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 > 登封市旅游
登封市文物古迹介绍
登封崇福宫
崇福宫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市区北部,嵩山太室山南麓万岁峰下,距市中心2公里。初名万岁观,创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宋代改名崇福宫,面积现存约5000多平方米,保存古建筑30多间,古树名木50余株,历代碑石10余品。为河南省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建筑,唐高宗时在万岁观内建太乙祠,因祈雨有验,改万岁观为太乙观。五代间废毁。宋真宗时(公元998-1022年)把观提升为宫,更名曰崇福宫,对宫院大加整修,并由宫廷管理,到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宫内建筑达一千余间。是北宋皇室夏季避暑的离宫。比较重要的碑刻有《寇谦之传》碑,《元圣旨碑》等。还有中国现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龙潭寺
龙潭寺位于登封市龙潭寺村,现存主要建筑清代中佛殿,进深三间,单檐硬山式建筑。整个大殿东西长13米,南北深12.97米,面积为165.61平方米,平面布局呈方形。内柱配置采用减柱造,殿外前檐下施单昂三彩斗拱;原安装的格扇门窗已更换,仅有痕迹,前檐柱础为束腰覆莲、鼓形柱础,石雕图案细腻精致。殿顶前后坡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两面砖雕大朵牡丹和游龙等图案,二端置大吻,造型优美别致,突出了清代的建筑特点和精雕细作的艺术风格。龙潭寺内现存碑刻三块,其中位于大殿前檐东西两侧各一,重修《龙潭寺中佛殿及水陆六祖圣母山门碑记》清乾隆四十八年十月,内容刻施主姓名,为捐献银钱的记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许由墓
许由墓(含庙、石寨),位于登封市东南20公里的东华镇刘庄村,墓、寨位于箕山上,庙位于箕山下,均为山坡及台地。墓冢朝向西北,位于寨北,墓冢呈圆形,直径约19米,周长约60米,墓冢高约6米,冢前有石砌供案,冢下有1.70—2.50米高的山石砌墙。寨分大寨和小寨,山石垒砌而成,小寨北部环绕墓冢。寨门位于南寨墙的西段,寨门为拱券状,平面为凸字形。许由庙位于箕山下西南侧,槐里村南部,庙坐北朝南,创建于何时无考,现存正殿一座,东西厢房各一座,明代万历年间登封知县邢州傅梅刻立的“箕山”碑一品,清代刺柏一株。许由乃上古贤士,尧帝曾想让位于他,他坚辞不授,后来尧帝让他做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家沟口遗址
宋家沟口遗址位于登封市中岳办事处、寺里河与奈河交汇处北岸的台地上,遗址中间略高,南部稍低,上世纪五十年代文物调查时发现。遗址东西宽250米,南北长300米,面积约7.5万平方米。从遗址内新店通往华楼的田间生产路两侧地堰上可明显看出文化层和灰坑的堆积,文化层厚约1—2.5米,内涵较为丰富。在路东耕地的地表内,捡到有少量陶片,遗址西部被新店至华楼公路挖去部分外,其他部分保存较好。整个遗址均为耕地。从采集到的遗物标本来看,陶器有:陶鼎、陶鬲、陶甑、陶钵、陶罐、澄滤器、黑陶杯、陶瓮、泥质红陶鼎、板瓦(内有方格纹)等;陶质均为泥质红陶和泥质夹砂灰陶、泥质灰陶、磨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永泰寺
永泰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西北约11公里处的太室山西麓,坐东朝西,面对少林寺,背依气势巍巍的望都峰(因站立峰顶可眺望九朝古都洛阳而得名),北临秀丽多姿的子晋峰(因周灵王太子晋在此居住修道而取名),南有知崖万壑的少室山和碧波荡漾的少林水库。这里群山环绕,峰峦叠翠,林木葱郁,溪水萦回,宝塔点缀,景色清幽。寺前的登偃旅游公路南行1公里与207国道相连,交通方便。永泰寺是佛教禅宗传入中原后营建的第一座女僧寺院,还是我国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尼僧佛寺。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泰寺始建于北魏,原名明练寺,唐代易名永泰寺,金代更名永禅寺,元朝以后又复名永泰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碑寺造像碑
刘碑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南20公里刘碑村,北齐天保八年(557年)豫州剌史刘碑等人刻立。后人因碑兴建佛寺,因名“刘碑寺”,又为保护此碑建碑楼,俗称“碑楼寺”。《金石萃编》云:“碑楼寺在县东四十里石淙东源上,内有豫州刘剌史碑,北齐天保八年丁丑立。刻划佛像,文列上方,字殊鄙劣。剌史名碑,无佛处镌诸人姓名,俱刘氏名。文纪刘碑为首造碑文缘起也,村落沿其名曰刘碑”。原建碑楼和寺院早已损坏,面貌全非,寺内建筑多系清末重修。民国年间,寺院保存尚为完整,寺院面积1千多平方米,前有山门,左为客堂、关帝庙,右为客堂、六祖殿,后面正中为佛祖殿,左为火神庙,右为老君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大法王寺
法王寺位于登封市区北五公里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北依嵩岭,含抱如椅。俯瞰二熊诸山,排列如拱,山峰罗列,溪水潺流,苍松翠柏,景色秀丽。寺东有峡,形若丰园形大门,位嵩山顶端为“嵩门”,是登封八大景之一。明朝洪武年间,上党郑大原游览中岳,观罢此景,曾挥笔赞曰:嵩门胜迹冠中州,幸此登临值中秋。皓魄初悬苍谷口,清光满射碧山头。祗园暂息尘劳梦,民社宁忘国计忧。徒倚欲归情不厌,松涛钟韵两悠悠。古人诗颂法王寺为“嵩山第一胜地”,至为确切。法王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三国位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更名护国寺。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291年)在护国寺左建法华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洼遗址
时代:夏商至唐宋南洼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南约40公里的嵩山南麓,是夏商至唐宋时期的古遗址,是一处以二里头文化为主,兼有殷墟、东周等时期的文化遗存2004~2006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先后五次对其发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文化遗物。南洼遗址南临郑洛公路,向北约1千米即为君召乡政府所在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该遗址北依少室山,南望伏牛山余脉,东部为一道南北向丘陵,向西地势开阔,有水自东北向西南穿过,后西折汇入伊河支流白降河。遗址地势较为平坦,中部稍高,地表现为农田。该遗址东南与仰韶时期的后孟村遗址相接,向西南5千多米为仰韶时期的颍阳遗址。20世纪六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玄都观
玄都观位于登封市颍阳镇安寨村东路北台地上,玄都观又名颍阳观,是嵩山著名的道观之一,始建年代不详。据观内碑文记载,北宋得到皇室的重视,金代名道邱处机曾在此做法传道,名声大振,清雍正七年对观内的玉皇殿进行重修。玄都观现存完整的院落一座,保存有清代建筑玉皇殿一座,东西顺山房各一座,宋至清代石刻六品。大殿玉皇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硬山灰筒瓦盖顶,出前檐。檐下置四根木柱,两山墙各置有砖雕须弥座式墀头,明间置木板门,梢间置方格窗,殿内地面用条砖平铺,殿前有月台。东、西顺山房:均面阔一间,进深一间。硬山小板瓦顶,前置小板门。玄都观内现存玉皇殿为清雍正年间重修,该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王寺塔
法王寺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5公里嵩山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的山坡台地上,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四年(71年),后历代均有修建。现建筑多为清代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顺山房、厢房等。塔呈方形,底层面宽约7米,高35米余,空心,全塔用灰砖黄泥垒砌而成。塔为密檐式,第一层塔身砌成平直壁面,比例特高,以上密檐15层,总高40米余。第一层正面有圆券门可通入塔心,以上各层四面各开一小圆券。法王寺塔的轮廓线中部微微鼓出,上下收小,上部收小更多,整体呈梭形,檐端连成极柔和的弧线,为现存密檐方塔中的上品,体现了唐代艺术家高度的审美能力。塔檐以砖叠涩层层挑出,挑檐之外轮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林寺达摩洞
在五乳峰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有一深约5米,宽约3米的天然石洞,这就是达摩面壁九年处,人称“达摩洞”或“达摩面壁洞”。洞面向西南,洞口是以青石块砌成的拱门,洞内台上有石像三尊,中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弟子。相传达摩到少林寺后曾在此洞内面壁九年,由于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内石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后寺僧唯恐影石有失,将影石凿下放入少林寺。洞前现存有明代万历年间石坊一座、明代苏民望题七绝诗一首,洞内还有达摩、慧可石雕像等。地址:郑州市登封市少林寺景区初祖庵后五乳峰中峰峰顶下十余米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门中岳行宫
李家门中岳行宫位于登封市石道乡李家门村西南台地上,建于何时无考,明、清曾重修。该宫坐北朝南,现存完整的院落一座,现存大门一座,正殿一座,东西顺山房各一座等。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出前檐,硬山式,灰筒瓦盖顶,前檐下有小八角青石金柱两根。正殿:硬山式,灰筒瓦盖顶,脊饰为游龙图案,两端置有大吻,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内前后置单步梁,梁下各有金柱四根。殿前有月台,月台下正中有青石台阶五踏,台阶下有砖铺甬道与大门相连。东、西顺山房(陈州宫),面阔一间,进深一间,硬山式,出前檐,原为灰筒瓦盖顶,现改为小板瓦盖顶,檐内置有门。正殿的前墙上东侧嵌有明嘉靖四十四年刻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林寺观音殿
观音殿始建于清代,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观音殿又叫锤谱殿。观音殿殿内供有白衣大士铜像,两腿盘坐,二目微合,双手合十,端庄慈详,两侧侍立的是财神和龙女。白衣大士铜像仅为少林寺所有,此像原在寺外南园白衣殿中,外面用泥包着,后移于此。观音殿又叫锤谱殿。观音菩萨菩萨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也有译为“圣士”、“大圣”、“大士”等的,一般人常称菩萨为“大士”。菩萨在佛教中是仅次于佛的,据说释迦牟尼未成佛时就曾以菩萨为称号。据佛经说,菩萨可穿出家僧衣,也可作在家装束。佛教传入中国后,穿僧衣的菩萨甚少。菩萨的形象与装束,唐代开始定型。大致是面作女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颖阳遗址
颍阳遗址位于登封市颍阳镇区南约300米台地上,北临镇区豫03公路,南邻干河寨,东临颍阳至刘寨公路、倚泊河,西邻郝沟。颖阳遗址东西宽约600米,南北长约30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于1984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二十年来文物工作者曾多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采集到一批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陶器残片和石制生产工具。1991年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分别在遗址的东部及北部各布方一个(T3843、T0736),在南部布方两个(T0412、T0512);发掘面积101.5平方米,出土文物200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山少林寺武术馆
南省嵩山少林寺武术馆位于千年古刹——嵩山少林寺东侧700m处,北依五乳峰,南临少溪河,东距省会郑州87Km,西距九朝古都洛阳74Km,207国道从其东侧600m穿越而过。周围群峰荟萃,怪石嶙峋,溪水环流,古树参天。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术馆是由国家旅游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兴建我国第一所面向海内外招生、培养武术专业人才、传播少林武术,集武术、旅游、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涉外武术培训基地,隶属于河南省旅游局。占地面积50000㎡,建筑面积20000㎡,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风格独特。内有560余座位的现代化表演厅一个;建筑面积400㎡东西练功房各一个;建筑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当阳桥
当阳桥位于登封市石道乡后河村东,北约3公里为当阳山,东约300米为罗坡村,南为闫坡村,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当阳桥坐北面南,横跨于颍河支流后河上,为砖石结构拱券桥。当阳桥建成于1960年3月,全长约28米,高约8.4米,宽约4.08米,由五个大小相同的拱券组成。桥上南北两侧有砖砌女儿墙,墙厚约0.4米,高约2.1米。女儿墙东西两端自上而下减砖砌,立面呈梯形。其外壁顶端饰有叠出檐,檐下施砖砌仿木斗,各斗之间又有一层菱角牙子檐。桥孔各拱券为两覆两券,高约5米,宽2.98米。桥墩为砖石混砌结构,至发券处高约2.6米,宽约1.2米。桥墩基座高约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方医院旧址
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方医院旧址,位于郑州市登封市徐庄镇南部柏石崖村。柏石崖村是革命老区,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核心腹地之一,是八路军后方医院所在地。1944年9月,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派,皮定均司令员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登封,在马峪川(今徐庄镇)一带建立了箕山豫西抗日根据地。1945年初,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攻打大冶时,为解决战斗中伤病员的救治问题,在此地建立了抗日后方医院。当地群众积极支持抗战,主动腾出院落、房屋、窑洞为伤员、医院工作人员和警卫战士使用。医院有轻伤员区和重伤员区(小河以东的房屋和石窑洞为重伤员和护士住所,以西的房舍为轻伤员和干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永泰寺塔
永泰寺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西北11公里永泰寺,建造于唐代。该塔为单层十三级密檐叠涩式砖塔,平面呈方形,塔体高通24米,壁厚4.8米。青砖黄泥垒彻而成,塔的外壁敷有一层薄薄的白灰,塔身高耸,南面辟有高2.6米,宽1.74米的券门,由门要至塔室,塔室内部仍为方形空筒状,各檐外轮廓的连线呈柔和的抛物线状,塔刹由仰莲、五重相轮组成,其精美的造型,是我国现存唐塔中的佼佼者。据碑文记载,永泰寺塔是因供奉舍利而敕建的。塔西南50米处有金大安元年(1029年)建造的方形双层砖塔,高3米余,塔刹已毁。塔东北约150米处,有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造的砖砌-塔1座,高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城遗址
阳城遗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镇东北的平坦高地上,是春秋时郑国和战国时韩国的西面军事重镇。城址依山傍水,北高南低,依自然地形修筑而成。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700米,总面积140万平方米。城墙系夯土筑成,部分城墙底部铺一层卵石。夯层厚6~9厘米,每层均有圆形夯窝。城内中部偏北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基面上残留成片的铺地砖,其上堆积大量砖瓦和陶器残片,同时还发现当时用于城内供水设施8处,由陶质输水管道(三通、四通)、控制水流量的控制坑、沉淀泥沙的澄水池、贮水池等组成,反映了当时城市建设中供水设施的先进水平。城内还出土有残铁器、铜镞和陶鬲、釜、盆、盂、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县故城
登封县故城位于登封市区中心,北城墙位于中岳大街中段(光明路以西嵩阳路以东)南侧,南城墙位于少林路中段(光明路以西嵩阳路以东)北侧,东城墙位于光明路西侧,西城墙位于嵩阳路中段(中岳大街以南少林路以北)东侧。《河南府志》《登封县志》载:登封县城墙建于唐初,是一座用土夯筑的城墙,周长1124步,高一丈五尺;明万历三十九年知县付梅重修,用砖二十万块包砌,建四角楼、辟春雨、鸿泽、黄离、万岁四门。清代多次修葺。民国三十四年在原古城墙上再次加筑。城外设有护城壕。时至今日,故城北城墙地上部分仅保留一段残长约30米,宽约8米,高约5米。衙署建于故城内中北部,前有大门曰: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