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庆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安庆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1、余氏五世堂支祠
余氏迁潜十六世祖文章,是原明朝驻云南宣慰司副使余彦鉴公的十世孙,余文章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建起了这座祠堂,五世堂支祠。因谪祖鉴公(六世)祠近在咫尺,并侧面相对,五世堂家庙未冠“宗祠”、“支祠”头衔,所以在门头“余氏宗祠”。原大门前建有六尺高花墙遮之(解放后花墙拆除)。保护范围:东至小河,南至民居,西至“官舒路”。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0米。…
22、杨家老屋
杨家老屋位于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年代为清。2017年9月22日,杨家老屋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3、余蟹形老屋
余蟹形老屋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余井镇建军村胜利组。该屋始建于清代早期,座西朝东,因宅基仿佛蟹形而故名。该屋始建于清代早期,座西朝东,因宅基仿佛蟹形而故名。余蟹形老屋门厅与中厅向左偏移,中厅至后厅呈一条中轴线。中厅、后厅两侧分别有洞门与两厢连接,门厅与中厅以封火墙相连。前厅至后厅之间均设过厅天井。靠天井砖砌精美的塞口墙(正面称照壁),照壁墙体勒脚,水作墙面,镶边凸出。中厅宽大,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前廊带船篷轩,后檐廊采用勾连塔增加进深。厅内五架梁抬梁与穿斗两式合用,彻上明造。桁间牌科雕饰云纹,纵观余蟹形老屋的柱梁作、砖细作制度,有着明显的皖南建筑特征。余蟹形老屋扁厅木构架采用江南最常见的顺栿串…
24、樟树湾祝家新屋
樟树湾祝家新屋位于安庆市宿松县破凉镇车河村,年代为清。2019年,樟树湾祝家新屋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5、小圩罗家老屋
小圩罗家老屋位于安庆市宿松县隘口乡小圩村。罗家老屋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清咸丰十年(1861年);浙江巡抚罗遵殿祖父重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罗遵殿故居。罗家老屋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清咸丰十年(1861年)浙江巡抚罗遵殿祖父重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罗遵殿故居。该建筑坐北朝南,五进五开间,东西两边配厢房,高平屋硬山面饰五级马头墙,整个建筑为抬梁式砖木结构。面积约600平方米。罗遵殿,(1798—1860)字澹村,道光十五年进士。历任知县、知府,两淮盐运使,湖北按察使、布政使,福建巡抚、浙江巡抚。咸丰十年,太平军破杭州城,一家五口殉国。清廷追赠右都御史,予骑都尉世职,谥壮节。保护范…
26、吴家五房屋
吴家五房屋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年代为清。“吴家五房屋”位于安徽省宿松县柳坪乡大地村境内,该房修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距今230多年历史,坐南朝北三进七开间,抬梁式,悬山顶,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规模庞大,设计风格独特,为现今安庆地区为数不多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徽派古民居。2012年,吴家五房屋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四周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00米。…
27、贺氏启六公祠
贺氏启六公祠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凉亭镇东山村。座北朝南,面阔31米,通进深41米。贺氏启六公祠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5年)。扩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明三暗五,正屋三进三开间,东西各有厢房12间,各厢房之间有天井回廊相连接,总建筑面积达1271平方米。宗祠屋面为悬山顶铺小青瓦,屋内山墙用穿斗式梁柱构架。殿堂为四柱抬梁式五架梁,柱头施插拱、丁头拱,明间与次间立柱上端用额枋穿连,使各开间梁架形成一个整体。柱础为青石八方须弥座,每方饰浅浮雕花草纹。地面由麻沙石板和石条铺砌.-二三进依次增高半米。是该县具有代表性的一座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徽派建筑大型祠堂。保护范围:距文物本体外沿的四周各50米。…
28、蔡家畈古建筑群
蔡家畈古建筑群位于安徽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金鹰村蔡畈组。于清康熙年间始建至清末民初,房屋650余间,建筑占地面积约14600多平方米,为殷氏聚居的独姓古建筑群。该建筑群三面环山,主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分普通民居、堂心、祠堂三个等次。普通民居均系两层砖墙维护的土木结构,内外装饰较简单,坎上坎下民居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户户有弄道相连,一条用青石垒岸的小河围绕着民居。民居现有人口389人,98户,以殷姓为主;大小房屋600余间,建筑面积13800多平方米。代表性古建筑有8处,保存状况较完整。民居三面环山,主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分普通民居、堂心、祠堂三个等次。普通民居均系两层砖墙维护的土木结构,内外装饰…
29、龙潭寨古建筑群
龙潭寨古建筑群位于安徽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龙潭寨村龙潭组。居民以“胡”姓,90余户,500多人口,房屋600余间,建筑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村寨总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该建筑群依势分布在龙潭河的两岸,分普通民居、堂心、祠堂三部分。五福桥:顺治元年,由胡尚多率族捐资兴建,取名五福桥。其含义为:一福“长寿”、二福“富贵”、三福“康宁”、四福“好德”、五福“善终”。桥长10米,宽3米,桥两头建于石壁之上,全部由方石修砌而成。花屋堂厅:五开间,一进两重,坐西北朝东南向,建筑面积约315平方米,马头墙。上重门头有木雕阴线刻“教衍苏湖”扁额;下重门头有木雕阴线刻“文定治徽”扁额。普通民居建筑为石基础的…
30、南方村官闸
南方村官闸安徽安庆市怀宁县三桥镇南方村桥西组南方村官闸呈东北-西南向,拱形闸,闸宽4米,长6.3米,闸上为一条南北向村路,东北、西南闸上各刻有横式阳刻“官闸”二字,原为控制白洋湖水而建,后在解放后,修建新闸后而废,闸高6米,闸两边全部用长方形青石和麻石堆砌而成,呈八字形,高约5米,据当地村民介绍,原有官闸公所和一休息亭,现已全部被毁。保护范围:官闸东、南、西、北各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75米。…
31、姚莹故居
姚莹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区寺巷内。故居旧时面积广阔,有厅、堂、轩、楼及院落。院落中植有竹、石榴、红绿梅、红白月季等花卉,太湖石点缀其间。前轩有联曰:“门临青竹邀君子,窗有红梅见故人”。故居东抵大宁寺、南至善庆庵、西齐寺巷、北抵北大街。现仅存四合院式核心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二进,东西厢房,中间夹一院落,四周环廊,前后左右对称排列,布局规整。故居结构为木构架抬梁建筑。撑拱承檐,槅扇门窗,雕花装饰。两坡屋面、青灰小瓦,砖铺迴廊。具有桐城典型民居风格。姚莹(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晚号展和、幸翁。师事叔祖姚鼐,少有匡世之志。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道光二十年(1840),英军侵…
32、姚元之旧馆
姚元之旧馆,坐落桐城市北街小学内。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号荐青,桐城人,嘉庆进士,画家,官至左都御史。其旧馆现存三组建筑:前楼、东西厢房、后楼。前后楼之间,东西厢房,中成院落,称为“前院”。后楼后,有长方形院落,称为“后院”。整个建筑长45.75米,宽20.48米,总面积为936.96平方米。前楼面积为132.34平方米,系前后廊式建筑,木构架保护完好。楼分五开间:明间长6.7米,宽4.25米,面积为28.48平方米,两侧次间,均长6.7米,宽3.9米,面积为26.13平方米,两外侧为稍间,均长6.7米,宽3.85米,面积为25.08平方米,前后走廊均长19.75米,宽1.7米…
33、凤义兴商号楼
凤义兴商号楼位于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建设居委会南大街38号。该楼坐西朝东,为清代自金陵迁居桐城的巨商凤士标所建之商铺和住宅,名曰“凤义兴”,曾为“桐城饭店”使用,现为凤氏后人居住。前后共3进,均为2层。前进3开间,为商号铺堂,铺堂中有一方形小天井,雕花木窗,环天井设扶手栏杆。中进5开间,抬梁式木构架。后进5开间,与中进构成一长形天井,中有古井一口。木扶手长廊与木楼梯依旧。凤义兴商号楼较好地保存了清晚期徽派建筑的特色,结构精巧,朴素美观,是桐城目前仅存的完整的商号楼。周边古建筑较好,店铺仍存,整条老街风格较好。保护范围:东至南大街东侧建筑外墙5米,西、南、北至商号楼围墙外各20米。建设控制地带:…
34、佛图寺摩崖石刻
佛图寺摩崖石刻位于太湖县城西北20公里寺前镇佛图村佛图组村境内大尖山上。公元316年晋代天竺高僧佛图澄云游到此并建佛图寺而得名佛图山。佛图寺摩崖石刻分布在寺四周的石壁上。佛图山,山高险峻,摩崖石刻众多,部分石刻因年久风化,不可尽辨。其中,以明代石刻尤为引人注目,最为突出的要首推明代哲学家罗汝芳和太湖知县李盛英、清代太湖县知县王大谟、清初诗人马人龙等。清乾隆县志载,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曾到佛图山游览,并留有诗赋石刻,惜年久现难以寻觅踪迹。清人王大谟书《游佛图寺》诗,位于入山口路径右侧的“屏风石”,长7.2米,高3米,面平如削,宛如屏风,诗44句,220字,石刻面积15平方米。进入佛图山,有一天然石门…
35、张恨水故居
张恨水故居位于余井镇黄岭村黄岭组。因建在突起的黄土岭上,又名“黄土书屋”。黄土岭呈长方形状,北望长春水库,南视岭头街坊。张恨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躬耕苦学、习文著作的少年时代。鉴于张恨水文学作品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潜山县人民政府于1986年10月将张恨水故居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皖光苑建起了张恨水陈列室。张恨水(公元1895—1967年)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章回小说名家。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八十一梦》为他的代表作。张恨水故居原建筑为4间平房瓦屋与1间院落,清末始建。现存建筑在民国时期进行了大部分改建,白墙灰瓦,一脊二坡三举架,坐北朝南,面…
36、请水寨暴动旧址群
请水寨暴-动-旧址群误工费位于安徽岳西县响肠镇请水寨村。1930年,在这里爆发了鄂豫皖四大暴-动-之一的请水寨暴-动-,诞生了潜山独立师,并建立苏维埃政权--潜山县革命委员会,后潜山独立师相继改编为潜山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转战于潜山、霍山等八县之间,成为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当年的政治部、宣传部、修械所、军需处和稽查处等暴-动-旧址仍得以保存,大部分还是当地村民的居所。(1)政治部。保护范围:本体外,东15米,南12米,西17米,北1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20米。(2)修械所。保护范围:本体外,…
37、王步文烈士墓
王步文烈士墓位于岳西县天堂镇,年代为1931年。2017年9月22日,王步文烈士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8、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位于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距县城55公里,318和105国道及209省道直达景区,方便、便捷。景区内茂林修竹,溪谷萦回,流泉飞瀑,是大别山自然景观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鹞落坪还是著名的革0据地,原红二十五军,二十八军的驻地,1935年夏,高敬亭率红二十八-战至此,见这里地形有利,群众基础好,决定在此建立根据地,总指挥所就设在此处。紧接着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成立了红军便衣队,创建了山林医院、红军被服厂、小型修械所和红军商店,这里便逐渐形成了红二十八军大本营和中心游击根据地。此旧址是红二十八军在此坚持…
39、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刘氏支祠集成堂
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刘氏支祠集成堂位于岳西县中关乡沙村。刘氏支祠集成堂位于安徽岳西县中关乡秋千村杨口组。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坐西南朝东北,共房屋64间,占地100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一轴三进两厢四合院式,左右带跨院(实为包屋),中、后厅七架抬梁,前轩后单步,单檐双坡面、硬山顶,马头墙,小青瓦,清水墙,檐口粉白灰,饰人物花草图案。为典型皖西南古建筑,其建筑风格和手法个性鲜明,环境优美,疏朗有致,高大雄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该祠建成初期只开展刘氏族务活动,1938年6月初,岳西县委会派王榕率第31抗日工作团进驻,成立动委会、沙村特支。解放战争时期,此地也是红色根据地。馆内,布置有二十多间…
40、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家祠堂)
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家祠堂)始建于公元1432年孟春,后于公元1721年重建,完工于公元1723年。谢家祠堂经历数百年风雨,2007年经枞阳县有关部门批准对其进行了修缮。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面积1251平方米,前后三进,由前厅、中进、后堂、钟楼、鼓楼、宝树堂等部分组成,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建筑构件,质高硕大,雕刻极其精美。陈瑶湖镇党委政府2013年决定利用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氏祠堂的西院,建设桐东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文物陈列馆,2014年6月26日,桐东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文物陈列馆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氏祠堂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