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祠篇
661、渡头雷氏大宗祠
渡头雷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区渡头社区云梯里1号,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光绪十五年(1889)、1999年重修。祠堂坐北向南,三间三进,面阔13.2米,纵深37.15米,面积约484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花岗岩墙脚,博古脊。每两进间夹一天井,天井两旁有廊。蓝釉瓦当、滴水,门前台阶两侧各有一抱鼓石,头门前廊有四根石檐柱,石质瑞兽托脚、雀替、挑头,两侧有塾台。头门为硬山搁檩,中堂、后堂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梁架由四根木质金柱支撑。该建筑为当地较为典型的清代祠堂建筑。…
662、褚氏宗祠
褚氏宗祠位于余姚市鹿亭乡晓云村上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光绪年间重修。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由大厅、厢楼、门厅组成院落。上村,地处晓岭村上段而得名。村民多褚姓,据《褚氏宗谱》载:“南宋孝宗时,镇江录事参军褚邦英由慈溪金川徙余姚四明小岭(今晓岭),为小岭褚氏始祖,嗣后子孙有分居低塘、梁弄、王石坑、深坑、上庄等地者”。再据宗谱记载,晓岭褚氏为唐代永徽四年宰相、书法大家褚遂良后裔徙居晓岭的族群。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63、荡里姚氏宗祠
荡里姚氏宗祠为三进,台梁架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进深长39.8米,面阔16.3米,高8.87米,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宗祠基础随着山势逐渐升高,正中是大厅,大厅两侧为厢房。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鼓腹,六、八边形、四方裙兜形。粱枋、雀替均有雕刻。前进天井为长条形,中进天井为长方形。宗祠正面设广场,其顶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并立有唐代李白到此而作《宿虾湖》诗句现代碑刻。该宗祠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傩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祠堂的柱、柱础、梁等框架保存基本完整。保护范围:大门前延伸8米,东、南、北各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北各5米,西、南各10米。…
664、明代祠堂
明代祠堂在陆河县螺溪镇正大村,有一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祠堂。这个祠堂屋宇典雅,布局有序,直到现在,建筑仍然保存完整。这个祠堂的主人叫叶高标,曾在明朝崇祯年间担任朝廷要职,总理天下粮饷。他为官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受到明王朝赏识并赐匾给予勉励。祠堂在建筑上融合了粤东民居、祠庙和宫殿等的建筑特点,颇具特色。祠堂内有一处正方形的天井,没有出水口,也不设涵道。每逢暴雨,祠堂外面洪水横流,而天井内却积水而不上溢。目前,祠堂已向游人开放,成为陆河一处人文旅游景观。…
665、丞相祠堂
丞相祠堂位于宜宾流杯池公园东南点将台之下,该祠堂始建于宋代,为纪念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人称山谷祠。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云南,途径戎州(今宜宾)而建。清咸丰元年,该祠及流杯池一带毁于兵乱,咸丰六年(1856年)又重建。清光绪辛丑牟(1901年10月),叙州知府文焕书匾“丞相祠堂”及门联“明知炎德已衰感三顾君恩出抚危局,毕竟大名大朽怀两川相泽来拜荒祠”,原迹尚存于该祠大门。殿内塑关羽、关平、周仓像,殿外古石塔炉青烟缭绕,古石鼓、石狮、石华表傲然屹立。…
666、邓氏祖祠
位于济源市玉泉街道办事中马头村北,坐北朝南。现为四合院建筑,有山门及东西耳房、东西厢房、大殿及左右掖殿。山门位于祠堂最南端,为清代单檐悬山式建筑。大门上方悬挂“邓氏祖祠横匾”。正殿为祠堂主体建筑,清代单檐悬山前廊式建筑,前檐下悬1989年立“钦赐翰林院”匾,原匾已失。院内生一株百日红树,已有200多年。王氏由明初山西省洪桐县迁来,至十三世祖邓金升于乾隆年间考入翰林院,锡巨资修祖坟祖庙,即祖庙之源。此祠尚有两方碣石,介绍了中马头村一些古地名,有一定研究价值。…
667、刘锜祠
刘锜祠位于阜城西北城墙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将刘锜,陪祀有“顺昌之战”时顺昌知府陈规、通判汪若海、副将赵尊、耿训、韩直、许清、阎充和义军曹成。刘锜祠历代不断修葺,仅清代就于乾隆十年(1750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光绪三年(1871年)三次重修。抗日战争初期,-以“撤城防敌”为名强行拆毁。1941年,主持道士常华庵集资在原址重建大殿三间,厢房三间。正殿神龛内供奉刘锜、陈规、汪若海等九人彩绘塑像。刘锜祠现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68、吕文安祠
吕文安祠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龙泉山南麓,现存的吕文安祠是于同治初由吕氏后裔筹资建复的。祠为单进五开间高平房,屋面硬山造,小青瓦盖顶。庭院前有座卷棚顶台门,占地518.58平方米。吕本,字汝立,号南渠,又号期斋,浙江余姚人。累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他对故乡的最大贡献是疏奏朝廷允准增筑了江南城池,与北城对峙,从而有效地阻止了倭寇的西进,保护了姚江两岸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69、范成大祠
范成大祠在石湖行春桥西,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为明正德年间御史卢雍所建,后毁。现建筑为清同治年间(1862一1874)重建,一九八五年大修。祠内保存的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咏六十首》碑刻,系明代遗物。《四时田园杂咏六十首》,是范成大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在石湖所写,被后人誉为我国田园诗的典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反映了苏州农民的勤劳本色。在范成大祠旁的磨盘屿山坡上,还有潮音寺,1985年也进行了整修。…
670、左忠毅公祠
左忠毅公祠位于桐城市区桐城中学校园内,建于明崇祯年间,是纪念左光斗的专祠,简称“左公祠”。现左公祠占地面积1027.27平方米,分前进、中进和后进三部分,均为木构架建筑,建筑格调较高。左光斗,安徽桐城人,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使。他为官力谋国事,匡扶正义,清直敢言,颇有政声。天启四年,因-魏忠贤阉党致祸,下狱致死。崇祯帝即位,为其冤案昭雪,追谥“忠毅”。左忠毅公祠与啖椒堂相连一处;祠堂是家乡人为纪念明朝佥都御史左光斗而兴建的;啖椒堂则是左光斗的故居。左忠毅公祠原为三进,粉墙小瓦,大屋檐,朱门深凹,门石相对。曾因年久失修,前进毁坏,近几年经过文物部门的保护和修葺,已恢复了原貌。该…
671、玉斗康氏宗祠
玉斗康氏宗祠位于玉斗镇玉斗村,“始建于明万历乙未年(1595),历代有重修。悬山顶,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为砖石木混合结构,正厅为悬山顶,穿斗抬梁式混合构架”。这里的康氏人是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由安溪感化里迁徙入永春的。迄今已600年,成为当地的一个旺族。玉斗康氏宗祠经“永集建(96)字第0110101416号”认证,宗祠总建筑面积为1965.51O。2001年泉州历史研究会授予永春玉斗康氏宗祠“泉州名祠”之誉。…
672、僧格林沁祠堂
僧格林沁祠堂在东城宽街47号。又称显忠祠。祠堂坐北朝南。由仪门,享殿及配殿构成二进四合院式建筑。仪门3间。东西配房各5间。二门前有一碑亭,亭内有石碑,碑高4米余。碑阳为满文,碑阴无字,碑侧雕龙。二门l间。民国时,建为怀幼小学,后更名进步小学,现为宽街小学。祠的主要建筑保存完好,是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僧格林沁(?一1865),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1834年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大臣,都统。在镇压捻军中,被义军杀死。光绪年间为他立专祠。景点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47号…
673、名贤祠
名贤祠名贤祠位于青莲镇。为一进二四合院结构,二进有廊,坐西向东。穿斗木结构建筑,小青瓦屋面。其中祠堂大门位于建筑群东侧,临街而建,通面阔24.42米,通进深5.40米。大门为穿斗式木构建筑,上覆青色蝴蝶瓦,悬山顶。明间中柱原置有板门,门上部为竹编夹泥墙。建筑轴线进深33米,总面阔24.5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5.12地震后由河南援建全面维修竣工。名贤祠是李白故里人民祭祀李白及历代名贤的场所,和李白故里景观融为一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674、学发公祠
学发公祠位于广东省阳山县七拱镇大禾岗,距四驱车场3公里,背山面水、座南朝北,由爱国华侨朱海均先生为纪念其先父朱学发而建造。因其外形酷似拉萨布达拉宫以及“其宏壮之规模为北江数府州所未有”,故而称之“广东布达拉宫”。公祠建成于1935年,公祠属中西结合宫殿式的巨型建筑,中西合璧,同时也具有鲜明客家建筑风格。公祠前后座的石门框,共刻有十一匾十三联。十一匾中,国民党党政军要员余汉谋、李汉魂、陈济棠、邓泽如的手笔各占其一,余下七匾及十三联均为清末科举榜眼朱汝珍所作。题写人身份与匾联水准之高,在粤北实属罕见。清朝末年榜眼朱汝珍在《阳山县志》序中有这样的描述:“见其宏壮之规模,为北江数府州所未有。”近百年过…
675、玉岩包氏宗祠
时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泗溪镇玉岩村。该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建筑坐北朝南,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规模宏大,是研究浙南山区清代中后期祠堂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建筑群由牌楼、外台门、头门、前堂、正厅、祭殿、荷花池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整组建筑保存完整,因在山坡上布局建造,建筑因山就势,富有特点。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76、石屏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为清末进士陈鹤亭所建。祠占地3427平方米。它是中国古典式回廊四合院建筑与民间吊脚楼建筑的完美结合;它的布局结构中透着智慧的灵气与精湛的技艺;它的雕饰与结构的简约、精当、色彩之协调,与整幢建筑作为一个宗祠的身份十分贴切,体现了宗祠建造者的十分优秀的内在品质;它的建筑主题是儒家思想观念与滇南侨民、本土民族建筑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与发扬;宗祠的礼仪与教化功能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扩展与升华,保护传统的宗祠建筑,是时代的需要.陈氏宗祠沿中轴线依次为祠门、莲池、0、中殿和大殿。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其前石狮一对,雕琢精湛;莲池上有三孔石桥,雕十二生肖图,其内建筑雕…
677、郭绿荫公祠
郭绿荫公祠,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康乐街道西门社区田下路。清代祠堂建筑,坐西朝东,抬梁式砖木结构,前后四进,风火墙,硬山顶。前置重檐门楼,高大气派,建造精美,门内院落,两侧回廊,门楼内为祠堂建筑。郭瑾,字邦器,号绿阴,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进士,明正统八年任刑部左侍郎。生殁1387--1466年。祠堂所处为明代刑部左侍郎郭瑾(号绿荫)司寇故居,后毁,清同治甲戌年(1874年)建祠,丙子年(1876年)落成。原祠前建有进士坊,“文革”期间毁。…
678、杏坛苏氏大宗祠
苏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区杏坛大街。为明代建筑(约1500年),清代有重修。坐北向南,进深三进,总面阔15.25米,总进深29.38米。硬山顶,青砖木结构,红砂岩石地脚。第一进面阔五间。前后包台共4个。前两包台有八角石柱6条,龙凤抱鼓石一对。后包台坤甸木柱4条,两边石台阶。明间设上、下两门。檐柱为八棱型石柱、六棱型石柱,覆盆式柱础,石质为鸭屎石,檐柱顶木架结构,用一斗两升承托前檩。第二进为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圆型木柱,覆盆柱础。石质为鸭屎石。上盖用驼峰、斗拱承托五架梁,驼峰足饰云水纹,上刻缠枝花,用一升两斗承托。后座为抬梁式蜀柱五架梁,圆型木柱。下为覆盆石柱础,石质为鸭屎石。祠堂是反映明代顺德祠堂建筑…
679、擎柱李公祠
擎柱李公祠位于阳江市阳春市岗美镇隆岗村——武榜眼李惟扬建造。1999年,隆岗村自筹资金9万重修瓦面和地面。三间三进四廊一围堂构成,围堂右侧建一黉门,黉门雕檐斗壁、浮雕灰塑,雄伟壮严,外横额:“敦伦”,内横额“纬武”,对门内横额“-”,外横额“饬纪”。正屋内设两座大屏风,后堂为全村祖先之神位。正屋长42米、宽14.5米,围堂长14.5米、宽14.5米,合820平方米(含围堂)。遗失文物:康熙51年颁发榜眼牌匾、两个进士牌、四个举人牌、神龛、麒麟望月浮雕。…
680、响肠方氏宗祠
响肠方氏宗祠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响肠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坐南朝北,三进两天井。一进祠门,面阔三间,大门位于明间进深二分之一处,形成前门廊后过厅格局。大门背面二层为戏台,面向中厅,单檐歇山顶,台口矮栏,三面敞开,左右看楼相接。二进中厅面阔三间,五架抬梁前轩后双步结构。三进神堂面阔三间,左右厢房各一间。左包屋已毁,右包屋尚存。方式宗祠附属谱馆一座,与主祠相对,且为同期建筑,两进二层四合院。保护范围:东至屋檐滴水外12米,南至后墙外8米土坎,西至惜字亭外5米国道边,北至河边1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上街桥90米,南至保护范围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