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永安市旅游
永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永安宝应寺
宝应寺坐落于吉山村口,东靠北陵山,面临文川溪。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几经战乱焚毁,尔后多次重建。1984年3月,由释寂理法师与刘明如居士募缘在旧址建房居住修行,取名宝应精舍。1985年初又筹款陆续扩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千手观音殿、海会塔等。现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是年改为宝应寺。1987年12月24日,宝应寺经三明市委明委(1988)2号文件批准开放。该寺院在创建文明寺中成绩显著,1990年至1992年连续2年被永安市佛教协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贞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罕见的一座大型民居建筑,省内现存最完好的古代夯石建筑之一。以其精堪的清代建筑艺术风格,被誉为“闽中瑰宝”,是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实体的活化石。安贞堡于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由当地乡绅池占瑞、池连贯父子鉴于清末匪患四起,倾其万余资财,建此土堡,历时14年完工。1991年3月,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修复开发安贞堡。安贞堡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坐西朝东,前部呈方形,后部为半圆开,依山而建,逐次增高,远远望去,层次分明,气势不凡。外墙用厚石加土夯制,高9米,厚4米,建有5口水井,12个厨房,大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陈氏大宗祠
位于永安市贡川镇城南巫峡头陈氏大宗祠是明代宫殿式建筑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其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是陈氏入闽始祖唐中丞搽陈雍的纪念祠,清代康熙、光绪年重修。宗祠坐西朝东,现存一进门楼和二进正厅,造型古朴典雅,结构厚实,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为抬梁和穿斗结构,中堂有神台,设五个神龛,分别崇祀唐代入闽始祖陈雍和宋代陈瓘、陈渊等人。歇山式门楼正中,“陈氏大宗祠”五个大字遒劲有力;大门两侧,石狮雄踞;二进石华表上世承天宠大字描金;焚纸宝库、花木草坪及两边厢房布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文庙
永安文庙,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清代以前的四百多年间,始终是祭拜孔子的圣殿,也是全县唯一的官办儒学。民国初期,永安县第一座新式国民教育学校诞生在这里。抗战期间,省政府办公厅、省立永安师范相继在此落户。建国以后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庙一直是永安专署、永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据永安县志记载,文庙建成后,从明成化八年(1472)至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间,有过7次重修记录。有着550年历史的永安文庙(大成殿),历经沧桑,保留至今,是我市城区唯一见证了永安合个历史发展过程的明代建筑。为满足永安市民的愿望,2004年永安市人民政府决定,对有着550年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抗战旧址群
永安抗战遗址群位于福建省永安市,是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从福州内迁至福建中部山城永安,作为战时省会长达七年半(1938年5月—1945年10月)之久。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爱国进步人士、热血青年和一些身份隐蔽的共产党员云集永安,组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文化大军。他们以笔墨作刀枪,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舆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活动,使得永安成为东南抗战文化的一面旗帜。永安抗战文化遗址群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有挹秀楼、渡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陵
北陵座落在吉山村头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北陵出名不仅有八仙到这里游览,还因为曾有林氏真仙和马氏真仙在此-过。因此,北陵古今有名,远近闻名。北陵的景色绝佳,景点颇多,遗迹不少,流泉飞瀑、老藤古洞、十景等,仅摩崖石刻就有二十二处,不似有些新开发的风景区,胸无点墨。北陵第一处所见是永安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7月立的石碑,碑文刻着“市级文保单位,北陵摩崖石刻”字样。进入“北陵风景区”石柱山门,沿着游步道上行,不远可见一座横跨山沟的石桥,在石桥边耸立的石壁上刻有“飞鸿桥”三个大字,为吉山秀才刘振德所书。桥这头有一尊巨岩裂作两半,一半仍立着,一半倒下。传说因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位于永安下吉山中心,这里是抗战时期省教育厅所在地、古祠堂,市级文物保护点。刘氏宗祠又名崇仁堂,坐北向南,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595平方米。每年农历九月初一,上下吉山村刘姓后代在此祭祀开基吉山的第一代始祖刘贵三(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从渔沄迁吉山)。因是刘氏大宗祠,所以常作大修膳,是所有抗战遗址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处。刘姓是中国当代的第四大姓。吉山刘姓,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是汉高祖刘邦之第刘交的后裔。据《刘氏族谱源流序》载:刘氏入闽始祖刘赐于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从江西广信府铅山县迁徙剑浦(今南平)定居。第三代孙刘天牧,在北宋元丰三年(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炼林氏宗祠
大炼林氏宗祠座落在燕西街道办事处大炼村。宗祠始建于元末明初年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林家木(又名林翊)筹资改建。宗祠占地面积1186平方米,建筑面积467平方米,原主体建筑为木质结构,由正堂、廊庑、厢房、天井、宗祠大门、围墙等组成。解放后宗祠被作为学校的办公室、教室、厨房、教工宿舍使用。宗祠内设遭严重破坏,祠前石旌表已损毁。公元1980年学校迁出由林氏后裔德伟等人组织了修缮,初步恢复了宗祠作为祭祖的活动场所。随着悠悠岁月的流逝,栉风沐雨,宗祠日趋破旧。公元2008年4月由大炼村林氏后裔德厚、洪通等宗亲捐款集资10万余元(其中洪通个人捐资6万元),并指定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贡川古城墙
导游位于永安市贡川镇。介绍城墙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由青砖丹石砌成。当时倭寇进犯,有识之士倡议筑堡自卫,众人捐银6000余两,历时数载而成。古城墙绕贡川城一周,原长3100米,现遗留1300米左右,高约7米,底部均用青砖筑成,每砖重约15公斤,砖上刻有“贡川”、“贡堡”字样,故贡川城墙又称“贡堡”。此外,还刻有“黄瑞四”等烧制工匠的名字,以防城砖挪为他用并确保质量。城墙内外路基各设马道以方便村民通行。马道中置条石、旁垒卵石,现存不多。福建三明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兜祠
罗兜祠座落在永安市青水乡龙吴村村光坑自然村,是祭祀“闽王”王审知的祠堂。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王审知率军入闽,途经龙吴光坑,随军的王母徐氏夫人因病逝世,王审知就地安葬母亲,并留下一批亲兵守陵。五代时期,王审知第四子王延政的后代来此居住,并建祠,取地名“罗兜”。上世纪三十年代,罗兜祠被尤溪军阀卢兴帮军队烧毁,现在的“罗兜祠”为1981年重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一,全省各地及浙江、江西、广东的王审知后裔均前往“罗兜祠”祭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王祠
江王祠座落在永安市大湖镇坑源村。建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江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个儿子李元祥的封号。唐武则天当政时,-李姓皇族,李元祥的后代逃往福建,其第六世孙李尚昊辗转逃往永安的槐南乡皇历村,建“江王祠”;后代又迁到坑源村,建“江王祠”,祭祀先祖。其后裔繁衍全省各地及台湾。如今台湾的-,新加坡的李光耀均为该李姓的支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凌霄塔
俗称北塔,在市龟山北面山丘上,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与南塔同为永安开县塔。塔高32米,楼阁式七层六角。明万历、清康熙两次重修,1981年重修,各层有半圆卷门。1984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登云塔
俗称南塔。在市南岭南山上。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是永安的开县塔。塔高28米,砖石结构,砌七层八角、楼阁式,明嘉庆、清康熙年间两次重修;1981年重修,1984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宝焌故居
李宝焌故居位于永安市贡川镇洋峰村,年代为1886年。简介:又名永福堂,清光绪十六年(1890)建,坐南朝北,由门楼、围墙、空埕、下堂、正堂、厢房、化胎、护厝等组成,建筑面积524平方米。砖砌门楼,三楼四柱。下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均为穿斗式梁架,悬山顶。李宝焌(1886—1912),字焜甫,中国飞机制造、飞行先驱。2013年,李宝焌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面外延3米,南面至村道,西面至李道祥住宅,北面外延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党台湾党部旧址—复兴堡
国民党台湾党部旧址—复兴堡年代:1943~1945年座落地点:永安市燕西街道文龙村简介:旧址为清代中期始建的方形土堡,占地面积1979.6平方米。抗战时期,先后在此设立福建省中央银行、福建省邮政管理局。1943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党部奉命从漳州迁设于此,直至1945年11月。保护范围:东面、西面各向外延伸20米至民宅,南面、北面各向外延伸20米至水田。2009年,国民党台湾党部旧址—复兴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共国际师马洪旧址
少共国际师马洪旧址位于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旧址包括逢源堂和作求堂,均始建于清。洪田是永安连接中央苏区的重要枢纽,是筹粮筹款、转运资材的重要集散地。多支红军部队多次进入洪田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农工会、农会、反帝拥苏风吹草动盟会、互济会,成立了赤卫队、儿童团等组织,发动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少共国际师曾进驻马洪村逢源堂开展宣传等活动,留下众多的标语,现尚存红军标语近200多条;红十五师在作求堂设立指挥部和战时医院,现保存较为完好的红军标语还有近60条。2018年,少共国际师马洪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陶革命旧址群
小陶革命旧址群位于永安县小陶镇垇头村、美坂村、石丰村、小陶村、吴地村、寨中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包括北上抗日先遣队驻扎点暨红一军团垇头战区指挥部旧址善庆堂和仁和堂,红九军团指挥部旧址管辉彩老厝,红一军团二师指挥部旧址瓦窑头厝,红军临时战地医院旧址吴氏宗祠万兴堂,红一军团驻扎点积庆堂、树德堂、肇光堂,东方军暨北上抗日先遣队驻扎点树荆堂,张家山苏维埃旧址及小陶战斗矮岭遗址等。各旧址墙上多有红军标语,矮岭战斗遗址保留着战壕和红军墓。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决定以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在红九军团的护送下,从瑞金出发,经长汀、连城等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历江王祠
皇历江王祠位于永安市槐南乡皇历村,年代为清。简介:坐东朝西,由泮月池、正堂、化胎组成,建筑面积213平方米。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带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梁、枋、雀替、驼峰等部位雕有花卉、龙凤等吉祥图案。2013年,皇历江王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面至黎茂添竹林50米,南面至罗旺钱厝15米,西面至刘学书农田30米,北面至公共小路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安仁桥
永安安仁桥位于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三房村,年代为清。简介:清嘉庆八年(1803)重建。木构伸臂梁廊屋桥,西北—东南走向,跨溢洋溪,桥身长28.1米,宽6.2米,廊屋9间,每间用4柱,七架梁,桥中设藻井,四面檐檩下设挡雨板,歇山顶。2013年,永安安仁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周边各外延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临堡
福临堡位于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上洋村,年代为清。简介:清嘉庆年间(1796—1820)重建。坐西朝东,由堡墙、大门、侧门、主屋、环堡廊屋及防御设施等组成,二层方形土堡,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花岗岩石拱形大门;主屋面阔五间,进深八柱带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脊梁、驼墩、雀替、枋等雕刻精美。2013年,福临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堡周边各外延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