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旅游
黔东南州文物古迹介绍
21、三门塘村古建筑群
三门塘村古建筑群三门塘村位于天柱县坌处镇,距县城40公里。南临清水江,明代被开辟为水上运输码头,专事木材营销。明朝末年,靠水上运输富裕起来的三门塘人便捐资创建义学,普及汉文化,教化乡民,兴修庵院宗祠,民居亭榭,修路架桥,开创渡口,并开场期赶集,设木行、肉摊布店、米铺百货、饭馆旅店。三门塘最盛时期形成了由五条主街巷和众多民居、商号、店铺、庙宇、桥梁、码头等组成的建筑群,包括了民间典型的水运商贸集镇的大部分类型。三门塘古建筑群包括宗祠两座,碑刻300余通,古树68株,印子屋28栋,水井20眼,鱼塘17口,石拱桥6座,石板桥10座,石板路12条,卵石路30多条。这些建筑风格独特,空间布局灵活多变,立体感极强,工艺十分讲究,风格粗犷而不失精致。民居建筑为穿斗式悬山顶小青瓦结构,横向三开间或五开间,正中一间设庭堂,庭前设天井,天井两旁设厢房,其门窗雕刻精美,屋柱留有过去木商商号的烙印。宗祠外为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施秉华严洞摩崖
华严洞摩崖在施秉县城东17公里甘溪乡凉风坳脚。华严洞为一天然溶洞,洞口高2.56米,宽5.7米。洞内分两层三岔,上层中岔距洞口30余米,高5米的天然石室中,有钟乳石雕大士像一尊;左岔中洞口36米处有石雕武神像一尊。塑像虽已岩溶流面,仍形象生动、神彩奕奕。在洞上、左、右宽约100平方米石壁上,有明、清两代大小摩崖13处,洞内有摩崖3处。共16处254字。洞口对联:“山光草色天成秀,水曲崖奇地给灵”,横批“空色大观”。洞上方横书:“如来度化”;“西峙飞来”。题头小字为“申阳董献策题”,中有小字为“万历乙已秋立”,落款:“邺下王之栋书”。洞左-:“灵云盘结”、“洞天福地”,落款:“万历丙申孟夏吉日”,“淮阴王鸣鹤题”。洞右-题“空中楼阁”,“含吐十□”、“卸花处”三处。洞口内顶题摩崖一方:“万历甲辰仲冬清浪参将董献策刊石以记其盛”。洞中18.4米处有明按察、云南居士朱化孚书“洞天深处”等等。民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施秉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施秉县城西面的王家坡半山上,为旅游城的景点之一。原寺庙建于清康熙末年,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被毁。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偏桥卫的上五旗杨玉珍望门守节,与其亲族杨天才聚众募捐,重建正殿一栋、厢房二间,塑观音佛像,杨玉珍住持修行,改名为白衣庵,后更名为观音阁。1949年解放,僧尼离去。1953年改作偏桥小学,1960年寺庙被拆,庙址复耕。按历史形成的会期,即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个会期,数以千计的远近游客前来进香、观看、游览。中外友人在旅游国家级风景区上舞阳、下舞阳、云台山和杉木河之后,住宿于施秉县城,许多友人茶余饭后,闲步漫行,从县人大常委会右侧岔口沿石板小路直上200余米,即可进入观音阁。两侧为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餐厅和僧尼住宅,正殿古式建筑,形象雄伟,外有金龙缠柱,殿中除两旁书写《重修观音阁记》和诗词外,更有趣者,在3尊佛像后面用楷书书写:堂上二位老人就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黎平纪堂鼓楼
纪堂鼓楼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纪堂寨上,共3座。十分雄伟壮观。纪堂分上寨下寨,各有一座鼓楼,由十二根大杉树原木支撑而起。塔身分八角,而顶层却变化为四角攒尖顶花重檐。鼓楼周围的地面和民居的走道上都以卵石镶嵌成象征喜庆吉祥的图案。纪堂鼓楼建筑年代久远,曾多次修葺。1966年遭到破坏,1978年当地侗族人民自愿献工献料重新修复。塘明鼓楼由12根大杉木立于柱础之上,高约22米,突兀寨中。该楼以逐层内收的梁枋和全爪柱支撑层层挑出层檐,形如宝塔,内无层板,空至宝顶。鼓楼基面约160平方米,中央用青石板镶成一个火塘,周围有简易木凳。楼前有一歌坪,坪边建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侗戏台,与鼓楼相对。该楼底层呈方形,上为八角形,共有9重檐,为四角攒尖顶。铁制宝顶下有如意斗装饰。檐面铺小青瓦。屋脊白色,翼角高翘而起,装有套兽,塑有狮、虎、凤、猴、兔、蛇、虫、鸟等动物雕塑装饰。楼内亦雕梁画栋。楼上一二层檐之间有“二龙戏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中潮文庙
中潮文庙位于黎平县中潮镇中潮村小学校园内,海拔463.2米。地处山地,四周有参天古树(为较名贵的白桥,香樟等树木),东面与东华山及东华山寺遥相呼应,西面是用青石板铺墁而成的活动场地,面积134.34平方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中潮文庙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冬,坐西南朝东北,至今已有133年的历史。文庙也称孔子庙,由当时当地众方绅出资兴建,主要是作为教育场所用。文庙建在中潮村文阁脑山巅(即现在的中潮小学校园内),占地面积228.23平方米,该地势是中潮村的制高点,视野开阔,史传为中潮的风水宝地,与附近的东华山寺文笔塔遥相呼应,曾供奉有孔子塑像,塑像后毁于文革期间。现仅存正屋三间,披厦一间,墙体砖缝部分开裂,瓦口部分脱落,檐啄少部分损坏,存留部分漆色可见,石墩雕刻尚保存完好,建筑年代清晰可见。自建以来就是私塾、小学、初中高中的办学地点,现在是中潮小学校园内的一道景观,兼做教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南泉山寺
南泉山寺在黎平县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黎平府志》载:“南泉叠嶂丛林,明建三寺于山,游人络绎不绝,为最名胜。南泉山行道,皆以鹅卵石铺就,纵横曲折,从山脚逶迤而上。山腰行道旁有一平地,竖碑一方,上刻”南泉福地“,顺道直至大佛殿,殿前侧面有一八角亭,亭外有四方水池三眼,一供饮用,二备盥洗。泉水清澈,四季长流。南泉山寺,“明初经始,旋毁于兵。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黎靖参将李思忠倡捐重建。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南泉山寺是具有明清两代风格的建筑群,既有明代的端庄持重,也不失清代的玲珑秀丽。寺有三殿,依山取势建于山腰,建筑层层向上。第一层为大佛殿;第二层为灵宫殿;第三层为宝顶庵正殿。大佛殿含有夕佳阁;灵宫殿含有天香阁;另有翠微亭,已毁。南泉亭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知府袁开第创建,十七年(1891年)知府俞渭,知县赵一鹤筹款重修。大佛殿山门为砖砌,呈八字形。门上有行书匾额“雅若祗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宰俄鼓楼
高仟村位于从江县北部,距县城65公里,海拔800余米,坐落在一田坝上。全村分为宰俄、宰养、宰雷三个自然村寨,村寨之间相隔一华里。400户,1607人。寨中较为有特色的是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仟鼓楼,15层重檐,双层斗拱结构,六角宝顶,通高22米,整个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部用桦槽衔接。建于河溪之上的花桥除了石砌墩以外,都是用杉或其他木材作建筑材料。桥面的楼、廊、柱、枋,都不用钉铆衔接。此外,寨中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高20多米,胸径1米,寨子四周有著名的万亩原始森林,誉称“高仟大山”,山清水秀,景象迷人。高仟民居都为吊脚木楼,寨中有数条溪水环绕,是难以多见的小水乡。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侗族采歌堂、琵琶歌、牛腿情歌、侗族大歌、行歌坐月等民风民俗形态各异的艺术形式在这里表现得淋漓致尽。尤具特色的是传承文明的古老而又传统的人工造纸,这一几乎失传的古老工艺在这里得以传存。高仟村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起凤山寺
起凤山寺位于黎平县孟彦镇芒岭村,地处山谷区,海拔550.2米,起风山上古树葱茏,遮天蔽日。有合抱的古松、杉、柏和梓木,尤其以桂花树居多。每年八月,山上一片飘香。林中奇花异草,数不胜数。孟彦河从山前流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适应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当地主产水稻、油菜、红薯。一座风雨桥横跨孟彦河,与芒岭村寨仅相距0.5公里。山上每年都会举办山歌会,人们在这里载歌载舞,参与者多达万人,孟彦至地理公路从山前经过,交通十分便利。起凤山寺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90)。有关羽殿、观音殿、厨房、厢房,均为木质结构,另立青石质石碑三尊,总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关羽殿为一典型的侗族鼓楼式建筑,上挂一匾,手书“起凤山”三个大字,殿内供奉关羽的雕塑。大殿为观音殿,供奉观音大士。天井内土垒花台,培育四季花木,飘香四溢。逢年过节,来此拜祭的香客络绎不绝。文革时期遭受破坏,80年代重建。该寺庙对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岑巩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贵州岑巩县城东500米处龙江河岸凤山嘴的观音阁,被青山绿水环抱,掩没于古树丛林之中。为回龙寺古建筑群的一个部分。阁内有一口著名的大钟,是古思州城32个寺庙中铸造得最佳的一口钟,声音宏亮,晨曦中的钟声全古思州城百姓均能听见,习称“龙寺晚钟”。回龙寺由前殿、大殿;观音阁、回龙寺、内花园等组成,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宗教建筑群落。结构精致、气势雄伟,约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清代陆有楷诗赞曰:山城清夜卧云松,霜后遥传隔岸钟。树暗纸窗迷客梦,明月茅店趣行踪。庭前乍见朝光吐,岭上旋看宿雾封。官阁僧寮同寂寞,晨衙无事且从容。观音阁属木质结构,三层三檐等角四角攒顶。阁高17米,台基高1.7米,呈正方形,底楼面积56.2平方米。每层屋檐翘起四个凌空欲飞的鳌鱼衔宝式檐角,鱼嘴下各挂铜铃。二、三层均基本相似,不同处是檐面逐级缩小。楼中四面有80厘米宽的走廊,可登楼远眺,这边风光独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东华山寺
东华山寺位于黎平县中潮镇中潮村东华山上,东经109°13′37″;北纬26°08′30″海拔501.5米,地处丘陵地带,西南是开阔平坦的中潮大田坝和洪州河。周边古树参天,翠竹葱茏,土地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黎平至洪州公路从坡脚穿过,在东侧和南侧分别有两条水泥路直通寺庙;东边200米处为中潮红军烈士墓,距中潮镇0.5公里。中潮村主要产业为农业,是全县粮食主产区和重点林区,主产水稻。东华山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坐东南朝西北,寺内有正殿,正殿前为天井,天井两侧是厢房,总占地面积1024平方米,是中潮及周边居民焚香拜佛之地,1958年大炼钢铁时,将寺庙拆除,其材料被用于建造高炉,仅存寺庙遗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村民捐款重新修复,现存天井1个、正殿1座、2栋厢房,东华山寺的保存对研究黎平佛教文化具有一定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古城翘街
古城翘街翘街位于黎平县城内,又称东门街。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东起城垣东门,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长一公里余,此街两头高,中间低,形状如翘起的扁担,为此称为“翘街”。翘街两旁明清建筑林立,一排排风火墙,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飞檐翘角,彩绘精美,古香古色,清朝至民国时期,翘街成为黎平的商业贸易中心,被誉为“清明上河图”。翘街的大街小巷数不胜数,著名的有马家巷、姚家巷、张家巷、双井街、左所坡等,这些巷道,卵石墁街,石梯连接,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进入黎平,进驻翘街,司令部住胡荣顺商号,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区域内除了保存两湖会馆外,还有黎平会议会址、翘街牌坊、红军文化广场、中央红军教导师住址、红军干部休养连住址、毛泽东住址等红色遗址。地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凤镇开放时间:全天开放用时参考2-3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秦溪白塔
秦溪白塔秦溪白塔,也称秦溪凌云塔,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西35公里,坐落在敖市镇西南4公里的秦溪村。塔的四周用土砖、青砖环砌成封闭式的四合大院。青砖砌筑的塔体耸立在四合院正中。大院左侧,秦溪流水潺潺;右侧,无限延伸的林区公路直穿秦溪村。左侧小门边的围墙上,有红军长征留下的标语:“武装起来,行动起来,要打倒土豪分田地”,十分醒目耀眼。秦溪白塔高约30米,面墙高7米。方墙内镶嵌一方长3米、宽1.2米的青石横匾,行书“秦山保障”4字。塔的第一层往上镶嵌着一方竖匾,行书“凌云塔”3字。门楣有联一副:锁水口,祯凌塔巍峨,从此一乡蔚起文人登凤阁妆沙脚,有云宫耸秀,至今诸佛经扶士子步龙楼秦溪白塔是黎平县境内现存的唯一一组塔式建筑。1984年4月,黎平县人民政府将秦溪白塔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
地处雷山、榕江、台江、剑河四县之间,乌蒙山脉苗岭的主峰,最高处是黄羊山,海拔2189米。景区内原始森林成片,众山环拱,峰峦起伏,飞瀑流泉,犹如百练悬空、银河泻地,尤以响水岩瀑布、乌茫沟瀑布最为壮观。是著名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特别提醒:由于没有接待条件,登雷公山需要携带野外露营装备,山顶很宽,可以扎营的地方比较多,营地附近有水源。但下山途中水源较少,需要提前准备充足。交通从凯里坐汽车到西江10元/人,大约一个小时。到了西江后徒步进山,约15公里的路程,其中有8公里为上坡路,前半段岔路较多,可以请一个当地百姓做向导(费用30-50元)。特别提示由于没有接待条件,登雷公山需要携带野外露营装备,山顶很宽,可以扎营的地方比较多,营地附近有水源。但下山途中水源较少,需要提前准备充足。门票门票30人民币景点位置贵州省黔东南市雷山县境内雷毛公路7公里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将军楼)
将军楼公园座落于格尔木市将军楼遗址。将军楼始建于1956年10月,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居住、办公的地方。其前身为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为了深切缅怀和纪念50多年前慕生忠将军和他率领的筑路大军,该公园以将军楼旧址及慕生忠将军纪念馆为核心,以纪念青藏公路、军垦拓荒戍边及格尔木发展历史,展现了历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幕生忠,1910年生于陕北吴堡县赫家山村,1930年参加陕北红军。1951年8月出任西藏工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进藏支队政委,率领1663人,经过四个月的艰苦跋涉,最终到达拉萨。1953年,幕生忠率粮草队从格尔木出发,先后两次进藏。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从此结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历史。在此,在青藏公路的通车中,幕生忠将军最功不可没,后人称他为“青藏公路之父”。2013年5月,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将军楼)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黄平飞云崖
飞云崖景区系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距黄平县城12公里,以其有悬空石崖形如飞云而得名,历来为黔中一大名胜,史籍记载详尽和历代文人题咏之多,在中国、在贵州颇有盛名。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赞之曰:天下山水之奇聚于黔中,黔中山水之奇聚于斯崖。景区内古建筑建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后经不断增修保存至今。现为贵州省重点保护单位,省民族节日博物馆。漫步飞云崖、触目苍苔横啮、古意盎然,桥东石坊上清人鄂尔泰所题黔南第一胜景,真是诚哉斯言。从施秉前往黄平,汽车沿湘黔公路而行。在黄平县城东约10公里处,严车嘎然而止。飞云崖到了。下车但见古树参天,流水潆洄,-座拱桥横跨溪上,桥东石坊岿然。过石坊拾级而登,便是飞云崖。它似洞非洞,内甚宽敞。顶上崖檐覆出,石乳倒垂;其下澄潭邃谷,幽深无底。岩半立大士像,有水出崖左,泻为瀑布,崖前石峰塞立,上建圣果、滴翠二亭。《圣果亭记碑》传为王守仁所书,笔势苍劲。陪同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6、遵义龙坑场牌坊
位于遵义市播州区郊龙坑镇的石牌坊,建立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今120余年。在旧社会,立牌坊纯粹是为封建统治者--。不过,牌坊上面的石刻艺术却非常精彩。龙坑牌坊,它完全是由白砂岩砌成的。抬头仰望,完全可以想像当年的建造规模。牌坊为4柱3门5楼的结构,面南背北。让人称奇的是牌坊完全采用了仿木工技法的效果,并且仿得非常逼真,初看会认为是座木牌坊。其实不然,因为牌坊中包括了木建筑常用的梁、坊、门、楼、脊等构件。更令人称奇的是石头雕花大量的模仿了木雕上常用的镂空雕效果。从雕刻的技法上看,其熟练的运用了高浮雕、浅浮雕、透雕、圆雕、阴刻等技法。从雕刻的内容上看,牌坊雕刻包含了植物、动物、山水、神兽、图案、书法等等。充分展示了丰富、完整、和谐的艺术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7、周达文故居
周达文故居亦称“周公馆”,位于镇远县卫城和平街南侧,原系周达文祖父周炳元于光绪初年修建的住宅。周达文故居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四周为高大的风火墙,内设前后天井,建有前厅后厅和厢房。前厅大门挂有伍修权同志书写的“周达文故居”金字匾。正堂中央安放着周达文大理石塑像,左边为居室,有古式木床、木柜等;右为展览厅,有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展柜,较详细地介绍了周达文生平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还展出了斯大林写给周达文的信、周达文的自传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成员的像片等。周达文故居也是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旧址。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和平街‎开放时间:(夏季)8:00-17:30;(冬季)8:00-17:0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8、镇远民居
多集中在巷内。富商的深宅大院,均为四合院结构,既有江南小庭院的风格,又有依山而筑的特点。一座座深宅大院,围在高大的风火墙中,门都斜开着,有富丽的门楼,还悬着烫金的匾额,如傅家大院的封唐召泽、杨茂兴大院的清白家声等,无不折射出富家的自豪与雄心。明清时代,舞阳河面上呈现出千帆汇聚,百舸争流的昔日盛景。那时的舞阳河上港湾歧出,码头相望,两岸茶楼酒肆鳞次栉比,戏楼宫观以及封火墙的翘角飞檐倒映在这一脉清波的水面。一本杂志上曾经介绍,清朝末年,法国曾发行一张明信片,图片就是那个年代舞阳河上河运繁忙的真实照片,照片里的船只密密麻麻排列两岸,整条河流被一分为三,一分河水,二分船舶。难怪,去镇远旅游的外国游客比贵州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9、凯里民族体育场
民族体育场建于2005年,经历十二个春秋,场内的设施设备有些陈旧,所以在去年举办的“牛霸天下”中国凯里2016首届国际斗牛赛后,在拆除斗牛赛设施的同时也对体育馆内的设施设备进行修缮。凯里民族体育场位于凯里市博南新区迎宾大道南侧,占地面积27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950平方米,建设规模25000人(座)。其外观的建筑造型就是把独具黔东南州苗族、侗族文化特色的风雨桥、鼓楼有机的结合起来。体育场看台四周的风雨长廊长585米,堪称世界之最,属国内最具民族特色、最富有个性的体育场,是凯里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免费开放时间:上午6:00至晚上9:30。景点位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博南新区友庄路12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0、岩门长官司城
岩门长官司城位于黄平县东南面的谷陇镇原山凯乡境内,距县城30余公里。岩门长官司城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是毗连台江,施秉、黄平三县,地处清水江航运要冲,地势险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万历《黔记》载平越地图,已经有岩门司,而岩门长官司首,任则为明代成化年间“征剿”有功受封入黔的何姓宗族。岩门司历史悠久,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清咸同苗族农民起义著名的“岩门司战斗”就在此发生,“岩门司战斗”在农民战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岩门长官司城建筑保存完整,工艺精湛,在西南地区具有典型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军事防御价值。岩门长官司城是研究土司制度的重要实物依据,是清朝贵州少数民族不屈不饶反抗腐朽统治阶级的重要历史见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