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慈溪市旅游
慈溪市文物古迹介绍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简称虞氏旧宅)位于龙山镇山下村,该建筑系宁波帮代表人物虞洽卿赴上海经商发迹后在家乡营造的中西合璧庭院,整个建筑融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艺术于一体,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工艺精湛,代表了当时建筑工艺所能达到的较高水平,是我国优秀的近代建筑。虞氏旧宅坐北朝南偏东22度,现存主体建筑共五进,通面宽59米,通进深94米,占地面积5546平方米,建筑面积5670平方米,前三进始建于1916年,建成于1919年。1926年动工兴建后二进,1929年竣工。前后两部分建筑由一条长59米、宽3.6米的通道相隔,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整体。建筑布局以一条中轴线
五磊寺
五磊寺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五磊山象王峰南麓,据光绪《慈溪县志》等有关史料记载,五磊寺的雏形崭露于公元3世纪。相传三国赤乌年间,吴主孙权之母吴国太坐船途经五磊山,深夜发现山上有隐隐火光,探知印度梵僧在此结庐静修,念其传道虔诚,下令建造了一座寺院,五磊寺的开山祖师印度高僧那罗延从此结束了风餐露宿、枕石漱流的生活。唐文德年间,僧令頵建五磊寺,名“灵山禅院”。宋大中祥符敕赐寺额“五磊普济院”,天圣九年僧岑继募资修葺。清顺治、康熙间临济宗高僧道忞、达变、拙岩抵寺讲经-,一时间,五磊寺香客如云,僧尼聚集,佛事兴旺,拥有殿堂楼寮140余间,成了浙东善男信女向往的名刹。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福东渡遗址
2000多年前,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有一次,秦始皇望着滔滔的海面,心潮澎湃,想到统一大业来得不易,不知将来会有什么变化,就萌发了寻求仙药的念头,以求长生不老,倒是由此引出了徐福东渡的故事。徐福,又名徐市,是个有名望的方士(古代自称懂得求仙方术的人),懂得不少科技知识,又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徐福受旨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和各类工匠,带着五谷种子,渡海替秦始皇去寻求仙药。自然,仙药无从求得,徐福也一去不再回来。不过,徐福如何东渡,驶向何方,这成了中国古代航海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谜。徐福到了哪里?史学家认为:当年徐福的船队一直向东驶去,最后到达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仙禅寺
千年古刹——金仙寺,它创建于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几经毁葺,风貌依然。寺院山门正对着白洋湖,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痴痴地望着历经千年而依旧盈盈清碧的湖水。每当夕照西来,残阳如血,四野一片寂静,浑厚的钟声悠悠地传过来,带着千年铜锈,充塞着每一个角落。倦飞的鸟儿穿过湖面,穿过钟声,各归其巢。据清光绪《慈溪县》载∶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五三五年至五四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初名静进庵。唐干元年间(七五八年至七五九年)福林度智禅师住此,改名福林。宋治平二年(一○六五年),因白洋湖曾名「金仙湖」,朝廷赐额金仙禅寺,成为当时浙东一名刹。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1941年4月,日本侵略者连陷绍兴、镇海、宁波、慈溪、余姚等地,并开始向乡村扫荡,斗争形势日益严峻。为粉碎日寇“扫荡”计划,建立三北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1941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分批挺进三北敌后。5月10日,中共浦东工委派姜文光、朱人侠率领“淞沪五支队”一个班和受浦东工委暗中控制的汪伪五十团一个排共50多人组成先遣队,在姚北相公殿登陆。6月16日,中共浦东工委委员、军事部长、“淞沪五支队”教官蔡群帆和第四大队大队副林有璋率领“淞沪五支队”二个中队共130余人相继集结相公殿。6月18日下午,驻庵东日军第五师团大桥施国部的一个小队37人至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锦堂学校旧址
锦堂学校旧址位于观海卫镇、吴锦堂故居旁边,为爱国华侨吴锦堂为振兴中华、启迪民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家乡独资创建。学校整体工程规模宏大,建口字形教学楼一幢,共计104间及杂平房19间,还辟有操场、花园、蓄水池、学堂河,历时3年,耗资23万余银元。浙江巡抚呈光绪皇帝的请赏奏折中称其为“浙江私立学校之冠”。今留存下来的为主体建筑、欧式风格口字形二层教学楼。建筑每间进深6.6米,前有檐廊1.6米;中间正方形大天井栽花植树,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幽雅的学习环境;楼上木地板、铁护栏、梁柱间以拱形装饰;屋顶披小青瓦,墙体青砖错缝平砌,白灰嵌缝。吴锦堂先生的办学目的是富国强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虞世南故里遗址
据《慈溪县志》记载,初唐名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系慈溪鸣鹤人。其故宅位于鸣鹤解家自然村村北的定水寺,距越国公袁韶墓约350米,东临里杜湖,西依青龙山,北邻白虎山,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贞观年间,虞世南为官长安,逝后诏陪葬昭陵,子孙皆迁居长安,故宅遂改为寺院,定名为清泉寺,寺中原藏有世南遗像、唐代人誊写的《大藏经》及颜真卿提笔的碑石等物。岁久寺坏,宋嘉熙年间由袁韶出资修缮。据传,寺前有一井泉潆洄泛滥,袁韶夫人见之将金钗投入,井泉遂波平涌止,于是更名为定水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春,山南楚悦公高足来复禅师主持重建,时贤朝贵、逸士高人皆来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达蓬山摩崖石刻
在南凌云路南段,露岩峭壁有摩崖石刻。内容为梵文音译嘛呢叭咪哞,为佛教密宗语,即-教六字真言。计长6米,高1.2米,年代无考。新筑平台,置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达蓬山摩崖石刻由佛迹洞摩崖题刻和秦渡庵画像石刻组成。佛迹洞位于达蓬山磨坊岗南部,洞口朝西南。洞深10米,宽5米,洞南壁下部留有一只硕大的天然左足迹,此足迹与普陀山“观音跳”的右足迹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传唐天宝元年,僧达慧在洞中结庐修行时发现此足迹,以为佛迹,遂称之为“佛迹洞”。佛迹洞东壁刊摩崖题刻三则:第一则题刻文:“巍巍达蓬,跨海之东,古留佛迹,今逢慧公。自来十载,苦志潜踪,达摩面壁,仿佛宇风。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白洋湖畔的金仙寺内。1942年8月,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中共中央华中局关于开展灰色隐蔽斗争的指示,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三北游击司令部在金仙寺成立,何克希任司令,连柏生任副司令,谭启龙任政治委员,刘亨云任参谋长,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司令部成立后,立即将部队统一整编为三、四、五支队,简称“三五支队”。9月1日,司令部在金仙寺举办浙东第一期教导队,学员达70余人,由蓝碧轩任队长,张浪任指导员。9月22日,中共浙东区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领导在金仙寺召开会议,作出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司令部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双河堰
双河堰,又名双河塘,俗称漾塘,原为慈溪余姚两县分界线,今为慈溪东河区与中河区的水位节制堰坝。堰坝呈南北走向,宽3.3至5.8米,全长960米,南与东横河东端相接,北至镇龙闸,东西为烟墩漾塘。东河上连杜湖、白洋湖,下通鸣鹤、观城以东内河;西河西接东横河,下经洋浦入海。两河西高东低,水位落差约0.5米。历史上,慈溪和余姚两县共用一河,因游源诸地隶属余姚,地势高于慈溪,如遇连续暴雨,余姚上林之水泛溢,直淹慈溪鸣鹤等地,数万亩农田则一片汪洋,乡村农舍如同泽国,百姓屡遭水患侵扰。慈余两县为使百姓免受水灾之苦,共同创建了抗御性水利工程——漾塘,把一条大河自南向北分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达蓬桥
达蓬桥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梁式石桥,位于慈溪市三北镇达蓬村,东西横跨门前河。该桥整体采用条石构筑,三板二栏,两边各六级踏阶,全长6米,面宽3米,结构坚固,形态朴实。桥栏左右各设两个方形望柱,外侧刻“达蓬桥”三个大字,落款刻“宣统元年八月重修”、“宣统己酉桂月榖旦重修”小字。桥门柱有铺首含环,南联刻:“中流窖水三千丈,上达蓬山几万重”;北联刻:“受书谊访留侯迹,题柱愧无司马才”。南联以自然景观为题,生动地描述了达蓬桥周围的山水风光;北联用历史人物引导,表达了作者受书撰联时的思想情感。可谓字如珠玑,妙趣联璧。据1983年文物普查座谈采访得知,桥联出自“三北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筹建处
1930年7月,中共江苏省行动委员会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以姚北开明乡绅费德昭的余姚纠察队(原为浙东人民自卫军)为基础,扩大革命武装,择时在三北一带举行农、盐民革命武装暴-动。时任中共余姚县委副书记的-扃奉命,会同中共江苏省行动委员会的史济勋、中共余姚县委委员胡尧田二人与费德昭第四子费永思进行了接触。费德昭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思想激进。通过接触,费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成立了由史济勋、-扃、费德昭、罗希三、徐云千等组成的“军事行动委员会”,筹建以原余姚纠察队为基础的100余人的革命武装。1930年8月初,中共江苏省行动委员会把这支革命队伍命名为“浙东工农红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吴锦堂墓
1926年1月14日,吴锦堂先生在日本神户养和山庄与世长辞,享年72岁。弥留之际,吴锦堂先生一再嘱咐子孙将他的遗体运回祖国,葬在家乡。1929年农历四月初十,其子启藩等将灵柩经上海、宁波从水路辗转运至慈北,在金仙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营葬仪式。回顾他“不欲以多金为子孙计”的懿行硕德,慈北广大群众扶老携幼,自发前往送行致哀。吴锦堂先生墓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的白洋湖畔,由墓园和墓庄二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354平方米。墓前湖堤横贯东西,东接金仙寺,西邻湖口村,东南近杜湖,西北是漾塘,适居锦堂先生生前造福乡里的重点水利工程中心。墓园平地起墩,四周条石砌筑,形成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公馆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下了和谈的假面具,公然向全国各个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为贯彻执行党中央由防御转为-的战略部署,1945年,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国民党反动派乘势而入,-再度笼罩三北大地。面对中共慈镇县工委领导开展的武装游击斗争和群众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对三北地区发动疯狂的政治、军事清剿,一时狼烟四起,岗哨林立。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计划,中共慈镇县工委在宓家埭地下党员宓信官的配合下,在梅山北坡找到了一个天然石洞,并利用该洞穴既能隐蔽疏散、又便于联络的有利条件,辟其为中共慈镇县工委的秘密办公地,在此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四明特工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吴锦堂故居和墓
吴锦堂名作镆,清咸丰五年(1855年)生于今慈溪市观海卫镇东山头村。1882年经乡人介绍去上海谋业,1885年东渡日本经商,由于恪守信用,稳步发展,终于立足商界。1890年在日本神户创立“怡生商号”,从事中日间棉花、大豆、火柴、水泥等物资贸易,数年间获利颇丰。日俄战争爆发,吴锦堂通过认购日本军事公债和运输军需物资而获巨利。辛亥革命前后,吴氏已成为东亚水泥株式会社等多家公司的大股东,拥资数百万,跃升为日本阪神“财阀”之一,并任神户中华会馆总理。吴锦堂故居是锦堂侨居日本神户时所建,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东山头村,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六柱七檩二层楼房。总体为五开间布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龙山摩崖石刻
伏龙山在杭州湾南缘,慈溪市龙山镇境内。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伏龙山一名箬山,其山跨东海西海之门,宛若龙头龙尾之形,又若龙赴海之状,因名伏龙山,内有刺史门、石坛、乳井,有千丈岩、海眼井、自满仓、玉莲岩。其麓即龙山镇,上有伏龙禅院。”早在唐宋之际,伏龙山已是东南形胜,备受青睐,王安石、苏东坡、黄震、戚继光、李叔同等大批历代达官显贵、名人雅士,在此登高望海,歌赋题咏,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2003年12月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位于伏龙山北侧半山腰。从仙人桥西行数十米,崖壁间“渐入”二字首先映入眼帘,望文思义,已渐入悬崖险境,或意曰“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桑家大厅
桑家大厅位于慈溪市匡堰镇樟东村,南至上林湖越窑遗址约2公里,古代属上林乡。从北宋庆历七年谢景初首筑大古塘起,这一带已由滩涂变成沃壤。南宋庆元六年岑氏先祖六二公从慈溪车厩(今属余姚)携其子孙到此卜宅定居,世代相延遂成望族。樟树村因村中原有一棵数人合抱大樟树而闻名乡邑,以巨樟命名的还有樟树庙、樟树凉亭,至今耄耋咸集,古风犹存。岑氏家族重农桑、读经诗、做学问,历代以来人才辈出。有南宋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岑全,族人敬称“秘书公”;元延祐进士岑良卿,任绍兴路同知,累官至奎章阁学士,尤令乡人称道;曾为州郡守叶恒创筑大塘石堤作出卓著贡献的栲栳山人岑安卿,学识渊博,被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批示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国进入了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慈溪县岐山乡五洞闸村的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1952年组织了集体所有制形式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入社农民14户,耕地149.91亩,社员土地除少量自留地外,全部入社,耕畜、大中型农具折价归社,产品进行统一生产分配,实行“按劳取酬”。高级社的成立,使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短短四年,皮棉亩产由农民单干时的29公斤提高到60公斤,合作社集体资金积累达到6万多元,社员增加到180户,耕地面积由建社初期的149亩扩大到1300亩,显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当时的中共华东局农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吴耕民旧居
吴耕民旧居坐落在慈溪市周巷镇二塘村,为坐北朝南的三开间六架平屋,每间面宽3.8米,进深8米,檩、椽用材比较粗大。除东次间早年被拆外,其余保存尚好。2003年12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吴耕民(1896-1991),原名润苍,周巷镇二塘村人。1910年春,吴考入蔡元培任总理、徐锡麟任经学、鲁迅执教的绍兴府中学堂。1915年9月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此校前身为京师大学堂,是当时我国唯一的一所农业高等院校),实现了学农夙愿,并改名为耕民。1917年吴耕民抵日本选学园艺,回国后在母校任农场实习和园艺教员,开始了他的园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
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筹建于1990年,至1991年4月与1993年夏分别竣工,1995年清明节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坐落在慈溪市浒山街道峙山公园西侧脉云山北坡,建筑面积858平方米。北楼大门额镌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名,底层为瞻仰大厅,正中置陈列前言,东西两侧内墙用浮雕,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实和英雄人物形象。二楼设三个展厅,主题陈列分辛亥革命、党的创立和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五个时期。还陈列有介绍革命先驱马宗汉、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和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师长费德昭等49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