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81、《点易台铭》四面碑
点易台铭》四面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惠公园内,松风堂北侧拜石亭中。《点易台铭》为明代正德年间,南京礼部尚书邵宝所作。邵宝无锡人,在其担任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其间,得罪了阉党刘瑾,而致仕归里,明正德十一年(1516)在惠山东麓桃花坞,垒石取名《点易台》,为其点读《易经》的地方。于庚辰年(1520)十月初一手书《点易台铭》,并镌刻四面碑,此碑保存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82、钟楼观音画像碑
钟楼观音画像碑位于靖江市骥江东路。始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崇祯九年(1636年)重建,清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歇山重檐屋面,上下两层,结构精巧;底层回廊环抱,檐下斗拱出挑,内有明隆庆年间刻的观音画像碑;脊顶高耸,形似游龙。原钟楼顶层的大钟在“文革-”中被毁,1985年重修钟楼并新铸铜钟。…
83、柱史坊
柱史坊原在泰州城中升仙桥南,1951年扩建公园时移至泰山桥西端,改作烈士塔前烈士牌坊,上镌“永垂不朽”4字。中门两边柱前后两侧,各有一座回人骑狮石刻作倚柱石。俗称“回子牌坊”。“柱史”即御史,该坊为蒋科为其父亲请封的牌坊,原立于蒋科宅第旁的升仙桥南街。1951年扩建泰山公园时,将该坊改成了烈士塔前烈士牌坊,分别镌刻“精忠报国”、“气壮山河”。该坊原为泰州城内最精美的牌坊,但现今该坊仅存基本的牌坊构建,所有雕花板都不存。但是该坊保存的胡人骑狮石刻是全省甚至全国少有的此类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柱史坊明代泰州市…
84、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
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天下第二泉指的惠山脚下的二泉。该泉相传为唐大历年间无锡令敬澄开凿,因僧人惠照在此居住,故名惠山泉。惠山有九龙十三泉,二泉最负盛名。二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八角形,为泉源所在,水质最好。中池为方形,紧靠上池。据《惠山记》载:“活水细流,澄澈可爱。”两池都是石底,青石围栏,上池四周石栏磨得十分光滑,特别是提脚踩的位置,石栏深陷成几个缺口,是近千年以来,人们取泉煮茶的纪录。下池最大,为长方形,凿于北宋明道年间,池纵约7米,横10米,深约0.33米,位于漪澜堂下。每年秋季阴历七月半的晚上,皓月就会倒映在池中,形成天然的“二泉映月”。池壁有明弘治年间所凿石螭首…
85、襟江书院记及四体《千字文》石刻
襟江书院记及四体《千字文》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襟江书院记及四体《千字文》石刻清代泰兴市…
86、小王山摩崖题刻
小王山摩崖题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小王山摩崖题刻1927-1937吴中区藏书乡…
87、西汉楚王墓群
西汉楚王墓群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西汉楚王墓群西汉徐州市、铜山县含驮篮山、小龟山、北洞山、东洞山、段山、狮子山。1996年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
88、拉犁山东汉墓
拉犁山东汉墓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拉犁山东汉墓东汉徐州市…
89、田舍村隋墓
田舍村隋墓位于武进湖塘镇田舍村县供销干部培训学校校园内1984年11月该校基建时发现,由常州、武进博物馆联合发掘。墓葬西向,为两座青砖结构壳体建筑,形制相同,同向并列。两墓间隔0。5米。墓平面呈卧置盘口壶瓶形,由墓门(含封门墙)、甬道和墓室组成。通长近5米,墓室高2。27米,最深处2。5米。墓门呈盘口形,高及宽均大于甬道。甬道狭窄,界于墓、门之间。墓室较宽大,呈椭圆形。墓底用长方砖铺成人字纹。两墓室的左、右、后壁均有直棂窗及壁龛五个。砌墓用的砖有长方形、梯形、楔形砖,并有大小之分,规格近10种。少数墓砖的短侧面刻划文字。墓室内棺木无存,仅有少数漆皮及残余棺钉。出土文物有青瓷盘口壶、青瓷双唇罐、…
90、隋炀帝墓
扬州隋炀帝陵位于扬州邗江区槐泗镇的隋炀帝陵是省级文保单位,是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作为帝王之墓,既是一个旅游景点,又有其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吸引着许多中外怀古者的到来。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功过参半的帝王。大业十四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缢杀,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其墓年久荒芜,清嘉庆十二年(1807),学者阮元发现后,重立墓碑,上镌隶体“隋炀帝陵”4字,由清书法家、扬…
91、倪瓒纪念馆(倪瓒墓园)
倪瓒纪念馆位于江苏省锡山区东北塘镇芙蓉山麓,整个区域包括倪瓒墓园和倪瓒纪念馆。在2007年4月份,锡山区及东北塘镇成立了倪瓒墓修缮及纪念馆建设工程筹备工作组,于7月份举行倪瓒纪念馆奠基仪式。经过近9个月的努力,墓园修缮及纪念馆建设工程全部完工。倪瓒墓园主要以修缮现有墓园为主,恢复倪瓒墓原有布局,补充碑亭建筑。倪瓒纪念馆主要为纪念缅怀倪瓒区域,向游人介绍倪瓒艺术成就,弘扬传统书画艺术。整个项目占地共4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总投资约600万元,力求通过史海钩沉,展示一代丹青宗师、诗书巨擘的艺术成就,再现昔日云林堂的历史风貌。修复完的倪瓒墓区比原来的旧址扩大了3倍,加长了墓道,按照…
92、申时行墓
申时行墓在苏州历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且保存较完整,在江南罕见。申时行(公元1535~1614年),字汝默,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苏州出生的大官僚(明苏州状元)。申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考中状元后,步步高升,官至礼部尚书兼大学土,卒后加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等职。万历本年为立太子问题遭人弹劾,辞官回苏,投后称申文定公。申墓坐落在吴山东麓周家桥西,群众俗称申家坡。这座墓占地百亩以上,封土高出地面丈余,前有石砌的空层石阶,原来墓道两边列有墓表牌坊及石人、石鲁,墓铜门正中为神道碑亭和享堂,神道碑亭内树巨碑,上书“明太师申文定公神道”,碑亭后享堂五间均是明代建筑,堂内立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
93、恽南田墓
恽南田墓,在武进县马杭镇上店胥城西侧。恽南田,名格,字惟大、寿平,改字正叔、叔子,号南田草衣、白云外史等,武进上店人,后迁居县城观子巷、白云渡等地,卖画为生。其画精于山水、花卉、书法秀劲飘逸,被誉为“毗陵六逸”之首,“南田三绝”。所画花卉,继承北宋徐崇嗣“没骨法”,并加以发展,清新雅丽,匠心独见,称“恽派”或“常州画派”,传习成风,为写生正宗;山水画韵雅洒脱,超迈绝伦,与王石谷等同为“清初六大家”。著有《瓯香馆集》、《南田画跋》、《东园尺牍》等。恽南田墓与其父恽日初墓并列在同一茔区。墓前均有花岗石墓碑,左为阴刻楷书“逸士恽南田先生之墓”,右为“高士恽逊庵先生之墓”,系光绪年间恽氏后裔所立。19…
94、顾炎武墓及故居
顾炎武墓顾炎武墓地分亭林祠、亭林墓两部分。1956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亭林祠堂落北朝南,东侧有门与顾炎武故居相通,西侧墙外为顾园。祠南向三间两厢一门楼,以三间相通作一大祭堂。两边墙上及外面走廊墙中嵌有砖石刻碑12块,记述先生事略。其中一块有先生所著中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庭中盘槐、桂花各两株。亭林墓露台现均用花岗石砌造,石阶七级,围以石栏杆。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顾炎武卒于山西曲沃,由嗣子顾衍生,从弟顾岩扶柩回昆山千灯故里,葬于祖茔嗣父顾同吉、嗣母王贞孝之墓穴次位,墓前有碑,上刻“顾亭林先生暨配王硕人合墓”;周围有砖砌矮墙,嵌有清石碑各一块;墓南有明皇朝…
95、徐灵胎墓
徐灵胎墓,在吴江县八坼镇凌益村田心里。徐灵胎,原名大椿,更名大业,后以字行,晚号回溪道人,吴江县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又工文辞,通晓音律、水利诸学。所著《乐府传声》一书,颇受戏曲家重视。清乾隆三十六年(1171),徐灵胎第二次进京,不久与世长逝。次年春,归葬于吴江县越来溪黄字圩(今属吴县),乾隆五十七年(1792)迁葬今址。徐灵胎墓坐北面南,为徐灵胎与其原配、继室、副室的四穴合葬墓。葬地临河,建有四柱三间石牌坊一座,额“名世鸿儒”,柱上刻墓联两副,其一为“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土坟”。其二是“魄返九原,满腹经纶埋地下;书传四海,万年利济在人间”。1958年前墓被毁,尸骨和部分遗物复葬墓内,吴…
96、琉球国京都通事郑文英墓
郑文英墓,在淮阴县王营镇,县图书馆院内。郑文英,祖籍福建长乐县,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其祖郑义才与闽地人共36户,东渡琉球,拓荒谋生。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郑文英为琉球国进贡使团朝京都通事,偕同正使毛国栋、副使毛廷柱等20人来中国通使,途中染病,卒于王家营清口驿,葬于离驿馆50米的彤华宫侧(即今墓址)。其墓原为土墓,墓前有石碑一块,宽1.2米,宽0.64米,四周刻有波浪纹,正中刻“琉球国朝京都通事讳文英郑公之墓”,上款“公于乾隆五十八年奉使来贡,十一月十四道卒葬”,下款“此原石半缺,民国二十五年里人重立,兴化金应元书”。1980年于碑后出土郑文英墓碑两块,大的半块,小的方柱形,都是…
97、郑燮墓
郑板桥墓坐北朝南,圆形墓廓。墓前立墓碑,碑文“郑板桥之墓”五个大字为周而复题书。由墓向南有一条入园中轴通道,通向门楼。门楼前耸立一座三门牌坊,牌坊上额书“板桥陵园”四个大字。墓四周有波浪形围墙,墙的左右内侧嵌有板桥书画石刻八块。…
98、杨泗洪墓
杨泗洪生于1847年,字锡九,号茂龄,宿迁城彤华街人,自幼习武,好打抱不平,后弃学从军。在宿迁城南项王故里东侧,古老的大运河西畔,沿着东关口西田间的羊肠小道,跨水沟,过小桥,一段迂回辗转,斗折蛇行后,便会看见,一片苍松环抱、绿树掩映之中,一座赭红色的牌坊拔地而起,赫然矗立,其后静卧着一座占地数亩,简朴肃穆的墓地,这里,长眠着清末中日甲午战争中抗倭保台、为国捐躯的宿城籍民族英雄杨泗洪将军,这就是著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公墓。杨公墓从1895年杨公壮烈殉国在此埋葬后一直为土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多次专项拨款,重建墓地。特别是自1990年以来,修建规模不断加大,先后改土坟为砖…
99、张謇墓
张謇墓在南通市南郊的啬园,原称啬公墓。张謇,字季直,号啬庵,南通人。光绪二十年(1894)中甲午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此后陆续开办通海垦牧公司、上海大达外江轮步公司、天生港轮步公司、广生油厂、资生铁冶厂等企业。自光绪二十八年(1902)起,张謇在本地还兴办了一些文化教育事业,他亲自创办通州师范、女子师范、盲哑学校、伶工学社、女工传习所、博物苑、南通图书馆、更俗剧场等,还创办了十多所职业学校,其中以纺织、农业、医校较有名,1920年这三个专科合并为南通大学。在外地,由张謇倡议或资助而设立的学校有吴淞商船学校、扬州两淮小学、中学及师范、南京高等师范、吴淞中国公学、上海复…
100、南京人化石地点
南京人化石地点是南京猿人的发现地,位于江苏省江宁县汤山镇西1公里处。化石出土地点为宁镇山脉中的雷公山石灰岩溶洞一一葫芦洞。1993年3月13日,当地在对汤山溶洞进行旅游开发期间,在洞南侧下方的小洞内挖掘出一具人类颅骨化石;4月17日,南京市博物馆的专业人员清理农民挖出的动物化石时,又发现一具人类颅骨化石;同年12月10日起至次年1月16日,由吕遵谔领队,对发现两具颅骨化石的葫芦洞小洞进行了发掘,1月8日在小洞东南角的化石层下部发现了一枚人类牙齿化石。伴随一系列发掘中还有肿骨鹿、棕熊、貉、中国鬛狗等十多种古动物化石的发现。研究与鉴定结果表明,南京人生活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35万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