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二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二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1、四祖寺及四祖寺塔
四祖寺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城西约15公里的双峰山腰,又名正觉院或西山寺。原专指佛教禅宗四祖大医禅师道信创建的寺院。现泛指包括西山(又名破额山、双峰山)、毗卢塔、鲁班亭、灵润桥(俗称花桥)、碧玉流、传法洞、夹木石等景点在内的禅宗圣迹。四祖寺因道信系禅宗四祖而得名;道信在四祖寺传法三十余年,传衣钵于五祖弘忍。唐代宗赐谥号“大医禅师”,沿用至今。四祖寺系全国屈指可数的禅宗古刹之一。现存的主要古迹有:毗卢塔即四祖真身塔、碧玉流、灵润桥、鲁班亭、传法洞、黄梅山、黄梅水、夹木石、石矶鱼等等。“西山碧玉”是黄梅古代十景之一。唐、宋古塔。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三座,形制各异,是佛教禅宗重要遗存…
22、双城塔
[红安县七里坪镇柳河村邹家墩·清代·省文物保护单位]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部将邹普胜(当地人,后为太师)据此,建此塔。塔高35米,13层,形态美观,气势凝重。塔内有阶盘旋至顶,眺望四周,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在红安县七里坪柳林河畔的双城旧址之上,故又名双城塔。据县志记载,元末红巾军天完政权太师邹普胜等曾驻此,塔亦为此时所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塔为砖砌,仿木结构,东西向,平面六角十三层,高近40米,由下而上逐层递减,各层斗拱、檐角、勾栏、门窗、神龛均以特制砖件拼装,榫卯相扣,严密合缝,其上所有莲瓣、牡丹、双钱等装饰花纹,精巧玲珑,布局有致。通体比例均衡,收分圆和,形态健美,气势凝重,…
23、广德寺多宝佛塔
明代。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隆中山东北广德寺北端。是我国仅存的少数几座金刚宝座式塔之一。广德寺,始建年代不详,唐代名云居寺。后毁。明景泰年间重建。原位于隆中山,成化年间迁现址,改名广德寺。明末遭兵燹,仅存多宝佛塔。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各代均有重修。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中轴对称布局,现存山门、藏经阁、方丈室、东西客堂及多宝佛塔等。多宝佛塔位于佛寺后,建于弘治七年(1494)至九年(1496)。通高16.8米。分塔座与塔身两部分,塔座八角形,直体,边长5.32米,高7.26米,设角柱,叠涩檐,四面施石券门,正门上有壁龛座佛一尊,上额石刻“多宝佛塔”四字,塔心设八角形单…
24、荆州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荆州区东城街道办事处荆北路玄妙观内。玄妙观始建于唐贞观九年(635),原在城西北,元至元五年(1339)迁现址,并赐额九老仙都宫,明正德年间遭火焚,一度改为书院,嘉靖年间复为观,清代增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山门、玉皇阁、紫皇殿。玉皇阁,始建于嘉靖年间,万历八年(1580)维修。面阔、进深均为三间12米,三重檐四角攥尖琉璃瓦顶,抬梁式构架。铜铸宝顶。四壁砖墙封檐,下设拱门。(第二批)…
25、天门白龙寺
白龙寺位于天门市城区北34千米的皂市镇五华山上,据文献记载,该寺为南北朝齐武帝萧赜的次子竟陵王萧子良所建,唐重建,明清增修扩建,现存为明代建筑。寺坐北朝南,沿轴线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整体布局东西宽约22米,南北长约58米,总占地面积约1276平方米。前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高约10米。梁架属穿斗式体系,采用抬梁式柱网布局。上檐为六铺作重栱计心造,屋面用小青瓦。前檐明间置牌楼门,作为白龙寺的入口,所以前殿有山门和天王殿的双重功能。牌楼屋面为庑殿式,檐下用如意斗栱。后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两山与后檐用砖墙,正面明间与次间用格扇门,稍间用八字墙封砌,建…
26、屈原祠
屈原祠又名清烈公祠。位于秭归城东南一公里处的向家坪。屈原祠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归州剌史王茂元首建。并撰写了《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称屈原“义特百夫,文雄千古”。宋元丰三年(1080)神宗赵顼封屈原为清烈公,扩建为“清烈公祠”。后各个朝代曾多次重修。1966年7月,因兴建葛洲坝工程而从屈原沱迁建于向家坪,占地300公顷,有山门、大殿、左右配房、屈原铜像、碑廊、展览大楼及衣冠冢等建筑物。............屈原墓,位于屈原祠内后部。又称屈原衣冠冢。为长方形前、后室砖墓,前有墓门,木棺置于后室莲花座上。四周环砌石护栏。墓前设六柱五间三重檐八字开扇形石碑亭,柱上刻楹联,中间嵌“重修楚大…
27、怡亭铭摩崖石刻
鄂州市老城区小北门江边,矗立着一处巨崖,巨崖如小岛,上刻有被世人誉为“三绝”的“怡亭铭”,即“怡亭铭摩崖石刻”。该崖突兀江畔,旧名“观音崖”,因其形似猴状,人又称“猴子石”。它东望江心的龙蟠矶,西瞰西山脚下的钓鱼台,是鄂州城区沿江一带的三大“奇石景观”之一,论其名声和历史、艺术价值,则又在龙蟠矶和钓鱼台之上。说起怡亭铭摩崖石刻,先要提及“吴王散花滩”。公元221年,吴王孙权建都武昌。其实,观音阁崖处有不少逶迤起伏的石头延伸到江中,形成一座三面环水的小石岛,岛后是一片宽阔的沙滩池,泥土淤积,地势平旷。东吴靠水军立国,孙权常在此地检阅水军,迎送将士。每逢将士征战凯旋,孙权又总要在这块沙滩上举行散花…
28、太平塘摩崖题刻
太平塘摩崖题刻位于利川市都亭街办事处连二塘村。刻于鄂西南邻近四川要道旁的绝壁上,因该地自古有两口相邻的水塘而得名“连二塘”。幅面高5米,宽4.8米。阴刻楷书,中书“太平塘”3字,字径0.8米见方,右上角书“太平年”3字,字径0.2米见方。“太平年”系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年号(1356-1357年),徐寿辉部将明玉珍据蜀,曾在利川建立“忠路宣抚司”地方政权。该题刻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革命活动的实物见证。(第二批)…
29、李曾伯纪功铭
李曾伯纪功铭位于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街道城西龟山东麓。摩崖呈方形,高4.7米,宽4.4米,面积约20平方米,刻写于南宋宝佑二年(1254年)正月一日。铭文共79字,字径0.3米,碑文宽正,阴刻楷书,整篇作品颇为厚实,字体方正宽博,遒劲有力,刻工技艺高超,字字清晰,保持了书体的原有神韵。四边以阴刻图案装饰,体现了摩崖的端庄肃穆。其上横额双钩体“襄樊铭”3字与铭文字体不同,疑为后人所加。铭文为阴刻楷书,竖排11行,99字,字径30厘米,除个别文字稍有漫漶外,一般较完整。前7行为铭序,文为:“大宋淳佑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奉天子命,调都统高达、...幕府王登提兵复襄樊两城,越三年,正月元日…
30、梅铺猿人遗址
梅铺猿人遗址位于郧县梅铺镇杜家沟村寨梁子山北麓的龙骨洞内,洞穴的北面100米有滔河,距白梅公路约20米。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内容积约200立方米,堆积厚约3.4米,其中含化石堆积厚约0.5~2.5米。遗址发现于1970年。1975年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发掘,采集1枚人牙化石,发掘出土3枚人牙化石;一件打击痕迹清晰的石核;二十多种伴生动物化石,主要有嵌齿象、桑氏鬣狗、猕猴、大熊猫、獾、马、貘、犀牛、小猪等,属华南常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梅铺猿人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所显示的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以及爪哇猿人的牙齿特征相类似,是研究亚洲直立人的珍贵标本。其伴出的哺乳动物化石…
31、白龙洞猿人遗址
白龙洞猿人遗址位于郧县安家乡东风村神雾岭东坡,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口朝东,高2·4米、宽2·6米。洞内为堆积物填充,深度不明。洞底高出河南约40米。1975年、1977年、1982年4次发掘,堆积共分3层:上层为棕褐色粘土,厚约0·2米;中层为浅褐色含粗砂粘土,厚约1·5米;下层为黄色砂质粘土,厚约1米。中层含化石最为丰富。出土8枚猿人牙齿化石、19种伴生动物化石及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石片、石核等石制品。(第二批)…
32、夏家寨遗址
夏家寨遗址位于安陆市李店镇杨棚村夏家寨湾南,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采集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磨光黑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红陶;纹饰有篮纹、方格纹、划纹、附加堆纹及镂孔;器形有鼎、豆、钵、盘、罐、盆、壶形器等。属屈家岭文化。(第二批)…
33、和尚山遗址
和尚山遗址位于鄂州市华容镇熊嘴村高老屋南50米,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2·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5米。采集有石斧、铲、锛、凿和陶片。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灰陶、黑陶亦占一定比例,有少量蛋壳彩陶;纹饰有弦纹、戳印纹;器形有高圈足杯、敛口盆、敛口钵、罐、折沿罐、鼎及器座、纺轮等。属屈家岭文化。(第二批)…
34、老人桥遗址
老人桥遗址位于武汉市洪山区洪山乡周家湾东北100米,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9000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左右。采集有石斧、锛、铲和陶片。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红陶,纹饰有弦纹,器形有鼎、杯、盆等,属石家河文化。(第二批)…
35、冷皮垭遗址
冷皮垭遗址位于随州市三里岗镇革家畈村岭皮垭,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左右。暴露出红烧土。采集有石斧、铲、锛和陶片。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黑陶次之;纹饰有篮纹、按窝纹、斜网格、附加堆纹及镂孔、彩绘;器形有鼎、钵、豆、杯、碗、壶、盆、罐、缸、盖钮等。属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第二批)…
36、羊鼻岭遗址
羊鼻岭遗址位于房县白窝乡长龙村西南,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采集有石斧、铲、刀、镞和陶片。新石器时代仰韶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有少量泥质黑陶和彩陶,彩陶纹饰有草叶纹、花瓣纹,器形有盆、钵、碗、锉等;屈家岭文化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纹饰有细绳纹及彩绘;器形有鼎、杯等;石家河文化陶片以泥质黑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有少量夹砂红陶,纹饰有篮纹、方格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鼎、杯、罐、研磨盆等。商周陶片有夹砂红陶绳纹鬲足及泥质灰陶板瓦等残片。(第二批)…
37、晒书台遗址
晒书台遗址位于安陆市巡店镇尚堰村吴家园子湾,商、周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3·5米。先后试掘3次,文化层可分3层。上层为西周中期、中层为西周早期,下层为商文化晚期。出土陶器以泥质为主,有少量夹砂,陶色上层以红陶为主,下层以灰陶为主,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划纹、绳纹及瓦纹,器形有鬲、盆、豆、钵、缸等。(第二批)…
38、毛家咀遗址
位于蕲春县达成乡柏条铺毛家咀南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左右。1958年发掘。清理出西周木构建筑踪迹5000平方米左右,发现直径20厘米的木桩280根及一些木板墙和平铺的大木板。出土新石器时代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褐陶次之,有少量夹砂黑陶,纹饰有篮纹,器形有鼎、罐、缸、钵及纺轮等,尾石家河文化;西周铜器有爵、锛、缸、钵及纺轮等,属石家河文化;西周铜器有爵、锛、刀、镞等,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有少量夹砂褐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器形有有鬲、豆、罐等;秦汉遗物有夹砂灰陶绳纹筒瓦、板瓦等。…
39、季家湖城址
东周古城址。位于湖北省沮漳河流域西侧,宜昌、当阳、枝江、荆州交界处的冲击平原地带。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0�56′,北纬30�41′。面积约2200平方米。是东周时期楚文化及鄂西地区原始文化发展的重要城址。1973年以后,季家湖西岸相继出土一批重要铜器,1979年,北京大学等单位在此试掘。季家湖城址以季家湖古城垣和杨家山子遗址、鲁家坟墓群为中心,周围分布众多的台基和古墓葬。城址南北长约1600米,东西宽约1400米,呈不规则长方形,叠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上。现存夯土南城垣长约86米,底宽约13.4米,残高约1.4米。南城垣外有护城河遗迹,宽约9.8米,深约1米,…
40、楚皇城遗址
东周时期楚国故城遗址。位于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东100米,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2�18&g;47",北纬31�29&g;28"。面积约2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是楚文化及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遗址。1976、2001年进行了勘察、发掘。城址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筑于战国中期,西汉和东汉沿用并有增修。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1840~2000米,南北宽约1080~1500米。外城垣由夯筑的墙体、墙基和护坡组成,基宽约24~30米,高约2~4米,底部叠压有春秋中晚期的文化层和灰坑。外城垣上共有6座城门,其中1座水门。在外城中还保存有烽火台、散金坡、跑马堤、金银冢等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