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一、二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二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21、关天培祠墓
关天培墓在淮安城东乡南窑村三里塘。关天培祠在淮安城镇淮楼东侧县东街32号。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清代爱国将领。青年时从军,道光十四年(1834)升任广东水督。增修了南山、横档、芦湾诸炮台,增建重炮数百门,更建虎门台守,设铁索排,并认真整顿和训练水师,六年间将广东海防建设得固若金汤,时人称其为戚继光再世。1839年3月他配合林则徐禁烟,收缴英船鸦片237万多斤于虎门销毁。1839年11月英国挑起穿鼻之战,关天培身先士卒,六战六捷。1840年英国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因清廷采取投降政策,1841年1月25日英军乘虚而入,关天培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多次打退登陆英军冲锋,…
122、邓廷祯墓
邓廷祯墓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邓廷祯墓清代南京麒麟门外灵山位于南京城东仙鹤门外灵山下邓家山。邓廷桢,是中英鸦片战争中力主禁烟抗英的民族英雄,与林则徐齐名。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卒于西安任所,归葬灵山。墓西南向,背倚灵山。墓前原有邓廷桢夫妇两块墓碑,一刻“皇清诰封荣禄大夫振威将军显考解筠府君之墓”,一刻“皇清诰封一品夫人显妣张夫人之墓”,皆篆体阴刻,下款均刻“男尔晋咸巽敬立”、“道光贰拾陆年”。两碑于1958年兴修水库时湮没。现墓碑由南京市文管会于1962年10月重立,碑座高0.28米、宽0.95米;碑身高1.34米、宽0.6米、厚0.19米,正面刻“清两广…
123、翁同龢墓
翁同龢及其父翁心存、兄翁同书的墓,在常熟虞山白鸽峰下谢家滨附近的坡地上。翁同龢是清末维新派的支持者之一。字叔平,常熟人。中日甲午战争时反对李鸿章求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支持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某些主张,企图实现光绪帝亲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被慈禧太后罢职。戊戌政变后被下令革职,1858年到1904年间,著《翁文恭公日记》,所记多是同、光年间的重大政治事件(共40册,1925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并著有《瓶庐诗文稿》,都是研究近代史的宝贵资料。其父翁心存、其兄翁同书死后同葬于常熟故茔。这座故茔,是翁心存为葬其母张太夫人而筑的,现主墓有三冢,中间单葬张太夫人,左为体…
124、青莲岗遗址
青莲岗遗址,位于淮安县东北35公里的青莲岗,北临废黄河,面积2000平方米。1951年华东文物工作队发现,1951年至1958年南京博物院进行过4次调查和一次发掘。遗址发现红烧土建筑残迹,居住址墙壁是用植物秆涂泥后,经烤干,质地坚硬,表面平整。石器有扁平穿孔石斧、长方、椭圆式石斧、石锛及砺石等。陶器种类不多,制作较为粗糙,常见器形有红陶钵、鼎、釜、双鼻小口罐,还有一定数量的深腹圜底罐、碗、支座、带流壶以及角状把陶器。陶器内壁绘彩,主要有水波纹和网纹,以及弧线纹和“八卦”纹等,线条简练流畅,与其它新石器时代文化彩陶相比,风格迥然有别。青莲岗遗址类型的遗存分布中心在淮河中下游平原,这一地区的新石器…
125、淹城遗址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南门外约7公里武进县湖塘桥西。淹城水陆面积约67公顷,其中耕地约占47公顷。城有三重,分别为外城、内城、子城,城河亦有三围。外城为一不规则圆形,周长2580米,东西对径800余米,南北直径750米左右;城墙残高10米左右,宽25~50米不等,城外护城河一般宽40~50米,深3米多。内城呈方形,处于外城内部的东北面,周长半于外城,达1252米,高10.5米、宽20米左右,高于外城。子城即王城,又称为“紫罗城”,在内城中部偏北,也呈方形,周长457米,高约11米,宽约7~10米。三城各有一门出入,外城的出口在西部偏北,俗称“城门口”;内城出入口在西部偏南处,俗称“摇铃城”;…
126、阖闾城遗址
阖闾都城遗址博物馆位于无锡市滨湖区马山镇刘闾路2号,2014年对外开放,该馆建筑造型舒缓流畅,恍若破壳而出的凤凰,寓意着“凤凰涅槃”,象征着阖闾都城在2500年后获得重生,再现辉煌,是一个集文物展示、考古研究、科普教育及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阖闾都城遗址是无锡市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都城。该城始建于阖闾元年(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08年召开的全国专家论证会上,该遗址认定为吴王阖闾都城,被评为“2008年中国考古10大发现”之一。博物馆分两大区:主楼展览区,通过叙述阖闾城遗址的考古过程…
127、越城遗址
越城遗址,位于苏州市西南郊石湖北口越来溪东。遗址范围南北长450米,东西宽400米,面积近18万平方米,现高出地面约1.5米。1936年调查发现,1960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98平方米,文化堆积最厚处达8.21米,发现有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时代文化遗存。马家浜文化层发现灰坑1座、墓葬3座。出土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有宽檐釜、牛鼻耳罐、平底盉、带把壶形器和豆等,并发现玉玦、玉璜饰品。良渚文化层发现红烧土面和石块堆积居住遗迹及墓葬7座。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磨制得相当精细的有肩穿孔石斧、有段石锛、“耘田器”和石镰等。陶器质料以泥质灰胎黑衣陶和泥质灰陶为主,炊器为…
128、扬州城遗址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扬州老城区及西北郊,为隋、唐、宋时期扬州城池遗址,面积约16平方公里。扬州历代城池相互叠压,隋、唐、宋城遗址保存相对较好。1987年以来,经过科学、系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基本查清了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的规模、布局、建城年代及其沿革关系。隋代扬州城位于蜀冈之上平山乡,系利用汉广陵城基础修筑而成,由隋江都宫城、东城组成,另毗邻蜀冈可能存有罗城。江都宫城平面近方形,地表以下夯土墙体保存高度达4米,周长5.1公里,面积约1.8平方公里。南城墙西起观音山向东至董庄,西城墙由观音山向北至堡城村西河湾,北城墙由西河湾向东经李家庄再折向至杨家庄,东城墙界址未探明。东城平面呈不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