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旅游
铜仁文物古迹介绍
1、思唐古建筑群
府文庙府文庙位于城北遵化门内,现属文化街。它是思唐镇的重要古建筑,也是贵州省最大的文庙,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包括崇圣、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棂星门,照壁礼门,义路、德配天地坊,道贯古今坊,有水三拱桥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颁御书“万世师表”匾额,雍正四年(1726年)颁御书“生民未有”匾额,乾隆二年(1737年)颁御书“与天地参”匾额,嘉庆四年颁御书“圣集大成”匾额,道光元年(1821年)颁御书“圣协时中”匾额。府文庙内,至今尚有数十块保存完好的明清碑刻,如明李渭撰《思南府学碑记》,明田仰撰《生修文庙碑记》清《永禁私派陋弊碑》等,贵州省乌江博物馆设于其中。万寿宫万寿宫位于思唐镇中山街,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重修于明万历二年(1574),总面积2405平方米。是思唐镇又一一古建筑。临街为山门,整个建筑群包括戏楼,正殿、两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楼上古寨
楼上古寨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当地人称之为“佛顶山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村庄”。这座古老的村寨隐藏于郁郁葱葱的深山老林之中,周围尽是千年翠柏,环境清幽,鲜为人知,宛若世外桃源,因此这里古村落的风貌也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村中有许多千奇百怪的古树,特别是村里一棵近10米高的桂花树,据说开花的时候左边为黄花右边为白花;还有一摸就摇曳不停的紫薇树,以及按北斗七星状种植的古枫树,都十分神奇。村里的村寨以这“北斗七星”树为中心修建,布局十分严谨,西南方是居住区、东南方是生产区、西北方为娱乐区、东北方为墓葬区,这样的奇思妙想不得不让人为之惊叹。行走在村寨之中,你可以尽情感受楼上古寨的神奇之处,去走走“歪门邪道”、“寿”形古巷,或者看岩穴古墓、古寨刺绣,抑或饮天福古井之水、观戏楼古桥,体验长征大片《雄关漫道》拍摄实景地的奇妙之处。地址:铜仁市石阡县城西南的廖贤河畔,距县城15公里
3、石阡万寿宫
石阡万寿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阡县城长征路北端,在县城以内可徒步到达景点,是贵州著名的古代建筑群和旅游景点。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重修,始建万寿宫时称“豫章阖省会馆”。清雍正十三年,知府赵之垣重修,乾隆三年,知府杜理复加修葺。当时的万寿宫没有现在这样的规模,格局是坐北朝南。后来经郡人左成宪等筹款,对万寿宫进行改修,其格局改为坐东向西,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就是今天的规模,但山门的位置一直未动,山门不在中轴线上,这是石阡万寿宫与其它地方的万寿宫所不同的最大特点之一。万寿宫的三个山门巧妙地将牌坊、大门、山墙结为一体,以青砖仿木雕刻垒砌,既美观实用,又节工省料,还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整个建筑依地就势而建,由西向东渐次升高,为二进封火山墙四合院式院落。建筑由东、西两个部分组成,大门、倒座、戏楼及长廊,构成了万寿宫西部的建筑空间;东部则分三路建筑,即北路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石阡府文庙
石阡府文庙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阡县城东南越城路。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由时任知府李鉴修建,因在石阡设府同一年修建,故称“府文庙”。明永乐十一年石阡设府,结束了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土司制度,改为流宫制度,“改土归流”意味着文明和进步,它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郡县宫吏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建文庙,传播儒家思想。文庙亦称学宫,是古代培养封建科举人才的场所,自汉武帝尊孔崇儒,历代相承,推孔子为万世之表,重儒术以治理天下,令郡县皆建学宫,以为宫绅人士奉祀瞻仰之地,因此历代宫吏都把营建和培修学宫作为重视文教的标志。石阡府文庙历经战火,多次重修,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知府董醇重修后,庙制稳定,其面积约3000平方米,整个庙基坐东朝西,庙分三进院落,院基渐次升高,自西向东自上而下分别建有庙墙、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两庑、天子台、大成殿以及崇圣祀、考棚等。解放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东山古建筑群
东山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城东隅,南临锦江。古建筑群占地约3万平方米。铜仁东山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明清古建筑群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在山巅建的“澄江楼”、“川上亭”,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增建的“大观楼”,清道光二年(1822年)建的“奎星阁”,以及其他清代古建筑崇真观、崇仙宫、真武观、文昌宫、大雄殿、武侯祠、魁星楼、护国楼、二吴亭等。大致分山顶、西侧山坡、南侧崖顶三组。山顶仅存的雷神殿和真武殿,一前一后,面阔各三间、五间,山墙均为屏风墙。真武殿后还有大雄宝殿及吊脚楼形式的左右配殿。现辟为贵州铜仁文化博物馆。馆旁有建于1912年的光复纪念碑。东山庙宇建筑分布于山顶、山腰及山麓。明清以来,先后建过几十座庙宇,现仍存川上亭、雷神殿、真武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此外还有观音阁、镇远楼、双峰阁、藏书室、洗墨池、云彩江声等古建筑或遗迹。建筑依山就势,由南而北,由西而东,逐渐升高,体现出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梵净山护国寺
护国寺位于梵净山西北麓。距金顶11公里,是西面上山的必经之寺,历史上又称天池院、天池堂。寺院占地68亩.始建时间不详。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敕赐为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有明然如泰等高僧住锡,承传临济宗法系清康熙年间.有慧惺海阔等禅师住锡,香火甚是兴旺。同治三年(1864年),天池院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更名天池堂。光绪元年至六年(1875-1880),刘满盘踞梵净山,号称黑地大王。贵州巡抚岑毓英亲自统兵征剿,天池堂再度毁于兵火。战争平息后,岑毓英认为贵州“边要则莫如梵净山”,于是奏请朝廷,“移松桃协都司以下八汛镇守梵净山环山要隘”以保障梵净山区的长治久安其中.都司营署移驻天池堂旧址左侧,名曰“梵净山护国汛”气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护国汛成为梵净山真正的镇山衙门,建有营房五十余间,右侧建柯练兵场、跑马场等。护国汛的建立为光绪年间梵净山佛教的再度振兴发挥了极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万山汞矿遗址
万山汞矿遗址位于贵州省万山特区万山镇土坪村。万山素有中国“汞都”之称。在唐代时即以“光明丹砂”为皇室贡品。遗址包括仙人洞、黑硐子、云南梯洞子三个部分,地表面积2.5平方公里,采掘面积约3.2万平方米。矿洞内留存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独特的采矿、选矿及冶炼等系列传统生产工艺。相传秦、汉时就开始有人在万山采矿。唐、宋时万山已盛产朱砂、-。万山朱砂历史上以比重大,色泽鲜红,半透明亮,宝石光泽为特点著称,在唐垂拱二年(686年)时,即以光明丹砂为贡品。万山汞矿储量和产量均居国内之首、亚洲之冠,列世界前茅,素有中国“汞都”之称。矿洞内留下了采矿工人数千年来开凿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巷道等遗迹遗物,以及在采矿、选矿和冶炼中形成的一整套先进独特的工艺技术,是我国汞矿史的缩影。明初,由于手锤和铁条的大量出现,手锤采挖很快取代了原来的烧爆火窿且在万山普遍推广。清光绪中叶,英法-公司在万山的出现,采用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护国禅寺
梵净山西线古寺众多,是传统的朝山路线,早在唐宋时期,印江就有甲山西岩寺、大圣墩铁瓦寺、梵净山护国寺等众多寺庙,到了明清,梵净山区佛教兴盛,形成了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的盛况。中国佛协曾认定:“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护国寺最早建于唐代,开始叫“天池院”,兴旺于明代,改称“护国寺”,兴旺时期,两万平方米的建筑而庙宇重重,几百僧人而佛乐声声。但后来若干次兵匪患难,几度重毁重修。护国寺现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山门的门额上“护国禅寺”蓝底金字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书法协会主席、印江籍贯的魏宇平先生所书。进山门后,第一座建筑为天王殿。然后过放生池,走“T‘型桥,拾台阶而上,到大雄宝殿。此大雄宝殿为西南之最,它面宽36米,进深31米,高20米。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仙人洞古代采矿遗址
地址:贵州省万山特区处仙人洞因仙女石而得名,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古代采矿遗址。它置身万山城区东北面的悬崖绝壁,气势恢宏。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在通往仙人洞的山梁上有一个佛道合一的小寺庙——威灵寺。相传秦汉时期有一批炼制“仙丹”的道人慕名而来,他们原本是祈求从朱砂中提炼“不死之药”以进贡朝廷,满足皇帝长生不老的愿望。“不死之药”没有炼成,却有意无意地推动了当地汞矿的开采与冶炼。威灵寺即是一位白髯飘飘的道长传道、炼丹之处。长年累月,在儒道释相互渗透的岁月中,这里形成了一座寺庙,是矿工进洞前必拜的场所,现在依然香火不断。威灵寺往下百余米,一尊独峰拔起的仙女石就矗立在那里,传说她就是天界七仙女的化身。当年七仙女思慕董郎,私奔人间并携来珠宝无数,藏于这万山丛中的七十二仓、三十六库,以救苦黎民百姓。天兵天将将其捉拿后,七仙女遂化身岩石,日夜厮守,后人若想采到宝砂,必先祭拜她。现如今民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1934年5月,由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三军从彭水县城西渡乌江,向黔东北地区进军。5月14日跨入黔东沿河县境内。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扭转不利形势,1934年6月19日,贺龙、夏曦、关向应等在贵州省沿河县的枫香溪(1942年划归德江县)召开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即有名的“枫香溪会议”。会议决定:以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及四川的秀山、酉阳等县相邻地区建立黔东特区革0据地。1934年7月21日至22日,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堂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出席大会除红三军的领导外,有沿河、德江、印江三县选出的代表和红军代表135人(酉阳、秀山的代表未能赶到),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苏维埃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亦称“联县政府”,群众还称“省政府”,办公地设在沿河县土地湾,下设军事部、经济部、政治部、保卫局等)前,是中国0在贵州高原上领导广大劳苦大众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成氏墓群
成氏墓群成氏墓群为清代两广总督成世宣家族墓葬,葬于石阡城北10千米的大沙坝乡。墓计11所,分葬4个地点,风洞坡为成世宣墓地,坐西向东,依山势以细石精工雕刻花鸟人物图案,三进门牌坊,高4.5米;第二台即为细条石圈围成世宣墓,墓前一对石雕麒麟栩栩如生。牌头为成世宣父、母、弟、兄葬地,墓四所占地1000平方米,以细石铺地,石墩镶砌高约2.0米高的围墙,墓碑文或阴或阳镌刻,做工精细。该墓区尤以牌头三进门雕坊高大雄伟,双面对称雕刻着八仙人物、龙、凤、花卉等图案,通高4.8米。烟岗岭墓群,坐东向西,与成世宣墓遥遥相对,是成世宣妻妾墓地。共六所墓地分三台:一台墓院,二台墓群,三台为成之正配二品诰命夫人,每台均以细条石铺垫,附设拜台,以石墩垒砌围墙,占地4000多平方米,蔚为壮观的莫过于那对高12米、直径30厘米,镶插在两座石雕方墩上的桅杆以及杆上的刻龙画风图案及各墓精美的碑文。雪峰塘基墓一所,坐东向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寨英村古建筑群
寨英村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寨英村的梵净山山脚。整个古镇占地约11公顷,现存四合院式、三合院式、苗族吊脚楼等古民居建筑85栋,会馆类建筑2处,5街6巷,消防池8个,古井2口,各种商铺50余处,手工作坊30处,城门4个,卡子门1个,城墙673米,码头4处。其中:城墙,环绕古镇周围,连接四城门,二水门,一卡子门。以粗料石砌成,全长约673米,高3—10米不,基宽在0.5—0.8米。现东北段、东南段、西南段保存完好。四个城门亦基本完好。现存建筑有民居、商铺、会馆、城墙、码头等。融居住、经商、防御为一体。城墙环护,在险要处设城门四座,在河水缓处建码头四座。居住多为前铺后宅的四合院,内有隔墙、暗道、射击孔等设施。民居大门连楹多做成牛角形。会馆用鹅卵石砌墙群,多做成鱼骨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寨英古建筑群的建筑装修,深受苗族影响,即使富商捐资修建的湖南会馆、江西会馆,照样利用鹅卵石垒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枫溪会议会址
枫溪会议会址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从洪湖-转移,历经艰辛,1934年6月挺进枫香溪,6月19日在此召开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0湘鄂西中央分局枫香溪会议。会后,开创了黔东革0据地,开展了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革命运动,批判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对红三军造成的影响,恢复了政治机关和党、团组织,赢得了与任弼时、肖克、-领导的0红一方面军先遣部队—红六军团的胜利会师,并组成了红二、六军团,为掩护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转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后。政府在此成立了枫香溪会议会址陈列馆,并由时任全国人在常委员副委员长廖汉生同志题写馆名,馆内历史资料、图片丰富,会址院墙上,当年红军用朱砂书写的数幅标语,还清晰可见;建造了英姿挺拔的枫香溪会议纪念碑。同时,对红三军军部、政治部、参谋部驻址,红三军医院、红七师、红九师驻址等文物加强了界定和保护,至今保存较为完好,极具观赏价值。为了保护革命遗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4、红军坝溪会师遗址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红军坝溪会师遗址,位于今德旺乡坝溪村河边的河坪里,距德旺乡政府10余公里。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17师50团在甘溪战斗中掩护红军主力撤退,激战数小时,完成掩护任务后与军团主力失去联系,独自转战寻找红军主力。10月23日上午9时左右,50团团长郭鹏率部准备翻越木根坡去印江团龙,当上到半坡时,突然听到后面传来“嘀嘀嗒嗒”的问询号声,仔细一听,是红三军的号谱。郭团长立即命令司号员答号“我是50团”。号声一问一答,当号声对上后,郭鹏部便从半坡折回坝溪河畔,沿河往上行至坝溪宽敞的河坪时,两军胜利会合。50团的干战通过李达的介绍,得知接应他们的正是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时,大家都询问贺老总在哪里。贺龙快步上前和郭鹏等干部战士握手问候。五十团干战在困难中喜遇亲人,分外激动,大家热泪盈眶,紧紧围着贺老总问长问短。五十团和红三军这两支部队,在坝溪的河滩上稍事相聚后,即启程从坝溪上坝梅寺过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5、大金佛寺
大金佛寺大金佛寺座落在黑湾河寨沙佛教文化苑内。距梵净山山门2公里。其弥勒殿金碧辉煌,内供一尊金玉弥勒佛像。其天冠金玉弥勒,为世界最大金玉弥勒菩萨像,高5米,由佛光、金身、千叶宝莲、木雕须弥底座四个部分组成。金玉弥勒菩萨结善跏跌坐姿(弥勒菩萨唯有坐姿)端坐于木雕须弥底坐上,足踏白玉莲台。上面雕刻的九条龙,也寓意了梵净山曾有“九龙山”之说。佛光外设装饰有108尊小佛。整个金身用了两百五十多公斤的黄金,宝相庄严珠胜,眼观无量大众,慈慧接引,嘴姿微妙似在演说佛法,头顶佛祖舍利塔,头戴五方佛冠,五方佛分别用五种不同颜色的宝石雕刻而成。菩萨眉心中间镶嵌有六克拉的钻石。胸前佩戴的璎珞、腰间外裙及佛光上镶嵌有珍珠、玛瑙、珊瑚、松石等奇珍异宝;臂镯及手镯上镶嵌有红、蓝宝石及钻石。天衣天裙及飘带上经手工錾刻有宝相花、祥云及祥龙等吉祥图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梅林寺火山溶石石林
梅林寺火山溶石石林梅林寺火山溶石石林:整个溶石石林地处于美丽的田园风光与古老村寨之间,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景区地势西高东低,斜面延伸,斜面多为石层铺就,石面凹凸不平,如浆状下涌,据专家鉴定该景区为火山爆发,喷岩浆所致,石林呈环状分布,奇石林立,目不暇接,有的连成一片,绵延数百米,有的孤峰独立,自成一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远观之似天女散花,闪闪金光,给人如痴如梦的感觉。四周奇石林立,目不暇接,有的连成一片,绵延数百米;有的孤峰独立,自成一景。石中有松,松中有竹,景观甚多,有如定海神针,有如敦实魁伟的将军,有如慈祥的老人,有超渡众生的佛陀,有翩翩起舞的少女,有活泼的神童,有直刺天宫的宝剑,有高约30米的一线天。一幅幅画面活跃、栩栩如生、千姿百态,令人陶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木黄会师纪念碑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左侧的将军山腰,前临横河。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由四川彭水西渡乌江,迅速攻占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秀山等6县的广大毗连地域,建立黔东特区政府和百余个乡苏维埃。同年8月,任弼时、-、萧克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江西永新突围经湖南进入贵州,于10月下旬到达印江木黄、松桃石梁一带与贺部胜利会师(红三军则恢复二军团番号)。1976年0印江县委决定在木黄建立纪念碑,1978年6月落成,碑身正面是-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大字楷书,碑呈方形,上小下大,高14.2米,设有护栏和台阶,占地720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8、楼上村古建筑群
楼上古建筑群位于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始建于明代初期。该建筑群以梓潼宫为核心,由民宅、街巷、屯卡、古井等组成,集建筑群村落建筑、田园景观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构成了良好的、和谐的人居环境。梓潼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顺治十年(1654)建梓潼阁,康熙、嘉庆、道光均有扩建,咸同年间两次毁损于兵火,同治六年(1867)修复正殿及两厢,光绪六年(1882)重修后殿,1916年建戏楼。现存戏楼、正殿、两厢及后殿,均为木结构穿斗式悬山小青瓦顶,其中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带廊,民宅多为庭院式,有四合院、三合院共20余座,均为木结构悬山小青瓦顶建筑,多为面阔三间。民宅布局构思巧妙、道路畅达而机巧,建筑组合实用、合理而美观。石阡楼上村古建筑群的肇建、维护和变化的过程,保存了明末以来,当地社会的基本信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黔东北地区明清时期经济和文化的兴shuai变幻。同时,建筑群营造技术精湛、装饰华美,充分展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清代安化文庙
清代安化文庙德江文庙又称“清代安化县文庙”,位于县城光明路中段东测,初建于明代嘉庆年间,为孔子先师庙。清光绪八年(1882年),安化县衙从思南迁至大堡(今德江县城)占庙为“武官衙署”。文庙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180㎡,建筑面积876㎡。是中原汉文化、儒家文化在黔东北山区的重要有历史见证,是研究具有悠久历史的傩文化和德江土家族民风民俗的重要基地,也是研究德江古、近代社会历史和民族关系的实物资料。198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以来,县文化局在上级文物部门和县政府的支持下,修复了大成殿、金桂台、两廊、配殿。现大成殿、配殿已辟为“德江县傩文化陈列馆”。200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中南门古城(铜仁古城)
铜仁市中南门古城简称“铜仁古城”,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总占地面积36685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5544平方米,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地址:铜仁市中心城区中山路处位于铜仁市中心城区中山路的中南门古城占地3.6万多平方米,古城内保存有较好的明清建筑物、民国时期建筑;四合大院、古巷道、天井;保存完好的封火墙上嵌有以示各家界址的姓氏墙砖,这些古建筑直观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明清至民国时期铜仁社会经济发展缩影和真实写照。景点位置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