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新郑市旅游
新郑市文物古迹介绍
1、新郑古城遗址
古城遗址位于新郑市龙湖镇古城村东北300米处,遗址东西长403米,南北宽319米,面积12.5万平方米。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2003年5月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调查,调查中又新发现有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采集到有鼎、罐、瓮等陶器残片。遗址断崖暴露文化层1~3米,可见灰坑、房基、窑址、红烧土堆积等,文化层及地表散存陶片及石器。其中房基有叠压现象,最多者四层相叠压。采集到的石器有斧、铲等。陶器残片可辨器形的有鼎、罐、瓮、钵等。该聚落遗址一直延续至龙山文化、二里头夏文化时期。古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至夏代先民居住遗址。遗址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为研究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与二里头文化承袭关系及学术问题方面提供依据。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华阳故城
华阳故城位于新郑市区北20公里的郭店镇华阳寨村周围一带。平面呈南北长方形,各面城墙中部均有折曲,周长2300余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华阳故城内北高南低。群众在平整土地时发现有建筑台基、灰坑、水井等遗存。城内外不断出土战国时期的陶器和铜镞等遗物。在西城墙缺口处,曾发现许多人骨,似是古代战死者的遗骸。华阳故城春秋属郑,战国归韩。秦灭六国后堕城毁门,华阳故城遭到严重破坏。隋代伊斯兰教徒入住城内。唐以后对城墙整修,局部增高并增加马面设施。宋时,相传周世宗柴荣女柴郡主每年前来祭奠其父,都在此城内卸下佩饰和凤冠,换上素服前往。因此,华阳城又叫卸花城。清咸丰年间华阳寨村建清真寺,整修南门,门上刻青石门额“古华邑”。华阳城自古就是很重要的城邑。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齐河遗址
该遗址位于新郑市辛店镇齐河村东。东临五虎赵水库,面积约5.2万平方米,遗址现为耕地,文化层厚0.7-1.7米。遗址表面可见大量散落陶片,断崖处有多处灰坑,一层台地灰坑深1-1.5米,二层台地灰坑深1.5-1.8米。采集陶片以灰陶为主,少量红陶,灰陶多泥质灰陶,红陶夹砂居多,纹饰主要有粗绳纹、细绳纹、弦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个别器壁内有坑点纹,手指压印纹;红陶多弦纹。陶器器型口沿多折沿,有敞口、敛口,器底平地较多,个别口沿纹饰至器肩,陶鬲空足,绳纹到底。遗址内还发现有大量红烧土块,遗址中部偏西断崖处发现已被破坏的墓葬,人骨裸露,另采集磨制石器三件,其中一件穿孔,一件为半圆形,类似断裂的石镯。初步推测该遗址为龙山文化时期遗存。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苑陵故城
苑陵故城位于新郑市北18公里的龙王乡龙王村西北部。东至岗河,西临鸿雁河,北靠高岗。故城分为东西两城,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载:“今县东北三十五六里,有二城相连,其西苑陵,东则制城也。与《左传注》、《汉书》、《水经注》之说相符。”东城即制城,西部被古城寨村占压,中部偏东有新椿公路南北穿过,东部被古城寨村委会和村民晒场占压。现东城东、南、北三墙无存,部分地段存有墙基。在东墙与南墙相交的拐角处,地上现存少量的夯土墙体,高约1.5米,宽3米。苑陵故城四周城墙以东墙、北墙保存较好,西墙、南墙保存较差。整个城墙夯筑而成,在北墙的东段中部和西段中部及东墙南北两端筑有马面4个。据《元和姓纂》记述,商代商王武丁曾封其子文于苑(即苑陵)为侯爵,世称苑侯。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在今新郑市东北设苑陵县,治所苑陵城。自西汉至唐,历代为苑陵县治,唐以后并入新郑县。2000年9月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南李庄遗址
遗址位于新郑市辛店镇南李庄村东100米。遗址在双洎河南2公里,北部地势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有阶地,地表为耕地,沟西北有人和寨遗址。遗址平面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20米,南北长约335米,面积约14.5万平方米。上层被平整土地破坏,文化层厚1—1.5米,在灰坑,地表散存陶片、红烧土喜块、草拌泥块等,2000年曾出土石铲8件。采集石铲共8件,石铲最大者长53.5厘米,宽17厘米,小者25.5厘米,磨利精良,这些石铲均为有尖石铲,器形硕大,制作精细,多有使用痕迹。采集陶片中可辨器型鼎、盆、钵、瓮等,以红陶为主,少量灰陶,纹饰有白衣、红衣彩陶,绘几何图案。还发现有少量龙山时期陶器残片,器形为陶罐。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凤台寺塔
凤台寺塔位于市南关凤台寺旧址上。此塔东向,为六角九级叠涩密檐式砖塔,平面作六角形,通高19.1米,无基座。整个塔身一般用长39厘米,宽19厘米,厚5.5厘米和长40厘米,宽19厘米,厚6厘米的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外壁全用水磨砖、白灰浆砌筑,灰缝约0.4厘米。塔身自第一层向上宽度逐渐内收,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塔身外形略呈抛物线形状。新郑县旧志记载,凤台寺建于宋大观三年(1190年)。而塔门楣上刻有“太原温考□谒朝假以元丰四年七月十二迁葬祖父母、父母于县西南七□里耿村九龙之原”字样,则凤台寺和塔应建于元丰四年(1081年)以前,距今近千年。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大范庄遗址
遗址位于高岗地上,北高南低,南邻干沟,东、西、北面均为枣林,西距华阳故城3千米,东距小范庄水库800米。遗址南北长约310米,东西长约106米,面积约3.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为1.2~2米。遗址保存较好,地表为耕地。遗址北部分布有大量大型灰坑,文化层厚1.2~2米,文化层包含陶片丰富,龙山时期文化层包含陶片可辨器形有鬲、罐、鼎等,纹饰主要有:绳纹、篮纹、方格纹,还发现有石斧残块。殷商时期文化层包含陶片可辨器形有罐、鼎等,纹饰主要以绳纹为主。春秋时期文化层包含陶片可辨器形有罐、盆、鬲等,纹饰主要以绳纹为主。战国时期文化层包含陶片可辨器形有釜、盆、豆等,纹饰主要以绳纹为主。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高坡岩遗址
高坡岩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北25公里的龙湖镇高坡岩村南台地上。现存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25米,面积3.75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厚1~2米,采集到的遗物主要有石斧、石铲、石凿等生产工具,陶片可辨器形的有釜形鼎、盆形鼎、小口尖底瓶、白衣褐彩及白衣黑彩彩陶钵、高领罐、红陶鼎、红陶盆等。在遗址断面上发现有房基,为白色料礓石夯筑,还发现墓葬、灰坑等。文化层中残存有不少红烧土块,草拌泥块等。高坡岩遗址是以仰韶文化为主的聚落遗址,延续到龙山时期。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较厚,时代延续较长,对于研究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面貌具有一定价值。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蔡庄遗址
蔡庄遗址位于新郑市新村镇蔡庄村西南,南临黄水河、东临能庄水库、面积约23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大量陶片散落在地表或夹杂在断崖文化层中。遗址内东部文化层厚0.6-0.8米,西部较厚,达1-1.5米。遗址偏西部断崖有多处灰坑,深1-1.5米,采集陶片以灰陶为主,器型主要有碗、豆、盆、鼎等,纹饰主要有绳纹、弦纹、布纹等。另外在遗址内还采集到两件铁器和两块米字方格纹墓砖。初步判断,该遗址为一处东周时期文化遗存。该遗址内涵丰富、文化堆积较厚,对于研究东周时期的文化面貌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为郑韩故城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参考。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高辛庄遗址
遗址位于河湾台地上,双洎河自遗址北又折而南流,又折西南环绕遗址。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长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为1~3米。遗址保存较好,地表为耕地。遗址东南部主要分布为东周文化层,西北部主要为龙山、二里头文化堆积层。二里头时期文化层包含陶片可辨器形有鬲、罐、尊。东周时期主要以建筑材料为主,多板瓦、桶瓦,纹饰主要为绳纹、附加堆纹,弦纹等。遗址北半部主要为龙山文化堆积层,断崖处发现烧土块堆积,厚达2米左右,南半部主要为战国时期文化堆积层,文化层中大量堆积板、筒瓦等建筑材料。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新郑赵庄遗址
赵庄遗址地处郑州市南部与许昌市接壤处,新郑市梨河镇三刘行政村赵庄自然村西北约500米,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时代距今3万年左右。该遗址2006年发现,2009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51平方米。在遗址发现有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分布;还发现了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灰坑两处,出土了少量的陶片。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发掘区的西南部发现了以象头骨为中心的遗物密集区域,包括数以万计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根据埋藏情况判断,应为一处屠宰场遗址。该遗址是中原地区发现的一处遗存丰富的旧石器晚期的活动画面遗迹。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乾门史氏民居
该民居座西面东,南北长18米,东西长35米,占地面积63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主房、南北厢房、屏风。主房和厢房均为硬山建筑,底部房基及部分墙体为红石垒砌,上部为蓝砖垒砌。主房始建于清末,面阔10米,进深5米;北厢房始建于1954年春,面阔6米,进深4.6米;南厢房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面阔6米,进深4.6米;厢房于2005年重修,并于宅院东北角新建青石六角“爱母亭”。四周建有围墙,围墙内侧保存有百年古树4棵,大门上方青石匾额唐玉润题“润德门”,院内绿化,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环境优美。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于寨遗址
于寨遗址位于于寨村东北约1公里处,面积12万平方米,包含有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存,上世纪70年代发现。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1~2米,采集陶片可辨器形的有:龙山时期:鬲、盘、罐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另外采集有石铲残片。二里头时期:罐、缸、甗、鬲、鼎、盆、尊等,纹饰主要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二里岗时期:鬲、罐、豆、盆等。殷商时期:鬲、罐、缸、鼎等,纹饰以绳纹以主;另外还采集有兽骨。于寨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遗存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新郑马庄遗址
马庄遗址位于新村镇马庄村南,东、南均临能庄水库,西临干沟,北部为耕地,遗址东南部有一条60年代修建的水渠。遗址文化层厚0.8-1.5米,在遗址断崖处发现有一座灰坑,深1.3米,直径4米。现场采集到大量陶片,以泥质灰陶、红陶为主,也有部分夹砂红陶,可辨器型有鬲、盆、罐等。另外在遗址东部村庄南曾发现几座汉墓。初步推测该遗址为一处两周至汉代文化遗存。该遗址内涵丰富,文化堆积较厚,时代延续较长,对于研究两周时期及汉代的文化面貌具有一定的价值。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王德用墓碑刻
王德用墓位于泰山之阳荆王村东南300米,王德用墓四周为耕地。此地为王氏墓茔,王德用墓碑立于墓前,墓毁碑存。碑首阴刻篆书“精忠之碑”。石碑两通,东西排列,东侧碑高7.24米,宽1.55米,厚0.45米,为“大中祥符”年立。碑首、碑身、龟趺分为三体,倒在地下,碑身断为二截。碑首阴刻篆书“精忠之碑”。碑文风雨剥蚀,不可辨读。西侧碑高5.55米,宽1.15米,厚0.39米,为“庆历四年”碑,下有龟趺,碑首缺失。石碑风化严重,字迹模糊。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人和寨刘金山民居
人和寨刘金山民居位于辛店镇人和寨村西北。周围皆邻人和寨新建民居,均坐落在人和寨遗址(东部)之上。该民居整体布局为前后二进院,大门为圆圈门,照壁有龟背纹,高5米,二门悬山、月牙门,门额有“平泉遗风”砖雕四字,一进院,东西厢房,西厢门上有砖雕拱圈门额,堂屋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四层踏步,后院北屋硬山,瓦顶,前出厦,筒瓦花脊,檐柱两根,三层踏步,木质如意窗。正门上置龟背纹亮窗,两墙垛墀下有兜肚,兜肚纹饰已毁。东厢房与前院厢房近似。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邓湾遗址
邓湾遗址位于新村镇邓湾村西、溱河东岸的高台地上。遗址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北、西、南三面均临深沟,南北最长约320米,东西最长约195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0.5米,地表为耕地,遗址保存较好。遗址断崖处发现有文化层,但不太丰富,现场采集有细小泥质红陶碎片、锥形足等,火候较低,呈橙黄色,另有少量夹砂陶片,可辨器形的有三足钵、罐等。该遗址近邻裴李岗遗址,为裴李岗文化聚落分布及文化面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洪府遗址
洪府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位于新郑市东北23公里孟庄镇洪府村南200米处。1985年发现,面积约2公顷,西南略高,东北渐低。文化层厚1~2米。地表散存大量烧土块、草拌泥块和陶片。陶片中可辨的器形有鸭嘴形鼎足、缸、盆、钵等,还有部分彩陶,有纹饰;石器有斧、刀、铲等,亦发现个别残石磨棒。另有蚌壳、兽骨、鹿角等。此遗址还含少量裴李岗文化遗存。另据当地群众反映,平整土地时发现有墓葬和石磨棒,推测遗址可能还有裴李岗文化因素。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小李庄墓葬区
小李庄墓葬区位于新郑市和庄镇小李庄村东南黄水河支流西岸,南北长325米,东西宽285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势西高东低,在墓葬区随处可见空心砖残片,纹饰主要有方格纹、米字纹、乳钉纹,70年代平整土地时曾出土有空心砖墓,出土有陶鬲、陶壶、铜镜、铁箭头、布泉货币等遗物。该墓葬区是一处东周时期墓葬集中分布的墓葬区,对于研究东周时期的文化历史、埋葬制度和丧葬习俗具有一定价值,也为郑韩故城的研究提供了资料。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古城村古城
古城村古城位于新郑市龙湖镇古城村内及村南部。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2004年进行了初步调查。古城址为东西长方形,周长约1744米,包含有汉代器物残片。城址东北部、南部民宅占压破坏,古城内未作详细调查,遗迹分布不明。据群众平时发现的遗迹分析,生活区位于城内东部偏北,西城为屯兵处。墓地分布在古城外北部和西部,北部为贵族墓地,西部则大多葬有平民墓。从地表散存瓦片分析,此城址为汉代城址。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