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
701、晋江市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诞生旧址——尤氏宗祠
晋江市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诞生旧址尤氏宗祠位于内坑镇砌坑村御里路29号。1933年8月,中共晋南县委委员、官桥区委书记尤大斧在砌坑村尤氏宗祠成立赤卫队,共有19人,掌握-和鸟-19支,尤大斧兼任队长,这是晋江市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在此基础上,翌年4月,尤大斧、吴永乐在中共晋南县委领导下,组建晋南武装队,拥有15人-。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即红二支队)支队长尹利东、政委李剑光率30多名精干游击队员转战晋南时,在南安岭兜与中共晋南县委研究决定,将晋南武装队扩编为晋南游击队,队长尤大斧,政委傅文煌(后叛变),副队长王美,政治部主任王村生,拥有50多人-。扩编后的晋南游击队…
702、木业公所旧址
玉环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场头路以北,西城路小学东侧。坐北朝南,由门楼、戏台、厢楼、大殿组成,现仅存门楼。门楼面阔七间二层歇山顶砖木混合建筑。明间二层内设藻井天花,斗出两跳,梁架呈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北立面二层挂落上刻回形纹,下排为花草纹。南立面下为青石须弥座,束腰部分用减地平金及法雕刻如意花草纹。台基之上用清水砖砌至二层,以仿木构的斗拱、出檐结束。明间墙体内收,形成八字式,门框为青石质,立颊上置卷草纹雀替承门楣,两边门为拱形,上用三条弧形青石做半圆拱。次、梢、尽间线脚之上,立瓜弧、坐斗承三踩斗拱,屋面由望砖出檐,承砖制方形飞椽。明间在线脚之上仿木构三山式结构,罩三层瓜柱、驼峰、坐斗承二层…
703、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
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地址:石城县屏山镇屏山村事件发生年代:1934年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屏山镇屏山村镜面排组。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天井式客家民居建筑。座西朝东,砖土木结构,悬山顶,面宽69.4米,进深22米,占地面积1526.8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1934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红三军团受命驻守中央苏区北部石城,与进犯中央苏区的敌军进行过英勇顽强的战斗,史称“石城阻击战”。为迟滞敌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地域的进犯,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战略转移,赢得时间,红三军团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在石城以北约五十华里的纵深地域内,设置了三道防线,展开了石城阻击战。整个战斗十分惨烈,红…
704、辛亥革命前敌指挥部旧址(大士殿)
辛亥革命前敌指挥部旧址位于鼓楼区于山上,为建于清代的宗教建筑群,全殿共三进,占地3000余平方米。1911年11月,福州革命党人起义,设“前敌指挥部”于此。后曾辟为福建省阶级斗争展览馆、福州市博物馆。1992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大士殿又名观音阁,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秋改为万寿亭,乾隆二年(1737)更为今名。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起响应。大士殿后山九日台可俯瞰福州城,是当年扼控清军聚居地“旗下街”的制高点。同年11月9日,起义军占领于山,设前敌指挥部于大士殿,总指挥部则设在花巷(现基督教花巷堂内,2013年7月被教会私自拆毁)向清…
705、长校村李岳亮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长校村李岳亮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主村靠长校学校的小河旁。1931年1月中旬,红12军34师101团(团长杨遇春、政委连勋)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福建省委工作团开展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和开展分田、分地运动,并在长校一带先后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谢、黄石坑、长校和江坊等乡苏维埃政权。嗣后,红12军所部、由福建红19军改编的红34师等部红军亦曾先后在此活动。该建筑原为一邹姓老中医住宅,红军伤病员常于此处接受治疗,此处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医院。留存于此的标语,亦是在这时期所写,标语位于旧宅正厅左侧墙面、左侧横屋墙面及下厅左厢房外墙。共有5版10幅,分别为:A版2幅,内容是“…
706、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
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位于志丹县城北炮楼山麓,1966年10月正式建馆,2006年3月与文物管理所合并。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4月为纪念民族英雄刘志丹,将保安县更名为志丹县。保安革命旧址是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期间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央机关及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领导人在此居住期间,先后召开了21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发布和实施了诸多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重大政策、决定,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领导红一方面军西征,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大会师,宣告为期两年的万里长征胜利结束;毛泽东在此期间曾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
707、解放忠信镇战斗旧址
解放忠信镇战斗旧址位于连平县忠信圩镇老街一带。1949年3月初,东二支主力三团由郑群亲自指挥,在高陂寨击溃国民党保一团两个连和连平县警队谢岳臣部之后,整个东江上游的形势发展很快。5月中旬,保十三团团长曾天节率部起义,使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东二支部队转战东江上游,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摧毁了这些地区的-据点,分布于东江各地的国民党-军队也已紧缩河源城一带。面对这个大好形势,九连地委以及连和县人民政府作出了拔除忠信-据点,解放全忠信的决定。同时指派连和县副县长邓基指挥,吴文辉带领忠信柘陂武工队为主力,进军忠信。5月下旬,邓基回到柘陂;5月22日,邓基在华南小学召开会议,对解放忠信圩镇作了部…
708、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
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是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生产基地,这些重庆兵器工业旧址支撑了长期抗战,为西南大后方的经济建设与兵工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此次申报的“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是重庆市现存抗战遗址文物保护点中兵器工业旧址的代表,兵器工业依托其他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又在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起到带头和促进作用。据悉,第二十一兵工厂车间旧址部分位于跳磴镇红胜村一带。而第二十九兵工厂旧址位于大渡口区老重钢厂区,厂址面积约5平方公里。厂内保存了1938年锻造厂房1处,原厂办公楼(红楼)、原高线厂办公楼(小洋楼)、1950年代炼钢厂房、1960年代中板厂厂房、大跨度车…
709、冀南银行小寨旧址
冀南银行旧址位于黎城县黄崖洞镇小寨村,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春天山花遍野,夏日云绕雾缠,秋天梨桃漫坡,冬季银装素裹。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左权麻田129师司令部旧址相邻。旧址原是当地开明人士延秋宝先生的祖宅,为清晚期民居建筑。现存有冀南银行总行旧址、总行政治部旧址、印钞厂旧址等,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旧址内设有冀南银行发展历史的基本陈列。它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根据地银行旧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背景链接1939年初,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占了许多城市,控制了交通干线,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和疯狂的“扫荡”,致使冀南、太行根据地经济和财政遭到严重损害。…
710、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
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水贝村黄氏大宗祠。1941年2月,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史称“后东特委”)在老隆水贝村一合面屋成立,书记梁威林,下辖中共紫金、五华、河源、龙川、和平、新丰县委及连平县工委党组织,党员1100多人。后来,党组织还发展到兴宁、惠阳等边境地区,辖区人口170万。是年冬,中共地下党员黄用舒(国民党老隆区区长,水贝村人)为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和人员给养,以振兴家乡工业名义,带头捐资筹款,在村上的“黄氏大宗祠”内办起了星光染织厂。以染织厂的公开合法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该厂既是后东特委机关又是中共粤北省委驻老隆交通总站的掩蔽点(站长蓝训才兼染织厂经理)。黄氏…
711、龙川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旧址
龙川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中心小学。1938年底,刘汝深率“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抵老隆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在龙川县党组织和抗日东江区队的宣传发动下,龙川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热忱日渐高涨,建立了许多抗日救亡机构与团体,如龙川县抗敌后援会、龙川县民众抗日战时动员委员会及其政工队、龙川抗日自卫团等,各区、各乡抗日救亡组织亦相继诞生,如抗日自卫队、农救会、民众抗日自卫协会、青年救亡先锋队、青年工作团等。为统一领导全县各抗日组织和抗日团体,形成更强大的民众抗日力量,龙川当局决定于1939年2月28日在县城小学(今佗城中心小学)礼堂召开大会,成立全县青年抗日统一组织——龙川青年抗日先锋…
712、何新屋战斗旧址
何新屋战斗旧址位于连平县大湖镇油村何新屋。当时的何新屋总面积约有6000平方米,居住人口约500多人,周围有7米高的围墙,四方还有12米高的楼阁和非常牢固的大门,只要把大门关上,没有重武器装备的敌人,难以进入屋内。何新屋靠近路边,路过的敌人近在咫尺,方便进行袭击。1948年3月30日,敌人在洋塘岗受到我军有力阻击后不敢恋战,拼命往何新屋方向逃跑。得知消息后,农会会长何恩寿即召集民兵布防,民兵们信心十足、毫无畏惧,持-坚守在各自的战斗岗位上,等待敌人经过,伺机给予打击。当敌人经过何新屋时,守在东门狗洞的民兵何娘健、何娘珍两人使用一台2米多长、4公分口径的大抬-(土炮)上足-,装上几十粒手指大的铁…
713、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
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199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是两幢结构相同的法式二层楼房。楼房层高5米,单体长25.66米,宽15.2米,面积780平方米,两幢楼房总面积1560平方米。楼房地面铺着石板,屋顶覆以金属瓦片,中间两座旋转式楼梯和楼板均用枧木精制,四周开20只大拱门,拱门向内为2米宽的走廊,整个建筑坚固而别致。法国驻龙州领事馆设立之初,设领事1人,文案、医生各1人。1898年裁去正领事,只设一名副领事,以领事馆医生兼之,文案翻译改用中国人。民国9年(1920年),龙州副领事又改为正领事。民国11年11月,法属越南总督选派在河内医学院…
714、王荷波策反马尾海军旧址
王荷波策反马尾海军旧址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旧客运码头边马江社区前街177号的潮江楼,始建于清末,初时开茶楼,后兼办旅社、菜馆,原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1930年,潮江楼毁于大火,重建后改为3层砖木结构建筑。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当年秋,时任中共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王荷波同志(1927年中共五大当选首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接受党中央的委派从上海回到福州。他此行的特别使命是广泛发展统一战线,策反马尾海军,迎接北伐军入闽。10月,北伐军东路军入闽作战,北洋军阀张毅所部第一军从漳州向福州方向溃退;11月26日,张毅部队到达乌龙江南岸,准备过江进入福州组织顽抗。当时,王荷波同志以中国共…
715、河南省立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河南女子师范学堂旧址位于开封市鼓楼区中山路北段64号(今河南大学中山路校区),其前身为中州女学堂。1907年4月,河南学务公所议长李时灿及员绅郑思贺、张嘉谋、阎永仁、李鸿筹等集议,筹办女子学堂,呈准立案,定名为“公立中州女学”,经费由官绅乐助。1908年初,租旗纛街民房为校舍,3月招生,4月开学,李鸿筹为该校经理,后改称堂长。这是河南省女子教育的正式开端。该旧址现存建筑一座,坐西朝东,呈U字形建筑布局,占地面积618平方米,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砖混结构,墙体以青砖垒砌,屋顶覆机制红瓦,建筑有前廊和柱子,门为拱券门,山墙为风火山墙,具有显著的开封地区建筑特色。鸦片战争后,中…
716、安岱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旧址
松阳县安岱后苏维埃旧址1935年5月,刘英、粟裕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来到我县安岱后、枫坪、小吉一带,并以此为根据点,与当地的革命青年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等人开辟了浙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建立了浙西南特委(丽水市委前身)、浙西南军分区(丽水军分区前身);成立竹溪区委和根据地内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竹溪苏维埃政府;组建了根据地内的第一支人民游击队——松遂龙游击队;成立了第一支正规部队——红军挺进师第十五支队,后改为第五纵队,粟裕称这支部队是由浙西南地区领导干部、党员、进步青年组织的第一支人民子弟兵。农民领袖“三巨头”——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为保卫红色政权、保卫革命根据地,在这…
717、中共永嘉县委旧址
藤桥镇石垟村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良好的群众基础,解放战争时期,永嘉县委的一些重大活动都在这里得到顺利开展。该村曾为中共永嘉县委机关常驻地之一。1946年,中共永嘉县委在泽西、泽临、纸山一带开辟新区,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为了进一步壮大党的组织,并为温州的解放培养造就大批基层干部,1948年11月上旬至1949年1月28日,永嘉县委以石垟村为主要学习地,流动举办了党务干部培训班。1949年1月28日,县委集中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军民文艺联欢,共度新春佳节。2月10日,举行警卫队军人大会。4月中旬,县委在石垟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历时半月的县委扩大会,参加对象是区委委员和部队排长以上干部。4月22…
718、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晓岭街“小源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浙东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现为余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址现开辟为新四军浙东纵队史料陈列室。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是目前我市保存相当完好又颇具地方建筑特色的一座清代四合院民居建筑。它座北朝南,前后两进,前进系倒座平房,后进为重檐硬山楼房,两翼为左右厢房,中为石板天井。整个建筑典雅静穆,气势庄重,很多地方匠心独运,体现了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为了缅怀新四军游击纵队抗击敌寇、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教育子孙后代,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在浙东区党委成立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
719、龙田党支部旧址
龙田党支部旧址位于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批评了李三立“左”倾错误;11月,中共福建省委要求各地方党组织立即撤销行委,恢复原有党、团组织系统。根据中央的指示,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把工作重点放在恢复发展党组织工作上,1931年6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共产党员林文腾带领3个学生往返于福州、长乐两地,深入群众,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12月,郑长贺在福州由林文腾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一二月间,郑长贺受福州市委派遣返回家乡古槐龙田村开展农运。郑长贺回乡后积极宣传减租、减息,发动群众,组织了农会小组和游击小队,他任农会小组长和游击小队长,成员有郑义武…
720、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湘鄂川黔省委旧址后面的民房内。旧址为三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192平方米,正屋坐北朝南,右厢房为吊脚楼,楼上为无线电总台。正屋为宿舍和学习班教室,左厢房为厨房。系当时总台长苏林,密码翻译陈琮英,教官王永浚办公地点和住处。1934年12月,省委迁至塔卧后,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带来无线电台2部,有线电话总机1部,任弼时夫人陈宗瑛任通讯负责人,并担任密码译电,工作忙碌时任弼时、李贞也前来译电。无线电台设有总台和分台,总台负责与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各团部的联系,分台负责指挥本地各师军队,还兼管有线电话。苏维埃政府各机关装有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