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武威市 > 凉州旅游
凉州文物古迹介绍
下双大庙及魁星阁
下双大庙及魁星阁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下双乡下双寨东侧。大庙建在高3--5米的双层夯筑土台上。魁星阁建在大庙东南角2米高的土筑台基上,为二层八角式圆顶建筑,自下而上由覆钵、露盘、圆光构成,顶部为绿色琉璃瓦,上有葫芦形宝瓶。有清嘉庆时八角藻井匾额一块,上书“笔点青天”。建筑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建筑风格和工程技术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罐滩遗址
瓦罐滩遗址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下双乡蓄水村东1.4公里。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0.5米。地表散布大量彩陶片,采集有夹砂和泥质红陶片,彩陶纹样有鸟纹、鱼纹、三角纹、草叶纹,器形有。另有石刀、石斧、石磨、石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分布与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茂林山遗址
茂林山遗址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李府村西1公里。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存。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0米。采集有彩陶片、夹砂红陶片,饰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圆圈纹、波折纹,器形有单把筒形杯、小口广肩双耳瓮等。另采集有砍砸器、刀、斧等石器。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分布与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景寨墓群
王景寨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河乡王景寨村东北2.5公里。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表有砂砾堆筑封土堆及墓道,墓道长10--25米,封土堆底径5--10米。暴露砖室墓多座。1975年清理1座,为八人合葬墓,出土有陶器、金器、漆器及丝织品等随葬品数十件。墓群保存较好,对武威汉墓的分期断代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旱台子墓群
旱台子墓群位于武威凉州区古城乡陆林村沿山一带台地上。遗址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500米。地面有封土堆,较大的有10多座,高约3-5米,直径8-10米。1981年,在被洪水冲开的一座大型汉代砖室墓0土有灰陶罐、陶钟及铜钱等。此外,这里又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红陶、灰陶和彩陶片等遗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祥滩墓群
洪祥滩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乡天泉村西南2公里。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大部封土堆已夷平为耕地。1982和1989年先后清理已暴露的砖室墓4座,出土有有绿釉陶器、灰陶罐、红陶器、铜弩机、五铢钱等遗物数十件。墓群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汉代史和墓葬的特征及分期断代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威大云寺铜钟
大云寺位于城东北隅。原为前凉国王张氏的宫殿。前凉王张天锡升平年间,舍宫置寺建塔,本名宏藏寺。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天下诸州各置大云经,遂改为大云寺,后又改名为天赐庵。西夏时,改名为护国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就是天民安五年(1094)为重修寺院感通塔而立,即《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大云寺是历史上的名刹古寺,在古代不仅是国内游人游览的重要胜地,也引起了国外僧人的高度重视。明洪武年间,日本僧人沙门志满远渡重洋,主持募化重修该寺院,被传为中日友好史上的佳话。直到明清,仍然是香火不断,兴盛不衰。1927年大地震,寺院基本被毁,唯有钟楼岿然独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沙滩墓群
西沙滩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下双乡俞家湾村西500米。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地面有砂砾堆筑封土堆多座,圆形,底径5--10米。暴露多座砖室墓,出土有灰陶罐、壶、绿釉陶钟及泥质红陶灶、罐残片等。墓群保存较好,对汉-古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狼洞子滩墓群
狼洞子滩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王家新庄村西南2.5公里。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曾暴露1座砖室墓,砖长0.38、宽0.2、厚0.05米。墓群保存较好,对我省汉-古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坡墓群
东山坡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南营乡南营村东1公里。面积约15万平方米。暴露有土洞墓,出土有灰陶罐及绿釉陶碗等。地表可见暴露的棺木。保存情况较好,对我省两汉考古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