聚集地之一。月岩在远古时期由于河流冲刷,形成河道穿山溶洞。后洞顶部塌陷,堵塞河道,河流变成阴河从附近岩洞中流出,这里成为天然岩室。洞中顶部塌陷部分形成大圆形天窗。东西两洞口高大如城阙。游人入岩洞,仰望天空,初如月的上弦,再进入中央,天空如满月,将出洞口宛如月的下弦,故称月岩。明地理学家徐霞客游此,谓“永南洞三,月岩第一。”洞内两侧岩壁题刻甚多,共有明清题刻54方,如“月岩”、“寒岩”、“鸿门窍”、“理学渊源”及诗词游记等。当地群众谓:清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率太平军进道州时,曾游此,并题词镌于岩壁,今已不存。岩上有0,传为北宋理学…
315、黑山石刻画像
黑山石刻画像,在嘉峪关市区以西约20公里的嘉峪里。这里山势陡峭,地势险峻,山沟宽约24米。画像石刻散布在悬崖峭壁之上,共30余处,绵延约1公里。画面古拙,手法粗犷有力,岩石呈黑紫色,刻石浮雕较浅。内容涉及狩猎、骑射、舞蹈等。黑山石刻画像可能是羌族、大月氏、匈奴族的早期文化。黑山岩画全称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黑山峡崖壁上,是1972年发现的。经查,共发现有自战国至明代的岩画5处,共计153幅。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9月10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山,古称洞庭山,是马鬃山系的一个小支脉。岩画就分布在石关峡口、四道沟、红柳沟和摩子沟等处,绵延2公里的黑山峡两侧的峭…
316、龙江水中石林
龙江水中石林从龙江一桥码头乘游船顺流而下,行至三桥西面200米后,即进入水中石林河段,直至叶茂水电站坝底,全长约8公里。途中,可登上“螺丝岛”,在岛中或作捉迷藏,或作烧烤小憩。沿河两岸,汇集了难以数计的形特状异,玲珑剔透,极具观赏价值的自然造型岩石。这些岩石,高者如一峰独秀,可达二、三丈;阔者如山脉绵延二三百米;小者似雏鸡啄食不及拳头。无论大与小,高与阔,皆成物象。且纹理细腻、质地坚硬,叩之有清越之声,具有极高的艺术形象,构成了桂西北独有的水上石林自然景观,可与云南路南石林媲美。宜州水上石林美,一是山形石美,展现五岳之雄伟大;匡庐、天台之险峻;雁荡、峨眉之奇幽;巫峡十二峰之神韵;桂林山水之灵秀…
317、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石碑
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福清市高山镇高山村公园内。1947年,中共福清县工委及其所属的龙高、东张、琯口3个区工委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准备开展自卫游击战争,以东张灵石山据点作为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部的指挥中心。4月,龙高区工委集中武装人员准备攻打高山镇,但行动因联络上的失误而夭折。龙高武装暴-动-夭折后,国民党保安队在高山地区、灵石山“清剿”,大肆捕杀共产党游击队。全县有100多位共产党员、游击队员被国民党保安队抓捕,被杀害50多位,福清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为纪念1947年龙高暴-动-和龙高地区为革命牺牲的革命烈士,中共福清县委、福清县人民政府于1957年7月建成此碑。碑占地面积240平方米…
318、云浮石材博览中心
云浮石材博览中心位于云城区河口街324国道与河杨快速干线交汇处,于2010年10月21日上午举行竣工落成开业。中心总用地面积8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0000平方米,由云浮市亘隆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石材博览中心由主场馆、特展馆和商业配套组成,其中主场馆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特展馆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设置1000个产品展示区;商业配套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设置1000个商务用房和1600个地下停车位,将建设成为全亚洲规模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石材交易博览中心。该中心是集展示、贸易、物流、信息、金融、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石材展贸平台,其建成运行,将承载国内外所有品种…
319、大龙门摩崖石刻
大龙门摩崖石刻位于涞水县九龙镇大龙门城堡西北0.5公里处,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峡谷两侧群峰竞秀,断崖绝壁高耸入云,峭壁如削,谷中溪流激浪奔腾,景色尤为壮观。金、明、清各代均将此视为军事要塞,在峡谷东部尽头,建有城堡,历代官家均派重兵把守,是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摩崖峭壁上刻有许多古代名人的诗词题咏,系当时巡防驻守关隘的武官留下的真迹。全峡摩刻20多处,最为醒目的是明万历乙酉年(公元1585年)都尉使兵部右侍郎,山东峄阳进士贾三进题写的“万仞天关”,字高2.7米,宽1.8米,气势磅礴,洒脱隽秀,堪称艺术珍品。其余各处题字均为0.6米-2米不等,“天成形胜”,为明万历年间都门守口把…
320、通真岩摩崖石刻
北宋—民国阳春通真岩摩崖石刻位于阳春市春湾镇东南面的通真岩内。通真岩是由于宋真宗赐名“通真岩”而得名。原名铜石岩。岩内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建有“德慧寺”,铜石禅林曾享誉全国。通真岩摩崖石刻琳琅满目,原有石刻因受破坏,现保留宋至民国时期石刻仅20题。其中宋代4题,明代5题,清代6题,民国2题,无年代3题。石刻字体隶、楷、行、草均有。宋真宗赐名“通真岩”三字,镶嵌在寺门,为三通大理石所刻,每块一大字,字径0.35米。相传唐景龙年间(707-710年),广西贵县刘三姐到此定居传歌,后得道升仙。宋真宗皇帝闻知甚悦,将宋太宗御书藏于洞中,并赐名“通真岩”,意为通向仙境之岩也。石刻最早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