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
241、小佐古村
小佐村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南六公里处,与标溪、雁溪乡接壤,素有“江南第一梯田”美誉。“改庄姓严”的严氏后人,小佐始祖千七公,从严州至龙泉柱平乡鸡婆岭后景宁大漈,几经周转,长途迁徙,最后选择了定居于“泽沛渣溪”之地小佐村,子孙繁衍,耕田兴业,遂成村落。小佐村朝落山形似笔架,畈中三峦成品字形,一转一个弯,秀色娇姿,构成文人书案状。当年,这里人文荟萃、名贤辈出,严氏族人曾出一门五贡生,有全省会考第一、雅峰书院主持、清代诗人严用光、清代景宁三大书法家严品端等,均是景宁历代名贤中的杰出代表。此外,严品良、严瑜等均在景宁从事教育和水利兴业,在景宁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清道光十七年(1837)圣旨敕…
242、水碓坑村
水碓坑村位于温州瓯海区泽雅镇,村内建筑风格多为江南清代民居形式,其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古朴自然的建筑群是研究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村落文化的实物例证。村内还保存多所水碓、纸槽、腌塘等古老的造纸技术,尤其是明代造纸遗址四连极具研究价值,这里是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古代造纸术实物遗存的代表。史料载,泽雅先民大部迁自福建南屏,为避乱而来此定居。迁居后,发现泽雅一带多水多竹,正适合造纸,于是重操旧业,进行南屏纸的生产,使福建南屏的造纸技术在泽雅落地生根。水碓坑村位于泽雅镇境内,总面积756亩,村落坐落群山怀抱之中,依山伴水,竹林茂盛,村内耕田不多,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居民全部为潘姓家族,其先民自清康熙年间…
243、老虎际
老虎际位于福建泰宁大龙乡,整个村寨贴崖而建,相传,始祖是宋神宗时期的赣州太守梁国珏,在退隐回家的路上遭遇兵患,辗转于此,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被称为“泰宁的吊脚楼”。老虎际村名自然和老虎有关的,有一段渊源。据考证,南宋时期赣州梁姓太守在退隐回家的路上遭遇兵乱,一路辗转遇此世外桃源,于是率家族筑寨而居。因村寨背靠龙王岩,又常有老虎出没,故取名“龙虎际”。后来,村民觉得龙虎相争,不吉利,靠山老虎则厉害些,于是改名老虎际,沿用至今。进村的道路均由石阶砌成,站在山脚抬头仰望,能看到老虎际的村容村貌。荒草从裂缝处顽强地生长,有的地方几乎掩盖住了石板。石阶砌得很规整,委蛇而上,整座村子…
244、漆桥古村落
漆桥古村落位于南京市高淳区东北部,四面环水,超然独处,萧然物外。村落周边聚集了3万名孔子后裔,古村上有一条长500米,近2000年历史的老街巷,汉代古桥、宋代古井、明清建筑历历在目,最老的房子建于元朝时期。老街上什么都是老的,老式竹篾匠、老式豆腐作坊、穿着对襟衣服的老人、老手工木雕艺人,尽显古朴典雅之美。漆桥老街上,两侧的房子都是古旧的砖木式店房,因为风雨侵蚀,木门上木料的纹路清晰可见;屋檐外挑,门楣雕有精美的纹饰。每隔几幢建筑就留有临水通道的小巷,巷中辟门,形成前门、后门与腰门。深入里弄,不少老式住宅的面墙,仍保留了砖砌对称气流通风窗,原住民在这里栖息生活和老街、老宅、老巷融为一体,成为一道…
245、太极古村
在平和县秀峰乡五凤山山脉上,环抱着一个3.6平方公里的古村落——太极村,它大致形成于明万历至清顺治、康熙年间,历代加以完善,是平和原朱氏富族聚居区。由当年因避战乱而逃至此处的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18代子孙朱宜伯根据上大峰的自然条件、山川地形,以“聚山通泽气,山泽通处是乾坤”精心筹划,始建而成。在古朴和现代的建筑交错中,一条“S”形的溪流由东而西,把一片绿劈成南北两半。正好为一条阴阳鱼的界限,古村落由此分割成“太极两仪”,溪南“阳鱼”、溪北“阴鱼”鱼眼处各建有一座圆形土楼:南阳楼和聚奎楼。从高处来看,全村宛如一个道家阴阳太极图,笼罩着浓厚道教神秘色彩。1927年朱德攻占平和,到过福塘村,目前…
246、东湖坪民俗文化村
东湖坪民俗文化村,是粤北地区第一个集明清建筑、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游览区。民俗村位于国道323线旁,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西距韶关市区55公里,离仁化丹霞山28公里,东距始兴县城3公里,离南雄珠玑巷40公里,踞韶关通往南雄、江西之交通扼冲,交通便利。在东湖坪民俗文化村内,可以了解上至战国下至明清时期的古文化风貌,观赏清代封官赐爵的隆重场面和婚嫁抢亲活动的风趣表演,参与各种生产、生活、婚嫁等用具操作,使游客领略到多姿多彩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风采。地址: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类型:采摘/农家乐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8:30-17:30门票信息:门市价:30.0元…
247、大江埔古村
位于江埔镇大江埔村。元末明初,邝氏自大墩村迁到此处建村。村中建筑悉数坐北向南,大部分是砖、木、石结构,悬山顶式,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村前五间祠尝临着月牙开的大池塘,其后连接民居,祠堂、民居、书舍构成的村落成一棋盘式布局。五间祠堂皆砌成镬耳山墙,三进三间,分别为能缘公祠、武馀公祠、怀山公祠、乐秋公祠和居贤公祠。能缘公祠在村的上首,号敦爱堂;武馀公祠在村下首,别号敦本堂,两间祠堂的历史最为悠久,祭祀创建大江埔村的两祖。怀山公祠号敦仁堂,紧邻型仁巷,横匾是状元林召棠所书。交通乘车至从化客运站下车,专乘的士或者摩托抵达。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江埔镇大江埔村类型:古镇古村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开放时间…
248、枫石古村
枫石村位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江山市峡口镇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古代丝绸海上之路的仙霞古道穿境而过。枫石山川秀美,南洋湖波光流影,莲花山出水芙蓉,暗渠小溪清水奔流,棋盆山惟妙惟肖,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峡口镇枫石村由原枫石村和子里安村合并而成,村里古迹众多。保存良好的古建筑,或依山而建,或逐水而居,无一不展示了古人巧借外力、顺势而为的哲学思想;“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浑然天成与精雕细琢,又体现出了先人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子里安另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紫灵庵。但让它享誉在外的却是一个延续了近三百年的产业——制瓷业,头顶着“中国现存最古老窑址”、“中国早期青花瓷发祥地之一”的美名。早…
249、包地古村
深山里的千年古村——包地包地是清流县温蛟乡的一个自然村,包地人口最多时,有三百多户,一千多人,现在人口两百左右。居民基本姓李,是李氏七十世祖四七大郎公的后裔。四七大郎公在唐昭宗天佑二(905)年八月十三日,出生在永安黄历村。934年到清流包地附近的陈村教书。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到包地永福桥十二郎家,入赘他家寡媳陈氏转娘。并把三六公接来共住。四七郎和陈氏转娘生三子,叫敬荣、敬寿、敬德。陈氏转娘享年四十九,辛酉(961)年四月初八日身故,葬大湖大坪头,酉山卯向。四七郎公宋太祖乾德元(963)年五月廿一日去世,葬大湖插庚山甲。七十一世老大敬荣公,生于天福三(938)年。长大后到梧地,生子吴一郎…
250、西坑古民居
走进黄田,或许您看不到故宫、天坛那般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没有徽州、皖南那么完整精致的古民居群,这里的建筑古朴无华、古香古色。然而,它的吸引恰恰就在于此,就在于那古朴后面所隐藏的古老绵长的民俗文化,在于那古色后面所包含的那些既原始又鲜活的历史伟力。位于黄田镇西坑村的古民居,虽然在闽东山水里低调地隐藏着,但这里的一景一物,却无不映照出这座古屋久远岁月里积淀的辉煌。这是一座集古风古韵于一体的中晚清建筑。建于1830年间,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至今保存状态良好。该建筑占地1500平方米,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共有五十间。其建筑规模之大,房屋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古民居木雕精美,泥塑典雅,美…
251、塔头底古村落
塔头底古村落为季姓家族聚居村落,始祖季茂龄祖居青田梅岐,明成化四年(1468)进士,曾任高邮州尹,后入翰林,但不久后即辞官返乡。明正德戊寅年(1518),季茂龄迁至泰邑牙洋八都大坪后湾居住,到清康熙己未年(1679)时,其后裔德重、德立二人游经塔头底,“观其山川秀丽,竹苞松茂”,是居住的佳地,遂决定移居此地。塔头底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至今仍保存着7座清朝时期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包括下厝、中央厝、尾厝等传统民居,宅院之间特意建成互通的“百米长廊”,串起整个家族的脉络。这在很多专家学者看来,都是非常难得的古村落资源。下厝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季氏在塔头底建造的第一座住宅,为合院式建筑,…
252、沙鱼涌
沙鱼涌,是深圳最古老的村落之一,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历史上,这里也曾繁华如锦,当年的繁华,如今只能从两座沧桑古桥、一条隐秘古道和一个废弃口岸中加以想象,为拍摄者创作提供不少灵感。沙鱼涌可能是深圳最后一块净土,海水纯净、吊脚楼凭水而建,晚饭后在细腻清软的沙滩上散散步,看夕阳西下,也是一件赏心乐事。用水清沙白来形容深圳沙鱼涌一点也不为过。人少景美,最原始自然的沙滩,你还不来?出游小贴士1、坐标:深圳市大鹏葵涌油码头以东2、公交线路:从市区乘坐B755、M357、M362路,在“土洋派出所”公交车站下车,步行约196米,抵达沙鱼涌港口。3、自驾线路:盐坝高速土洋出口下,沿深葵公路行3公里,转葵鹏路…
253、山头下村
金义都市新区傅村镇山头下村,整个村落建造在一座名叫“蝴蝶形”的小山坡上,是“一代词宗”、梁时尚书令沈约后裔的聚居地,全村大多数都姓沈。明代,沈约31世孙由义乌沈宅迁居而来,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头下村因背后有一座小山,村子建在山下而得名。村名普通而平凡,但走进村中,你却能发现许多“神奇”之处。据说,村里的始祖是猎户,迁到此处定居,沿溪一点点垦荒造田,经过几代人才有了现在的古村景象。当时村里人靠手工业致富,村里的染坊、蜡烛店在当年远近闻名。村口的古驿道,一头连接着金华城,一头连接着佛堂商贸市场,以前有古婺商道驿站,村里的古建筑和婺商文化渊源颇深。山下头村被列入保护的古建…
254、琐园村乡土建筑
琐园村位于金华金东区澧浦镇,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琐园文风鼎盛,人杰地灵,被称为“奇村”。现保存的古建筑有严氏宗祠、黄氏旌节牌坊、务本堂、怀德堂等明末清初厅堂十余座。这些厅堂建筑结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都极具江南古民居的典型特色。400多年前严氏祖先选址琐园村还得从一首风水民谣说候。“头顶灵岳山,脚踏金鞍桥,口食西湖水,两手披麒麟”据专家学者考证,现在金华孝顺镇的严店村、车客村、紫江塘村,塘雅镇的黄古村,澧浦镇的琐园村和湖北村,都是严氏后裔聚居地,当时这六个村在选址时,严格按照“五行”风水学来选址,如严店村为“青”,车客村为“白”,紫江塘为“紫”,黄古塘为“黄”,琐园、湖北为“黑”。以清、白…
255、大刘家村古民居群
车田大刘家村古民居群位于宜章县笆篱乡南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明末清初,现保存完好古民居300余栋。整个村庄布局有序,村内3条横巷道5纵巷道,均为青石铺就,村中分别建有各刘氏支派12座公祠,村前建有观澜斋书院以供族人小孩启蒙读书,又有迴澜斋。大刘家第三世刘方富之女刘淑姻,因志终不嫁,扶侄立业,高寿无疾而终“大姑祠”,以彰其德。其古民居群建筑错落有序,至今保存较好,具有湘南特色的建筑风格,均是青砖墙,内为木架隔板的砖木结构青瓦房,一般为二进,中间为主厅,设神堂,两厢为次房,两边为主房(主人住卧室与厨房),铺设清代地板四方砖,大门前宽敞,部分砌有照壁,且建有槽门(为小闸门),房屋大小相差无几,木…
256、独树岗古村
独树岗(曾称树溪、同树)始建于元朝至大末年(约公元1330年前后),座落北江支流芦苞涌南岸的一片岗丘之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独树岗方圆达8平方公里,耕地一万余亩。据传,独树岗因古时候村中山岗上的一棵巍然屹立的参天大树而得名。七百年前,朱姓人家最早在独树岗的杉岗一带开村,故此处早期曾称朱家村。其后有蔡、周、冼等氏族先后来到独树岗定居;自清末民初始,有以打鱼为生的梁氏人家上岸定居。因蔡氏人丁兴旺,不断拓展,独树岗才蔚为大村,至民国末年,村中人口已达5000有余。因独树岗地广人多,而蔡氏族人占了九成多,故向来有“三水一棵蔡”之称,是三水区域内最大的一条自然村。独树岗自元初开村,发展至明初,人…
257、桥溪客家民俗文化村
桥溪客家民俗文化村位于梅县雁洋镇桥溪村,距雁南飞茶田4公里,是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新开发的旅游景点。该村现有人口216人,常住人口50多人,有海外华侨三胞6000多人。该村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桥溪村始称叩头溪,方圆约1平方公里,四面环山,东有五指峰,西有义安寨,南为笠麻顶,北为香炉峰,奇峰秀顶,气势昂然。村口的五彩林,有七棵古树,均为百年大树,有五种树种,分别为红楠(樟科)、青蓝树(黄叶树科)、山杜英(杜英科)、白车木(桃金娘科)、荷木(山茶科),其中青蓝树是目前国内外发现该树种中最大的一棵。村内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继善楼和反围龙式的积善堂等;继善楼是由旅印尼华侨朱氏十七世祖维乾公…
258、金龟村
金龟村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历经400余年发展,方圆接近14平方公里的金龟村,目前有7个自然村,共160多户人家,这些原居民都是客家人。村落依山伴溪而建,顺着地势的起伏,从山脚下一直延绵到田心山(深圳第六高山)海拔689多米的地方,海拔最高处的坪头岭村,仅有一户原村民还居住在此。多年前,金龟仍盛产金龟桔。金龟桔以个大色鲜、桔皮易剥、甜而多汁闻名遐迩,古宝安县有“南山桃、金龟桔、龙岗黄脚鸡、坑梓沙梨”的说法,指的是深圳历史的四大名产。如今,金龟农家乐是金龟村金成小区一处依山傍水的农家旅游区。…
259、功武村古建筑群
功武村古建筑群,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为清代建筑。建筑群包括五宅、古码头、正街、廖氏宗祠等。现存古民居房屋上千间,院落10余座,其中五宅第和廖氏宗祠的梁架、木雕、灰塑水磨青砖墙体及正街店铺的曲尺柜台,都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2002年7月17日被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五宅五宅坐北向南,建筑占地面积约9200平方米,以进士第、碉楼为中轴线,东西两侧建民居住宅的广府式建筑格局。沿中轴线上的五进五开间的进士第(俗称官厅),通面阔23.6米,通进深56.3米。头进面阔五开间,红砂岩石墙基,水磨青砖墙面,人字风火山墙,屋顶狮子、博古图案作饰,屋檐下墙壁置砖雕、灰塑。左右为廊通二…
260、茶山古村落旅游区
被誉为“客家民居第一村”的茶山村位于梅县区水车镇西面,距梅州城区30公里。村内原有一棵古油茶树,故而得名“茶山村”。村落肇始于明代初期,逐渐兴盛,清末达到鼎盛。村中现存34座传统民居,其中绍德堂为明代建筑,有500多年历史;三百多年历史建筑三座——萼辉楼、创毅公祠、伯荣楼。据记载,至废除科举制度期间茶山村共有进士、贡生、监生以上称谓者48人,村内仍保存有16根楣杆石。近、现代人物有黄钧选、黄琪翔、黄甘英和新加坡首富黄云辉、印尼富商黄康华(兴建梅江桥发起人之一)等一批军政要人、贾商富豪。厚重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建筑遗存衬托出乡村的质朴和宁静,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客家围屋、客家民俗、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