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祠篇
681、梁家祠
梁家祠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梁家祠街34号,为梁氏族人的家祠。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三进,为典型的岭南风格的祠堂建筑。总面宽12.9米,总进深54.3米,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硬山顶,尖形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石脚。头门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约10米共十一架。前后有木雕封檐板,雕刻有花卉图案,大门前有一对石狮子。中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共十一架。花岗石梅花檐柱,木雕梁架保存较好,梁架透雕博古纹饰,装饰简朴。前有天井及两廊,现两廊已拆,与天井连成一片。后堂间隔基本已改变。建筑主体基本保存,但祠内多处有搭建的0。显示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建筑建造的辉煌成就。其建于清代,1960年代曾作…
682、进昌秦公祠
进昌秦公祠位于南岗街南岗社区亨元上街24号。据村民介绍,建于清代。坐西朝东,面阔三间10.51米,深三进33.22米,分布总面积349.14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琉璃瓦剪边。青砖石脚。红阶砖地面。前为街路、鱼塘,左、右后为民居。头门面阔三间10.51米,深两间6.52米共九架,建筑面积68.52平方米。前廊三步梁,两根石前檐柱,虾公梁上施雕花石狮子、异形石斗栱,梁下施雀替。大门嵌花岗岩石门夹,石门枕,石门额刻“进昌秦公祠”,无上款,下款为“谭延闿书”。明间前有三级花岗岩石阶。中堂面阔三间10.51米,深三间8.75米共十三架,建筑面积91.96平方米。前后各双步梁…
683、尊明苏公祠
尊明苏公祠又名兹德堂,俗称“五间祠”,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居委泰兴大街。为祀奉碧江苏氏南房十三世祖苏祉而建。约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原有五间三进,形制在民间祠堂中较为少见。现仅存头门、中堂。面阔32.45米,进深34.7米,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龙船脊,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明间大门阔大。前廊梁架梁枋砍削成月梁,八角形砂岩柱有柱櫍,出三条插拱承托外檐,驼峰、斗拱纹饰如意纹饰简朴而细腻,保存有明末的风格。第二进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置麻石栏板。梁架梁枋成月梁状,驼峰、斗拱的纹饰细腻,前后为八角砂岩檐柱,金柱和檐柱均有柱櫍。中堂梁架…
684、月池公祠
月池公祠位于伦教羊额。清初建筑。坐北向南,三进两天井,总面阔18.2米,总进深为58米。有1.5米周长的木圆柱16条,八角石柱12条。头进面阔18.2米,深10.2米,大门宽2.38米,门额石匾被水泥涂抹。首进和二进之间的天井有15米,花岗岩白石条铺砌地面。第二、第三进基本保持完好,现作工厂使用。从总体来说,月池公是目前伦教街道内面积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祠堂。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685、潜山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位于德馨庄西侧30米处,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建于乾隆57年(1792年)。堂内石刻各异,柱脚上雕刻精细图案和脊枋,顺坊上八仙过海等图案仍清晰可见。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较高。为什么要建余氏宗祠呢?据说,余文章出生后不足一月,其父病逝,母亲尤氏坚守贞操,独自一人将余文章抚养成人,为怀念母亲,供奉祖先,整治家风,文章公按三进两厢建成了约400平方米支祠公所,宗祠内悬有“五世同堂”、“七叶衍祥”匾额以及余氏后代的历史名人画像。…
686、安定郡祠碑
介绍安定郡祠碑原存放在端州区东郊渡头村梁氏宗祠内,现由肇庆市博物馆收藏。碑原名“安定郡祠记”,高0.36米,宽0.50米,楷书,刻于宋嘉定十五年(1222)。此碑是当地仅存的宋代碑记,碑文记载渡头村梁氏始祖梁燮为宋咸平元年(998)进士,先后两次任端州刺史,他见这里山青水秀,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便将粤北南雄的二十九姓百姓迁至此地生活,这对以后的南雄历次民族南迁影响很大,这块碑对于研究这方面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广东肇庆市…
687、云蟠公祠
云蟠公祠俗称“花厅”,座落于百岁塘北岸的富贵巷,毓生楼(俗称西楼)之后。据《南社村志》载:云蟠公祠,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岁(1780年),宽9.7米,纵深11.7米,118.5平方。2009年重修后成为南社村史陈列馆。云蟠公祠重修后,依然保持整体原貌,尤其是凹斗式的门脸仍然是红石砌就,云蟠公祠的石匾、石钉均为原件,檐下的彩绘已经褪色、模糊,仍保持原状,单单从门口可以看出南社古建筑管理所对古建筑的修复越来越专业,保护措施越来越得力。门口联曰“家传玉树,门接乌衣”,其实“玉树、乌衣”都是谢姓之代名词,这里都潜藏着谢氏的故事。厚德堂上一幅对联:上联为“乌衣子弟历代名声远”表示谢氏是赫赫有名的望…
688、孝思祠
孝思祠,位于花坦乡廊二村,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该祠规模宏大,制作精美,为明代典型建筑。祠堂坐西朝东,占地1200平方米,由影壁、门厅、两厢、戏台、正厅等组成,面宽17.82米,进深37.4米。东面开三组双扇大门,中门由基座开槽作为通道。戏台居中,单间亭阁式,顶棚设八角藻井,五重斗拱。正堂梁柱用材粗犷,柱础多为木质。明、次间12根经柱柱头齐平,俗称“十二平”,为他处建筑所罕见。该祠规模宏大,制作精美,为明代典型建筑。…
689、圪村古祠堂
堂二里格达村古祠堂建于一七五零年,建筑面积一千六百平方米。建筑形成为一门神,过厅,东西配房和大殿。院内有古槐,柏树和乾隆二十六年所立石碑一块。建筑风格为清代砖木结构,目前是该市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祠堂,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由于“文革”的十年浩劫,祠堂的南房被拆毁,大殿和过厅砖墙碱蚀,屋顶漏雨,油漆彩画模糊不清。二00四年四月对祠堂进行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地址:廊坊霸州市堂二里镇格达村类型:祠堂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690、资政大夫梁公祠
资政大夫梁公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麦村东北大道58号。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10.2米,进深两进25.3米。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麻石脚。头门进深两间11架。以柁橔、斗栱及回字形梁架承托。麻石檐柱。后堂进深三间13架,以瓜柱承托后堂梁架及檩条。四根木金柱。祠堂规模不大,装饰简单,但回字形梁架顺德少见。2011年9月,资政大夫梁公祠被列入第五批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691、茶山袁氏宗祠
茶山袁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2011年被列为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座西北朝东南,中轴线上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牌坊、前厅、天井、正殿。两侧建厢房。牌坊砖石三重檐悬山顶,天井中铺青石通道,两旁植树,正殿木结构,穿斗式,封火山墙,小青瓦悬山顶,供奉袁氏祖先塑像三尊(现在有五尊)。该宗祠为周边袁氏总祠,每年清明云贵袁姓都来此祭祖,是一处重要的宗族活动场所。2011年11月公布为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茶山袁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东、南向各至50米处,西、北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起四向各外延30米处。…
692、屿北尚书祠
尚书祠位于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为汪应辰、汪逵父子建。坐西朝东,系一座“曰”字形四合院式木构建筑。始建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修,后又经多次修缮,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以轴线布局,由勅门、照壁、前厅、中厅、两厢轩、敦睦祠组成。敦睦祠,面阔五开间,设前檐廊。梁柱用材粗壮,明间20柱,次梢间各14柱,柱为四边形,梁架结构为抬梁与穿斗式结合。山墙用木板隔断,悬山顶屋面。明间正中悬挂乾隆五十年(1785)“敦睦”横匾。…
693、关天培祠
介绍:楚州城内市东街有一座古朴肃穆的祠堂--关忠节公祠,为纪念民族英雄关天培所建。原为三间大殿、两间厢房,被古色古香的花墙小院护围着。神台上,关天培官服塑像栩栩如生,两旁一对亲随,分别执剑捧书。享殿门上悬有关忠节公祠长匾额。殿两旁悬有大书法家周木斋书写的林则徐的楠木挽联。关天培墓,建在城东乡南窑九村,墓旁流水潺潺,松柏参天。它与关忠节公祠一起,成为淮安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交通:公交63路到达江苏淮安…
694、锡三公祠
锡三公祠位于信宜市朱砂镇双砥村,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祠坐西北向东南,砖木结构。三山门,中间大门,两侧略小。大门上原有石匾,门口两侧原有石狮、石鼓,后被拆除。祠堂面宽75米、进深50米、高7.9米。两侧有对称的平房建筑群共89间,占地共3700平方米。正厅有拜堂,梁柱及檐柱皆有雕屏,雕刻八仙过海、郭子仪贺寿等图案,刀法精细,画面清晰,人物维妙维肖。祠内墙壁仍保存着人物、花卉图和书法条幅,壁画绚丽多姿,书法苍劲。祠现保存较为完整。…
695、樊氏大宗祠
樊氏大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五里乡樊村内。坐南朝北,三进五开间,总占地面积约620平方米,第一进明间门楣嵌“大宗祠”匾额,稍间辟边门,后檐接戏台,台高1.9米,宽6.56米,顶部作八角藻井。第二进通面宽15.55米,通进深11.50米,硬山顶,五架梁带前后双步卷棚顶廊子,主体梁柱用材粗大。中、后两进间有祭亭相连,祭亭重檐歇山顶,后进重檐楼屋,鼓形柱础。檐口置沟头滴水。该祠主要特色:一、祠内立有大小柱子百余根,梁枋、牛腿、雀替、斗拱、飞檐等砖雕木刻的龙凤狮鹿、亭台楼阁及人物花卉图案线条流畅,精细美观,特别是祠内各砖木构件上所雕饰的110个戏曲人物图案造…
696、两塘公祠
两塘公祠始位于番禺区大岭古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是大岭村陈氏八世祖祠。先祖名为两塘,故名两塘公祠。总体本进三楹结构,公祠占地面积1686平方米,座东北向西南。两塘公祠最大特色是,它们的外墙以密密麻麻的蚝壳墙整整齐齐地垒就,墙身高九公尺,墙体厚厚,至少有蚝壳十吨以上,气势宠伟令人赞叹。两堂公祠正门开阔,雕梁画栋,以灰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进行装饰。祠堂正门门额题书“两塘公祠”,左右各联“颍川世泽,大岭家风”。2010年11月8日,被公布为番禺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697、友峰汤公祠
友峰汤公祠位于茶塘中社,清代建筑,2009年部分重修。坐东朝西,总面阔11.4米,总进深17.2米,建筑占地206平方米。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石脚,红阶砖铺地。封檐板雕刻有戏曲人物、花鸟虫鱼等纹饰。前廊壁有“传经图”等。挑头为人物花岗岩石雕,有“衣锦还乡”、“送子观音”。墀头砖雕有亭台楼阁,戏曲人物及如意斗栱,图案繁复,工艺精细。虾公梁上有石狮、异形斗栱。两庑檐顶望脊各嵌一列石湾陶塑,施有亭台楼阁,戏曲人物。…
698、留耕公祠
留耕公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塱东社。始建年代清嘉庆四年(1799年),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深两进,左路建筑为衬祠,总面阔14.6米,总进深18.2米,建筑面积266平方米。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红泥阶砖铺地。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共十一架,前廊双步.前、后红砂岩石棱柱,4根硬木金柱。大门嵌宽1.9米红砂岩门夹,石门额阳刻“留耕公祠”。红砂岩石墙脚,九级石阶段。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共十三架。4根硬木金柱。梁架均为硬木。后堂前带两廊,六架卷棚顶,后堂前左廊已用青砖在四周砌封。天井花岗岩条石铺地。该祠供奉黄氏十三世祖黄聚瓒(1437——…
699、汨罗闵氏宗祠
闵氏宗祠位于汨罗市白水镇三星村闵家巷,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95平方米。该宗祠为三间三进,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仪门—拜殿—寝室三进,两进院落的东西两侧为厢房。赵磐介绍,闵氏宗祠体量虽不大,但却是湘北地区祠堂建筑的一个代表,它将家族文化、民俗文化、礼仪文化和建筑文化融于一体,体现了湘北地区宗族文化的一个脉络。2019年,汨罗闵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700、丽先谈公祠
丽先谈公祠位于官圩镇金林村,建于清代。丽先谈公祠为砖、木、石结构建筑,三进三开间,两侧建耳房。中堂前天井内有清代嘉应州(今梅州)广东才子宋湘题书“柑罗园”石匾。丽先谈公祠建筑规模大,有岭南建筑特色,对研究清代岭南建筑艺术有重要价值。1938年抗战期间,肇庆中学曾迁址金林村办学,以丽先谈公祠作肇庆中学校本部,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2001年,丽先谈公祠被公布为德庆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