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61、阳台寺双石塔
阳台寺双石塔林州阳台寺坐落在林州市临淇镇岭后村东北,淇河边的一个土山包上。河中土山称之为台,台上朝南有寺,则阳台寺,而寺在之台必为阳台,这仅是翌新对阳台寺名由来的推测。由林州沿S228一路西南方向行进至合涧镇,然后按路标指示继续临淇方向,西南偏西方向至临淇,正西方向可到岭南村,岭南村北约两公里则为岭后村,全程约四十余公里,其实这里已经是林州、鹤壁、辉县三交界处了。林州阳台寺始建年代不详,历经战乱天灾,原有建筑早已无存,仅存唐代石塔两座,原寺中石碑赑屃一件,随着阳台寺双石塔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当地百姓又重修了阳台寺,新建山门、药师如来殿、关圣帝君殿、广生殿和龙王庙…
1162、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登封县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从郑州、开封、洛阳乘汽车,可直达寺院门前。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于少室山麓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正如《说嵩》中所说:“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的发样地,所以又称《少林禅寺》和《大少林》.据文献记载,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来洛阳,他0幽栖,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诏于少室山阴,筑少林寺而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间,另一印度僧人达摩来中国,修禅于嵩山少林寺。他广集弟子,传授禅宗,使少林寺的影响日益扩大,传说达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因此留影于石。少林寺原有建筑较多,分布…
1163、鄢陵兴国寺塔
鄢陵兴国寺塔兴国寺塔,位于鄢陵县城南5公里马栏镇,以寺而故名。塔坐北向南,西临洼地,东临新建兴国寺南墙,南临大路,北为民房。兴国寺塔为砖石结构六角九层楼阁式建筑,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周长20米,高1米,厚宽1米,经加固后宽为3米。塔身每层均装饰斗拱、椽檐、绶花,塔檐外伸为1米,有门龛6个。铁质塔刹,塔内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无存一层塔身南、北面辟半圆形拱券门。一层南门内筑有塔心室,北门内筑有台阶,由此门登台阶可上至第二层南门(龛)出,绕塔檐半周至第二层北门(龛),登台阶可上至第三层。可从第三层塔内用双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层。塔身外部结构严谨,笔直崇秀,为典型的北宋建筑。该塔…
1164、千尺塔
千尺塔位于荥阳市贾峪镇西南大周山顶之圣寿寺内,建于北宋仁宗年间,又称曹皇后塔。该塔坐北朝南,为六角形九级密檐楼阁式砖塔,高15米。塔身用长31.5厘米、宽15厘米、厚5.5厘米规格的青砖,以白灰、黄土混合浆砌筑而成。每级塔身叠涩出檐,叠涩檐上部又出平座。塔每层的宽度和高度由下而上逐层收敛,塔顶呈六角形攒尖状。千尺塔的排水处理构造及翼角起翘的做法,采用了类似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屋面曲线处理的手法,既增强了塔身的曲线美,又减轻了雨水侵害,增加了塔的寿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65、中牟寿圣寺双塔
中牟县黄店镇坐落着宋朝时期的建筑寿圣寺双塔,两塔相距10米左右,一个巍然耸立,一个好像断了半截,一个代表道教文化,一个代表佛教文化,双塔周围原来有座皇封赦建寺院,双层寨墙保护。当地流传千年的神话传说给双塔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寺内石雕双塔一高一低,相距10米左右。西塔高30米,共7层。塔身呈等边六角形,第一层边长为4米,越向上塔身越小。塔身全部是灰色砖垒砌,每层都有券门、真窗和盲窗。每层塔身上都有佛像浮雕。塔内有塔心室和螺旋状梯道,顺着梯道盘旋能到达塔顶。东塔高18米,共4层。塔身也是等边六角形,边长比西塔稍长,东面有门,塔内有螺旋状梯道,塔身有图案纹饰和坐佛。只是东塔上半截好像倒塌了一样,是个…
1166、凤台寺塔
凤台寺塔位于市南关凤台寺旧址上。此塔东向,为六角九级叠涩密檐式砖塔,平面作六角形,通高19.1米,无基座。整个塔身一般用长39厘米,宽19厘米,厚5.5厘米和长40厘米,宽19厘米,厚6厘米的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外壁全用水磨砖、白灰浆砌筑,灰缝约0.4厘米。塔身自第一层向上宽度逐渐内收,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塔身外形略呈抛物线形状。新郑县旧志记载,凤台寺建于宋大观三年(1190年)。而塔门楣上刻有“太原温考□谒朝假以元丰四年七月十二迁葬祖父母、父母于县西南七□里耿村九龙之原”字样,则凤台寺和塔应建于元丰四年(1081年)以前,距今近千年。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
1167、五花寺塔
五花寺塔,位于宜阳县三乡村北,连昌河畔,汉山脚下的连昌宫遗址上。五花寺其余建筑已不存在,仅余此塔。五花寺塔实际修造年代不详,旧志记为唐塔,但有关人员鉴定为宋代遗作。五花寺塔矗立在连昌河西岸,是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在建筑、绘画、雕塑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塔起九级,高十一丈九尺九寸,青砖结构,八角密檐。底部周长31米,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一二层以上,每层皆先用条砖一层出线,线上置斜砖,其上以叠塑十二层为檐,出际在1米左右,在一、三、四、六层正南面均设有假门,门两侧装砖刻浮雕力士或菩萨画像,刀法洗练,线条流畅,形象肃穆。这种装饰在一般塔上十分罕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这座砖石结构、八角密檐…
1168、玲珑塔
原阳玲珑塔玲珑塔,又名徽塔,也叫雁塔,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城西南17.5公里原武镇东关,原为原武镇善护寺内的附属建筑物,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年),为六角形十三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有塔铭记载明万历辛丑年间(1601年)重修。清代善护寺失火,寺毁塔存。1963年6月,河南省公布其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平面呈六角形,全高47米,共13层。这里自古以来是黄泛区,因黄河决口,塔的底层已被泥沙淤埋于地下,在地面上只能看到12层34米。塔北面有一塔门,塔檐砖砌斗拱露出地面。自第二层以上皆为叠涩出檐。塔身每层均辟半圆拱券门及假窗,斗拱、层檐、装饰假窗均为雕砖垒砌。该塔的轮廓为…
1169、广唐寺塔
广唐寺塔白马塔坐落在河南省延津县西北塔铺村广唐寺内,始建年月无考。现存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修广唐寺塔记碑》载有:“广唐寺创于古酸邑,及黾迁通郭,居人列寺之东向,及以塔名铺。”明代诗人越应扬题《广唐古塔》诗一首。“灵鹫连峰出化城,法云空寂念无生。兹航肯度诸方便,一拯民穷即大乘。”广唐古塔这里曾是佛教胜地,进入这自由无碍的境地,一切烦恼皆无。据其建筑结构与风格判断,不早于宋代。据当地群众传说,该塔修至八层,因水患停工,塔顶至今未封。白马塔亦为六角形0式砖塔,其外部轮廓,因三层以上逐层明显收缩,故稍呈抛物线型。各层飞檐均用青砖雕花叠涩砌成,上面为花檐,下面砖雕斗拱及仿椽头,各层高度不…
1170、内黄大兴寺塔
大兴寺塔位于内黄县城西南17.5公里处,因地属裴村,俗称裴村塔。该塔建在大兴寺遗址上,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四周万亩森林环护,该塔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将近1400年的历史。经过多次地震和洪水冲击,仍巍然屹立。该塔为7层密檐式砖实八角塔,高18.7米,底层周长15.6米。塔身通体除砖雕外,全用条砖砌筑,棱角分明,表面平滑,塔内为实心砌体,在第4层南面壁设一拱券门洞。塔身各层以条砖叠涩出檐,紧密相接,檐下饰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和莲瓣承托。大兴寺塔位于内黄县城西南17.5公里处,因地属裴村,俗称裴村塔。该塔建在大兴寺遗址上,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四…
1171、兴阳禅寺塔
兴阳禅寺塔兴阳禅寺塔俗名丈八佛塔,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马家乡李家庄村兴阳禅寺旧址上。兴阳禅寺,又称兴阳院,创建于唐代,寺内殿宇已毁,仅存此塔。丈八佛塔共有七层,因其底层立一一丈八寸高的石佛,故名“丈八佛塔”。塔基平面呈丈八角形,是一座密檐式层砖塔,通高约20米。第一层朝南辟门,第二层到第四层各面开窗,人可登临。各层檐部均砌仿木斗拱,塔檐外展,呈凌空欲飞之势。相轮多盘塔刹,上置宝瓶,八角悬挂铁铃,随风摆动,声音悠扬,该塔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巍峨壮观。安阳兴阳禅寺位于安阳马家乡李家庄村,始建于唐,后几经兴衰,至今寺院建筑多已毁废,仅存一塔依然矗立在寺院遗址之上。近年来周边信民又在原址建了…
1172、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
观音大士塔,又名玉峰塔,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东十五公里周庄镇大张庄村南香山寺,该寺最后毁于“文革”。大士塔始建于东汉,初为土塔,现塔重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为八角形九级楼阁式砖塔,高三十三米。塔身外壁二、三层有数百个砖雕佛龛。第二、五层外壁辟拱券门,第三层辟壶门。每层用叠涩砖砌出塔檐。塔顶有覆盆、宝珠和相轮组成的塔刹。根据文献记载考证,塔下地宫存放有观音真身舍利法物,因此被誉为“真塔”、观音“圣塔”。一层塔心内有元至大元年(1308)翻刻宋代蒋子奇撰文、蔡京书丹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在国内外佛学界及书法界很有影响。一九七六年曾应英国牛津大学特邀展出了该碑拓片。附近还有金代和明清碑刻多通…
1173、秀公戒师和尚塔
秀公戒师和尚塔,又名普照寺塔,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的墓塔。该塔位于平舆县李屯镇普照寺村北。秀公戒师和尚,扶沟县人,俗称张氏,七岁出家,到许昌郾城县彼岸寺百法院受业,三十余岁主持普照寺。金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秀公戒师和尚归寂后,其弟子广全、广竖、广尔、善超、善惠建造此塔。大金明昌五年岁次甲(公元1194年)八月四日告竣,历时九个月。普照寺中除秀公戒师和尚塔外,还有大佛殿、中佛殿、天王殿、关帝殿、毗庐殿及僧舍数十间,元末悉毁于站火。普照寺在清代咸丰年间,被起义捻军拆迁一空,现仅存秀公戒师和尚之墓塔。该塔为六角七屋楼阁式砖塔,通高15.31米,石质塔刹。下部为塔基,高1.86米,用三十一层…
1174、登封清凉寺
清凉寺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登封市西南10公里的嵩山少室山清凉峰下,寺因山而得名。寺院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殿、山门、东掖门、东顺山房等金清时期殿宇19间。其中大殿梁架特点保留了金代建筑特征,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1175、宜阳灵山寺
洛阳灵山寺位于宜阳县城西7.5公里灵山山腰,距洛阳市区40公里。灵山原名凤凰山,因周灵王葬于此地而易名。灵山寺原名报国寺,也因灵山而更名为灵山寺。金大定三年,即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僧人憨休老祖在这里建刹,原名报国寺,后随山而易名灵山寺。全寺因山势而建,坐南朝北,寺址占地18667.6平方米。山门形似城楼,单檐歇山顶,高4米。上建阁房3间,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阁中原供祀迦兰菩萨,1980年重修。下有洞门,门额上有“灵山寺”匾额,为赵朴初题写。寺内自北向南沿中轴线有四进五层建筑,有殿堂楼阁近百间。一进院为天王殿,硬山顶,明代建。殿中供祀着四天王像,系近年金塑。正中间为弥勒佛…
1176、天王寺善济塔
天王寺善济塔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城内县人民政府后院天王寺旧址上,元朝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创建,为七级六角形砖塔。塔基为须弥座,塔身高24.4米,自下而上逐层收敛呈锥形,通体嵌砌石雕佛像,斗拱、棱柱、假窗。第一层东壁开塔门,由塔室登梯道可至最上层。每层塔心室都开有塔门可供游人眺望。天王寺善济塔瑰丽多姿,其建筑结构和风格富有民族特色。在外形上还吸取了喇嘛塔的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是研究元代宗教建筑和佛教历史的珍贵实物。在塔近处有一夯土高台,高5米左右,东西长30余米,南北长20余米。相传西周时期的共姜,因丈夫共伯早死守节于此,俗称“共姜台”。…
1177、药王庙大殿
药王庙大殿药王庙历史攸久,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几经泯灭,几经兴衰,几易迁址,几经易名。臻至今朝,仍保留了早期古建筑风格,历经元、明、清代的多次修建,但宋元遗风不减。据说,它的兴建主要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同时经历过历代风霜仍然不倒!一、药王庙简介焦作市药王庙位于山阳区百间房乡李贵作村北,焦作云台大道南侧。九五年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2000年升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定名为河南省“药王孙思邈国际中医药文化苑”景区。药王庙,据有关史料记载:东汉时期现庙宇附近建有嵬王庙,供奉着周朝的嵬灵公和秦代四川郡守李冰的儿子二郎神。庙宇为小四合院,后失于战乱,南北朝时有其遗址,时属武陟县辖。据宋代《…
1178、坡街关王庙大殿
坡街关王庙大殿位于禹州市西部文殊镇坡街村。坡街村元代名坡下保,明代属玲珑都,清属义让里六甲。关王庙明清两代曾重修,现仅存大殿和殿前月台。…
1179、玄天洞石塔
玄天洞石塔鹤壁市玄天洞石塔位于盘石头水库库区内的淇河岸边,始建于元朝,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986年1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玄天洞石塔原名玲珑塔,是我省现存最大的一座楼阁式石塔,也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大型青石塔,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天洞石塔坐东朝西,为九级重檐平面四角楼阁式建筑,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高约12米。从二层到九层,每层每壁都砌有横向排列的小佛龛,转角处均刻有姿态各异的力士像。据《汤阴县志》记载,此塔始建于元朝,重建于明代,时称天塔,因该塔屹立于淇河北岸玄天洞东南,又得名玄天洞石塔。登上石塔,上可观高峰绝壁,下可览淇水波涛,隔岸还可远眺鸡冠山的秀美风光。在该塔地宫还发…
1180、韩王庙与昼锦堂
韩王庙又名韩忠献公庙,也称魏公祠。位于安阳老城内东南营街路北。庙建于宋,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修。大殿系清康熙三年(1664年)推官毛际可主持重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两宫回銮。德宗匾其门曰:适时济物;慈禧太后匾曰:器博道闳。该殿为单檐悬山顶绿琉璃瓦覆盖,面宽3间,长10.8米,深9.6米,高7米,山墙厚0.5米,有4根上角石柱,柱高3.15米,额有花卉彩绘。殿前带月台,殿内塑有韩王像和童男童女两侍人像。大殿梁架为草栿造,斗拱为双下昂五彩斗拱,琉璃瓦沿边和中心点缀,庄重典雅。另有东西厢房各3间,长8米,深4米,高5米。庙内存有昼锦堂记碑及其他碑刻20余通。其中,一通石碑书刻宋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