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白云山钟轼墓
白云山钟轼墓位于白云区白云山西门内牛岭,年代为北宋,类别为古墓葬。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墓边线(后土碑)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本次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要求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相衔接。…
2、飞鹅岭钟轼墓
飞鹅岭钟轼墓位于从化区太平镇飞鹅村飞鹅岭,年代为北宋,类别为古墓葬。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原并入“宋防御使钟公祠”,现分列。保护范围: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南至小坑河北岸边线。建设控制地带:。…
3、凤鸣古冢
凤鸣古冢位于白云区永平街道东平村红路水库旁凤鸣岗上,年代为宋,类别为古墓葬。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从后土碑外缘外延10米,北、南、西从旗杆夹外缘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
4、朱澄墓
朱澄墓位于天河区龙眼洞华南植物园蒲岗区一山坡上。建于1300年。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5、华林寺祖师墓群
华林寺祖师墓群位于白云区白云山二龙谷,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墓葬。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从墓群外缘外延约20米,其余从墓群外缘外延约10米。建设控制地带:本次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要求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相衔接。…
6、回教坟场
回教坟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兰圃西侧,类型为古墓葬。回教坟场的历史年代为清代。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7、庄有恭墓
庄有恭墓位于黄埔区文冲街道文冲社区飞鹅岭(土名龙窟冈,现名状元山),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边以庄存斋体边缘外扩10米,西边以庄有恭墓体西边缘外扩10米,北至山脚、南至庄有恭墓后方约30米,东北角的墓地石界碑纳入保护。建设控制地带:东边从保护范围外延约30米至现存山体陡坡边线,西边从保护范围外延约50米至现存山体边线,北至山脚外路边线,南至高压线塔北边线。…
8、宋廷桢夫妇墓
宋廷桢夫妇墓位于花都市赤坭镇三和庄村后,土名飞鹅落地。始葬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现墓为光绪三十年其子孙将宋与3位夫人骨殖合葬之墓。墓地范围大,从后土到山脚石华表全长56米。墓茔分四级,最上为后土,往下三级渐次扩宽。后土为土丘,上竖篆文后土之神石碑。第二级中间竖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圣旨全文的刻石,作展开三页的书卷式,有座。第三级即本墓圈,青砖砌筑的交椅形,正中嵌麻石墓碑。碑文楷书,正中:“皇清敕授文林郎赐进士出身四川富顺县知县廷桢宋府君妣李太孺人庶妣刘孺人庶妣李孺人”,右山手嵌1方墓志石(已移置洪秀全纪念馆保存)。再下第四级为土台,两边有麻石旗杆夹一对(左边的已毁),上刻宋廷桢的功…
9、崔与之墓
崔与之墓位于增城市朱村镇凤岗乡官庄村华山。原墓为圈椅形三合土板筑的大墓,面积500平方米。文革期间被毁,墓碑、石狮、石兽、华表等被砸或移走。现在的坟面是1991年重建的。坟面为长方形,分三级,逐级递升0.4米,每级宽16.2米,深度不同,总长22.3米。最上一级为后座,当中立八棱形水泥碑柱,高约3米,中嵌白云石大碑,是墓园重建时新刻。碑文正中为“宋丞相崔与之谥赠清献号菊坡公之墓”;上款署生卒年月日,末为“公裔重修”4字。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附近河涌捞出一块同治三年(1804年)崔墓茔地的界碑,重竖于墓前侧。崔与之(1157~1239年),字正之,增城人。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曾任广西提…
10、杨孚井
杨孚井位于中国广州市新港路下渡村东约一巷。井口直径0.44米、腹径5米、底宽1米、深5米,井底有4个泉眼,水量较大,水质良好,曾是该村的主要饮用水源。该井为原生红砂岩层中天然凹穴,后来地势升高,人们用青砖、花岗岩砌井上端壁。相传该井为东汉议郎杨孚故宅后花园的水井。2002年7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1、岭南第一泉
岭南第一泉位于白云区景泰街道政通居委飞鹅岭下政民路77号,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山体边线,其余从泉水井口外缘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10米。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10米,局部至雕塑公园一侧山体山脚线。北至北侧10层相邻建筑南边线,局部以雕塑公园一侧山体山脚线外延10米为界。西至政民路现状路东边线。…
12、邓村邓氏宗祠
邓村邓氏宗祠位于从化区太平镇邓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建筑物外墙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西南至池塘东北岸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
13、拜庭许大夫家庙
拜庭许大夫家庙位于越秀区高第街许地41号后座。从商业气息浓厚的北京路转入高地街,再沿幽深蜿蜒的小巷拐入许地,老街的气息立即扑面而来。院里屋角勾翘,朱瓦层层,古色古香。相传许氏家族为炎帝后裔,许家祠所以冠名“拜庭”,则源于拜庭是许家兴旺腾达的大功臣。生于清代的拜庭家境困窘,13岁即到盐店做童工。一次,聪明勤恳的拜庭与另两家盐商同时出海购盐,归途忽遇暴风,独得拜庭一人指挥正确得以返航,所在盐店因无竞争对手大赚了一笔。事后,拜庭航海有术、经营有方的口碑便流传开来,各大盐商竞相出高价聘请拜庭,但他以道义为重仍为原店服务。店主有感于拜庭忠厚,遂分股予拜庭。拜庭愈加尽心尽力,终成广州一大盐商。后拜庭长子率…
14、广州潮州八邑会馆
广州市潮州八邑会馆创建于清同治十四年(1875年),会馆位于广州市长堤大马路,即现在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校址及附近的义安里、义安祠道、石公祠道、八邑上横、八邑下横、迎珠街、水月宫后街一带,会馆由前厅、后厅、礼亭、中堂及东廊、西廊组成,现仅存中堂和礼亭。史料记载:自清朝咸丰八年,订立天津条约五口通商,广州商业汇聚,潮州仕宦商贾居于省城者甚多,惟上至天津,下至琼南,各埠均有会馆,而惟独省城没有。当时旅居香港、广州、佛山等地的潮籍人士,为了加强潮人之间的联系和举办公益善事的需要,倡议在广州创建会馆。当时,香港、广州、佛山、汕头等地各行号总共捐银五万多两。潮州会馆由建广州陈家祠的原班人马设计,会馆建成后…
15、广州豫章书院
广州豫章书院,又名罗家祠,建于1893年,由于罗氏族人的祖先源自江西省旧郡豫章,书院由此得名。1924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沙面租界3000多洋务工人-,当时的总指挥部便设在豫章书院。现书院作为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图书馆,仍旧保留着古建筑的传统特色。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6、聚龙古村
聚龙村又名邝家村,在光绪五年(1879年)由一批祖籍台山的邝氏华侨买地而建。聚龙村坐落在冲口街陇西与招村之间,村口正对一湾河水,整修过的河岸两边古榕蔽日,仍带有田园风光。聚龙村现占地5200多平方米,保存有古屋前后三排,共20间。广州芳村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聚龙村。据说这个有一百一十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仍居住着上百名男女老少。聚龙村的青砖大屋,墙脚用整块麻石砌成,窗楣的灰雕绘有富贵吉祥图案。大屋的门分几层,从外到内,依次是角门、趟栊门、大门。聚龙村的楼房内部设计大同小异。大厅内有三道屏风门装饰。不少屏风的木雕,因年代久远退去了色彩,但却更添古朴的风雅。大厅两侧左右对称,各侧排列四间…
17、荔湾五眼井
五眼井位于荔湾区下九路西来初地西来后街。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8、黄埔古港遗址
黄埔古港码头所在的黄埔村位于海珠区,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其中纪念展示区由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点。兵营处设有营房、瞭望台、兵器架等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街黄埔村。从西边公路入村。一座高耸的金碧辉煌的现代牌坊迎面矗立…
19、南溟黎公祠
南溟黎公祠位于海珠区官洲街道仑头社区仑头村仑头公园内。始建年代不晚于乾隆四十七年,光绪十七年重建。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左右3路。门前有宽大的院落,院北侧为方柱石栏杆。中路前后4进,均为面阔3间,碌筒瓦面,蓝琉璃瓦剪边。仑头村位于珠江出海口的边上,明洪武年间黎氏先人自北方迁居于此。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数百年来陆续有“疍民”(水上人家)在此落脚安家。所以,在今天的四千多村民中,虽仍以黎姓为主,但零散的杂姓多达二千余人。仑头人把“南溟黎氏宗祠”简称为“南溟祖”。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圣裔宗祠
圣裔宗祠位于黄埔区联和街道暹岗社区暹岗中街72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暹岗中街十八巷东边线,北从建筑边线外延5米,南至池塘北岸线,西至西侧相邻建筑外墙边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暹岗中街十四巷东边线,北、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西至暹岗西街三巷东边线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