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庆阳市旅游
庆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81、兰沟门遗址
兰沟门遗址位于华池县五蛟乡五蛟村东南1公里。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1.5米,暴露有灰坑、居址。居址夯筑圆台体,半地穴式,中间有一圆形坑,直径0.5米、深0.45米。采集有泥质红陶素面敛口钵、夹砂红陶绳纹侈口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分布和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2、吴家岭遗址
吴家岭遗址位于庆城县吴家岭村柔远河东南岸的一级台地上。面积5万平方米。属仰韶文化。暴露遗迹和遗物丰富,灰坑和窖穴随处可见。灰层厚2-3米,陶片散布地表,出土有泥质红陶敛口钵、素面盆、线纹尖底瓶、绳纹夹砂陶罐、缸和灰陶环等。1975年曾收集到1件出土的小口葫芦瓶,平底、腹侧有双耳,通高45厘米,造型精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3、承天观之碑
承天观之碑原位于正宁县正街。原观已毁,石碑尚存。圆首方座,通高2.72、宽0.85、厚0.22米。宋大中祥符二(1009)年立。篆额“大宋宁州镇宁县承天观之碑”。碑文楷书,记载道教理论及修建承天观之缘由等。尹熙古书并篆额,李维撰铭并序,赵谦、沈庆刻石。现存县文化馆。保存较好,对研究道教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4、纸坊赵遗址
纸坊赵遗址位于肖金镇纸坊行政村纸坊赵自然村,地处蒲河东岸的山坡上。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出的遗迹有灰层和灰坑及白灰面居址。采集的标本有泥质红陶钵残片、夹砂绳纹红陶罐残片、夹砂附加堆纹红陶罐残片。从标本特征分析,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遗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5、灵武台公园
灵武台公园位于县城北关,是依托唐肃宗继位的灵武古台、宋代砖塔、古城墙、烽火台等遗迹和灵武庙规划修建的县城综合性公园。宋代砖塔是环县历史上一大著名景观,始建于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即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塔体为八角结构,一砖到顶,铜质镀金塔刹,通高22米,造型美观,工艺考究,是庆阳市保留最完整的古代砖塔。196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园规划占地面积300余亩,总投资1500万元。2006年实施了一期工程,建成了入口牌楼、八卦平台、塔台护坡、登山踏步、艺术花梯、塔园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总投资320万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旅游景点,年接待游人5万人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6、大顺城遗址
大顺城遗址大顺城始筑于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知庆州范仲淹复筑。当时北宋与西夏战事不断,范仲淹任环庆路军事统帅后,在今华池山庄境内亲自率军修筑了这座城寨,宋仁宗为这座城御笔赐名“大顺城”。后范仲淹在这里写下千古名句《渔家傲·秋思》。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7、庆阳古城遗址
庆阳古城遗址位于庆阳市庆城县,由庆城、北关城、田家城三座城池组成,城高27—39米,基宽17米,顶宽2—3米,周长7513米,夯层厚约0.2米。有5座城门,东门保存完整,底宽3.2、进深3.75、高5米,以石条、青砖砌为券顶。曾出土北宋庆历六年(1046)的《修城铭》记碑,明代、清代均有重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8、蒋家川遗址
蒋家川遗址位于西峰区什社乡蒋家川行政村田家畔自然村山底临河沟的第二、三层台阶上。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暴露出的遗迹有灰层和灰坑,地表采集的标本有彩陶罐、刻划纹夹砂红陶罐、泥质红陶钵、红陶盆、网纹泥质红陶罐残片等,从采集的标本特征分析,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汉子遗址
汉子遗址位于正宁县永和乡罗儿沟圈汉子村西南1公里。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暴露有灰坑、窖穴和窑址。采集有弧线三角纹彩陶敛口钵、盆;泥质红陶钵、盆、尖底瓶及夹砂红陶绳纹罐等残片,并有石斧、石弹丸和石网坠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合水东关遗址
东关遗址位于合水县太白乡东100米。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彩陶盆、钵,泥质红陶盆、罐、钵、重唇口尖底瓶、夹砂红陶绳纹罐等器物残片。彩陶施-,纹样有宽带纹、变形鱼纹、变形叶纹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1、彭阳古城
彭阳古城位于镇原县彭阳乡井陈家村。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50米。面积62500平方米。四角有角墩。现存东、南城墙,墙体夯筑,基宽5米,残高10米,夯层厚0.2--0.3米。南、北两面辟门。采集有铜镜、铜币和隐花青瓷碗、盘残片。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镇原地方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2、苟仁遗址
苟仁遗址位于正宁县湫头乡苟仁村东南500米。面积约4.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暴露有居址、灶坑。采集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泥质红陶钵、盆、线纹尖底瓶和夹砂红陶绳纹罐、单耳灰陶罐等残片及周代夹砂灰陶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发展及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3、燕氏家族墓地
燕氏家族墓地位于正宁县周家乡燕家村。燕庆安(1212--1279),元代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申命署巩昌延安管民提领。卒后与家属同葬于此。墓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原有4座封土,已夷平,墓前现存石碑、石人、石虎、石羊等分左右两行排列。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元代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4、麻家暖泉遗址
麻家暖泉遗址位于庆城县庆城镇暖泉村西北500米。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质红陶黑彩敛口钵、绳纹双耳鼓腹尖底瓶、素面敞口折腹罐及夹砂红陶绳纹、附加堆纹罐等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5、尚西坪遗址
尚西坪遗址位于环县合道乡尚西坪村西南2.5公里。属齐家文化。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6米,暴露有大量灰坑。采集有泥质红陶篮纹折肩罐、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篮纹罐残片和磨制石器。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分布与文化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6、石岭子遗址
石岭子遗址位于宁县石鼓乡石岭子村内。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采集陶片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红褐陶,器表纹饰多见绳纹、锥刺纹,可辨器形有单耳罐、侈口罐、袋足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7、普照寺贞元铜钟
普照寺贞元铜钟普照寺贞元铜钟原为县城普照寺法器。据史书记载唐德宗贞元7年就已存在(791年)。南宋时,金侵占宁州,贞元年间重铸铜钟,悬挂于钟楼内,以震幽冥。钟高2.2米、厚0.1米、口径1.5米,重达7700斤。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8、周家遗址
周家遗址位于正宁县周家乡周家村南400米。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4米,暴露有灰坑、窑址。采集有泥质红陶钵、线纹尖底瓶、夹砂红陶绳纹罐及泥质红陶黑彩圆点纹盆等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9、碾子塘遗址
碾子塘遗址位于华池县怀安乡碾子沟门村东北500米。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7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暴露有灰坑、陶窑和居址。采集有泥质红陶细绳纹喇叭口束腰尖底瓶、素面敛口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分布和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0、段家坪遗址
段家坪遗址位于镇原县曙光乡徐沟村东300米。属齐家文化。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暴露有房址、窑址、窖穴。采集有夹砂红陶绳纹罐、夹砂灰陶鬲、泥质灰陶篮纹罐残片及磨制石刀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分布与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