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1、新基莫氏祠堂
新基莫氏祠堂位于东莞市麻涌镇新基村的八宅坊,坐西向东,三进五开间硬山顶建筑,长120米,宽20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前院1600平方米,全用石栅栏围着。这么宏伟的宗祠可能是东莞最大的。相传莫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残存的墙壁画处,有“民国37年重修”几字。最近一次重建是2006年。莫氏为麻涌一大族群,其先祖发祥于肇庆。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传至邑三世祖考丕莫东湖始迁入麻涌(古梅)。至四世,支分两派,号南糖和北糖。南糖分布新基、东埔(含九宅);北糖分布麻涌的东宁(麻三)、西宁、松柏坊、向北(麻一属地),遂称“一莫三乡”。莫东湖为“莫氏崇…
22、彭屋彭氏大宗祠
彭屋彭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彭屋村,建于明嘉(1521-1566)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有四百余年历史,由彭屋村史上名人彭世潮(御赐进士官拜陕西道监察御史),及举人彭礼(官拜通山县都谕)合力筹款建成。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由于缺乏资金,建筑期历时十八载。宗祠座东北向西南,占地六百多平方米,共分三进。由三十六条石柱支撑而成。两廊是乐亭,中央觐亭,为谒祖行礼之用。故亭前有一联云:进一步趋跄凛肃,历三级揖让雍容。全祠结构雄伟,古色古香,内有两件珍品:“龙凤柱”一双,珍稀石…
23、中坑王氏大宗祠
中坑王氏大宗祠位于东莞市石排镇中坑村。是石排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虽然历经五百多年,但这座古老的岭南建筑,并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呈老态龙钟之势,它们依然耸立在中坑后辈们的面前,在尘世的风雨中,将一番似水流年娓娓道来。明德堂王氏大宗祠也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精品。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又名中坑明德堂,始建于明代中晚期。自始建到今已有五百年历史。现存建筑是清代早期所遗留,但宗祠的基本布置和格局仍为明代手法,大门顶部的历史名人题字门匾和其下的雕琢精美的门枕石以及厅堂内的部分造型古朴的石础,还是明代原物。自清代重建至现在的历次维修,皆在其上留下各个时代的印迹,时代脉络清晰可辨,难得的是石牌坊上有…
24、双美桥
双美桥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北街新市社区,建于明代洪武元年,由驻榄都第一任巡检陈冲突所建。该桥为单孔石桥,长18.5米,宽3.16米,高4.5米,现该桥保存尚好。双美桥原是横跨水色匝,南连永宁北村北街,东接蓝田大街的主要交通枢纽,随着经济发展,其功能逐渐被距10多米之远的一座平坦开阔的水泥隐桥替代。桥为南北走向,南有8级步级,北有10级步级。东面上方石刻为“康熙伍拾伍年丙申孟冬吉旦岁进士何圣强重修”,下方石刻为“双美桥”,上款:“嘉靖岁次辛酉”,下款:“孟秋吉旦重修”。西面石刻为“道光贰拾年岁次庚子十月十一日阖乡重修”。约15米长的水色匝,弯弯曲曲地从西端不知名的角落流过双美桥,站在双美桥上,…
25、潮连洪圣殿
潮连洪圣殿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潮连街道富冈村。潮连洪圣殿俗称大王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位于潮连富冈山麓,面临西江,建筑风格独特,1998年这里成为江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4年扩建以来,洪圣殿与慈母亭、四眼井、、观音殿、六祖庙、孔子堂义学、区岳伯大宗祠、蔽天古榕、潮门古渡融为一体,成为洪圣公园的一部分。这里虽几经风霜却依然气势磅礴,甚至有学者认为这里是潮连人的根之所在。…
26、卢边卢氏宗祠
卢边卢氏宗祠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潮连街道卢边村。潮连岛是西江下游的一个河岛,因四面环水,潮汐相连,故称“潮连”,总面积12.68平方公里,江岸线长18.6公里。从宋朝开始,即有居民在此居住。小岛上最多时拥有136座祠堂,目前还存有67座祠堂,仅卢边村一条街上即集中有10座卢氏祠堂,其中卢氏宗祠的楹联上写着“南雄分枝”、“珠玑启典”等内容;区氏祠堂中也有“珠玑启胤”、“宗出珠玑”等字样。卢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成代二十三年(1487年)。清道光七年(1827年),民国二十二年(1933)历有维修。坐面南向东北,广三路,面宽26.31米,进深41.27米,占地面积920米。为砖木石结构,,单檐布瓦硬山顶建…
27、凌东石戏台
凌东石戏台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凌东社区。石戏台会城平安路城东小学对面,有一座历经400多年的古老戏楼,本地人沿习称“石戏台”。它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建,同治元年(1862)重修。这座戏台分前后台两部分,为单层伸出式的戏楼,这种结构形式较为常见。所谓伸出式是指戏台前台三面敞开,可三面观戏,南方气候温高雨多,采用三面透空便于通风。戏台通高7.5米,台高1米,面宽15米,深11米,面积165平方米。歇山顶式,顶部拱形,一斗三星斗拱(见照片)。屋顶坡度亦较大,有利于减缓雨水的冲刷。台基为石结构,因此俗称“石戏台”。…
28、西厅渡
西厅渡位于湛江雷州市杨家镇店前村。…
29、雷州三元宫
雷州三元宫位于湛江雷州市雷城街道下河社区。三元宫在雷州市雷城镇三元塔南面。又名灵应官。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宫为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积为1000平方米。一进为山门,二进为灵山宫,三进为正殿。内设佛舍及梓潼阁。三进建筑皆为硬山顶。面宽三间,硬山搁檩式结构。二进灵山宫前设有硬山顶拜亭。官为建三元塔时同时所建初时立为登塔休憩之公馆,后改为文昌会,清代再改为三元宫。宫的左边原有—古庙,内祀灵山神,因年久庙圮,村人无力再建,于清代便将三元宫二进攻为祭祀灵山神的灵山宫。庙内墙上嵌有雷州府推官欧阳保《鼎建元魁塔记》碑刻及《三元宫重修碑》,登塔诗碑,共九通。其中雷州府惟官欧阳保鼎建元魁塔碑,内容记…
30、兴文石桥
兴文石桥位于高州市南关街与南宫岭之间,拱跨高城第一河。原为木桥,明代崇祯五年(1632年),当地举人卓锡、蒋国绅倡捐甃石,并与振兴郡城文风盛事联系起来,称所捐之石为兴文石,用兴文石所建的石桥便称兴文桥。兴文桥于清代重修。因桥位于城南,故又称南桥。原桥头旁边有石碑一块,上刻“太平通津”四字,因此也称太平桥。兴文桥长14.8米,宽4.5米,高7.25米,三拱两墩,墩为棱形,石条迭砌,桥面底部用青砖铺迭,上部再用花岗岩石条排铺。桥边栏杆用花岗岩石条镶嵌,结构严谨,坚牢美观。该桥是高州府治衙使往来的南门通道,也是高州城关的护卫场所,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战略地位,向为府署-所重视,石城太仆卿龙大维为桥作…
31、旧城冼太庙
旧城冼太庙位于广东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始建于隋朝,是纪念冼夫人的最早的庙宇,现存建筑是明嘉靖年间重建,清代重修。旧城村是南朝梁置的电白郡和隋置的电白县城址,据考证,是冼夫人及其家族活动的主要基地,冼夫人去世不久即由官府立庙祭祀纪念而建置,是全国最早的冼太庙。后年久而毁,明嘉靖年间高州知府欧阳烈访旧址而重建。冼太庙主体建筑共分为三进,面阔18.8米,进深36.35米,分前、中、正三殿,各殿之间有天井相隔。抬梁与穿斗式混合结构,是典型的南方古建筑。该庙与位于高州市文明路东侧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的冼太庙还早。如今正殿还保留有完整的明代风格的灰塑脊饰双龙戏珠及各种花草、鸟兽、人物等,清代同治…
32、高要巽峰塔
高要巽峰塔俗称乌榕塔。位于高要市南岸街道乌榕村乌榕山。明天启四至七年(1624~1627年)建。该塔位于旧府衙东南方,为“巽”位,故名巽峰塔。为穿壁绕平座楼阁式砖木塔,平面八角形,外观七级,内13层,高39.2米。塔身各层腰檐与平座均以菱角牙子砖与线砖叠涩挑出。塔腔内设有神龛。底层对边距10.25米,开7个假门和1个登上二层的真门。每面门楣,按八卦方位分别用砖砌出八卦符号。塔身和菱角牙子砖抹白灰,角柱、门枋、阑额、线砖-灰。1997年维修。1989年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33、渡头元魁塔
元魁塔在端州区东堤二路,南临西江。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相传力渡头村梁挺芳、梁挺高兄弟同科中学、仕途畅通之时回乡所律,故名“元魁塔”。该塔高27米,平面八角形,外观七层,内为十层,属楼阁式穿壁绕平座砖石塔。塔基用石,塔身砌砖,各层于南北两面辟拱门,塔刹的覆盆与葫芦则是铁铸。该塔的造型,自下而上,每层高度按比例递减,塔檐及千座逐层收缩,塔壁外面,各层八个面仍有前人修塔留下的四个“插杆洞眼”。元魁塔虽然矮小,但玲珑清秀,它不但有明代的建筑特色,而且有唐宋的建筑风格,很有研究价值。此外,它与北岸的崇禧塔,南岸之文明塔和卖峰塔隔江对峙,构成“四塔擎天”的罕有景观,实属难得。1984年公布为肇庆…
34、英德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广东省英德市区北江东岸大站镇江南村,1985年被列为“英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距今已390余年,曾两次遭受雷击,北面一行狗牙式砖被击落,但塔身保存尚好。该塔为出檐平座空心砖塔,座南向北,八角九层,高48.5米,每层均有8个船蓬式券门,东南西北四门均通塔心,其余四个门为外壁龛,有塔刹。首层高5.48米,外围周长34.4米,塔身厚3.4米,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以上逐层楼列递减。平座上窄下宽,用6层狗牙式砖叠涩出檐,后用同样方法还原,加砌7层平砖,再用了层狗牙式砖叠涩上平座,每角隐砌出一个半六角形柱,砖柱之间呈栏额式。二层以上建筑方法与首层大致相同。据知情者说,原塔身每层铺有楼板…
35、石咀头围场门楼
石咀头围场门楼,始建于明,位于清远市佛冈县迳头镇迳头村。…
36、宗山书院牌坊与石刻
宗山书院牌坊位于潮安县金石镇中离溪畔。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行人司司正薛侃为其师王阳明建。四柱三门石牌坊,通面阔7米、高约6米,坊额刻“宗山书院”,背镌“仰止”。宗山书院坊,在金石镇塔下村中离溪畔。明嘉靖十一年(1532)行人司司正薛侃为其师王阳明建。正德十二年(1517)薛侃得中进士之后,遂以侍养归,此间他师事王阳明于赣州,并归语其兄薛俊,俊遂率群子侄从之,自是王学盛于岭东。嘉靖三年(1524)薛侃因母殁乞归,后筑室讲学于桑浦山麓,为其师王阳明建祠立坊,祠已圮毁,仅存此坊。坊高约6米,宽约7米,三开间二层全石结构,梁柱榫卯接合,坚稳高峙,古朴壮观。坊额刻“宗山书院”,背镌“仰止”。薛侃…
37、庵埠文祠
庵埠文祠,座落于潮安县庵埠镇复兴社区,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祀文昌帝君和孔子,为三进建筑,斗拱抬梁式木结构,后座屋面为重檐歇山顶,屋架横梁及各穿插,吊角均饰以精美的潮州木雕。…
38、西门许氏宗祠
揭阳许氏宗祠位于榕城区西马路中段,距离石狮桥约150米,是潮州后七贤之一许国佐(号班王)的曾祖父许守愚(号蒙泉)为奉祀玉滘公等列祖所创建,始建成于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灰、石、木结构,三进三厅五开间两天井两火巷布局,主座保留有大门、三山门、拜亭、中厅、后厅,保存完好,结构完整。堂内三山门,相传为御赐敕建,是许氏宗祠一大特色,为潮汕祠堂所仅见。祠堂东北侧有许国佐为其亲祖母余氏建造的庶祖祠(堂号“追远堂”),俗称“阿婆祠”,约建于明朝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是揭阳地区尚存的唯一一座建造于明代的婆祠,也是揭阳地区建造时间…
39、旧寨陈氏家庙
旧寨陈氏家庙位于揭阳市榕城区榕东街道旧寨村南,约建于宋哲宗,绍圣至元符(1094—1099年)年间,庙里供奉有沂国公,泰初公及历代祖宗牌位。每年九月初八为祠祭日。…
40、百兰山馆
百兰山馆位于揭阳市榕城区马山窖东侧,是丁公馆的一部分,为清末藏书家丁日昌晚年藏书读书的地方。同治十年(1871年)丁日昌在榕城择地辟建府第,台榭花木,备极幽胜。府内有一凹字型二层木楼,走廊与楼房均施格扇玻璃花窗,花窗上下有活动木板可以调节大小,供采光、通风,利于读书和藏书。木楼择料讲究,结构坚固实用,工艺独特。楼东面是马山窖,水通榕江,主人可以乘小轮船驶到另一个住憩地方━━丁氏洁园。楼西面有大天井,中间建构椭圆型莲池,池中堆砌英石假山,四周培植数十样不同品种的兰花,故称百兰山馆。匾额为丁日昌好友书家何绍基所书。自光绪四年(1878年)丁日昌获准退休直到谢世,读书、待客大半在此。丁氏任政之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