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保山市旅游
保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1、万仞岗“姚关人”遗址
万仞岗“姚关人”遗址万仞岗“姚关人”遗址位于姚关盆地北侧小汉庄村后万仞岗岩厦台地。包括万仞岗上、下两个岩厦,遗物分布面积500余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1987年9月下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从上个岩厦下出土“姚关人”头骨化石一具,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化石标本100余件,石、骨、角器100余件,火塘两个。动物化石品种有鸟类、猕猴、虎、熊、牛、鹿、麂、麝、豪猪、羊等,石器中有单平面砾石手锤和琢孔环形器、砍斫器、敲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火塘内炭屑、烧骨、红烧土密集,灰烬层与石灰华胶结为坚硬板块,化石的石化程度及石器特征与蒲缥塘子沟遗址基本一致,年代距今亦当在8000年左右。“姚关人”头骨化石是古人类化石为云南旧石器时代遗址中迄今为止所见最完整的头骨化石,对于研究施甸县以及怒江流域的人类历史、生物史、古地理和古气候都有较高的学术意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由旺土主庙
由旺土主庙由旺土主庙位于由旺镇街道办事处西1公里少保山腰,为祀南明时期施甸“本人”(契丹后裔)莽成龙而建。其地南、北、西三面山形环抱,庙前后竹木苍翠,相映成趣。现存土主庙,据正殿檩、梁记载,系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建,庙坐西向东,由一殿、两厢、一厅组成院落。总体平面为一大两小三个院子。前厅之外有山门,转角向北开启。整座庙宇占地约600平方米。庙内建筑均为普通木结构硬山顶式平房。主体建筑正殿三开间、四进间、屋架结构为明清以来流行的穿(斗)抬(梁)混合式。屋架之上多有花标、垂柱和吻兽等雕刻部件。整体建筑不失精巧和谐的韵味。壁画是该庙最富特色的装饰品,主要绘于殿宇四壁和顶棚上,共30余幅。绘画内容多数是山水花鸟和传说故事,多以水墨淡彩绘就,画面色调清新淡雅,充分展示了我国民间绘画艺术的高超技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绮罗文昌宫
绮罗文昌宫地处风景如画的绮罗河畔,系采用儒教文庙规制与道教宫观相融合设计的组群建筑,始建于万历年间,后康熙至光绪年间又经数次扩建。文昌宫坐南向北,大门泮池、棂星门、前楼、正殿、启圣楼、花园等建筑,沿南北纵轴线依次排列。文昌宫大门是一个牌坊式的建筑,门上刻着“玉真庆宫”四个大字,“礼门”“义门”分列大门两侧,墙上有斗大的“忠”、“孝”二字。用时参考0.5-1小时交通【外部交通】1、腾冲县城至绮罗镇4公里,有公交车直达,票价3元/人2、县城乘坐8路公交车可直达古镇,票价1元3、乘坐出租车从腾冲县城到绮罗古镇,车费10元左右【景区内交通】绮罗古镇公交站步行去700米门票无需门票开放时间暂不开放景点位置云南省腾冲市绮罗古镇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龙陵小黑山
龙陵小黑山小黑山地处云南省西部边陲龙陵县境内,属高黎贡山南延帚状山系。跨北纬24度15分—24度51分、东经98度34分—99度11分。海拔600米—3001.6米之间,北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西与新扩建的铜壁关保护区接壤,东南临怒江与永德的大雪山保护区隔江相望。保护区总面积16012.8公顷,其中核心区7077.2公顷,实验区8935.6公顷)由从北到南大体呈不规则块状的古城山(2656.6ha)、小黑山(含大、小雪山)、一碗水(3783ha)、江中山(2183ha)四个亚保护区组成,分布在龙江、镇安、龙新、碧寨、象达、天宁、勐糯、龙山八个乡(镇)。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高黎贡山、铜壁关与滇西南各保护区群的重要链接纽带。地址: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境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龙陵邦腊掌
龙陵邦腊掌旅游度假区位于龙陵县城西北方向,距离县城11.8公里,地处高黎贡山余脉,龙川江峡谷南岸的香柏河下游的丛林之中,占地面积194.2公顷,海拔1254-1280米,年平均气温16.9℃,气候温和,风景优美。龙陵邦腊掌度假区有宏大的温泉群,山露泉眼600余孔,出露面积达0.2平方公里,水温最高达104℃。泉水中含有23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元素和化学物质,对高血压、皮肤病、心脏病、风湿、不孕症等多种疾病有神奇的疗效。泉水颜色随着气候和地壳运动而变化,被专家们誉为“地球的一个穴位”,能预测方圆400-800公里的地震。著名作家魏巍诗曰:“热海之源,温泉之乡;天赐奇水,惠及八方”。疗效之迷是氡氟的神奇作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汉庄城址
汉庄城址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南郊4公里处的诸葛营村东侧,是云南省现存规模最大、布局工整严谨、保存完好的一座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古城址。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11.6万平方米。城墙用红粘土掺砂石夯筑而成。城址内外发现大量方格纹、菱形纹砖和五铢钱,朱雀纹、卷云纹瓦当以及板瓦、筒瓦等;在城址附近先后发现墓葬多处,出土“建武四年”、“元康四年”的铭文砖,以及书有“长乐寿未央”、“益寿未央”的吉语砖,都是汉、晋时代的遗物。汉庄城址是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汉代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和了解云南地区古代文明状况,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以及中外交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保山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保山城西太保山的右山腰。该阁建于明洪武年间,为3层重檐斗拱建筑,由36根高大的圆柱支撑,顶部全是梁架斗拱,渐次往上收拢成八卦形,至屋顶为太极图。屋顶系金黄琉璃瓦铺就,外观飞檐翘角,看上去端庄大方,气势雄伟。楼内有精美的壁画,泥塑和浮雕,楼前有两亭一台,还有3棵枝繁叶茂的大青树,旁边有太清仙境、玄帝观、文昌宫等建筑,为保山的八景之一。玄妙的是,玉皇阁的第二层挂有一块匾,从正面看是“至诚无息”朱黄色大字;从左边看是“龙飞凤舞”红绿色大字;从右边看则是“海晏河清”褐红色大字,实为奇中之奇,至今无人能说得清其中的奥妙,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玉皇阁左右各建八角式钟亭一座,又名“全真楼”点位置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保岫西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董家沟日军慰安所遗址
董家沟日军慰安所遗址董家沟日军慰安所遗址于龙陵老城区中心的董家沟小河边,为当地董姓人家私宅。房屋始建于1921年,为一土木结构的串连式四合院,占地1.26亩,建筑面积367平方米,全院有大小房舍30间,内部装饰精巧华丽,是当地有名的富家大院。1942年日军占领龙陵后,被强占为城区日军慰安所。在1942年至1944年的两年中,长期住有从日本、韩国征来的15名-供日军官兵淫乐。1944年10月远征军以10万人马围攻龙陵,在战斗最激烈的11月1日,这些无辜的-全部被日军押到观音寺脚下汤家沟枪杀或强迫服毒自杀。此大院目前无人居住,自然损坏较为严重,面楼已经损毁。地址:龙陵老城区中心的董家沟小河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9、帕旭佛寺
地理位置:帕旭自然村位于湾甸傣族乡西南部,属于缓坡山区,距离上甸村委会2公里,距离乡政府2公里。村情概况:帕旭自然村国土面积5.16平方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84户372人,其中傣族人口占95%以上。特色文化:帕旭自然村是傣族村,傣族人口占95%,村民通用傣语,着傣族服饰,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热区地理特点,傣族服饰不仅给人一种优柔的美感,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帕旭自然村居民住宅是独特的傣族风格民居。房屋特色:屋顶为蓝顶、四面流水、四边金边镶嵌、正前方三只开屏孔雀、飞檐为金色孔雀头;墙体为金色及蓝色腰带。房内贡有小型佛像、佛龛、各种贡品。帕旭自然村傣族村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傣族特色的缅寺、寨心亭。缅寺是傣族神圣的宗教活动场所,寺内供有各种佛像,小佛像成两边护法趋势摆列,佛像前有佛龛(香炉)及各种贡品。五月十五这一天傣族群众进行佛寺活动,在缅寺四周点油灯,念经祈福,对歌跳摆。进入缅寺为关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北庙水库
距保山城20多公里的北庙水库景区,既是维系着保山坝“粮仓”的兴衰和农业的命脉,又是人们观光游览的景点。北庙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2年蓄水浇灌,居当时全国同类工程的第二位。大坝横亘两山之间,现坝高73米,副坝高10.6米,总库容7350万立方米。滋润着保山坝12万多亩良田。北庙外侧基部由巨石铺筑而成,其上由四条平行线和若干条相垂直的线条,把五级大坝分成一块块绿色的芳草地;中间有一条砌有500多级台阶的大道直通坝顶;方块形的花草丛中“北庙水库”四个大字,在一里之遥也看得清清楚楚。电话0871-3520027景点位置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云岩山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寸尊福故居
•翡翠大王寸尊福的故居,典型的和顺的四合院的结构,保留得相当的完整。景点介绍福盛隆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翡翠大王寸尊福1885在曼德勒(瓦城)创办的商号,以玉石业为主,集开采、加工、销售为一体,兼营其他。地点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是寸尊福的故居,也是当时的著名商号“福盛隆”的所在地。房子是典型的和顺的四合院的结构,采用的木材都是上好的楸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结构还保留得相当的完整,二楼的窗户是从英国带过来的铁窗。地址:保山市腾冲县和顺古镇内类型:名人故居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保山卧佛寺
卧佛寺位于保山城以北16公里的云岩山麓,寺内因拥有全国最大的巨型卧佛而闻名中外,卧佛长6米,重达10吨,据称是全国最大的玉佛,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卧佛寺依山傍岩,洞口倚悬崖竖石柱,架石梁,垒石墙,搭石椽,并利用自然延伸的岩石雕凿成斗拱式,上绘彩色图案,艳而不俗,洞殿相接之处,为藤萝全掩,远看起来,与山石俨然一体。寺前明一清池,池广约一亩,深约三尺;池边垂柳依依,青翠欲滴。池水清澄如镜,水自寺下的石罅中涌出,池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池中有亭,为两层六角水榭,名曰:“禺山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鲁道源故居
鸡飞镇珠山村大水井自然村为抗日将领鲁道源将军的故乡,鲁道源故居即坐落于此,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该自然村形成了像鲁道源将军那样保卫国家、爱护家园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国家”二字有着一种独特的见解—家国互存,邻里共帮,和睦友爱,并代代传承。几间陈旧的瓦屋在寨子中间,一条弯曲的乡间小道、农村房屋保留了抗战时期艰苦朴素的建筑风格,生态植被保护完好,村民民风淳朴。2005年11月被昌宁县人民政府评为“昌宁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被保山市人民政府评为“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龙陵八0八水库
龙陵八0八水库八0八水库距离龙陵县城30公里,因水库坝底的公路里程碑为“808”公里,故名808水库。这里绿树成荫,山弯水曲,湖光与山色齐美,碧水与青天一色,是一个景色秀丽的天然湖山公园。参差错落的青山有的被水隔断,有的伸入湖中,形成一个个小岛、半岛,岛上林木错杂,四时景色各界。缓坡上果树成园,春天桃披丹霞,梨园香雪,风过处芬芳满地;盛夏硕果缀枝,云缠雾绕;深秋则天高云淡,水秀山明,瓜果飘香;入冬则百木萧疏,层林尽染。是泛舟游玩、执竿垂钓的好去处。地址:龙陵县城30公里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腾冲李根源故居
故居位于腾冲县城西部大盈江畔叠水河村中的“叠园”,系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在腾冲的故居,1946年兴建,1947年落成,为土木结构庭院式建筑。人物生平李根源(公元1879—1965年),字印泉、养溪、雪生,别署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人,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9年回国,出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旋升总办。1965年7月6日病逝于北京。门票门票10人民币景点位置腾冲县城西部大盈江畔叠水河村中的“叠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艾思奇故居
保山腾冲·艾思奇故居艾思奇故居位于腾冲和顺古镇。来这里,在绿树环抱的古屋中感受大哲学家遗留的思想和气息。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艾思奇故居位于和顺乡水碓村,为砖石楸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有串楼通栏,雕花格扇,西式小阳台,显得古朴典雅。在大门头悬有“艾思奇纪念馆”匾额,在西楼和厅楼上陈列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艾思奇故居建筑占地600多平方米,建筑较为精巧,高屋大院,点缀西式小阳台,正房前厅有一石砌圆形拱门,青藤缠缆,古朴秀雅。故居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地势高旷,环境优美。艾思奇是影响广泛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两本书,曾引导无数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丰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7、大马厩岩房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大马厩岩房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大马厩岩房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姚关盆地西侧火星山峡谷山腰岩厦台地。岩厦坐北向南,厦檐覆盖地平面约70平方米。在1987年2月、3月、8月三次调查中,于岩厦之下和岩厦前后缓坡耕地地表约1000平方米范围内采集打制石器20余件和动物骨骸多块。石器主要有单平面砾石手锤、刮削器、砍砸器等,此外还有尖状器、石砧兼手锤和石核等。石器类型、制法和骨片石化程度均同塘子沟、万仞岗,年代亦大致相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元龙阁
元龙阁位于腾冲县城东南4公里的和顺乡水碓村,村旁有一龙潭,三面环山,一堤为廊。堤上古榕荫蔽,潭中水洗白云,风光十分秀丽。元龙阁即傍水依山而筑。循序渐进,有龙王殿、三官殿、玉皇殿、魁阁、观音殿、百尺楼等殿宇。建筑群沿中轴线由山门、龙王殿、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百尺楼及厢房等附属建筑组成。殿0台随山势逐渐升高,气势宏大。两侧厢房、楼阁、平台对称安置。其主体建筑魁星阁,为六角攒尖顶重檐木构建筑,檐下柱枋雕刻彩绘精美。阁前龙潭石栏回护潭水碧澄如镜,凭栏观殿阁倒影,宛若龙宫。1984年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龙阁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雕梁画栋,建筑精巧,依山临水,景色迷人,给人一种悠然入画之感。主体建筑魁星阁,为六角攒尖顶重要檐木结构建筑,檐下柱枋雕刻彩绘精美重楼两侧团花空窗棂上雕有行书“鸢飞鱼跃”四个大字,书法遒劲,楼下正面雕刻二龙戏珠,甚为精美。阁外窗棂悬挂楹联一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塘子沟遗址
塘子沟遗址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塘子沟村村旁台地,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0-90厘米。1987年进行试掘,出土大量打制石器、骨器和动物骨骸,并发现柱洞、居住面等建筑遗存,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约8000年左右。该址为研究云南省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云龙寺
云龙寺云龙寺,原名伏龙寺。寺在今龙山镇云山社区境内,云龙山顶部,传说名僧真庆始建庵于山顶,并取名“伏龙寺”。后历经战乱,庵被毁,清雍正七年(1729)高僧月西重建寺院,后经历代僧俗扩建而具规模,是龙陵境内的名山。毁于五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龙陵县云龙寺重建委员会倡导重建。今初具规模而已。地址:龙陵县龙山镇云山社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