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 > 泾县旅游
泾县文物古迹介绍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为烈士陵园位于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整个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以-亲笔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为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陵园入口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变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形成纪念性空间的第一序列。进入陵园后,沿台阶向上三十米,是一个不规则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新四军军部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泾县城西25公里的云岭地区。云岭是黄山的余脉,海拔500多米。在云岭与四顾山之间,形成了一条东西长15公里的山冲,其间分布有罗里村、汤村、高岭村、新村、南堡村、章家渡、中村等30多个自然村庄。1938年7月1日,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地区后,军部司令部及其下设机构就设在以罗里村为中心的许多村庄里。至1941年月4日撤离,新四军军部在云岭3年之久。1937年12月,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我党在湖北汉口建了新四军军部。1983年1月在江西南昌正式成立新四军,由北伐名将叶挺任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昂为正、副参谋长,
水西双塔
泾县水西双塔,一为大观塔,一为小方塔。大观塔始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宁国府志》、《泾县志》的记载和现有塔上的题记刻石,都证实了这一点。大观塔共七层八面,底层直径11米、壁厚3.1米,每面均有砖圈拱门,层层用叠涩法砌出短檐,檐下有仿木结构的凸出斗拱,每层出檐双层,砖块错落有致,形成工整的图案,层与层之间的转角处用半圆形砖砌成半圆柱,整个塔体显得凝重、壮丽。塔内原有楼梯和楼板,今已无存,何时被毁,尚无确切考证。传说太平军占领泾县后,当地的财主、官僚为逃避太平军,躲进塔内,抽去底层楼梯,太平军无法登临,便在塔内堆集柴草,一把火从塔底烧到塔顶,塔刹也在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吊栋阁
吊栋阁位于泾县西南章渡镇的“江南千条腿”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瓦房木板结构,前店后宅。房屋一面临江,用木柱悬空支架在青弋江上,河水从其下潺潺流过,极富江南水乡情调,由于此建筑一户接一户,绵延一、二华里,所用木柱逾千根.故称“千条腿”。隔河相望,青瓦木屋沿河摊成了长长的一片。恰似一张大木排顺流而下;入夜灯明,灯光倒映河中,水上水下“万家灯火”,相互辉映,十分壮观。独看一家一户,又似一盏盏吊在灯杆上的灯笼,故又称“吊灯阁”;由于宅房主要粱架是用木柱支撑在空中,故又有了第三个名称“吊栋阁”。一处建筑,有如此丰富而又形象生动的名称,足见建筑者的匠心独运和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济明清古建筑群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古雕、砖雕、木雕在查济随处可见。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田洋船屋
黄田洋船屋位于泾县榔桥镇。经过四季风雨和历年霜雪,至今,洋船屋风范依旧,古韵依存。那青砖黑瓦于陈旧清幽间诉说着历史的曲折幽深,见证着主人的聪明才智。追寻洋船屋那散发出的独特魁力,你会被一种美所深深感动。洋船屋在泾县黄田乡境内,其外形酷似轮船,人们称之为洋船屋。在清朝中期,上海等港口才刚刚出现洋船,而在交通闭塞的黄田山区,就已造出了设计精巧、结构别致的洋船屋,堪称是件奇事。洋船屋,又名笃诚堂,建于清道光末年,其四周围以高墙,两侧开有深渠,围墙及屋体皆仿轮船外形依地势而筑。“船头”呈尖角状,院墙的尖端微微上翘,院内的花园和塾馆,其高度不出院墙,亦无明显高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翟氏宗祠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北,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规模宏大,建筑面积约3524平方米(含偏房,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传说,1607年,翟氏家族出了一名叫翟国儒的文武状元,被明万历皇帝封为镇抚大将军,翟大将军奉命在云南平定叛乱,平叛结束凯旋而归时,被0臣害死。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匾一块,此事轰动江南。后许多地方纷纷仿建翟氏宗祠,但没有一个祠堂的规模能与翟氏宗祠相比。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狮,祠内有前厅、天井、享堂和寝楼。地基为花岗石铺成,建筑采用银杏木、红木、楠木等名贵木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县吴氏大宗祠
吴氏是皖南名门望族自北宋迁居以来,人文蔚起,堪称泾县第一家,茂林吴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宗祠主体五楹三进,建筑面积1131平方米,吴氏宗谱记载,明崇桢已卯年(1639)湖广布政使吴尚默倡建。1941年新四军撤离皖南时,在此祠召开告别大会,又为革命遗址。是现存宗祠当中,唯一称“大宗祠”的,是茂林吴姓的祠堂。祠堂大门上的横额“吴氏大宗祠”五字,为明邑庠生吴国抡所书,书法苍古奇逸,如老树枯藤,互为撑柱;天梯石栈,自相钩连。大门两边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县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泾县桃花潭镇(古称水东、南阳镇)境内,桃花潭东岸。整个水东的地形呈关公大刀形,沿河为刀口,而文昌阁就恰似大刀上的一朵红樱,闪亮夺目。文昌阁为乾窿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水东翟氏共同筹资兴建,“计费若千金”,“巍巍砥柱,八面森然”。据说,接清朝旧制,一族出二十位举人之后方可建造文昌阁。而水东翟氏为皖南旺族,“十步之内,芳草萋萋”,清初翟氏共出二十三位举人,被乾隆恩准建造文昌阁。阁基高一丈,阁高三层共计七丈三尺五寸;广围十四丈四尺。阁平面呈八角形,三层八角均系风铃,最上层为铁铃,下面两层为铜铃,微风吹拂,铃声朗朗,十里可闻。三层屋面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琴溪古窑址
琴溪古窑址位于泾县城东北14公里处的陶窑村。村西有凤凰山,北为虎容山,南有龙山,东有白云山,东北有青龙山,西南有窑笔山,均为不太高的丘陵。村西3公里处,琴溪河由南向北流入青戈江。陶窑村及村南的径县陶瓷厂,至今还在用龙窑烧造缸瓦陶器。村内及四周到处散落着陶片,村西南200米处的龙山脚下,一大片陶器堆积尤为瞩目,面积达数百平方米,厚度达6米以上,村北的虎容山南坡山脚,也有面积很大、堆积很厚的陶窑址堆积,较村西的时代要早。从这些窑堆积往上到虎容山坡腰部,遍地分布着古代青瓷片。从虎容山向东,也有一片范围很大的青瓷窑址堆积,主要分布在青龙山的西南坡及山脚下,当地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墓
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墓位于泾县城西北25公里、云岭乡南堡村后黄龙岗。该墓葬有新四军蔡启等131位指战员的遗骨。该地是一条高10余米、长约1公里的黄土岗,南北绵亘,远看像一条卧龙,故名黄龙岗。岗上有一条人行小道,是旧时云岭至泾县的必经之路。小道右侧约7米处的土岗上,有一座土墩,墓高2米、长3米,墓前有碑,碑高1米、宽0.78米,于1952年闰五月二十日,楷书,落款为柳松林、章志明等51人。皖南事变后,烈士坟莹散布在云岭的山山岭岭,不能公开祭扫。当地农抗会的会员自发组织起了“孤坟会”,将烈士遗骨集中在一起,筑起一座坟墓,每年清明以挑孤坟为名,对烈士的坟莹进行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稼祥故居纪念馆是晚清时期的徽派建筑,位于泾县岸厚村,是晚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纪念馆由序厅、展厅和游客中心3部分组成,宽敞的后庭院浑然与王稼祥故居连成一体。序厅迎面台座上矗立着王稼祥青年时代的纪念雕像,背景线刻浮雕揭示了革命家一生走过的风云变幻、艰难险阻的革命里程。左右列置的四块将军红石碑,镌刻了稼祥青少年时代给乡亲好友的书信原文节录,闪烁着革命家早期已有的进步思想。序厅右侧的陈列室,以《永远的稼祥》为陈列标题,展示王稼祥同志生平,分为:风华年代、革命岁月(上)、革命岁月(下)、杰出外交和永远缅怀5个部分,通过200余张历史照片和百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稼祥故居
地处安徽泾县西南桃花潭镇厚岸村,距县城48公里。故居徽派风格,馆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纪念馆由序厅、展厅、游客中心三部分组成。故居1986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由王稼祥故居纪念馆、故居、东台书院等景点组成。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位于王稼祥故居前,建筑面积1130㎡,徽派风格,馆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纪念馆由序厅、展厅、游客中心三部分组成。走进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汉白玉雕像,他面色沉静、目光有神凝望着远方,眉宇之间微蹙,左手拿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隐仙洞摩崖石刻
隐仙洞摩崖石刻位于泾县榔桥镇马渡村倪家村名组的紫山上。为石灰岩溶洞,山脚下距徽河水面60-70㎝处有古栈道遗迹,该栈道即为泾县西南乡至旌德县境的古道。隐仙洞中央从洞顶倒悬下来一根直径约一米长三米多的石柱,离地不足半米,顶上根部有一块隆起,梢部渐细形状酷似男性生殖器,故当地人又称它为马石胯。相传不孕之人只要喝了石柱上滴下来的泉水,便可得子。洞外石壁上另有一处石穴,称为“女阴壁”,也是当地人生殖信仰的神物。至今仍有邻近百姓到此祭拜和祈福还愿。据传隐仙洞附近有20多方摩崖石刻,目前已发现的有12方。因其洞内形似阳物的钟乳石、溶洞内外多处摩崖石刻以及古栈道、独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项英、周子昆殉难处蜜蜂洞
项英、周子昆殉难处蜜蜂洞位于泾县茂林镇濂长村赤坑山。因其山顶圆形石峰被当地人称为“蜜蜂桶”。桶底端一洞中开,为天然原始岩洞,称之为“蜜蜂洞”。洞口高1.8米,洞宽2米,深4米。蜜蜂洞险峻、隐蔽、攀登艰难。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政委兼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在此洞中隐蔽月余,住在岔坑口的山民姜德贵,每隔一天送去干粮咸菜,并在家门口晾晒红、白不同颜色的衣服报告国民党是否进山“清剿”。姜家的住屋被敌人烧毁三次,但他依然在坑口搭草棚居住。1941年3月14日,项英、周子昆二人惨遭叛徒刘厚总杀害,烈士遗骸被掩埋在距蜜蜂洞不远的石壁下,1952年移葬南京雨花台。保护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魁山·飞雄塔
魁山位于泾县茂林镇区南行约一公里处。此山拔地突起,独耸一峰,圆如古钟,秀拔出众。飞雄塔山顶高处有座三层六角砖塔,飞檐翘脊,古意盎然,塔心内空,有梯可登,直上三层,该塔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县贡生吴延选出资兴建,名曰飞雄。建国后,政府在魁山上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墓,辟为烈士陵园。这里安葬了红军将领寻淮洲的忠骨,现藏有陈毅同志于1938年5月率部队东进抗日途经茂林时,为寻淮洲烈士撰写的墓志铭,该碑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此外还安放了在“皖南事变”中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遗骨,陵园青松挺拔、环境幽静,令人肃然起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踏歌岸阁
踏歌岸阁位于泾县城西40公里的桃花潭镇,其下为东园古渡口。相传这里是唐代豪士汪伦送李白处。时李白应汪伦邀请,畅游桃花潭,离去时汪伦送他至渡口,踏歌送行,后人为纪念李白与汪伦的情谊,称东园古渡口为“踏歌古岸”。明代,当地人在岸上建“踏歌岸阁”,清乾隆年间重建,民国初复修。踏歌岸阁为一古时渡口建筑。它的位置正好选择在出阁将上船过渡,入阁即进南阳古镇的正街,进出南阳镇都十分方便的位置。同时,出阁正好面对桃花潭,潭水清冷镜洁,黛蓄涟漪,奇石“象鼻子”伸进潭中,望去诚如大象吸水,潭岸即是仙墩,上筑有“怀仙阁”,在踏歌岸阁的门洞中望去宛若一框十分秀丽的山水画;入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琴高山摩崖石刻
琴高山摩崖石刻位于泾县琴溪镇。琴高山又名狮子山,位于琴溪镇琴溪村境内,北东走向,琴溪河自东向西环绕山体流淌。相传汉处士琴高曾在此山炼丹,后得道成仙,“控鲤升天”,山因此而得名。唐宋以来名流学者游踪不绝,并留下众多诗篇或题刻。摩崖石刻位于琴高山西北部的悬崖峭壁上,共有自唐至清的历代石刻25方,其中字迹清晰可辨者尚有13方。琴高山巍然屹立在琴溪之滨,又名琴高峰,旧时亦称琴高台。相传汉处士琴高公炼丹于此山,得遵成仙,而后在此“控鲤升天”.此山此水也就因是而得名。清代赵青藜作《琴高曲》云:“泾川城北琴溪峰,下有一洞开玲珑,道是琴高--处,丹成御鲤培天风”。其山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县广教寺塔
广教寺塔位于敬亭山下,俗称双塔。建于北宋绍兴三年(1096年),是一对比肩而立的方形古塔,也即驰名全国的宋代双塔。双塔是唐代遗风的宋代砖塔,反映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和风格。塔高约20多米,各有七层,平面皆四方形,中间设有塔心柱,外观为仿木结构式。整个塔身大部用佛像砌成,每层每面用圆柱砖条分成三间,中间是圆拱门,有阑额,转角圆形,角柱有“巷杀”、“侧角”,檐为华拱出跳。墙面饰有宝相花,呈现着佛教特有的庄严静穆的气氛。塔内面积较小,原有楼板,可援梯而上。双塔对峙,直线距离26.90米。东塔稍大,每边2.65米,西塔每边2.35米。因建造年代久远,双塔顶已毁,残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岭宣纸作坊遗址
小岭宣纸作坊遗址位于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年代为明清。2019年,小岭宣纸作坊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