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41、春雷造船厂船坞
春雷造船厂于1954年诞生在无锡锡山区东亭街道,是我国第一家集体性质的社队工业。现遗址仅存6间连体的造船车间。春雷造船厂占地面积约3.5公顷,厂区建筑现存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四座船坞和加建于80年代的船坞两座。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42、惠山泥人厂旧址
惠山泥人厂旧址建筑总面积1412平方米,目前惠山泥人厂仍保留三幢建厂初期的厂房建筑,结构为清水砖混、砖木结构墙体及门头,每幢建筑面积为6.5米×44米,总留存建筑面积为860平方米,是建国初期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结构,保存完好。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43、张闻天旧居
张闻天旧居位于无锡市汤巷45号,是一幢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仿西班牙式红色小楼,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庭院内植有龙柏、石榴、芭蕉等花木。楼前塑有张闻天汉白玉半身塑像,主楼大门上方悬挂着薄一波题写的“张闻天旧居”匾额。楼内设有“张闻天生平图片展”,分“探索革命道路;在党中央负总责,支持毛泽东正确路线;耕耘在东北的土地上;在新中国外交战线上;坚持真理,奋斗终身”五个部分,陈列着张闻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留下的珍贵历史照片、实物200多幅(件)。同时按原貌恢复了张闻天卧室兼书房,张闻天在这里增补、定稿了最后一篇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光辉文献《无产阶级-下的政…
144、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前委指挥部和第三野战军成立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前委指挥部和第三野战军成立旧址,位于贾汪区团结路10号团结幼儿园院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淮海战役期间,该旧址曾一度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前委指挥部。1949年2月9日,华野在此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45、向阳渠
向阳渠,位于柳泉镇微山湖畔。向阳渠始建于1970年,先后建成123华里长的一、二干渠。整个工程包括,中型翻水站5座、大渡槽5座、桥涵闸369处、隧洞5个,架设高压线25公里。向阳渠水利工程于1976年竣工。向阳渠的主体工程是5座“大渡槽”。大渡槽为块石结构构筑物,主拱劵形式为单向联排弧形拱劵。墩柱为独立基础,门形圆拱劵立柱。立柱上,为节省石材,砌作洞形圆拱劵,洞形圆拱劵与主拱劵上以料石衬砌平整后作为水渠的底面,两边砌石墙形成输水“渡槽”。向阳渠总体工程的轮廓是,一干渠在望马村与大冯村之间,至高皇庙村南。西端起于光山(旧称独松山,早年山上就一棵独立松树),其东端为小窑山。一干渠又称“群英渡槽”,…
146、李公朴旧居
李公朴故居坐北朝南,共3进,砖木结构,均硬山式。头进为门楼,二进平房花厅,三进为二层起居楼。面宽均3间。周围有围墙,主体建筑维持民国初年建筑的传统风格,前檐下有沿廊,厅屋南向为木格落地长窗,两侧次房为半墙半窗,房屋东西山墙上端建有封火墙。现故居占地面积344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李公朴故居坐北朝南,共3进,砖木结构,均硬山式。头进为门楼,二进平房花厅,三进为二层起居楼。面宽均3间。周围有围墙,主体建筑维持民国初年建筑的传统风格,前檐下有沿廊,厅屋南向为木格落地长窗,两侧次房为半墙半窗,房屋东西山墙上端建有封火墙。现故居占地面积344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故居现辟作“李公朴生平事…
147、恒源畅厂旧址
恒源畅厂旧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三堡街141号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原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内),北临京杭大运河。现存有办公室、老厂房等民国时期建筑,占地面积346.375平方米。办公楼位于大门入口处,始建于1936年,抗日战争期间焚毁,1946年重建。建筑坐南朝北,面向运河,面阔五间,前后三进。总宽21米,总进深45米,西侧另有宽1.58米的廊檐,总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8平方米。第一进砖木结构,二层,进深10.6米,檐高6.7米,脊高9.8米,每间宽3.8米,东为楼梯间,宽1.46米。此进整体为江南民居风格,两坡屋面,硬山式,西部装饰增加了罗马柱、门窗套等欧洲建筑元素,结构上使用“人”字形…
148、金坛慰安所旧址
金坛慰安所旧址位于金坛区金城镇沿河东路火巷32号。原为地主陈子京的住宅,金坛沦陷后被日军霸占,成为日军慰安所。房屋建于清代,整体为一座大院落,主体建筑带有清代风格,砖木结构,以青砖砌成,外刷白墙。内部分为东、西二个小院落,东面院落包括房屋两进,第一进面宽11米,进深5.8米,第二进面宽11米,进深10米,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为天井,天井宽3.8米。西边院落为三进,第一进面宽16.4米,进深11.4米,第二进面宽16.4米,进深6米,第三进面宽16.4米,进深11.4米。金坛沦陷期间,这处慰安所里安置有来自日本、朝鲜、中国的--大约15名。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8月20日,金坛县城收…
149、临清会馆
临清会馆现位于市区青山路156号,老会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临清会馆为一组中西式样结合的砖木建筑,建于1921年,时为江西临江、清江木商会馆。今存回字楼和朝东二层小楼各一幢,上下各五间,前后幢之间为天井,二楼有走廊贯通前后。该馆现保存完整,是我市仅存的木业会馆。2003年调整公布为常州市文物保护控制单位,2008年公布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2008年1月进行大修。“临清木业公所”,亦称“临清会馆”。“临清”为江西省临江府和清江县的简称。临清会馆建成后,随着交易的兴隆,民国10年(1921年)曾在会馆对面建有新…
150、常州中山纪念堂
933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以原常州府城隍庙戏楼旧址,借鉴南京中山陵祭堂所兴建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是常州地区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典型实例。建成后的中山纪念堂,坐北朝南,进深19.2米,高19.7米,重檐歇山顶,上檐出飞椽,做翼角,正脊饰回纹,简易木斗栱装饰,青砖筒瓦,面阔三间,二层(另设有0-),青砖青水砌筑,四面带廊,栏杆围护,四角设穹窿顶方室,外形采取宫殿式、内形采取罗马式的中西风格结合结构,建筑面积324平方米。抗战期间,汪伪县政府长期盘踞在此,国民党县党部设于中山纪念堂。抗战胜利后,武进县政府占用,1949年常州解放后,市军管会、常州专区专员公署分别在这里办公,后又成为机关食堂,也曾被常州市…
151、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
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位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原为教会医院门诊大楼,于1933年7月1日为武进医院成立15周年而建,病房大楼动工时举行了奠基典礼,今奠基纪念碑仍存。今存楼屋一进,坐北朝南,呈凹字形,面宽五间,中间四层,两旁为东西厢楼,上下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保存完好。整幢建筑中西合璧,美观大方,是常州最早的现代医院建筑遗存,是一院的标志性建筑。武进医院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1918年由常州地方各公团士绅商民与监理公会商妥办一长年医院,教会即派芮真儒医师,施密德宣教士,段产琛先生到常州筹划成立武进医院,芮真儒任院长兼医师,院址在马山埠阳湖县衙署东首。1925年阳湖县衙署旧址全归医院使用…
152、戚机厂旧址
延陵东路358号,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即戚机厂)高大的围墙内,矗立着一幢3层小洋房,戚机厂人称它“老三楼”,又叫民国办公楼,是1941年时由日寇所建。它与总成车间、联合剪冲机和道钉锻造机等老机器设备一起,合称为“戚机厂旧址”,见证了武进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历史。民国办公楼位于现厂区东南侧,1941年日军所建,建成后日本的历任场长均在此楼办公,解放后称“老三楼”。建筑面积611.5平方米,红砖砌筑墙体,平面近似曲尺形,东南侧入口设计为扇形。主体为二层,东南侧三层。东、南两侧二层、三层窗口下方均设有若干方形射击孔洞,用以加强戒备。此外,戚机厂旧址保存有多部老机器设备:联合剪冲机,1906年英国制…
153、叶楚伧故居
叶楚伧故居位于周庄镇西湾街,建于清末同治年间,由叶楚伧祖父修建,叶楚伧曾祖父叶杏江为清朝官吏,祖父叶原甫无意于仕途,在周庄开设叶太和酱园,家道比较富裕,修建了这栋老宅,叶楚伧故居前后五进,1100多平方,是典型的苏州庭院建筑,它的建筑特色是清砖小瓦硬山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一个仿明的格式。在周庄,基本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前厅后堂的格式,因为古时“男女授受不亲”,必须分别招待,因此都是这样一个特色,叶楚伧故居也不例外,第一进门口木匾上的“叶楚伧故居”五字为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手迹,第二进为轿厅是叶家招待一般宾客的地方,墙上有一幅对联是这样的“青鞋布袜寒哉儒,内涵劲气雄万夫”,这是当年国民党-院长于右…
154、苏州关税务司署旧址
苏州关税务司署旧址位于苏州市南门路觅渡桥堍的青旸地日租界,俗称“洋关”,现为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八月成立,根据《马关条约》,苏州辟为通商口岸,遂设海关于交通要津之灭渡桥外。苏州关管辖范围为嘉兴以北,丹阳以南,昆山以西,设税务司总领其事,首任税务司为英国人孟国美,现存三栋西式别墅式建筑,建筑南向,均为红瓦尖顶,红砖外墙。占地24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74平方米,东为二层楼,平面近凹字形,西为三层,中为平房。建筑内设壁炉,屋顶烟囱高耸,东西两楼南北立面变化丰富,为较有代表性的英国风格的近代建筑,相传曾为当时税务司署高级公寓。苏州关税务司署是国内较早的近代海关设施之一…
155、苏州章太炎故居
章太炎故居位于苏州市锦帆路38号。章太炎1932年起多次来苏州讲学。1934年,购得锦帆路新式洋房一所,定居苏州,在此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章太炎居苏时,正值日本侵华日紧,他多次发表抗日声明,曾北上面见张学良,促其出兵抗日。1936年6月病逝于苏州寓所,灵柩暂放在章园的防空洞内。1955年4月灵柩迁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下。章太炎故居当年被称为“章园”,西式花园洋房,大门朝南在体育场路8号,后门朝西在锦帆路。南部前院为南北两幢西式楼房,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章太炎当年藏书、著述、会客和生活起居之所,外观立面是中西合璧式建筑,清水砖墙,青平瓦屋面,大门柱子仿罗马式,木门窗既有苏州传统建筑风味,…
156、陈墓区公所旧址
陈墓区公所旧址位于锦溪镇天水街与下塘街转角处。民国初期,昆山县、吴县陈墓各设自治乡公所,由乡董主持日常事务。民国十八年(1929年),昆山县陈墓为第六区,陈墓另设镇公所。民国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1936-1939),昆山县第六区区公所设在陈墓乡。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42-1946),昆山县第十一特别区区公所设于陈墓。吴县区公所,另设乡公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公所用为基督教堂的昆山浸信会分堂。解放后,教会活动停止,现为民居。“陈墓区公所”从市保到省保陈墓区公所旧址现存有前后二层楼房两座,硬山式顶,占地面积220平方米。…
157、五丰面粉厂旧址
五丰德记面粉厂旧址,位于昆山市朝阳街道小澞岸社区小西门。昆山制粉工业化始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有识的粮商张国梁等筹集资金于民国31年(1942)建集丰面粉厂,同年,五丰面粉厂于正阳桥建成开业。民国33年7月,五丰面粉厂迁至小西门新建三层楼厂房,扩大生产,单磨增至7部,日产面粉500包。现存的五丰德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旧址,四层砖混结构,建于民国33年(1944),建筑面积552平方米,主体结构保存较好,基本保持了民国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貌。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对中国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工业遗产就是这一影响的历史见证物。五丰德记面粉厂旧址是一处具有一定价值的工业遗存,它给后人留下…
158、崇本堂
崇本堂(富观街18号)位于西宅别业西邻,座北朝南,面水而筑。除第三进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外,其余均为民国元年(1912年)重建。占地面积518平方米,共五进二十五间。1986年7月1日【吴政发[1986]87号】列为吴江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堂名出自“崇哉,崇人之德,本哉,乃根本也”之意。崇本堂原系西宅别业正厅之西的一组偏屋,为顾氏世居之地,后顾氏日趋衰落,则于清末时卖与商贾钱幼琴(三阳田钱家),钱氏则在此基址上除第三进楼房保存原貌外,其余于民国元年重新翻建。建国后土改时没收,1980年落实政策前三进归还钱氏,并由其房主买给法庭,为法庭所有,后二进仍属房管部门。1990年由太湖风景区建设…
159、嘉荫堂
嘉荫堂正门位于尤家弄中段,北门为长庆桥南堍,为柳炳南住宅。柳炳南祖上在北厍有一座宅第,名“绿荫堂”,民国8年(1919年)一场大火把“绿荫堂”化为一片废墟。民国11年柳炳南花白银二万两,购地一亩四分,到同里建宅,为纪念“绿荫堂”,遂将宅名取为“嘉荫堂”。嘉荫堂四进三十二间,环境静谧,建筑精巧,特别是各种雕刻,细腻精致,富丽典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嘉荫堂的正门采用石库门式的墙门,墙门用水磨青砖砌成,加以灰浆勾缝,整洁光亮。门厅的屋脊中间为“松鹤长春”砖雕。第二进即正厅,其屋脊正中,塑有福、禄、寿三星。正厅,是嘉荫堂的主建筑,为仿明建筑,俗称“纱帽厅”。厅上宫灯高悬,落地长窗、红木几椅铮铮发亮,大…
160、志仁里民国建筑
志仁里位于苏州古城区西北角阊门内下塘,东接仓桥浜,西至浒溪仓,全场166米。这里处于深巷之中,并不容易寻到。从仓桥向北约200米左右,可以看到风格异于四周的一群建筑物,这里便是志仁里。写着“志仁里”的门牌有十九个,这些风格、规模不一的民国建筑排成了三排,从南至北先是一排带有石库门的平房,中间部分为二层楼房,最北部建筑则有楼有院。这里处于深巷之中,并不容易寻到。从仓桥向北约200米左右,可以看到风格异于四周的一群建筑物,这里便是志仁里。写着“志仁里”的门牌有十九个,这些风格、规模不一的民国建筑排成了三排,从南至北先是一排带有石库门的平房,中间部分为二层楼房,最北部建筑则有楼有院。志仁里是一处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