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61、东岩摩崖石刻
东岩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东山南麓,是广东省现存较集中、规模较大的摩岩石刻群。潮阳东山是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现存石刻200多处,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有唐代石刻“一柱擎天千古壮,独瓶挂壁万年春”,署款“长江巧”,旁有柱和瓶的浮雕,石刻字体苍劲挺秀。据《潮阳县志》记载:“唐大历初年,陈宝通在东岩寺削发为僧,参惠照和尚为师,题‘一柱擎天’联并刻石”;东岩卓锡寺屋顶有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刻有“飞云”两个大字,书法挺秀雄浑,气势磅礴,大字旁边,刻有“至正丁未春灵武王用文篆”一行小字,王用文为宁夏灵武人,是元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元顺帝至正年间任潮州路总管,当他游览东山时,上仰峰峦如黛,下观百里千川,远处…
62、燕喜山摩崖石刻
燕喜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州市连州镇风景名胜区燕喜山内。燕喜山因韩愈作《燕喜亭记》而得名。那里现存宋、明、清石刻17题,其中以宋的题刻最多,有向宗道、陆琮、金杰、李宗仪、张闻、谭粹、韩揭等人的题名,俱在熙宁、元丰间。南宋抗金名将张浚题名,镌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题名云:“紫岩张浚携子拭游燕喜亭。阳山唐斌、陆宗谔、欧阳献可、欧阳相,武夷□翔,湘僧元真,蜀僧宗范、大祁同来。皇宋己巳清明前一日浚书。”张浚,汉川绵竹(今四川绵竹)人。进士出身。建炎三年(1129年)任知枢密院事,力主抗金。绍兴五年为宰相。他于诸将中重用岳飞、韩世忠。秦桧执政后,被贬连州居住。其子张拭字敬夫,南宋学者,随父至连州贬所,筑…
63、雷祖古庙碑刻
雷祖古庙碑刻位于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榜山村委会榜山村。始建于汉代。经唐代,明弘治、天启,清顺治、嘉庆年间多次重修。为二进,硬山顶建筑。据遂溪县志载,该庙前身为石牛庙。唐代改为雷祖古庙,祀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及其父亲陈庙存文物有战国时期的牛、鳄岩雕,清嘉庆年间状元姚文田书写的对联,明、清两代重修碑刻多块。该村村后石狗坡、村南长坡的地面散布有汉代水波纹陶罐片及南朝青釉深腹碗、喇叭足豆残片等大量遗物,属汉至南朝古遗址。1992年12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64、伏波祠碑刻
雷州伏波祠,历经近两千年的风风雨雨,经过几个朝代的反复修尊,至今仍保持其原始遗址的风貌和3O0年前清康熙年间修耷的基本结构。它反映了汉代朝廷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对0势力进行两次至关重要的军事行动和巩固边题的重大决策,显示古雷州居于“天南重地”的重要国防地位。“天南临海郡,汉代伏波调”这是明末广东名儒屈大均参观雷州伏波词后写的诗句。雷州伏波澜又名伏波庙,位于雷城南亭街,始创于东汉,是岭南古老桐庙之一,属雷州市文物保持单位。洞内敬奉西汉都离候路博德及东汉新息侯马援两位伏波将军。雷州秦代届象郡。秦末大乱,南海郡龙川命赵陀自立为南越王,据有南海、桂林、象郡之地,汉初赵阳臣伏归汉。西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
65、四序堂石刻
四序堂石刻,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城南街道南中路37号的四序堂内,四序堂始建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现保存有明、清至民国以来的石刻38处,其中明代石贴2件,明、清碑刻4处,明、清、民国题刻26处,明石圣旨亭1处,宋石盆1个,明石盆2个,明石马槽1个,清练武石1块。四序堂石刻享誉南粤,其书法艺术、绘画技巧和石刻工艺完美结合,是广东省现存石刻种类集中、石刻内容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甚高的石刻艺术。四序堂石刻虽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仍保存相当完好,石刻字体风格多样,篆、隶、行、楷、草等诸家字体形神兼备,苍劲有力,书法艺术精湛,石刻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刻工精细、层次分明,其技艺为近代所罕见,具有甚高…
66、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
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位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桅夹村。石刻凿刻在一块花岗岩上,立面宽2.15米、高2.7米,凿刻部份呈T字形,正面阳刻文字“大王宫”、“工丈”以及带刻度的竖长条棱共1.94米,刻度清晰可见;每刻度0.38米。该石刻约刻于清代中晚期,是当时丈量土地的标准长度比照物,即地亩尺。“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的发现,为研究岭南清代度量衡标准提供了实物资料。2011年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同类石刻的首次发现,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邻近“两粤广仁税”摩崖石刻,周围多古树,环境优美。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
67、雷州天宁寺
雷州天宁寺古称报恩寺,在雷州市雷城镇西湖路北侧。唐大历五年(770年)开山岫公创建,历代皆有重修或拓建,现构为清代建筑风格。寺依山构筑,坐北向南,沿中轴线依次为石牌坊、山门、天王阁、大雄宝殿、藏经阁,两厢为钟楼、鼓楼和僧舍。石牌坊是明弘治年间太监陈荣重修,为四柱三间通天式,坊额有苏东坡手书“万山第一”四字。山门门额有明代海瑞所题“天宁古刹”四字,门内两侧各塑金刚1座。天王阁内塑四大天王,中置弥勒佛及韦陀。大雄宝殿内塑三宝佛及十八罗汉,佛像连基座高7米。藏经阁内藏佛经。全寺房舍50余间,建筑总面积4500平方米,为雷州半鸟第一古刹。自宋以来,贬官、主雷名人多游此寺,或寓居寺内,留下墨迹、诗文。苏…
68、冯如故居
冯如故居位于恩平市牛江镇杏圃村。建于清代,为青砖砌筑的平房,一房一廊半厅(另一半为别人居住),屋宽5.5米、进深9.5米,建筑面积52平方米,硬山式,瓦木顶盖。现保存完好。冯如(1883━1912年),恩平县人,我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在此诞生,1894年随家人到美国三藩市谋生。1907年9月,在华侨集资支持下,在美国奥克兰市设厂研制飞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于1909年(宣统元年)9月制成第一架能够载人的动力飞机。在此基础上,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先后经历6次失败和挫折,克服资料贫乏、工厂火灾、资金奇缺等种种困难,终于1910年制成第七架双翼飞机,试飞成功,受到孙中山和旅美华侨…
69、彭泽民故居
彭泽民故居位于肇庆市四会市城中街道白沙村委白沙村。故居始建于清末,为普通民居,是砖瓦结构,建筑面积139平方米。故居于1987年由四会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1991年,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提供了彭泽民先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彭泽民先生的女儿提供了彭泽民铜像在故居大厅陈列。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70、水洲山炮台遗址
水洲山炮台位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沙边村的水洲山上,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水洲山高24.71米,全山面积约8000平方米。清代期间水洲山四周全是水道,后为冲积农田,现正准备开发建厂。炮台偏东北可见中山港,东面是中山港公路,西南面可见中山城区。炮台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平面呈八角形圆形,正中设有三间室作驻兵用,四周共有十三个炮位,原有铁炮五支(已失)。炮台用夯土墙修筑,土墙高4米,厚0.9米。1990年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71、三仙娘山炮台遗址
三仙娘山炮台位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张家边村三仙娘山的南坡上,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炮台西北面与水洲山炮台遥遥相对,东北是中山港,北面是中山港公路。炮台平面呈半圆形,南面入口处有五间室作驻兵用,北面有12个炮位,原有铁炮三支(已失),炮台用夯土墙修筑,墙高4米,厚1.15米。现基本保存完好。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72、蚊尾洲灯塔
蚊尾洲灯塔位于佳蓬列岛的一个小岛屿上,始建于1890年,塔高18米,灯高43米,射程15海里。白色、方身、球形顶,结构错落有致,造型独特,宛如一座神秘的古城堡,是保存较为完整的百年老灯塔。蚊尾洲岛是珠江口外突向南海前沿的一座孤立小岛,扼守由东南亚一带往香港、澳门及黄埔港等地的航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英国人建蚊尾洲灯塔,不是出于善心,而是居于掠夺中国资源的考虑。据渔民张树德(68岁)讲,早在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就发现了离蚊尾洲5海里左右的北尖岛上,有丰富的云母矿,英国人挖了几十年。灯塔建成后,运矿轮船的密度增加3倍以上。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打响,英国人撤离矿井,日本人又在北尖岛挖了七、八年。…
73、时雍楼
时雍楼当地称昂塘洋楼,位于河口镇昂塘村,是汕尾市区域内最早最大型的一座钢筋水泥结构建筑物。始建于1905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有主楼与附楼共99个房间,主楼两层结构用作住房,附楼单层结构作厨房、餐厅。楼房外墙由钢筋、水泥浆砌石而成,墙幅均浮雕着大小一致的长方形花雕。时雍楼由大门、天井和1幢两层楼房组成。大门匾额为“亲睦堂”,两旁走廊分立四根雕刻有花纹的造型精致水泥柱,左右走廊对称。一楼有前厅、天井、后厅。天井左侧有2米宽楼梯,楼梯下面设有防袭洞,二楼的门匾额“时雍楼”,门旁有一幅对联“时会同新创,雍熙挤太和”。201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74、李坚真故居
李坚真故居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径双村蕉头窝,李坚真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曾在2005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李坚真故居是我国著名的妇女运动先驱、华夏女杰李坚真成长成才、参加和开展革命工作的策源地,她曾在蕉头窝居住长达20余年,现已成为广东省境内尚未开发的一个非常具有人文价值和自然景观价值的处女地,是一个未开发的“小九寨沟”。故居坐西向东,是泥砖结构的平房,面积约500多平方米,由“独脚门楼”和左右两边的“锁头屋”组成,内存放有李坚真部分生活用品和两封家书。故居的门坪下面有一口古井,井水清甜可口,泉水终年不断。古井旁边有一棵由李坚真亲…
75、延庆堂
杨氏家庙——延庆堂,位于百侯镇侯南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600多年历史。他是百侯杨家的发祥之地,又是净宗二祖的地方。延庆堂坐北向南,占地3672平方米,百侯宗族制内,含新建祠堂、修葺祖坟、制定族规、编修族谱,设立宗族产业等。其中宗族产业专设书亭,用于奖励科举,这是杨氏宗族产业的一大特色!是杨氏科举制度化的经济来源,为杨氏的科举兴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76、定昌公祠
定昌公祠位于丰顺县汤南镇隆烟村,是该村罗氏二十四世祖定昌公祠堂,占地总面积485平方米,始建于民国一十七年(1928年)。其精雕细刻之美,新颖别致之奇,艺术品格之高,不愧是“宝贵的文化瑰宝”。日前笔者特意邀上好友踏上参观古建筑的旅程,去领略其独特的魅力。该祠堂系砖木结构,建筑坐北向南,是一座长方形的典型三进祠堂。大门匾额“定昌公祠”四字苍劲有力,采用贵重的麻石打造而成,特别是那副大门,据说当时的工钱是110担谷。匾额的背后刻有定昌公祠碑记,记载着相关的内容。大门的两侧立有一对潮汕人喜欢的石鼓。公祠内分门厅和正厅,中间是一个约30平方米的天井。上堂前檐屋顶为卷棚式结构,屋顶梁架为抬梁式七步架梁,…
77、海门万人冢遗址
海门万人冢是一座埋葬着埋葬着一万多具死于抗日期间的海门同胞尸骨的公墓,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时期,1939年8月21日,农历七月初七早晨,日军战舰停泊在海门湾,向海门城区炮轰一轮,炸毁一仟四佰多座民屋,然后用橡皮艇登陆,抢夺一轮,扬长而去,在海门留下了累累的伤痕;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继汕头、潮阳沦陷后,日军占据海门,开始实行“三光”统治,陆路设卡,海路海禁,海门同胞经过哨卡稍有不顺,惨遭杀害。日本军队侵占海门后即--港口、破坏渔船,肆意进行屠杀,使海门人民陷入饥谨与受杀害的深渊。尤其是1943年夏季,遭遇灾荒,瘟疫流行,更是成批死亡。海门沦陷期间,死亡计3万多人、遍地…
78、浰东小筑(徐傅霖故居)
浰东小筑(徐傅霖故居)位于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蝉溪村。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成于民国十年(1921年),大大小小的房子共有48间。浰东小筑坐东向西,依山傍水,通面宽三门五间42米,每进与进之间都有天井用于采光、通风和排水,四角建有雕楼,俗称“四角楼”。青砖砌墙,木架梁,硬山顶。斗门和大门均用青石砌成门框,上面嵌有青石匾。方形削角石柱承檩,三架式斗拱抬梁,斗拱和梁架上浮雕浮龙花卉图案,镀金漆。斗门上是时任“国民政府农林总长”的钟秀亲笔所题匾额“浰东小筑”,两侧的对联是“世承高士芳微衍文明种族翕顺家庭永怀旧德;门挹遥天佳气对辉烂星云光华日月丕焕新猷”。正门是“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谭延闿…
79、植丰园
植丰园,由林子丰创建于1920年的园林式别墅,位于揭西县金和镇金新行政村的新园村寨后,为英国建筑设计师设计,既具西洋古典皇宫形制的风格又夹带中国传统民居格调,由围墙、门楼、主座、附座、后房、花园、喷水池和碉楼等部分组成。园名取林子丰及夫人陈植亭之名合而为“植丰园”。该园虽然经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仍完好地保留着原有风貌。2009年8月,该园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植丰园正门为三山式重檐歇山顶牌楼建筑,木架结构,屋顶覆盖琉璃瓦,碧瓦飞檐。门额浮雕着“植丰园”3个繁体楷书大字,据《揭邑金坑林氏族谱》记载,是清朝末代宰相岑光樾所书,系繁体…
80、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即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居委会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的福建会馆,坐东南向西北。为清代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址。三进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墙,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面宽15米,深38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大门前檐二石柱,青麻石质门框、门槛、门礅,木门页。中厅抬梁式结构屋架,十五架。上厅前部有轩廊和石柱。会馆建筑设计精巧,雕刻精美,古色古香。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为闽籍商人同乡会会址。土木结构,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宽15米,总进深38米,建筑占地面积570平方米。2011年龙川县委、县政府为打造红色旅游,投入6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