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一、二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二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41、宝带桥
宝带桥建成于唐代元和年间(1829)。由当时的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为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宝带桥用坚硬素朴的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我们现在所见的宝带桥是明代正统年间重新修建的。清咸丰年间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英帝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的破坏,毁损已相当严重。解放后,人民0根据明代的规模和形制,修缮了这座古桥。宝带桥不仅改善了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交通条件,而且因其制造精巧,加上周围有青山绿水相衬,恰拟飘动在水乡原野上的一条宝带,更显绮丽多姿。火车站乘坐103路到底,步行10分钟可达注:因火…
42、慈云寺塔
慈云寺塔座落在吴江市震泽镇。震泽,是太湖的古称,镇以湖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终年流淌着运河水的小镇上,文物古迹遍布,其中,最为知名的是慈云寺塔。?慈云寺塔位于禅寺山门内庭院中,开门见塔,仰视塔顶,高耸入云,令人肃然起敬。??慈云寺塔,是一座砖身木檐的楼阁式塔,六面五级,总高38.44米,塔底层有?回廊,每边长7米。?慈云寺内部建筑有其独道之处。慈云寺塔的塔刹建造精美、比例适度,塔刹约塔高的四分之一,由铁质的覆?盆、仰莲、五重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铜质的宝瓶组成。仰莲上铸刻着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重修慈云寺塔时的铭文。宝瓶为葫芦形,上有四条铁链分?别系住四角,角上挂有铜铃,若遇…
43、隆昌寺无梁殿
隆昌寺无粱殿在句容市宝华山上,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1990年曾进行维修.隆昌寺无粱殿全部用砖垒砌,不用寸本,殿的装饰都用砖雕制成。在古铜股两侧,有左右两无梁殿,都是楼阁式。殿顶重檐九脊,内部系砖垒成的拱券,外部是仿本结构殿堂形式的砖雕。屋檐出檐很短,屋角起翘亦不高,形式上与北京北海无梁殿近似,但艺术造型和雕刻更佳。…
44、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位于盘门内东大街11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吴县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保护管理。开元寺初名通玄寺,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孙权为乳母陈氏所建。隋开皇九年(589年)吴县令孙宽废寺,唐贞观二年(628年)僧慧重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令改名。大顺二年(891年),孙儒占据苏州,开元寺被付之一炬。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吴越钱氏迁建开元寺于盘门内现址。宋至明屡经废兴。清咸丰十年(1860年)又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稍事重修,未复旧观。无梁殿是开元寺现在仅存的一座古建筑。无梁殿即藏经阁,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原先供奉无量寿佛,又名无量殿;因为都是磨砖嵌缝纵横…
45、太平兴国教寺大殿
在南通市启秀路17号院内。在历代《通州志》上太平兴国教寺称为,俗称东寺。寺内清道光九年(1829年)的碑刻称其为太平兴国教寺。该寺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一1173)。据记载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大殿曾毁于水,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重建,清道光时重修。据记载,寺庙原有金刚殿、地藏殿、朝宫殿等,现仅存大殿。大殿木结构,重檐以山顶,面阔和进深均为3间,平面近于方形,明问四金柱下置浅雕覆盆式柱础,后两金柱为瓜棱形。屋架坡度缓和,外檐斗宫栱,明间三朵,次间一朵,梁用月梁并做琴面,门窗槅扇较为古朴。?…
46、朝天宫
在江苏南京市水西门内。相传该处原为吴王夫差所筑之冶城,晋建冶城寺,唐改太清宫,五代吴王杨溥于其地建紫极宫。宋大中祥符(1008~1016)间,改名祥符宫,续改天庆观,元朝元贞(1295~1296)年间,改额玄妙观,寻升大元兴永寿宫。南京朝天宫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位于南京市中心的西南面。古代称治山,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冶铁铸剑,后历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庙宫殿。明洪武年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赐名为“朝天宫”,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清末,朝天宫改为江宁府学和文庙,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朝天宫景区(含江宁府学和冶山)行政位置:南京市白下区朝天宫6…
47、东林书院
导游杨时,号龟山,曾受学于理学家程颐,在无锡讲学达18年之久。他当年讲学的场所,称为“东林书院”,又称“龟山书院”。杨时离锡后,书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废。直到明万历年间,无锡人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等捐资,在旧址上重建东林书院。此后,东林书院名声极大,一度成为左右全国舆论的中心。当时无锡的顾宪城、高攀龙、顾允成、安希范、刘元珍、叶茂才和武进的钱一本、薛敷教,人称“东林八君子”。抗日战争胜利后,无锡著名人士因东林书院岁入失修,集议恢复旧观,发起重修。院内现存石碑坊、仪门、丽泽堂、碑亭、道南祠等建筑。书院里有一幅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达了顾宪成为学治世的…
48、莲花桥和白塔
莲花桥和白塔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莲花桥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两淮巡盐御史高恒为迎奉高宗弘历二次南巡而建。因建于莲花埂上,故名,又俗称“五亭桥”。咸丰间桥亭毁于兵火,光绪间重修,1933年邑人募资又重修。1949年后,数度整修。桥南北跨瘦西湖上,上置五亭,用28根大红圆柱支撑,下列四翼,正侧共15个券洞,南北总长5799米,青石砌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桥基平莲花桥,结构独特,造型优美。桥身为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
49、船厅
船厅船厅建于清咸丰年间,是扬州富商李小波家花园的一部分。其雕刻精致,构造奇特。整个建筑仿佛一艘大船,船头向西,船位向东,船厅南侧有一长行踏边,形似跳板。游人进入船厅,仿佛置身于大船内,两边是走廊,透过玻璃隔扇,可见厅里的陈设。船厅东首上悬扇形匾额,上面刻着“沧浪画舫”四个字。厅顶为卷鹏瓦顶,玲珑精致,船头外面有花台,缠绕的紫藤树干,好似船缆系在岸边。整个船厅有如一艘装饰典雅的大船,荡漾在花草树木之中。1957年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0、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2公里的孔望山南麓西端。相传孔子曾登临此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依山岩的自然形势,共雕刻出1贴躯各种形态的造像。分成13个组体,刻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峭崖上。最大的图像高1.54米,最小的头像仅10厘米。历史沿革造像群的题材,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古圣贤遗像”,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认为是“诸贤摩崖像”,《汉代画像全集》认为是“人事起居”,还有人认为是“士大夫阶层的人物和武士”,或“供人作乐的被剥削者”。198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首次指出有佛教内容。概括起来约有三方面内容:一曰佛教造像。像群中有高肉髻、顶光、莲花、施无…
51、国山碑
国山碑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国山碑三国?吴宜兴县祝陵镇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山碑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善卷镇国山顶上,立于三国东吴天玺元年(276年)。国山,原名离墨山,相传仙人锺离墨于此-得道,故名。国山碑是三国时,吴天玺元年(276年),因在离墨山中发现石洞,即现在的善卷洞,当地官僚和朝臣们知道后,当作大瑞,向皇帝上表献媚,皇帝孙皓立即派遣司徒董朝等前往封禅,改离墨山为国山,刻国山碑,或称禅国碑。碑呈圆鼓形,碑形像“国”字,碑高2.35米,围长3.30米,四周环刻通连文字,计43行,每行25字,共计约1000字。碑文篆书,为吴国中书东观令史立…
52、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
栖霞山千佛崖石窟是南京唯一的一处六朝佛教石刻遗迹。栖霞山千佛崖位于栖霞山纱帽峰到虎山峰的山崖上。栖霞千佛崖造像始于南齐。相传当年明僧绍舍宅入寺后曾梦见栖霞西峰石壁有如来佛光彩,乃立志在此岩壁上开凿佛像,不料未及实施而终。其子临沂令明仲璋为实现父亲遗愿,出资鸠工,与法度禅师一起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在西峰石壁上开凿佛龛镌刻佛像,即千佛崖上无量殿。无量殿的大佛造像设计人为齐梁时期建康著名的高僧僧佑(445-518年),无量寿佛像坐身高三丈一尺五寸,总高近4丈。观音、势至两菩萨之像分侍左右两侧,各高三丈三尺,这三尊佛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因此该龛又称为三圣殿,俗称大佛阁。这三尊大佛和菩萨,体形巨…
53、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在南京东郊麒麟门江宁县的麒麟铺村。刘裕,字德舆,彭城绥舆里人,出身于破落士族。东晋初年,刘裕家从彭城(徐州)避难迁居京口(今镇江)。永初元年(420),夺取东晋司马德文帝位,在位三年。永初三年五月死,时年60岁。七月,葬丹阳郡建康县蒋山(今南京钟山)初宁陵。刘裕陵前现存石兽二,东天禄,西麒麟,1956年9月曾加整修。天禄原来倒在水塘边,胸、腹部剥蚀严重,缺四肢,股残尾断。麒麟原立于民房墙角,顶颚残缺,腰四肢均有裂纹,部分陷在土中。整修时,将天禄向左前方迁23.4米,因其四肢均残,添做四个石墩,将天禄放置在上面。整修后的天禄高3米(连石墩子),身长3米,宽1.2米,西边的麒麟向…
54、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位于丹阳市胡桥乡北之狮子湾。萧承之系齐高帝萧道成之父,卒于刘宋元嘉二十四年(447)。齐高帝萧道成即位,更年号为建元,于建元元年(479),追尊其父为宣皇帝,陵曰永安,陵墓南向,已平。前存石兽一对,东为天禄,保存完好。西石兽原已倒埋于土中,于1979年6~8月份加以清理,但头已无存。天禄,身长2.95米,高2.75米,颈高1.4米,体围2.75米。造型昂首垂尾,形象威严,有双角,已残断。颔下卷须垂于胸际,有双翼,翼向前作卷云纹,中有细鳞,后为长翅。身上长毛卷曲似流苏,尾长曳地,足四爪,左前足攫一小兽;西石兽疑为麒麟,头已失,身长2.9米,颈高1.38米,通高2.42米,体围…
55、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南朝(493年)丹阳县建山田家村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萧赜(公元440-493年),父萧道成,母刘智容。高帝死后继位,时年43岁,在位12年(公元482-493年)。病死,葬景安陵。年号永明。齐武帝景安陵,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建山乡前艾庙。萧赜,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立为太子,建元四年即帝位,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卒。享年54岁。齐立国之前,萧赜随其父萧道成东征西讨,颇立战功。最值得一提的是升明元年(公元447年),…
56、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南朝(494年)丹阳县胡家桥仙塘湾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景帝萧道生,字孝伯,明帝萧鸾之父。刘宋时为奉朝清,死在任上。齐立国后,追封为始安贞王。萧鸾称帝后,追封为景皇帝,葬修安陵。修安陵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胡桥山伯塘湾鹤仙坳南麓。陵墓依山而建,陵前建有神道。神道两侧置石兽一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这对石兽极其俊美。身躯高大,头颈、胸腹屈曲弯折,略作“S”形,给人以清秀颀长之感。装饰繁复。如对头部茸毛的刻划,使其线条复杂化了。…
57、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东北约0.5公里处。萧鸾,是齐景帝萧道生之子,继废帝海陵王为帝,于永泰元年(498)卒,谥明帝,庙号高宗,葬兴安陵。陵东向,已平。陵前尚存石兽一对,南为麒瞵,北兽肢体已残,仅存其后部湮没土中。麒麟身长3.02米,残高2.7米,颈高1.35米,体围2.78米,四足已失,造型仰首垂尾,短颈,独角,已残,颔下垂长须。翼的形状别致,由四小翼组成,与胸前长毛浑然一体,秀美多姿,极富装饰性,兽脊隆起,由头至尾雕饰成连珠,琢工细腻华丽。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南朝(498年)丹阳县荆林三城巷北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
58、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之东北。处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与梁武帝修陵之间。萧顺之,系齐高帝萧道成之族弟,未即帝位。天监元年(520)闰四月被追尊为文皇帝,庙号为太祖,陵曰建陵。陵东向,已平。陵前存石刻有石兽、方形石础、神道柱、石龟趺各一对。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麒麟独角已残,四足缺失。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天禄双角四足已失,身长3.1米,残高2.3米,颈高1.5米,体围2.76米。两兽均昂首突胸。麒麟上颚已残,颔下长须蔓卷,垂至胸际,两翼微向上,翼面雕饰与他墓者大体相类,唯翼的细鳞中饰有五瓣小花,兽之背脊作通贯首尾连珠状纹饰。方形柱础石二,位于…
59、梁安康成王萧秀墓石刻
梁安成康王萧秀墓,在南京东北郊甘家巷小学内。萧秀,字彦达,梁文帝萧顺之第七子。天监元年(502)进号征虏将军,封安成郡王,天监十七年二月,死在雍州刺史任上,时年44岁。萧秀墓前现存遗物有石辟邪二、石柱一、石柱础一、石碑三、碑座二。二辟邪东西相对,相距18米。东辟邪长3.58米,宽1.55米,高2.94米;西辟邪长3.28米,宽1.55米,高3米。东辟邪完整,西辟邪臀部,背部有微残。西辟邪躯体硕大,无角,张口垂舌,颈粗短,双翼雕鸟翅纹,通体雕凿的卷毛仍隐约可见,昂首挺胸,作迈步前行状。石碑,立者有二块,倒放地上的有一块,立着的碑东西相对,东碑中部有裂缝,碑身向后稍倾斜,碑身高4.15米,座高1.…
60、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
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南朝(522年)南京市甘家巷1988年作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东北郊甘家巷西花林村。西南距尧化门4公里。梁始兴忠武王萧憺(479—522),字僧达,梁文帝萧顺之第十子。天监元年(502)为荆州刺史,封始兴郡王,十八年(519)升为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军将军。普通三年(522)十一月卒,赠侍中司徒骠骑将军,谥“忠武”。萧憺墓南向偏东,墓前现存石辟邪2,石碑1,龟跌2。东石辟邪,长3.75米、高2.92米、宽1.60米,雄兽,头部缺,腰部中断,腿断缺。辟邪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