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玉溪市旅游
玉溪市文物古迹介绍
21、通海文庙
通海文庙位于云南省玉溪通海县文星街,文庙始建于元代,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通海文庙于1998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云南省玉溪通海县文星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红塔工业区
介绍:玉溪市内有一座石塔,山因塔起名为红塔山。就在这座红塔山下,兴建了玉溪卷烟厂,烟以塔而得名,塔因烟而生辉。如今红塔集团已成为业界的骄子,世界级的明星企业,也已成为中外游客一定要参观的地方。交通:在市区内,步行就可以到。云南玉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诰封碑
距县城5公里的城北牛肩头坡顶丫口的古官道上,至今还矗立着一座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诰封碑。这是新平县土县丞杨宗周的第三代世袭传孙杨昌祚之后裔所立。诰封碑为石瓦顶、石基、石墙、石楹框建筑,碑亭高4.46米,宽2.06米,楹框内碑高1.67米,宽0.83米。外楹框对联为:“屡世殊勋万里君恩深似海,寸衷难酬一腔臣节重如山”,内对联为:“北网恩光大,南都气象新”。诰封碑内文为:“龙章宠锡。龙飞乾隆三十三年春二月吉旦立石,皇清诰授修职即云南新平县世袭土县承杨公讳昌祚神道碑,壬申恩科进士家眷世侄李云魁拜”。要了解诰封碑的寥寥文字,须得从新平县的土司制说起。明代鲁魁、鲁克所居的鲁奎(魁)山,山围二百里,跨新平、元江、石屏、峨山之间,龟枢河绕北、东、南三面,上为四十八寨,彝人所居,他们-了迤南大道要塞。清康熙十二年吴三桂事滇期间,派部将郭壮图入鲁奎山招抚,岩羊氏族的部落酋长勒昂率众部落酋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通海圆明寺
圆明寺(WonmyongTemple)位于通海县城以西14公里的善应山麓,始建于元代,清光绪年间重修,内设大雄宝殿、玉皇阁、天王殿等建筑。1964年该寺被定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1988年11月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圆明寺建于元至正年间,清咸丰年间毁于兵患,光绪年间重建。位于距通海县城14km的河西镇,东接九龙池公园,西北与新蒙蒙古族镇相邻。周围环境优越,绿树掩映,小桥流水,是宗教文化旅游的极佳场所。已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0年代以来,政府对大雄殿、玉皇阁、瑞莲池进行了维修。附近乡神投资30余万元对大雄宝殿的十八罗汉、匾联、释加牟尼和观音座进行维修,用金镀之,甚是富丽堂皇。庙在原址上修建,东侧有条水泥马路,大门朝东开着,寺院南、北、西侧都是居民院落,被居民包围着。寺院占地很小,面积不足两亩;建筑很精致,充分利用空间;一切都是崭新的,看不到任何历史的痕迹;院内非常安静,是拜佛诵经的好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塔甸瀑布
塔甸瀑布此瀑布位于云南玉溪由岔河乡通往塔甸乡的塔甸坡畔。这一带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烟云迷漫、翠林如涛、河流纵横、公路蜿蜒,是峨山大好山水的又一所在。塔旬爆布的水源自瓦哨宗经九龙村至塔甸坡头飞流直下,一泻千尺,至箐底溅起数丈银花,更以它豪放的气派和险峻的奇观,使这一带风光平添画彩。传说:这塔甸瀑布,是龙王派来造福于山里人的两位管水神仙洒下的清泉。在爆布斜对面的山腰里,有一个高大深邃的仙人洞,就是他们常住的地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朱德委员长视察旧址
朱德委员长视察旧址在玉溪市东风水库大坝的正中间。一九六二年六月七日下午二时至五时-委员长视察水库时就坐在这里。当时-委员长曾说:“建这样大的水库不容易,要建管并重,搞好配套挖潜,扩大灌溉效益,开展综合利用,增加生产,增加收入。一定要保证水库安全,周围要搞好绿化,防止水土流失。”一九七九年玉溪被评为全国十个水利建设先进县,县委领导同志去北京开会时参观了十三陵水库建筑受到启发,以水库为基地,开辟为公园。由县财政拔款六万八干元,在-委员长视察旧址修建长廊,由李棋建筑队施工,一九八四年七月竣工。长廊全长90米,宽3.6米,廊檐至地面高2.9米,中间有一个长8米,宽5.65米的方厅,两端各有一个长3米,宽3.6米的小分厅。全部结构为水泥园柱,水泥椽,黄、绿琉璃瓦盖,红白相间的水磨石地板。两个小分亭均为四角镄尖屋顶,顶端各有宝顶,中间大方厅为尖屋顶旁有琉璃制龙头,脊部两则各有一支琉璃小卷龙,中间宝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7、甘棠箐遗址
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云南江川甘棠箐遗址位于云南省江川县路居镇上龙潭村西南约1.5公里处。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9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初步判断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它云南省继元谋人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遗址。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木制品和用火的遗迹。由于木制品极易腐烂,世界范围内关于人类早期的木制品发现亦属凤毛麟角。该遗址中木制品的发现不仅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研究空白,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木制品。该遗址发现的用火遗迹,似篝火遗存,基本原样保存,这种形制的用火遗存在我国旧石器早期遗址中也是首次发现。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无疑为东亚地区古人类本地起源的学说提供了新的佐证,再次证明了滇中高原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区域。2016年5月16日,经全国专家的评审和投票,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被列为2015年度全国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元江妙莲寺
妙莲寺大殿又称大佛殿,位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的固元村太平山南麓,座北面南。据《元江府志》记载,妙莲寺始建于元代。明正清年间重修,后又多次维修,因改建中心小学,至今仅大佛殿较完整。大殿建在妙莲第三台基上,平顶歇山,庑殿屋顶屋面呈八余脊,山花向内收进,用方砖垒砌,花脊鸱兽宝顶,整体布局为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明间较大,间宽5.5米,侧间较小,间宽3.2米,面阔通宽13.3米。梁柱属穿斗结构,柱体粗大园体,柱脚粗,柱头略细,侧间柱脚外蹬,稳定性极好,斗拱硕大,较完整地保留了元代建筑的基本特点。明间为六扇五抹雕花格子门,刻工很特色,侧间为方形窗,朴实大方。1985年,政府出专款,对妙莲寺大殿进行维修,并于1986年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鸣鼓营碑
今藏于龙泉公园藏碑亭的鸣鼓营碑,是明代名将邓子龙的行营碑,也是新平县的建县标志碑在新平现存的碑褐中,是一块重要的碑石。鸣鼓营碑用料为沙石,高1.4米,宽0.7米,厚0.10米,四周纹饰清晰,文字为楷书阴刻,碑额角落已部分损坏,上题鸣鼓营三字,碑文计13行210字,一段为复制原文,段为重修跋文。复制原文是:“鸣鼓营(碑额)。破敌军山,平核桃等,焚白改寨,扫麻栗湾,擒斩力计。万历辛卯季冬二十三日也,钦命挂印副总兵,丰城邓子龙立”。重修跋文是:“余待命都内,闻邓将军名,朝臣内外,莫不尊亲。康熙五十年,余奉简佐新。凡份内巨细事务,靡不竭力替襄。间有废当修,坠当葺者,尤勉焉公余搜古罗今,意将前之仁心著政,土俗民风,编为则以珍。谱续渴旧治帝君庙,有断碑伏地,扶视之,乃邓将军当年行营碑记也、呜呼!古人片婆心,委如弃石,目击者寒也此乎!爱是捐俸镌石,原文照于前,以志不朽,以示不忘云。康熙丁酉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老龙洞古人类居住遗址
老龙洞遗址位于塔甸街北面300余米山腰上,洞口朝北,高10余米,宽20余米,深10余米,1991年2月共出土了敲砸、刮削、锥钻等旧石器及角铲等10余件,以及犋貘、中国犀、黑熊、大象、马鹿、猕猴、獐、鹿等13件珍稀动物的牙化石。其中,犋貘和中国犀已在地球上消失了一万多年,故可以推断,此老龙洞已是一二万年前人类居住过的遗址。老龙洞遗址的发现,不但把该县的历史,从两千多年推到了一万多年(或许是两三万年),还填补滇中南过去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空白,不仅为云南和全国对旧石器时代的研究增加了新材料,且对人类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从出土的动物化石及石器分析,老龙洞的主人过着以拧猎为主兼采集的生活,老龙洞人喜好敲吃骨髓,有较高的狩猎技术。动物化石的种类反映了老龙洞主人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湖沼地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聚奎阁
位于通海县城中央,阁为攒尖顶式四方单体三重檐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清·康熙时一次大火被毁,继而恢复。至清·光绪二年,因民屋起火,阁又被焚毁,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重建而成并保存至今。占地226平方米。因为建聚奎阁时所需木料都采用了南方铁栗树,并且是中国营造法式的榫铆结构。建阁至今135年间,通海曾发生过两次大地震(公元1915年、1970年),城中大部份民居都垮塌,而聚奎阁却安然矗立城中,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的科学性,当然也包括用料的珍贵。上世纪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玉溪土主庙
土主庙位于玉溪市州城东北五公里处。庙的始建年代不详,明代后期(公元1506——1919年)重建。清代同治年间毁于兵燹。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又重建。现存的土主庙仍为重建结构。座西向东,为四合院。庙分前殿,两相,后殿。前殿三间,通面阔12.50米,进深9.30米,高约l0米,为单檐硬山屋顶。后殿三间,通面阔13.20米,进深10.70米,高15米许。单檐歇山屋顶,穿斗式构架。该庙自建国后就改修为李棋区粮管所仓库。前殿楼下储粮,楼上住人。后殿纯为粮库。庙内现有碑记一块--《重建土主庙碑记》,宽0.86米,高1.60米,厚10厘米。铺于井旁作洗衣服之用。于1985年9月22日才用水泥板更换,仍值于井旁墙下。碑文已模糊不清,只有碑两边各一二行尚可辨认。土主庙除两殿两相外,还有娘娘殿,离庙数十米处建有戏台。建国前,庙内的土主雕像(今不存),自每岁元旦起,由各村轮流迎往奉祀,至二月十五日归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