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十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十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01、下灌村古建筑群
宁远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唐至清末,宁远县涌现出状元两名,进士八十二名,文武举人及各类贡生六百五十一人,居湖广各县之首。其出类拔萃者有唐代湖广第一个状元李郃、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唐宋两位状元出生地均为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宁远下灌村,既是古老的麻将村,也是历史上的状元村,已经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位于宁远县城西南方向约三十公里,号称为湖南第一村的古村。它坐落在“十里画廊”的灌溪与冷江河畔。下灌村始建于四九九年,至今已逾一千五百年历史。该村人口一·三万人,其中李姓人口占九成。历史上曾经出过两名状元,四十八名进士。该村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村落建在船形地上,浮飘于冷江与灌溪之间。在下灌村前,有…
102、宁远濂溪祠
宁远濂溪祠(含湾头村周氏宗祠和禾亭周氏宗祠),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建,位于九嶷圣地、德孝之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远县城九嶷北路与文庙街交界处的,一条幽深的小巷’八百春‘,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是当时全国最早独立建立的、屈指可数的几座濂溪祠之一,至本世纪初,全国仍保存有古代建筑的“濓溪祠”,唯有宁远一处。宁远濓溪祠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是当时全国最早独立建立的、屈指可数的几座濂溪祠之一,至本世纪初,全国仍保存有古代建筑的“濓溪祠”,唯有宁远一处。南宋自嘉定年间起,首先在“学宫”(宁远文庙)内设立了“濂溪祠”。而后,逐渐离开文庙的附建规制,独立建起了专祀周…
103、小桃源村古建筑群
小桃源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禾亭镇,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全国第三批古传统村落,小桃源村共160余户,600余人,其四面山体围绕,被当时居民视为世外桃源。现存多座明清时期古民居,采用对称院落式布局,布局紧密,户户相连,如今是宁远县古民居历史较长、保护较好的村庄,极具历史、文化及旅游价值。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更气派,祠堂也是发扬民族精神…
104、湘桂古道(双牌段)
湘桂古道(双牌段)属省保古建筑类,它主要以泷泊镇观文口村卢公祠为核心,主要文物点分别有钱庄、进士宅第、商铺、布庄、私塾、古桥、古井、古石板路、弓背卵石路等。据了解,湘桂古道(双牌段)现为双牌县第四处省保,此前,三处省保分别是阳明山古井、古塔、古石刻,江村访尧古民居,理家坪吴家大院古民居。湘桂古道(双牌段)成功获批省保,不仅对于证实、订正、补充我省交通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古道沿线所留下的文物点对当今民众生活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有效促进地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绿色产品的开发,对推动当地社会、经济、文物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2019年,湘桂古道(双牌段)入选湖南…
105、潘市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坐落在潘市镇侧树坪村,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宗教祭祀建筑,历史悠久,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代宗祠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信息,是集建筑、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遗产。杨氏宗祠自清代起就承担着兴办教育的重任,反映出当地民众渴望知识、崇尚文化的美好品德。它不仅承载着人文历史、民俗民风演变的丰富信息,也支撑着一个地方乃至一个民族对保持文化传统的信念和希望,并见证了废除科举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清末到当代中国教育体制变革有着重要的价值。杨氏宗祠在办学生涯中,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才,考取北大、清华及留学国外者甚多,其中清华大学教授杨知行就是其中的翘楚。杨氏宗祠在建筑艺术上也…
106、九泥坝戏台
九泥坝戏台位于肖家镇九泥村,于清乾隆年间修建。九泥村是祁阳宝贵的文化遗产,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九泥坝戏台是九泥村古建筑群中最出色的一颗明珠。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代戏台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信息,集建筑、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于一体,是湖南地区存世不多的保存完整的重檐亭阁式古戏台。戏台结构合理,内顶穹窿藻井,雕梁画栋,精雕细刻,造型精美,形态逼真,匠心独运,承载着厚重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民间建筑、工艺美术与宗教文化文价值。该戏台原本为当地宗祠内表演祁剧的场所,目前仍旧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剧”的演出场地,它在历史街区内保持了原住民的传统生活,是…
107、兰溪瑶寨古建筑群
兰溪瑶寨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的兰溪村,所在村落是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作为第九批省保单位,本古建筑群现存较多明清时期古建筑,类型有民居、祠堂、戏楼、守夜屋、门亭、风雨桥、石质寨墙。现存有湖南面积最大的祠堂壁画,另有古碑刻百余方。“兰溪洗泥节”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史料记载,蒋姓族人于唐元和年间(820)定居于此,欧阳姓族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迁徙于此,是名副其实的千年瑶寨。…
108、西佛桥
西佛桥又名“七拱桥”,为七拱八礅石桥,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城沱江镇东南端,横跨沱水(西河),与豸山凌云塔咫尺相望,是沱江古城的显著标志之一。它使古县城沱江通向两广的天堑变通途,成为沿岸51万多江华人民出入的重要通道。据江华清代石刻记载:“西佛桥邑公莼村倡建石桥普资利济公豫章人也特名西佛以志公德大清光绪二十三年仲秋月建光绪二十四年孟冬日成”。大桥建成后,被文物专家、学者誉称为中国南方的“卢沟桥”“赵州桥”。西佛桥全长120米,宽6米。料石干砌,两端各置一对威猛的大石狮。两侧有1米多高的石柱栏杆,有龙云鸟兽、八仙飘海、文王求贤、二龙戏珠、柳毅传书、许仙借伞、辕门斩子、双凤朝阳、一甲高中、指日高升、麒…
109、江华文庙
江华文庙屡迁屡建,现存旧址为—同治四年由旧学宫改建而成。据县志记载,其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文庙现为沱江镇政府所在地。深深庭院,由于在“文革”中损毁严重,幸存下来的残缺不全,但依稀可见当年风光。迈步园桥,两侧栏杆仍留有雕刻精美的石雕,或花鸟人物,或珍禽异兽,或故事传说,细细揣摩,给人诸多教益。棂星门依然雄伟壮观,只是门上损毁的石狮石猴,透出几许苍凉。沿礼门、义路走过,步入大成殿,殿前的蟠龙石刻浮,雕令人叹为观止,虽然龙头被毁,但风韵犹存,仍遮掩不住昔日吞云驾雾的威严气势。大成殿早已复存在,惟有殿前的几棵桂树,长得蓊郁苍绿,仿佛洗尽铅华。2019年,江华文庙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0、南家坊谢氏祠
南家坊谢氏祠位于怀化市中方县铜鼎镇,年代为明。2019年,南家坊谢氏祠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1、黄立坪杨氏宗祠
黄立坪杨氏宗祠位于怀化市中方县新建镇,年代为清至民国。街东建有杨氏宗一座,呈龙盘虎踞之势,是清代的遗物。合抱古杉为柱,大块青石铺地,斗拱乌瓦,飞檐翘角,十分壮观;杨氏祖宗牌位、戏楼、厢房一应俱全。祠堂外墙上绘有杨家将的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如见昔日的烽火硝烟,--。杨氏先祖不但留下了一腔忠勇,也传给后世子孙清正廉洁的“四知”佳话。每逢祭祀大典,祠内鼓乐齐鸣,香烟燎绕,杨氏子弟作揖跪拜,态度十分虔诚,杨家悠悠古风,真可谓一脉相承。2019年,黄立坪杨氏宗祠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2、鱼龙桥杨氏宗祠
鱼龙桥杨氏宗祠位于怀化市中方县石宝乡,年代为清。2019年,鱼龙桥杨氏宗祠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3、沅陵龙兴寺
龙兴寺座落于中国中部湖南省沅陵县城西虎溪山的南麓,是一座保留有宋代(公元960~1279年)至清代(公元1644~1911年)建筑风格的佛寺建筑,也是湖南省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龙兴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以后历代曾多次修葺。该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气势宏伟,现存有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等10余处建筑。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殿内明间开阔,立有8根直径达80多厘米的楠木内柱。柱基与础石之间嵌有鼓状木枝,石础呈覆莲花状。大殿前还悬挂有明代(公元1368~1644年)书法家董其昌所书的“眼前佛国”匾额。此外,寺内还保存有多处历代名人留下的遗迹。龙兴寺为研究中国古代建…
114、莲花池村古建筑群
沅陵县二酉乡莲花池村古民居建筑群。据资料显示,此地系沅陵县、常德市、湘西自治州及贵州等地向氏家族发源地,建筑群始建于五代时期,现存的老官堂建于明、清时期。该建筑群共20余栋,占地约1800平方米,以最高处老官堂为起点,座西北朝东南,成扇形向左右和山脚下辐射布局,有单进式、三开间和两手推车式结构等,一般为单层,也有两层和三层。大部分门匾上均有反映莲花文化的图案纹饰,栋宇之间以二阶或三阶式马头墙相隔。2019年,莲花池村古建筑群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5、辰州三塔
龙吟塔龙吟塔位于县城东河涨洲,因洲旁水声似龙吟而得名。塔高42米,是湖南省现存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塔。1996年元月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同治十一年《沅陵县志》和清道光二十年碑文记载,龙吟塔建于明代,道光二十九年建成七级宝塔。龙吟塔各层檐下的装饰不拘一格,有石制的斗拱、佛像等,溶合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且溶入了湘西地方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塔内置有旋梯直通塔顶,塔身结构严谨,装饰精巧、典雅,整体造型完美,表现出极高的科学艺术水平。凤鸣塔凤鸣塔位于城东沅水南岸香炉山顶。明万历中,辰州知府毛允让倡建浮屠七级。清道光三十年(1850)重加修理。塔身置八方形台基上,高25米,底层直径…
116、龚家湾村古建筑群
龚家湾村位于县东修溪镇,距县城15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7公顷,古建筑面积约1.5公顷。现存完整的古民居12栋。是县内著名“三湾”(龚家湾、石马湾、麻家湾)之首。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此地原属瑶民居住地,明万历年间,龚氏先祖从沅陵县蒋家坪迁来定居,遂改名“龚家湾”。几百年来,龚氏族人经过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农耕经商,发展矿业逐渐富裕兴盛,鼎盛时该村“富有四县钱粮,贵拥文人五十”。龚家湾的建筑特点,依八卦阵图为蓝本,巷陌纵横,回环曲折,外人入村往往迷路,窨子屋深墙大院,门庭宽敞,梁柱粗壮,气势恢弘。“渤海家声”、“武陵泽长”等堂号字迹雄浑苍劲,彰显大家气派。门墙窗棂雕刻精细…
117、普修桥
普修桥坐落于湖南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治西南10公里的黄土乡坪坦河上。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毁于洪水,清嘉庆八年(1813)重修,1984年复修。桥全长57.7米,宽4.2米,等分成21廊间。桥廊两侧设置通长直棂窗,四柱三间排架。桥身为重檐长廊,分设三座桥亭,桥两端各设一座桥门。桥门为重檐歇山顶,屋脊和檐角泥塑龙、凤、鸡等动物。两边桥亭为三重檐,方形平面歇山顶式。中间桥亭有七重密檐,下三层为方形平面,上四层为八角攒尖葫芦顶,顶尖泥塑青鸟一只,能转动,迎风鸣响。桥亭檐角饰狮、凤、卷草等,起翘高挑,雕塑精致,曲线优美。桥廊脊泥塑两组双龙戏宝,宝珠用小块玻璃境片组合镶嵌而成,装上风叶,风起叶动,声光交…
118、菁芜洲江口寨门
菁芜洲江口寨门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年代为清至民国。2019年,菁芜洲江口寨门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9、飞山方广寺
方广寺,于宋代建于靖州城西之飞山,背靠山巅之宝鼎,坐西朝东。寺前植古柏和银杏,周围平坦开阔,良田千亩,林木苍翠。寺院南北长79米,东西宽34米,总建筑面积852.8平方米,中轴四进:第一进为山门,门内有一小院,两侧为碑廊。第二进为过厅,为三开间歇山式木构建筑,其明间为通道,两次间供四大天王,两侧有卷棚顶厢房,中间为院场。迎面是第三进为正殿,计7间,重檐庑殿顶,四周有廊,殿有月台,大型祭祀活动就在这里举行。这是寺之中心。第四进为后殿、厢房。寺院宽敞,殿宇气势雄浑。大殿后,有灵官殿、玉皇阁、皮卢寺;并有半山亭、小天门寺、大天门寺、磨针庵等,构成了寺院建筑群体,十分壮观,寺内居僧尼十余人。每逢二、六…
120、石花彭氏支祠
彭氏支祠位于娄底经济开发区大埠桥街道办事处石花村,坐南朝北,据彭氏族谱文字记载,支祠始建于明崇祯二年,民国三十六年大修。砖木结构,两侧为马头形封火墙,进深三厅,长38.7米,面阔14.3米,祠内均为青砖柱和石柱础,结构稳固,牌头有各种彩绘图案和八仙过海等泥塑造型,保存完好,雄伟壮观,泥塑栩栩如生,上厅还刻有“大清嘉庆二十五年渡船捐碑”的字样。彭氏支祠前有涟水相依,后有狮形山为靠,可谓风水宝地。历经几年的申报,彭氏支祠经娄底市文物管理处【2012】14号文件批复同意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划定支祠本体建筑以内为保护范围,支祠本体建筑东南西北各三十米范围内为建设控制地带。近几年,祠堂主体建筑设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