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余姚市旅游
余姚市文物古迹介绍
临城阮氏宗祠
阮氏宗祠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临山镇临城村桥板西路37号,建于民国十九年孟春。据碑记记载,该宗祠由阮氏大房长性垕发起,以老八房之祖堂屋为祠址,募捐集资而成。1998年进行重修,为临山镇文化站办公之用。阮氏宗祠整体坐南朝北,前后四进。由北至南依次为墙门、门厅、大厅及后厅。大厅前为大天井,两侧有厢房,其中西厢内有两碑记。门厅硬山顶,面阔七间。大厅硬山顶高平屋,面阔五间。后厅硬山平屋,面阔七间。正厅与后厅间有披廊相连。阮氏宗祠体现了民国时期祠堂建筑之特色,又有碑记立内,具有一定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鸡山学堂旧址
鸡山学堂旧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二六市村官桥十二房自然村14号,初建于清嘉庆年间,为陈布雷之父陈依仁开设的陈氏私塾,族中课读童蒙之所。1946年,陈布雷心系家乡,再续兴学。特意捐资并仿广州黄埔军校建筑风格,再旧私塾旁建新校舍,并名“鸡山学堂”,陈布雷自任校长。旧私塾,坐北朝南,面阔五开间;新校舍砖作建筑,仿西式,砖拱门承檐榻,拱圈并联,柱础见方。该学堂保存完整,是余姚境内比较典型的学堂建筑,具有一定的建筑历史价值。学堂亦是该地区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历史意义重大。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姚惠爱医院旧址
余姚惠爱医院旧址位于余姚市凤山街道凤山社区阳明东路。惠爱医院,由中华基督教会宁绍区会发起筹建,美籍教徒捐助,于民国3年(1914年)3月正式成立。惠爱医院占地9亩,有西式楼房4幢,现仅存住院楼一幢。住院楼坐北朝南,砖泥混作结构,二层西式洋楼。面南三间,方柱粗大。走廊设拱门,明间与西次间之间实墙隔开。面东三间,门窗残破,走廊石板铺砌。整座洋房呈半“凸”字形。余姚惠爱医院旧址住院楼保存尚好,是余姚境内现存为数不多的教会医院之一,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鲞架山遗址
鲞架山遗址坐落在余姚市河姆渡遗址东北方向1.5公里处,向东约2公里越过姚江北岸的死明山余脉就进入宁波市辖区。遗址北靠海拔60米的葛山(其东段当地习称鲞架山),往南延伸至王其弄的一片狭长水稻田下。文化堆积依托的生土层海拔约在0~8米之间,因此遗址属低丘坡地型遗存。1994年初,当地砖瓦厂在鲞架山南坡大量取土时,遗址堆积遭受严重破坏。余姚文物部门获悉后,报省有关部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组织力量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历时2个月。布方面积640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550平方米。鲞架山遗址与河姆渡遗址毗邻,它的发现与发掘对促进河姆渡文化的研究有最直接的关系。通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步龙窑址
马步龙窑址位于马步龙山南麓,西北可遥见牟山湖,东西两边是马步龙山主峰,正面250米范围内有一块三角环山的茶叶地。据山势观察窑床自南到北沿山坡延伸50米。瓷窑枕山面湖,既有制瓷所需的原料、燃料和水源。又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的水路运输,因此这里制窑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从采集的标本分析,产品有钵、洗、碗、盅四种。从产品纹饰和窑具特征分析,应属三国至两晋时期的青瓷窑。尽管马步龙窑无文献记载,但它以润泽的色釉为我国陶瓷史添写了重重的一笔。1981年6月,马步龙窑址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宝元典当行旧址
陈氏宝元典当行旧址位于余姚城区阳明东路南侧,清咸丰年间陈氏创建。由主楼、西侧楼和后罩屋组成。主楼坐北朝南,为当铺的仓库与帐房。三开间,硬山重檐。前后设卷棚,雕刻精细。明间梁架为抬梁式。楼前为天井,高墙围护。西侧楼原为当行铺面,坐东朝西,硬山造,为五间二弄。后罩屋为硬山造平房,五开间,为当时的粮仓、灶间、柴房所在。主楼与后罩屋之间建有砖雕门楼,雕刻精细,保存较好。陈氏宝元典当行旧址是余姚传统典当行的历史见证,格局基本完整,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胜桥
武胜门桥位于浙江省余姚市阳明街道胜山社区武胜门118号南侧。据文献记载,武胜桥初建于东晋隆安年间,以纪念官军对孙恩起义军的胜利。大约在民国初期,桥圯。民国22年,由桥北的李家村村民集资重建,并在桥南增建武圣庙,桥南建一座雕刻精,规模较大的石牌坊。武胜桥为陡拱单孔石拱桥,南北横跨姚江支流候青江上。全长23米。桥顶东西栏板外侧各镌“武胜桥”3字,东西桥壁上均镌刻桥联。武胜门桥形制优美,颇具气势,是余姚古城城北的要塞,具有丰富的人文、建筑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邬家道地
邬家道地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阳明社区阳明西路67弄3~10号。坐北朝南。原格局沿中轴线为门厅,正厅及后楼,每进之间有庭院,东西两侧厢房前有砖墙将庭院一分为三。现存正厅、后楼及两翼楼。正厅为硬山顶平房,五开间,明间抬梁,五柱落地,六架梁。后楼为硬山重檐楼房,五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九柱十一檩。正厅与后楼之间又有厢房三间,屋顶饰卷蓬顶。后楼后有后院,东西两侧各有翼楼二间。邬家道地现存格局较规整,保存尚可,体现了余姚明代晚期建筑的典型特征。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翰林房
翰林房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阳明社区管家弄48、49、50、51、53、54、55、66号,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从南向北分别为:门厅,正厅,正楼,后楼。门厅面阔十三间,西三间现已不存,正厅面阔五间,前后均有出檐。正楼面阔五间,前后均有出檐。该宅东西两侧各有厢楼或厢房,从南至北紧密相连。除正厅庭院两侧各有三间平屋外,其余都为厢楼,现损毁严重,部分缺失,立面改动较大。整宅用材较大,结构朴素,为余姚市境内不可多得的一处明代建筑。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柿林沈氏宗祠
沈氏宗祠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村西南,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经族长文爵公等人提议,全村集资兴建。当时只有后进五间,道光十五年建前进五间,咸丰二年进行重修,配建左右厢廊。祠堂整体面朝西北,前照壁,后为由两进及厢廊合围之四合院,中为戏台。前厅明间后与戏台相连,面朝后进。两侧厢廊与前厅相连,作妇女看台用。面阔三间,三架梁。沈氏宗祠庄严肃穆,为典型的江南祠堂建筑,又反映沈氏家族之渊源,具有相当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忠烈祠
孙忠烈祠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龙泉山南麓中天阁南侧,为纪念明代官员孙燧而建。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忠烈是其谥号,明代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是一位反对宁王朱宸濠反叛0-,不惜以身殉国的志士。祠堂坐北朝南,顶山顶五开间平屋,前设廊轩。明间采用抬梁式梁架,四柱八檩。次间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八檩。整座建筑规模不大,但古朴雅致,是为余姚晚清名人祠堂的代表。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氏老洋楼
周氏老洋楼位于余姚市泗门镇水阁周村明风自然村大厅路7号,坐北朝南,由砖雕墙门、主楼、两厢楼,南围以高墙,墙上均开当时极为时髦的琉璃窗及铁栅窗。其布局类似云南一带一颗印式,主楼单檐硬山顶,前后设阳台。三开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柱九檩。厢楼各一间,抬梁式结构,二柱五檩。周氏老洋楼为中国传统的院落,却融入了不少西洋因素,反映了这一时期“中体西用”的建筑理念及宁绍商人既秉承传统又富有创新意识的精神面貌。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褚氏宗祠
褚氏宗祠位于余姚市鹿亭乡晓云村上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光绪年间重修。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由大厅、厢楼、门厅组成院落。上村,地处晓岭村上段而得名。村民多褚姓,据《褚氏宗谱》载:“南宋孝宗时,镇江录事参军褚邦英由慈溪金川徙余姚四明小岭(今晓岭),为小岭褚氏始祖,嗣后子孙有分居低塘、梁弄、王石坑、深坑、上庄等地者”。再据宗谱记载,晓岭褚氏为唐代永徽四年宰相、书法大家褚遂良后裔徙居晓岭的族群。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文安祠
吕文安祠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龙泉山南麓,现存的吕文安祠是于同治初由吕氏后裔筹资建复的。祠为单进五开间高平房,屋面硬山造,小青瓦盖顶。庭院前有座卷棚顶台门,占地518.58平方米。吕本,字汝立,号南渠,又号期斋,浙江余姚人。累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他对故乡的最大贡献是疏奏朝廷允准增筑了江南城池,与北城对峙,从而有效地阻止了倭寇的西进,保护了姚江两岸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河头徐家
位于黄家埠镇回龙村。为清代民居建筑。整座宅院坐北朝南,沿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砖石门厅、石墙门、主楼,主楼两边各有翼楼。门厅为五开间,八字墙门。主楼为三开间,翼楼各分二开间。该宅的花格门窗和石窗的雕刻工艺精湛,图案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姚西地方风格。布局紧凑而无局促之感,装饰巧丽而无繁琐之嫌,保持着民居建筑的基本特色。前河头徐家是我市目前水乡环境中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建筑之一。前河头徐家于2001年5月18日由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顺盛周宅
南顺盛位于朗霞镇水阁周村。系周氏族人世居宅院。由砖雕门楼、主楼和东西翼楼构成四合院建筑。坐北朝南。主楼分七开间,翼楼各分三开间。该宅最具价值之处在其精湛的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特别是门楼两侧围墙所饰的砖制斗拱为我市仅见的一例,富有特色。此宅已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无论是整体建筑风貌,还是各个建筑构件,几乎未作任何改变,是我市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之一。南顺盛于2001年5月18日由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姚城隍庙大殿
城隍庙大殿位于余姚城区阳明东路南侧,始建于宋代,原在龙泉山东南麓,宋末迁至县衙的东首,现该处仅存大殿。相传城隍庙菩萨是古代守护城池的神。20世纪80年代城隍庙部分建筑迁建于龙泉山,存大殿。大殿坐北朝南,占地约430平方米,五开间,重檐歇山顶,翼角飞挑。明间抬梁式梁架,五柱十一檩。次间、梢间八柱落地。檐下设廊,檐柱上施斗拱。城隍庙历史悠久,古朴壮观,体现了浙东寺庙建筑的艺术特色。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剡湖庙
余姚剡湖庙位于陆埠镇南雷村,初建于明代,曾为明代贤相谢迁读书之处,又有王阳明、黄梨洲等到此游览讲学。清同治十年(1871)重建。现存格局为门厅、两厢楼,戏台、大殿及门厅前的荷花池(剡湖)。格局完整,风貌尚可。1998年12月公布为余姚市文物保护点。交通在余姚汽车南站乘515路城乡公交车,到阳明山庄站下车,再步行300米左右即可到达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开放景点位置浙江省余姚陆埠镇南雷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孝子祠
三孝子祠位于余姚市龙泉社区龙泉山,坐北朝南,为晚清祠堂建筑。古祠单檐硬山高平屋,三开间。明间抬梁式梁架,四柱八檩。次间穿斗抬梁混合式,五柱八檩。明间梁架间瓜柱粗矮。后中柱柱础下垫覆盆石。明间檐下辟廊,次间槛墙推至檐下。屋面覆小青瓦。西山墙南角嵌一通石碑,“续兰亭板桥画石刻”,碑通高1.25米,宽0.48米,表面雕竹。该祠古朴雅致,具有一定的建筑历史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家墙门
周家墙门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府前路73号,为民国时期建筑。周家墙门原名中水阁周寓,1934年造。原屋主为周郁庭,在上海安利洋行五金帐房做帐房先生,归乡后营造该宅。周家墙门坐北朝南,为三合院结构。主楼和东西厢楼围抱十米见方之天井。南面一照壁,旁为一台门。周家墙门格局完整,保存较好,中式布局,装饰显西洋风格,为海派文化影响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代表。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