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301、阅马场孙中山铜像
阅马场孙中山铜像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大门前,矗立着一尊孙中山铜像。孙中山铜像身著中国传统服装长袍马褂,左手持有礼帽,右手手握拐杖,背衬红楼悬挂着的十八星旗,庄严肃立,持重安详,目光炯炯,与黄兴拜将台遥遥相望。武昌孙中山铜像建于1931年8月,通高约6米,像高约2.4米,像座占地约20平方米。像底座为铜质,基座系麻石砌成,四周嵌有长方形的汉白玉石。正面原镌“精神不死”四字,其它三面刻有“橡赞”铭文。五十年代后期,皆被磨平。六十年代初,在正面镌“孙中山先生之像”七字。1981年和1986年曾两次进行修葺。以孙中山铜像为中心,周围环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黄兴拜将台、清新军第八…
302、田桐墓
田桐墓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南麓。田桐(1879—1930),字梓琴,湖北蕲春人。曾任武昌起义战时总司令部秘书长、中华革命军湖北总司令、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江汉宣抚使。墓坐北朝南,墓冢用花岗石砌筑,圆形穹窿顶,高2.8米,直径约3米,冢周围有高1.2米的红砂石砌筑围墙。该墓是研究辛亥首义文化的重要实物。(第五批)…
30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1938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于此成立,郭沫若任厅长。旧址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紧靠凤凰山。抗战初期,该楼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在地。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是1938年初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在武汉成立的。除了厅长郭沫若,五处处长胡愈之;六处处长田汉,掌管艺术宣传,下设三科:第一科科长洪深,主管戏剧音乐;第二科科长郑用之,主管电影;第三科科长徐悲鸿,主管绘画木刻。据称,蒋介石考虑三厅需要有一个在思想界、文化界威望高的人主持,认为郭沫若是最佳人选。郭沫若了解蒋介石的为人,开始时拒绝。周恩来找郭沫若谈…
304、张难先旧居
张难先旧居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山麓。张难先(1874-1968),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逐渐转向支持民主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旧居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张难先在民国政府任职时所建,又名“灵山窝”,单层砖木结构,张难先在此一直生活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研究辛亥首义文化的重要实物。(第五批)…
305、石瑛旧居
石瑛旧居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社区。石瑛(1878—1943),字蘅青,湖北阳新人。中国同盟会会员,曾任众议院议员、北京大学教授、国民党一大中央委员、南京市市长等。被誉为“民国第一清官”。旧居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欧洲十九世纪别墅式建筑,坐北朝南,二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908平方米,建筑面积326平方米,是研究辛亥首义文化的重要实物。(第五批)…
306、东湖宾馆梅岭毛泽东同志故居
梅岭,位于武汉东湖北岸的小山上,是一座单层庭式的别墅,古朴坚实,清静敞亮,掩盖在绿树丛中。毛主席,从1953年2月到1974年10月,毛主席到武汉一共30次。都住东湖宾馆,1960年梅岭别墅建成,他老人家就住梅岭一号。其中的梅岭一号,是毛泽东同志建国以后,除北京中南海外居住次数最多、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按老话讲叫“行宫”。因为毛泽东主席生前的44次下榻,因为长期承担着重要的政治接待任务,武汉东湖宾馆——这个被称之为“湖北中南海”的地方,在世人眼里充满着神秘。东湖梅岭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始建于1960年,由梅岭一号、梅岭二号和梅岭三号建筑群落组成,并配备有多种服务项目。院内林路通幽、高…
307、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南麓首义公园内,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英雄烈士雕像、孙中山纪念碑水平依次排开。由湖北省暨武汉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于1981年主持修建。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采用中国传统的碑顶建筑式样,用麻石砌成,坐北朝南,高11米,底座12.96平方米,台基平面300平方米。碑身正面镌刻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题写的金色大字“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碑座分三层,碑座前面镶汉白玉大理石,上刻著名史学家章开沅撰、著名书画家张昕若书的碑文,记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赞扬了孙中山先生和革命党人的功绩。碑座背面,阴刻文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七十周年纪念大会…
308、黎元洪墓
黎元洪墓位于武汉市洪山区桂子山东北麓。黎元洪被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推上风口浪尖,始任“鄂军都督”,后与袁世凯、段祺瑞斗法周旋,先后两任民国大总统、三任副总统。1928年6月3日病逝于天津。现在武昌华中师范大学东门里的土公山山坡上,埋葬着这位“民国元勋”。据史料记载,1935年,民国政府为死后7年的黎元洪举行国葬,在武昌土公山修建墓基,整个墓园占地约百亩,章太炎撰写了“大总统黎公碑”篆额及墓志铭,由当时的著名书法家李根源书写。1966年“文革”时墓葬被毁,后在墓冢原址兴建了一幢楼房。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黎元洪墓重建。1998年,黎元洪墓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墓园占地约4200平方米…
309、大冶中心县委旧址
大冶中心县委旧址位于大冶市殷祖镇南山村金公祠。大革命失败后,大冶地区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革命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1928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派遣特派员吴致民来阳(新)大(冶)地区指导工作,要求迅速发展党的组织,发动农民武装斗争。当时阳新县各区都恢复了党的基层组织,大冶县的革命形势也蓬勃发展,经请示湖北省委同意,撤销中共阳大县委,分别成立中共阳新县委和中共大冶县特别支部。中共大冶县特别支部机关驻南山头一带,石励金任书记。8月,湖北省委对阳新、大冶地区党组织加强领导,撤销大冶特支,成立中共大冶县委。中共大冶县委下辖4个区委,11个支部,有…
310、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
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位于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1946年6月,均郧房县委、县政府设此,朱正传任县委书记,胡恪恭任县长。同时,鄂西北第三军分区司令部亦设此。旧址原为周家老屋,建于清咸丰年间,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25平方米,砖木结构。该旧址是中原突围的重要实物见证。(第五批)…
311、武昌一纱厂旧址
武昌一纱厂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临江大道。随着湖北布、纱、丝、麻四局相继建成,湖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近代纺织工业体系,成为华中最大的纺织业中心。1914年,汉口商务总理李紫云,邀约巨商程栋臣、程佛澜兄弟等人合股筹建武昌第一纱厂。1919年建成投产,全厂有8.8万纱锭,300台布机,占地12723平方米,建筑面积44720平方米,是当时华中最大的纺织厂。旧址内的百年钟楼,原是武昌第一纱厂办公楼。这是一座3层砖混结构大楼,由英国公司景明洋行设计。钟楼正面有二层外廊,古典爱奥尼克柱式,立面装修精致。中部入口略为凸出并建钟塔楼,多处饰以曲线,两端侧部做半圆形牌面,外观造型既严谨对称,又富于形体和线型变化,…
312、均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均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位于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1931年,第一届均县、官山区、吕家河乡三级苏维埃政府设于此。旧址外墙保留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大跃进时期的标语。旧址原为泰山庙,建于清道光年间,四合院布局,两进三开间,占地面积130平方米,砖木结构。该旧址对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北省三级革命政权发展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第五批)…
313、荆州南门天主教堂
荆州南门天主教堂位于荆州市荆州城南门外东堤街,包括大经堂和修道院。大经堂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坐南朝北。平面近似于正八边形,正面两侧建有西式四层塔式阙楼,顶部设十字架塔尖。面阔15.6米,进深41.21米。修道院,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平面呈品字形布局,占地面积约1933平方米。由修道院大楼、文萃小学大楼、修道圣堂三栋主体建筑组成。该教堂是荆州地区唯一现存的欧式建筑,对研究西方建筑风格在江汉平原地区的流传、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五批)…
314、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位于石首市东升镇焦山河移民建镇街。1930年11月,洪湖红军军事政治学校迁至此地,更名为湘鄂西赤色军政班干部学校,刘鸣先任校长。为主力红军和各县赤卫队培训900多名军政干部。旧址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悬山布瓦顶,面阔15.5米,进深14.4米。该旧址是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的重要的遗存。(第五批)…
315、九岭冈农民暴动纪念地
九岭冈农民暴-动纪念地位于松滋市大岩咀乡九岭村张家咀。1928年5月,根据鄂西特委扩大会议精神,决定以九岭岗为中心,在松滋、枝江、宜都三县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张波臣任总指挥,指挥部设于此。同年6月举行起义,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旧址现存房屋二间,坐北朝南,土砖结构,悬山顶,建筑面积60平方米。该旧址是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民暴-动的重要实物。(第五批)…
316、白螺机场
白螺机场位于监利县白螺镇红灯村、杨林村。1940年7月至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为扼守水上交通和粤汉铁路运输线,在白螺镇红灯村、杨林山修建飞机场及配套防御军事设施。红灯飞机场占地面积1667万平方米,现遗存有圆形碉堡1座、地堡4座、暗堡1座;杨林山飞机场现存面积约30万平方米,有升降跑道1条,飞机掩体5处。该机场是研究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资料。(第五批)…
317、沙岗红军街
沙岗镇红军街位于荆州市江陵县沙岗镇红军街。沙岗镇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发祥地。1928年1月23日,共产党员陈香波、彭之玉等在鄂西特委和中共江陵县委的领导下,发动了沙岗年关暴-动-。暴-动-成功后,地处边远的沙岗湖区成为红色区域。1929年3月6日,鄂西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沙岗九甲湾召开,到会代表100多人,分别来自宜昌、江陵、公安、监利、荆门、远安、长阳等地。会议传达了中共六大精神和中央指示,讨论制定了六项决议,健全了特委领导机构。这次会议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为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1928年至1932年间,鄂西特别委员会、鄂西苏维埃政府、鄂西苏维…
318、川汉铁路上风垭山峒遗址
川汉铁路上风垭山峒遗址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办姜家湾村。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5月,清政府筹划兴建由四川成都经重庆和湖北宜昌至汉口的川汉铁路,由著名铁路专家詹天佑任总工程师。1909年动工,1913年停工。仅完成了汉口至宜昌以及宜昌至小溪塔间7.5公里线路。上风垭山峒是现存最为完好的部分,洞口石砌拱顶,洞门高10米,宽9.5米,洞长约3000米,洞门正上方题“上风垭山峒”。该遗址对研究中国早期铁路建筑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五批)…
319、石牌抗战遗址
石牌抗战遗址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石牌村。1939年—1945年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军。1939年春,中国海军在此修筑军事设施,成立江防军,阻止日军沿长江入川。1945年,日军集结兵力发动旨在谋取石牌的鄂西战役。中国军队奋力反击,最终取得胜利。遗址现存炮台、弹药库、战壕、饮水池、浴血池、誓师碑、标语等。该遗址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实物见证。(第五批)…
320、峡口洋房子
洋房子位于兴山县峡口镇黄家河村。1911年,由兴山县乡绅文氏兄弟所建,因其建筑风格具有西式风格,俗称“洋房子”。占地636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左右对称,呈开放式布局。有正屋7间,偏房各3间,砖木结构,穿斗式构架,硬山青瓦顶。门、窗均为圆拱形。该建筑是鄂西山区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第五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