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祠篇
301、闻氏宗祠
闻氏宗祠地处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闻江岸自然村西部,据建筑风格及形制判断,建于清代,局部为民国时期改建。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结构,西后侧有女祠间,所以由男女两祠构成。男祠前、后两进,左、右两厢,女祠位于西北角。整个建筑均硬山造。男祠前进为门厅,面阔七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檐施卷棚顶,其余各间进深五柱五檩,穿斗结构。后进大殿,面阔五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檐施卷棚顶,后檐设双步梁,次间用中柱,进深六柱八檩,梢间进深八柱八檩,均穿斗结构。厢房位于天井两侧,均面阔三开间,明间抬梁结构,次间进深三柱五檩。女祠(包括孤寡祠)位于大殿西侧,面阔四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后单步,其余均穿斗结构…
302、宁波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位于海曙区高桥镇新庄村新庄自然村2号,据周氏家谱记载始建于清道光丁酉年间。主体坐北朝南,略偏西,由前、中、后三进及两厢组成,占地面积684.42㎡。前进为门厅,单檐硬山顶平房,面阔七间,进深四柱七檩,明间安两扇大门,左右两侧立一对石狮门枕石,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中进为大殿,单檐硬山顶高平房,面阔五间,明次间进深四柱九檩,五架抬梁前后双步。梢间用中柱,穿斗式结构,明次间后端放有周氏祖宗画像及排位,供周氏族人祭祀。后进为重檐硬山顶楼房,面阔五间,明次间进深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梢间用中柱,五柱落地。前进与中进之间设厢房,为单檐硬山顶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中进与后进之间左右两侧设廊…
303、石门高氏宗祠
石门高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石门村。该祠始建于唐朝高霁的学堂,明朝扩建,座北朝南,为台粱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原为六进,现存五进。依次为门厅、中下厅、中上厅、香火厅、祭祖祠,各进之间以天井相属,前进到后进依山势地形逐渐增高,祭祖祠高于孝恩堂0.80米。宗祠进深长63米、面阔15.28米。脊高6.5米,占地面积945平方米。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覆盆式,方形、六面、八面形等。祠内136根木柱衬托梁枋,柱上架梁,自下而上,逐层升高,直至屋脊,构成一组排列有序的木质构架。驼梁、月梁、撑拱,卷棚、雀替等木结构雕刻较简洁,留有明代遗风。硬山式屋面,天井两侧为单坡,上盖青灰小瓦。门厅两侧建有砖砌…
304、巫公祠
巫公祠位于雅集亭之右,旧时祀商相巫咸及其子巫贤。据邑志载,宋庆元间邑人在虞山之青龙岗掘土得一古碑,-“商相巫咸冢”五个古字,县令孙应时遂建其祠于言子祠之夹室。明嘉靖八年(1529年),知县胡凤请于巡抚、都御史陈祥,提学章衮,始正式檄文建殿及飨堂各四楹于虞山致道观西侧,立石门,表曰:“商贤相巫公祠”,并置司春秋致祭。国子监祭酒、邑人陈寰撰记。明季,被练兵官占为公署。清顺治十年(1653年),王梦鼎、邵灯等将祠改建于昭明太子读书台之左侧,钱谦益撰记,旋废。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知县杨振藻以宾汤门外东庄废庙改祠,迁巫咸木主祀之,后亦废。乾隆九年(1744年),储粮道觉罗雅尔哈善重建于游文书院旁…
305、贞一堂
贞一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渚口村。始建于明,1673年重建,1910年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67平方米。徽州民国第一祠,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木结构,分前、中、后三进。大门两侧有黟县青石鼓一对,雕饰有龙凤呈祥、隐瞒送子等图案。进门为前进,左右两厢,中为通道。过天井即为正厅,正厅有108根立柱支撑,规模宏大,是春秋二祭和举行庆典的场所。后进有东西天池各一,天池四周石柱和栏板上,均刻有各式各样的花鸟图案,如鲤鱼喷月、雁落荷花、松鹤延年、松柏长青等,雕刻精细。过天池为享堂,是供奉诸口倪氏祖宗神位之所。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贞一堂位于祁门县渚口乡渚口村内,是渚口倪氏贞一支派的宗祠。…
306、宝安曾氏大宗祠
曾氏大宗祠位于深圳市新桥街道新桥社区。始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目前的建筑规模成于清乾隆、嘉庆间,为五开间四进三天井的建筑群。总面宽21米、总进深50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包括大门、石牌坊、中厅、后厅、亭、廊等,是新桥、新二、上星、上寮、黄埔等地曾姓的总祠。大门额刻“曾氏大宗祠”,对联为“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内有“诗礼传家”及叶名琛所题“保障一方”木匾。中厅上挂“大学堂”。前厅与中厅间是三间三楼式的石牌坊,雕琢精细的花岗岩石砌筑而成,正面额书:“大学家风”,北面额书:“片石流辉”。前额表彰其远祖曾子的功绩。将曾子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学论视为传家之宝。后额记载番禺小龙始祖曾仕行、新…
307、潜山杨家祠堂
杨家祠堂位于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中涧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建筑平面座西朝东,呈明三暗五状,由前厅戏楼、中厅“四知堂”、后厅寝堂在一条轴线上构成。原旧构面积约700平方米;曾在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公元2004-2005年三次修葺。现有规模已经形成了一个面阔27.30米、通进深42.63米、占地面积约1164平方米的四合院式建筑体系。其中,单檐歇山式戏楼是祠堂里最为著名的建筑,建在前厅。戏楼为两层结构,二层明间为戏台,离地面高约2.8米,左右次间为伶工房。戏台面阔5.5米,进深6米,空间高度约3米;台口有雕花栏杆,台顶有凹面藻井,并使用穿斗法在金柃上制趴梁,构成…
308、尢氏大宗祠
尢氏大宗祠位于杏坛镇北水村。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后座,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建中座,三十四年(1769年)建头门,历时四十二年。坐南向北,三路三间三进,总面阔36米,总进深68.55米。硬山顶,青砖墙。东西有青云巷,偏间。祠内雕梁画栋。前座为红砂岩基础,两边包台,白石门框。中座前面有宽阔的天井和露天平台,长廊阔五间。祠内有碑志多块:一、《新社碑记》,落款为“乾隆四十年(1775年)岁次乙未季春朔越谷旦勒石”。二、《阖族公议附章程碑记》,落款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岁次壬辰孟冬吉旦丕基堂立石”。三、《十四传孙荣附产业土名税亩列》,落款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岁次壬辰孟冬吉旦式谷…
309、铁鞭古祠
铁鞭古祠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铁鞭村七组,荆门市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其古建共三处,最北为道观建筑,共一栋三间,南北排列,最北为正殿,宽9米,纵7.8米,内中部四柱撑梁,梁为三层抬梁,东、西、北三面墙体上嵌柱,墙角各有一柱,墙面上三柱。正殿北设供台,内奉道教神君,殿中为一供桌上有铁鞭、铁鞋等早期遗物。中殿为中心四柱顶一0为近年仿早期修建。外殿分东西排列三间,与正殿同宽。进祠门为拱门,门上嵌书“铁鞭古祠”、“嘉庆五年庚申岁重建”。祠正门外15米为一正六边形香塔,第二层南、北开窗进香。塔南侧为一四层阶式影壁建筑,对塔呈环抱状,北侧书“三仙亭”字样。该古祠是东汉时期当地群众为纪…
310、天塘谭氏宗祠
早在2006年5月,宜章县天塘谭氏宗祠被评为湖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围墙、外檐口四方外延各30米。宜章地域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男耕女织,世代繁衍,形成宗族,为尊宗敬祖而建祠,为光宗耀祖而挂匾,为熏陶子孙而挂联,为追溯世系而修谱,于是,建筑祠堂的形制、装饰厅堂的风格、祭祖程序的模式,编修族谱的格式等,形成本土独具特色的古老文化遗存。它扎根于久远的本土之中,蕴藏于深厚的文化之内,包含了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族谱文化以及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天塘谭氏祠堂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系砖木结构,三进,建筑面积499平方米,占地684平方米,由门楼,戏…
311、西门许氏宗祠
揭阳许氏宗祠位于榕城区西马路中段,距离石狮桥约150米,是潮州后七贤之一许国佐(号班王)的曾祖父许守愚(号蒙泉)为奉祀玉滘公等列祖所创建,始建成于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灰、石、木结构,三进三厅五开间两天井两火巷布局,主座保留有大门、三山门、拜亭、中厅、后厅,保存完好,结构完整。堂内三山门,相传为御赐敕建,是许氏宗祠一大特色,为潮汕祠堂所仅见。祠堂东北侧有许国佐为其亲祖母余氏建造的庶祖祠(堂号“追远堂”),俗称“阿婆祠”,约建于明朝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是揭阳地区尚存的唯一一座建造于明代的婆祠,也是揭阳地区建造时间…
312、黟县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矗立在黟县奕村,占地1200多平方米,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李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重修于清朝。整个祠堂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布局独具匠心,显示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外有小院,进入后方为大门,且为圆洞门,洞内是大院,院中央地面上用碎石镶嵌着一个巨大的风水八卦图,很是奇特。上几级台阶,便是一个长20米宽8米的平台,全由“黟县青”铺成。再上两级台阶,就是祠堂门楼,门楼飞檐翘角,屋脊上有龙、凤、麒麟等异兽石雕,栩栩如生。祠堂内部十二根圆形木柱顶天立地,十二扇屏风门整齐排列,别具一格,为黟县古祠堂之罕见,置身其中,恍若隔世,墙根上新鲜的苔痕泛着淡淡绿,似时光流…
313、土王祠
土王祠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它是古代老司城中土司王宫殿的一部分,位于宫殿的最后一进,专门供奉土司王的历代先祖。土司王宫的其他建筑均已毁弃,仅存这座土王祠。现存建筑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土王祠建在高高的台基之上,分为两进,前进为大门和耳房。大门全木结构,木屋架、木板壁,入口处凹进,两旁向前突出,下部木柱架空,呈吊脚楼状,长长的台阶直通大门。耳房用青砖砌筑,两层,开方形窗洞。这一部分建于清代,门窗线脚等处带有西洋风格。前进和后进之间有一狭长的横向天井,天井正中立一块石碑。碑后面为正殿。正殿高大宽敞,梁柱粗壮。进门的屋宇设有附梁,上面刻文字,记载着修建匠人的一些情况。正殿挑檐枋做法特殊,不是插入…
314、先贤祠
介绍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当年,路易十五一场大病之后,为了感谢巴黎守护-圣·热内维耶瓦的守护,委托苏夫娄设计了这座新古典风格的教堂,并且命名为圣·热内维耶瓦教堂。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教堂改为纪念堂,用来安葬法国名人和伟人,因此被称为先贤祠。教堂正面的设计来源于罗马的万神庙,山墙的浮雕上描绘着法国女神为伟人们戴上桂冠的情景。万神庙中的艺术装饰也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柏辽兹、大仲马、居里夫妇等为法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
315、戚公祠
戚公祠位于于山白塔寺东,在补山精舍之侧,为祭祀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设。浙江参将戚继光(1528~1587年),明代杰出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宁德横屿、福清牛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胜仗,给倭寇以沉重的打击。班师回浙江时,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接风,勒碑纪其功。后人在此建戚公祠,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祠厅建在石岗上,旁有五株苍松,前为平远台,岗台之间跨有天桥。厅东怪石迭垒,中有一石如榻,上镌“醉石”二字,相传为戚公醉卧处。石畔为醉石亭,亭北有蓬莱阁,又有榕寿岩、补山精舍诸胜。祠正厅塑戚公座像,厅两侧壁上悬挂“海疆倭患”、“率兵援闽”、…
316、父子进士祠堂(昂氏宗祠)
父子进士祠堂肥东县西山驿镇东昂集行政村祠堂于清代乾隆辛丑四十六年(1781年)落成。共三进五开间,原有屏门隔扇108扇。前院两棵天竹分为两边,至今完好无损。祠堂大门有1对石狮看守,门外两边是八字门。据史书记载:解放前从桥头集到柘皋,昂集是必经之道,南来北往的官人经过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敬。昂绍善:字元长;安徽昂集人。清朝著名大臣。在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考中进士,官居内阁中书,位列台辅高位。其子昂天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亦中进士,官居山东德州平原县知县。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皇帝连下二道诰封,赠昂氏父子皆为文林郎;封昂绍善妻梁淑慎、昂天曾羽妻阎终温为孺人。同…
317、雷州莫氏宗祠
雷州莫氏宗祠位于雷州白沙镇东岭村。明代休宁县知县莫汝翰倡建,是明末清初柬埔寨和越南著名华侨、越南河仙镇开发者“开国上柱国大将军开毅公”莫玖(1655-1735年)的祖祠。平面为四进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硬山顶,总面宽20.85米、总进深66.3米,占地1382平方米。大门原建有“德泽流芳”石坊,已毁。正厅右壁嵌有明万历年间镌刻的“莫亚崖七十八岁像”,上刻成化举人柯时复撰《莫公像赞》,左右刻明嘉靖进士、南京礼部尚书王宏海题赠对联。第三进魁星楼。后进以铁力木大柱抬梁,气势宏大。全祠共有厅房12间,祠内仍存明万历十九年《海康莫氏族祠记》、二十四年《莫氏嗣宗祠记》、二十五年《莫公亚崖祠田跋》、二十八年《…
318、愈乔二公祠
愈乔二公祠座落于香港新界元朗屏山邓氏宗祠的南面,位于坑头村和坑尾村之间。它由邓族第十一世祖邓世贤(号愈圣)和邓世昭(号乔林)昆仲于16世纪初兴建,距今已有逾500年历史,为屏山文物径的重点文物之一,并于2001年12月14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愈乔二公祠除了是祠堂外,在1931年至1961年间,达德学校在此开办,是屏山各村子弟读书之场所。愈乔二公祠为三进两院式建筑,结构和规模与邓氏宗祠相若。据祠堂正门石额所载,清光绪年间(1875年至1908年)曾进行大规模修葺,但基本上仍保持原来的结构和特色。愈乔二公祠曾作多次维修,全面的修缮则于1995年完成。现在的愈乔二公祠仍然是一派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
319、龙现吴氏旧宅(含家庙、宗祠)
龙现吴氏旧宅(含家庙、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近代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旧宅为中西合璧式建筑。坐东朝西,平面布局为两进一照壁,并设厢房,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032平方米。门楼为八字形,立面为巴洛克风格。宅楼,五间三层,进深十三檩,两侧厢房各为六间两弄二层楼。家庙位于宗祠北侧,坐东朝西,布局为前后两进,呈“凸”形,总面积476平方米。一进,面阔五间,进深九檩,明、次间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双步,均施藻井。二进整体为石质构筑,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五架梁前后双步。宗祠位于旧宅北100米,坐东朝西,布局为五间三进,建筑面积501平方米。一进,进深九檩,明间置戏台,歇山顶建筑。天…
320、磻溪村汪氏宗祠
磻溪村汪氏宗祠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点:景德镇市浮梁县时代:清汪氏宗祠始建于同治十一年光绪元年告竣。宗祠属典型的徽派建筑,座北朝南,气势恢宏。宗祠宽18米,深66米,总占地而积1188平方米,整栋建筑为三进,由前院、大门、戏台、过厅、正厅和后殿组成。一进宗祠前院一对硕大的石鼓旗杆石十分耀眼,一鼓足有一吨重。宗祠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内部抬梁穿斗式构架闱以高墙,中进过厅青石板铺就,正厅的川梁,金柱硕大,6根金柱围粗4尺有余,祠高14米,梁上精雕戏史人物,并配以祥云,彩色图案,斗柱为标准南方式,节头相坎嵌,配以象、狮、如意等木雕,绘以朱红、飞金,人物栩栩如生,戏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