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1、登云塔
(雁塔嘲风)登云塔位于徐城镇民主路与东方路“丁字”相交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破土奠基,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落成。塔体为八角棱台形,叠七层,每层有内室。体积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底层内室直径3.35米,顶层内室直径1.24米,全塔高36.41米,踏跺(石阶)设在夹墙中,盘旋而登190级可至塔顶,塔身砖石泥灰沙结构,以砖为主,砌法一顺一丁,每层均有线砖和牙相间装饰,坚固美观,经360多年,至今古塔风貌依然。由于塔处县城中心,登临绝顶不但可以俯瞰全城风光,每逢丽日晴天,还可远眺南海千帆,琼岛风光,故素以“雁塔嘲风”列为徐阳八景之一。古塔是徐闻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它为研究徐闻当时的建筑艺术…
22、榴花塔
榴花塔在附城铜岭,在主要的公路旁边,十分醒目。据说它是明朝万历年间当地人袁昌祚、袁应文所建,他们是当时的解元,也就是科举当地第一名,象唐伯虎那样有名的人物,而且后来也上京考中了进士。他们当时建塔是因为当地有两条流经这个地区的河总是泛滥,所以建塔以镇之。这铜岭离峡山七八里,受到东江潮汐的影响,为大水口,所以按古时风俗是必须建塔的,象杭州的六合塔就是建来镇压钱塘潮一样的道理。这个塔到1935年重建过一次,但登临时已见到墙皮剥落,砖石松动,很有些危险,所以到1999年全面维修,塔以红砂贮存岩为基础,青砖灰沙砌筑,为平面八角形,塔分七层,高39.75米,每层有凌角子叠涩出檐挑出平座,沿穿壁梯级绕平座分…
23、仙溪王氏大宗祠
王氏大宗祠俗称“老虎祠”,在潮安县庵埠镇仙溪管理区,座西南向东北。这座祠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30年重建,历1831、1930、1981年重修,现保持清代中后期的建筑格局和装饰。王氏大宗祠二进一拜亭,宽30.61米,深34.25米,左右配火巷。祠前场地宽敞,有麒麟照壁与祠门相对。这个祠堂的建筑和装饰比较讲究,门前的石雕构图层次分明,美观大方,屋顶的平脊和斜脊都装饰嵌瓷塑,以古代戏曲为题材。屋檐的嵌瓷塑人物凌空飞出,栩栩如生。祠后进梁架结构和油饰精美,拜亭单檐四垂,工艺考究。亭内有“榜眼秋台”牌匾,为旌表南宋名宦王大宝而立。王氏大宗祠为潮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
24、黄尚书府
黄尚书府在潮州城区西平路北段,是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的府第,俗称“三达尊”。黄锦是饶平人,居住于潮州府城。黄尚书府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府第座北朝南,面宽50米,进深77.5米,占地4200平方米,是一座三进堂屋。东西各有侧巷,与后包连成一体,构成类似四合院中纵向连接式的布局,建筑结构严谨,为木、灰、沙、砖构筑。室内梁柱、门窗、屋瓦和各种装饰花纹图案都具有明代的工艺特点。正门朝东通西平路,后来又辟一门朝西,通打银街,称为“新门”。以前东面正门上建有“勅书楼”,是藏书的地方,后毁于火灾,今旧貌已改。东西两门间为广阔的天井,天井北面正中有中门,即府第主体建筑的大门。大门朝南,门前…
25、群丰大夫第
群丰大夫第位于梅州市梅县丙村镇群丰村。群丰大夫第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南北长87米,东西宽一百二十多米。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八横三围,俨然一座庞大的古镇。它也是唯一被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群丰大夫第与其它客家围屋一样,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各具分工,中间部分是正堂,是族人祭祖、庆典、宴客之处,气势雄伟,具体又分上、中、下三个厅堂和四十八间房屋。上厅最高,中厅最大,可摆放二十台宴席。两边各有四行横屋,加上后面半圆形的围屋共有390多间房屋及近百的杂间,主要是卧室、厨房、…
26、驾虹桥
驾虹桥位于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古镇标志之一是明代建成的石桥———驾虹桥。荒草萋萋下的桥身仍坚固无比,令人由衷赞叹古时工匠的智慧,偌大的一座石桥,所有的石块均是靠特殊的技艺巧妙地咬合在一起,未使用任何粘合剂。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27、兴宁古城墙
兴宁古城墙位于梅州市兴宁市兴田街道办事处。史料记载,明成化三年(1467年)冬,兴宁知县秦宏奏报朝廷核准重建县城,改土垣为砖城,翌年夏建成。城高1.85丈、周长626丈、雉堞903个,环城掘濠,深0.7丈、宽2丈。嘉靖四年(1525年),加建四个城门楼,并更名东门为平远门,西门为阜成门,南门为迎薰门,北门为拱辰门。现存兴宁古城墙绝大部分为明成化年间所建。建国初期,城门、城墙仍保存完整,1958年后,城濠逐步填埋,现大部分墙基仍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城墙上开始有单位和居民兴建厂房和住宅。现南门(迎薰门)保留最为完整,北门仍保存内门,东门和西门在文革时期被拆除。从现有保存可以看出,古城墙建筑材料…
28、余屋牌坊
余屋牌坊位于东莞市东城区余屋村村口。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表彰余士奇父子而赐建。清光绪年间、1993年、2000年重修。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明楼为木结构歇山顶,额施如意斗栱承重。坊额一面刻“进士”、一面刻“赐恩”四个大字。余士奇,东莞余屋村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授官宁国知府,断疑案快速准确,卒于任。其父余宗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得敕赐文林郎。同年九月赐建此牌坊。1989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29、云岗古寺
云岗古寺位于东莞石排埔心村,相传建于宋朝,是东莞境内唯一一处拥有明清重修题记的古建筑。历经千百年,云岗古寺一度破败,几次重修,还被改造为社学,成为教书育人之地。云岗古寺旁边有一间洪圣宫,供奉广利洪圣大王。洪圣大王是南方沿海地区信奉的海神。云岗古寺门枕石雕刻装饰精美,梁架柁墩装饰麒麟、鱼龙等雕刻,是东莞市境内迄今发现唯一的有明、清两代题记的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洪圣宫的第一进和第二进有门与云岗社学相通,在2009年重修时,出土有一块明代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纪年的石雕构件。云岗古寺原为宗教场所,清朝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时任福建布政使司的埔心人王德榜回乡将此地改建…
30、方饭亭
方饭亭座落于海丰县城北郊的五坡岭上,五坡岭现属彭湃中学校址。方饭亭是一座煞有气派的八角双层重檐攒尖顶的古亭,坐西北面向东南。方饭亭台阶下几米处有一块宽1.5米、长0.5米的大石碑,碑上镌刻了“一饭千秋”4个金色大字,踏着分5层34级的台阶而上,就可到达月台。月台长20米,宽13米,通高9米,上有8根大柱子支撑亭顶。基座四周为红色围墙,高米许。月台后侧还置有一座庑殿顶的小石亭,在大亭庇盖之下。小石亭建于先,大亭为后所建。小石亭内竖一块高2.7米、宽0.9米的石碑,上刻文天祥石像。此画像系明代惠州知府甘公亮从文天祥的家乡江西庐陵取来而勒于碑上的。碑像上面题刻文天祥的《衣带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31、南雄学宫大成殿
南雄学宫大成殿位于南雄县雄州镇爱民路县政府大院内。明建文元年(1399年)创建,成化年间扩建,后经多次修葺扩建,面积3万平方米。现学宫仅存大成殿。殿置于砖石混砌的高台上,台高1.1米。殿面宽五间18米,进深三间13米,通高10.85米,重檐歇山顶。下檐斗栱均为柱头科造,上檐柱头科为七踩重翘无昂计心造。梁架为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柱网为横6、纵4,共24根。方形抹角石柱,鼓形石柱础。殿内梁架均描绘彩图,天花为明袱,中置藻井,绘八仙法器、龙纹图案等。2015年12月10日,南雄学宫大成殿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32、登楼村天后宫
登楼村天后宫位于茂名市电白区树仔镇登楼村委会登楼村,为纪念妈祖(林默娘)而建,始建于宋徽宗年间,清朝末年重建并加建,2004年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修旧如旧。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为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两进四合院落式布局,首进脊顶饰有双龙戏珠及飞檐斗拱及灰塑花鸟鱼虫等吉祥物构建及图案。内墙壁、栋梁均雕有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前厅壁上镶有林默娘生平功德木匾一块,该木匾为清代遗物,字为阳刻。天后宫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面临海,风景优美。前面有近4万平方米的广场用地,北面及西北面为学校,东侧为村民住房。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遗址。这个历史悠久的古迹,在2006年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
33、仙坑村八角楼
八角楼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仙坑村,260多年前,一位叫叶本菘的长者在乾隆年间从政,告老还乡后耗费数万两白银,历时16年建成了一座四方型城堡式的建筑、房角各设一碉楼俗称四角楼,为确保万无一失抵御敌人又在-增设双保险的护城墙,四个角再各设一座高10米的碉楼,从此方圆百里便诞生了第一座八角楼。护城墙墙体厚约1.7米,由于全用坚硬的条形麻石砌成,当地人称其为石楼。八角楼城墙用条形麻石砌成,里面机关暗道繁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堡垒,为叶氏族人一次次遮风挡雨、庇护灾祸。如今经历百年风雨的八角楼肯定不是河源最大的角楼,但肯定是最坚固的。2008年仙坑村乡亲开始自发捐款修缮八角楼,这次修缮与其说是纪念先祖,不…
34、上岳村建筑群
民安古民居位于佛冈县民安上岳村委会横围片村,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建筑群气势恢宏,保存相当完好。相传南宋末年,上岳村朱氏始祖朱文焕护送南宋皇帝逃亡北江金鱼咀时不幸殉职,其子于上岳村落户,从此繁衍后代,至今已有32代。古民居布局清晰、严谨,错落有致。全村由十八“里”组成,建筑风格属于明清岭南派,每户均雕梁画栋,墙壁绘画各具特色,村道铺设花岗岩石板。朱氏祖屋朴山祠堂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祖屋呈三座相,三个门楼相隔,各不相通,每座巷里门户相对共14户。民安古民居还证明了从明清起佛冈与珠三角地区已有文化及经济往来。近年来,民安古民居每年都吸引大量的珠三角地区游…
35、黄沙塘高桥
黄沙塘高桥位于惠东县白花镇坦塘行政村黄沙塘村。始建于清代,为四孔平梁青麻石质石桥,横跨黄沙塘沥两岸。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21.57米,桥面宽0.8米。桥墩为两组,用两根竖立的长方形石柱,上端榫接一块石板组合而成,两组竖立的石柱之间用两根横置的方石作梁榫接,以增加桥墩的稳固性。桥面用三块宽0.26米、厚0.18米、长4.72~6米不等的石板并排组合而成。桥面距水面约3.8米。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36、介寿诒谋牌坊
“介寿诒谋”圣旨牌坊位于惠东县多祝镇皇思扬古围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全国皇帝圣旨赐建的牌坊之一。整座牌坊气势雄伟,结构模式美丽壮观,施工技术巧妙绝伦。牌坊是四柱三开门,分三层,高约十米,中间大门宽四米。正门上部正、背面龙凤板分别为竖排阴刻楷书“圣旨”“恩荣”,中间两面均镶御书“介寿诒谋”,据说是当时皇帝亲手谕书,字迹端庄秀丽,笔划刚健有力。牌坊的四根柱子均为方形,石柱上有蝙蝠、八仙过海、双龙吐珠、文武百官、九龙海谆等精美浮雕;中间层有数百个石刻文字,每个约五平方厘米;下层前后有石狮二对,石鼓一对,石狮形态雄威,含珠带笑。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介寿诒谋”圣旨牌坊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37、港口大星山炮台
港口大星山炮台位于惠东县港口镇大星山,稔平半岛最南端,海拔约150米,东、南、西三面临海。筑在山顶,故又以炮台名山。又因炮台形似猪兜,故称猪兜城。炮台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由广东、广西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临勘捐银建造。炮台用四方长条麻石砌成,周围全长295米,平均高3.5米,有一东北向石门,门高1.96米、宽1.63米,门右侧有一石碑。据碑文记载,炮台内设连环炮2座,营房22间,火药局1间,1250公斤炮2尊,500斤炮2位,300斤炮1位,250斤炮3位,安兵60名,把总1员驻守。炮台内设施已散失,60年代曾在炮台内搬出炮二门,现一置县博物馆,一置平海…
38、澳角炮台
澳角炮台位于惠来县城南二十里的神泉镇澳角村西北。东至溪东炮台5里,西至神泉炮台5里。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防倭寇而建。设置炮6尊,营房7间,专防外委一员,台兵18名。炮台朝东,面临溟渤。炮台四周贝灰夯筑,上有城堞、炮眼及人行通道。墙高5.8米、厚2米,人行道1.3米,总面积312平方米。现四周仍完好。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39、林修明故居
林修明故居位于蕉岭县新铺镇下南山村。建于清末。坐南向北。由外大门、围墙、内禾坪、堂屋、横屋、枕屋等组成,为两堂一横一枕屋布局,通一进五间,总面阔23.5米,总进深29.7米,共计房屋31间,占地面积697.9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32.95平方米。下堂阳刻镏金花鸟、喜、寿等图案木质屏风,屏风上部彩绘“双凤求凰”、“加官进爵”等图案。东、西敞廊抬梁式木质梁架、龙头挑。上堂屋檐下悬挂“五福如意”等图案的木质横屏。枕屋为两层结构,木质楼板、护栏。左、右横屋廊厅抬梁式木质梁架。故居木构件彩绘艺术性高、雕件精美。林修明(1885~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奉命赴…
40、南磜观察第
南磜观察第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南磜镇南磜村。由黄氏十五世祖琼石公(号作楫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清雍正年间建成,历时30余年,故当地又俗称“晚成堂”。2002年黄氏后裔集资重修。坐西南向东北。由泮池、外大门、照墙、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组成,为三堂五横前后围龙布局,通一进五间,总面阔79.6米,总进深89.5米,共计房屋173间,占地面积约7124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4792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正立面呈凹肚形,麻石条大门框。下堂方形石基支撑构筑木质屏风。下堂与中堂之间左右两庑对称,方形石基木柱支撑,抬梁式木质梁架,中间天井宽大。中堂为敞厅,比下堂高一台阶,抬梁式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