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1、草鞋山遗址
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城东15公里吴县唯亭镇东北2公里陵南村北、阳澄湖南岸650米处。地面有两座紧邻的土墩,一名草鞋山,高10.5米,一名夷陵山,高15.23米。1973年钻探初步查明,遗址中心区域东西长260米,南北宽170米,面积4.4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土墩面积的3倍。遗址为1956年的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文物普查时发现,1972~1973年南京博物院两次发掘,总共发掘面积1050平方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的居住遗迹,11个灰坑(窖穴)和206座墓葬,出土陶、石、骨、玉等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共1100多件。遗址的文化堆积最厚处达11米,可分为10个文化层,从地层迭压关系可以看…
142、东山村遗址
东山村遗址,在张家港市南沙乡东山村,西距香山500米,北距长江2.5公里。据初步调查,古文化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1989年和1990年苏州博物馆和张家港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两次发掘,发现有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遗存。马家浜文化遗存发现有圆形和半圆形柱洞的屋基,并有芦苇、稻草、竹木、稻谷、灰坑、红烧土等遗迹,出土了陶、石、玉器。遗址向东、南、北三个方向倾斜,文化层高低不一,厚2.5米至3米,有连成片的大面积红烧土和大量陶片,是一处大型原始村落遗址。出土器物有陶罐、鼎、壶、盘、豆、杯、钵、石锛、凿、斧、刀、砺石、玉镯、璜等。该遗址共清理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墓葬8座,…
143、赵陵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东28公里处昆山张浦镇赵陵村。占地约1万平方米,为一海拔高10.5米的椭圆形土墩,系良渚文化早期大型土筑高台。1990、1991、1995年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9米,上层为春秋时代遗存,中层为良渚文化,下层为崧泽文化。共发现以良渚文化为主的墓葬94座。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墓葬均与土台关系密切,按墓主贫富贵贱分区埋葬,并有规模较大的集中杀殉现象,这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属首次发现。出土文物600余件,其中玉器200余件,石器130余件,陶器270余件。玉器中神人鸟兽透雕玉饰尤精湛。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良渚时期的社会现象有重要意义,1992年被…
144、西溪遗址
西溪遗址西溪遗址,位于宜兴市芳庄镇溪东村西溪自然村(又名西村)。该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2002年10月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西溪遗址中心区域为一高出四周农田2米的长条状高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遗址的南、北、西三侧有河流呈半环状环绕,为西溪遗址的先民在生产、生活、对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自然条件。目前共发掘清理出了13座建筑遗迹、28座灰坑、150余件石器、陶器、玉器、骨器以及大量石料、陶片标本,并首次发现了类似吊角楼的干栏式建筑、釜和鼎两件器物等。证实了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主要遗存形成于距今约7000-6000年,且表现了多个方面的重要价值。据考古…
145、邳州刘林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刘林遗址,位于邳县西北约30公里,中运河东岸分洪道内,东距火石埠500米。遗址面积24000平方米,1959年发现,1960年和1964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和南京博物院两次发掘,揭露面积共4025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6米,遗址发现有红烧土居住面和灰坑、灰沟遗迹。共清理墓葬197座墓。这片公共葬地排列有序,可分6个墓群,每个墓群可能代表了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家族集体。出土遗物1500件,计有生产工具石斧、石锛、石磨棒、砺石、石纺轮、角枪头、牙角勾形器、骨锥、骨匕、骨针、骨棱、骨鱼镖等;生活用具陶器鼎、盉、豆、罐、盆、钵、碗、觚形杯、圈足杯、平底杯等;装饰品有石环、石镯、骨管、玉佩、玉…
146、城上村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周城上村遗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镇大卓城上村南,是新石器时代至周代时期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出土的陶片以夹砂红陶、夹砂红褐陶为主,还有少量泥制黑陶、泥制红陶、泥制灰陶、夹砂黑陶、硬陶、原始瓷等;器形有鼎、鬲、釜、罐、豆、钵、盆、器盖、簋、瓿等;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弧线三角纹、镂孔、刻划纹、指窝纹、绳纹、梯格纹、折线纹、回纹等;石器有石锛、石刀等这些出土物品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时期一直延续到西周时期。城上村遗址,面积大、保存好,地层堆积厚、遗迹遗物丰富,是目前苏南地区同类遗址中保存最好的一处,对于研究长江下游…
147、梁王城遗址
梁王城遗址位于邳州市北部约37公里处,京杭大运河傍依而过。195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调查发现了该遗址,经过多次考古发掘,表明该处遗址文化层堆积有四五米深,内涵丰富,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北朝—隋文化层以及宋元文化层等,历史延续约5000年。经过钻探确定了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为时期,遗址面积共有100多万平方米,这里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繁华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中战国心。2002年10月22日,梁王城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48、佘城遗址
佘城遗址位于云亭街道花山村。城址呈圆角长方形,南北长800米,东西宽400米,城内面积达32万平方米。城东、南、北有人工堆筑的城墙,南城墙保存完整。城墙外有护城河遗迹,东城墙中部有木质水门设施,被誉为“夏商青铜时代长江下游第一城”。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佘城遗址夏末至商周江阴市云亭镇…
149、葛城遗址
时代:西周至春秋江苏丹阳葛城(吴文化)遗址,经勘探试掘,确认其为一座吴国城址.城址内分布有窖穴、房基、水井、水沟,城址外分布有土墩墓.遗址0土有较丰富的陶器、石器、青铜器等吴文化遗物.通过对出土陶器分析,可将该文化遗存分为三期:早期为西周中晚期,中期为春秋前期,晚期为春秋后期,三者之间连续无缺环.经与江、浙、皖地区同类吴文化遗存对比,可推知丹阳葛城古城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延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状况较为完好的吴国城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0、晓店青墩遗址
时代:西周至汉晓店青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晓店镇沈蔡庄东,遗址占地9万平方米,是西汉至周朝时期的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300米,占地9万平方米。连续有陶罐、豆、簋、杯、瓶、盘、鬲、鼎等陶器出土,其中有的属于炊器,有的属于酒器和贮藏器。更有青铜剑、戈、镞等出土面世。…
151、阖闾城遗址
阖闾都城遗址博物馆位于无锡市滨湖区马山镇刘闾路2号,2014年对外开放,该馆建筑造型舒缓流畅,恍若破壳而出的凤凰,寓意着“凤凰涅槃”,象征着阖闾都城在2500年后获得重生,再现辉煌,是一个集文物展示、考古研究、科普教育及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阖闾都城遗址是无锡市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都城。该城始建于阖闾元年(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08年召开的全国专家论证会上,该遗址认定为吴王阖闾都城,被评为“2008年中国考古10大发现”之一。博物馆分两大区:主楼展览区,通过叙述阖闾城遗址的考古过程…
152、固城遗址
固城又名平陵城,俗称“楚王城”,位于高淳县城东10公里处,西北为固城湖,西濒胥溪河。城址分为内、外两重,系夯土板筑而成。外城,又名罗城,形制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1000米,周长3915米,其北城垣保存较好,城基宽41米,残高2~6米,东、西、北三面各有原城门的豁口,城外四周原有护城河,宽约18米,现已干涸,辟为农田。内城,又名子城,位于罗城中部偏西,形制亦呈长方形,长121米,东西宽196米,地势北高南低,原高出外城地面4米,四周亦有护城河,宽约13.5米,现已淤塞。城内出土有春秋时期的铜鼎、编钟,战国的郢爱、汉瓦当、汉砖等文物。城外东南及南部曾发现过两汉时期的墓葬群。在西侧…
153、曲阳城遗址
曲阳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曲阳乡城南村西的北小岭南。曲阳城自西汉始为东海郡曲阳县县治。城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260米,东西宽200米。现存北、西、南三面三段城墙和北、西、南三面三个城门。城墙残高3—4米,基宽约5米,板筑,黄土夯成,夯层清晰。城门仅存宽约8米的缺口。遗址中有汉代云纹瓦当、绳纹陶尊、罐、筒瓦、板瓦及陶器残片。曾出土汉代青铜剑、铁刀、铜镜、铜箭镞和“军假司马”铜印等文物。汉于吉得道教经典《太平青领书》的曲阳(《后汉书·襄楷传》,〈李贤注〉即在此处。1995年4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城墙基向外延4米。建设控制地…
154、铁瓮城遗址
铁瓮城又名子城、京城,始建于公元195年,形成于公元209年,是三国孙吴时期的建筑;晋、唐、宋、明、清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缮治,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至顺镇江志》载:“铁瓮城在正峰前周府治,又名子城。”《建康实录》在建安十三年(208)条下有:“权始自吴迁于京口而镇之”,“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六年迁都建业,以此为京口镇。”铁瓮城由孙权所建,是镇江历史上的第一座城,是六朝时代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建造最早的一处政治中心城市。京口铁瓮城比孙权所筑南京石头城和湖北的鄂王城都早,号称“三国东吴第一城”。多年来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了大批六朝时期的砖头和夯土层、地下通道及南城垣门墩等遗…
155、黄泗浦遗址
黄泗浦遗址位于杨舍镇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唐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和尚在前五次东渡未果后,率众弟子乘日本遣唐使归舟,从黄泗浦出发开始第六次东渡,获得成功。1963年,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纪念委员会在黄泗浦竖立石质纪念经幢1座,以作永久纪念。1984年古黄泗浦遗址公布为沙洲县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和2004年,张家港市政府在黄泗浦遗址先后修建鉴真纪念馆、经幢亭、诗碑亭、东渡桥等设施。后在南京博物院主持下进行考古发掘,遗址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发掘面积982平方米,发现唐宋时期民居与寺院遗迹,出土各种文物1500余件。考古发掘显示,黄泗浦遗址是江苏乃至全国少见的隋唐时期古港口遗址,…
156、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大报恩寺碑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大报恩寺碑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南京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位于南京中华门外,北邻外秦淮河,南接雨花台,东至1865园区,西至雨花路,整个园区占地面积约200亩。大报恩寺遗址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誉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今天来到园区可探寻600年前的香水河、香水河桥、永乐碑、宣德碑、御道、明代水工设施、三大殿遗址、画廊遗址、油库遗址、义井以及烧制琉璃构件的官窑等,当年大报恩寺的“宫阙规制”一目了然。地址:南京市秦淮区雨花路1号类型:古迹寺庙等级:AAAA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电话:025-520…
157、泗州城遗址
古泗州始建于1500年前。当年,隋文帝开凿洛渠,引黄河水,经开封、商丘、灵壁、夏丘至临淮(今盱眙县城淮河对岸)入淮。唐开元年间,徙泗州府于临淮县。从泗州通过淮河、运河、汴河和长江,可抵南京、开封、洛阳等重要都市,因此,泗州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漕运中心,商贾云集,辎铢喧闹,辉煌了900多年。400多年前,由于黄河夺汴入淮,洪泽湖水位不断提高,淹没线上移,泗州城根长期在水中浸泡,甃筑的城墙基趾日见崩坏,护城河的水位高于城内。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古泗州城终于一夜间被洪水淹没。现在,泗州城的故处,大部分已露出河滩,这是200多年洪泽湖淤积所至。古城的绝大部分遗址,专家估计沉埋在淮河边旗杆滩和城…
158、宋元粮仓遗址
江苏镇江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交汇之处,坐落着古代13座古代遗留下来的大型粮仓,是镇江作为运河漕运枢纽的实证,该项目也因此入围了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然而2010年7月,这片遗址已经被开发商毁掉建起了楼盘。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9、太仓海运仓遗址
海运仓遗址(太仓海运仓遗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城厢镇南郊区,新浏河南岸,盐铁塘东侧。属于元代遗址。人民南路与太平南路中间。遗址周围河流纵横成网,水资源得天独厚。南有老浏河,北有新浏河,西为盐铁塘。遗址北边为果园,西南为原南郊镇,东部为居民小区。它由两个长方形土台组成。高出地面0.5-1.5米左右,已不太明显。调查采集到的元明龙泉窑瓷碗底、青瓷片等证明,历史记载的“海运仓”确实存在。据记载,海运仓始建于元代,扩建于明代,主要贮存从江南各地征集的粮食,再运至京都、辽东以备军需。明代海运仓规模达到“九百一十九间,时运粮七十万石”。如今海运仓遗址的发掘为史料提供了实证,它不仅印证了太仓“天下粮仓”得…
160、大窑路窑群遗址
大窑路窑群遗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为明朝至清朝的砖瓦窑遗址,原有108家砖瓦窑,分布在大运河东岸大窑路沿线和伯渎港南岸,长约1.5公里,是中国古代砖瓦的重要原产地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路窑群在南长街的尽头,紧贴运河。这里烧砖的历史从明洪武年间开始,一直持续到上世纪50年代,窑火绵延了近600年。当年在运河沿岸有108家砖瓦窑,“下塘十里尽烧窑”,火光映天,袅袅不绝,盛况空前。无锡南门外的土质好,外加柴薪易得、河道运输方便,兴盛了烧砖这个古老的行当。窑群烧制的砖瓦质量堪优,或民用或官用,南京古城墙所青砖,肥厚坚硬,其中一部分即为无锡造。时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